成語7-1劃

  • Share this:

成語c7-1劃

┬位 7+

├位高權重:比喻在社會地位崇高的顯貴,其權力掌控的範圍亦極大 [唐‧白居易【凶宅‧「權重持難久,位高勢易窮。」】]

├位望日隆:形容名人的地位和聲望,正日漸在升高中 [南史‧陸澄傳‧「瓊性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逾下。」]

├位移日偏:形容大環境正在慢慢改變中 [後漢書‧盧植傳‧「春秋傳曰:『天子避位移時』,言其相掩不過移時。」]

├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形容為官清廉的人,在職位上不期待尊貴,薪俸也不敢奢求 [尚書‧周官篇‧「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

├位尊身危─財多命殆:用以說明社會地位崇高者,容易引起眾人的嫉妒;而有錢人則很容易招來歹徒的邪念 [後漢書‧馮衍傳‧「況今位尊身危,財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伴 +

├伴食宰相:用以譏諷只是空居高位而不稱職,又無所表現的官員 [唐書‧盧懷慎傳‧「懷慎與姚崇同掌樞密,自以為才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佛 +

├佛口蛇心:比喻滿口講得雖是慈悲話,但心腸卻是個陰險惡毒的人 [宋‧普濟【五燈會元五七卷‧「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

├佛法無邊:用以歌頌佛學的神通廣大,法力精深恢宏而沒有邊際 [大乘起信論‧因緣分‧「為欲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義故,應說此論。」]

├佛骨仙氣:比喻有修行天份的人士 [唐會要‧議釋教上‧「今聞陛下令京都僧於鳳翔。迎取佛骨。御樓以觀。」]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用以說明每個人都需要用衣服來襯托自己的美麗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世人眼孔淺的多,只有皮相,沒有骨相。」】]

┬何 +

├何去何從:用以感嘆人生徬惶無助,茫然無知,不知往後要怎麼辦才好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此熟吉熟凶,何去何從?世混濁而不清。」】]

├何苦來哉:形容有悲憫心的人,質問他人為什麼要忍受這種痛苦呢 [唐書‧吳武陵傳‧「彼何苦而自棄哉?若趙則固豎子耳。」]

├何德何能:用以自謙並沒有什麼崇高的德性,可以去接受這份榮耀 [清‧李汝珍【鏡花緣五回‧「此雖上天垂象,但朕何德何能,豈敢妄冀巾幗中有八元,八愷之盛。」】]

┬佐 +

├佐命之士:形容在古時候,以輔佐帝王創業成功的賢臣 [晉書‧慕容暐載記‧「夫建德者必以終善為名,佐命者則以功成為效。」]

┬伺 +

├伺人顏色:形容在現實的環境中,弱勢者必須寄人籬下,只能看別人的臉色做事情 [民國‧金庸【鹿鼎記二十一回‧「但見他善伺人意,也自喜歡。」】]

├伺機而動:形容有心者,已等待好時機後,準備要採取行動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八十回‧「打定了主意,伺機而發。」】]

├伺機欲起─死灰復燃:比喻衝突尚未完全平息,只要一有機會,隨時都會再次爆發出來 [西漢‧司馬遷【史記‧韓安國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耶!』」】]

┬伸 +

├伸手就辦:比喻王法無情,如有犯罪的事實時,就會立刻被警察抓起來

├伸手空空─動手成功:比喻出身寒門的青年人,身上空無分文,但只要肯努力奮鬥,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似 +

├似有若無:比喻權位雖然還存在,但又沒有什麼影響力 [宋代‧太平廣記‧卷六十六‧「那衣服似有若無,拿著它好像沒放在手上;卻又帶回去了。」]

├似是而非:形容眼前乍看好像是真實的景物,但實際上卻是虛幻的假象而已 [孟子‧盡心篇上‧「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

├似曾相識:形容兩人初次相見就能熱情招待,好像是曾經認識的老朋友一樣 [北宋‧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似糖如蜜:形容夫妻的感情非常甜蜜,就像糖蜜一般無法分割 [民國‧金庸【鹿鼎記二十九回‧「兩個少年男女乍識情味,好得便如蜜裡調油一般。」】]

├似懂非懂:形容人對事情的內容仍一知半解,已陷入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懂的模糊狀態中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一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但 +

├但願如此:形容失意者只希望事情的發展,能有這樣美好的情況出現 [民國‧金庸【鹿鼎記三十九回‧「但願如慕大人金口,這裡每一位也都升官發財。」】]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用以奉勸世人只管多做好事,不用去質問會有什麼報酬 [增廣賢文]

┬作 +

├作好作歹:比喻在勸解兩人糾紛的方法,既以善言相規勸,又要用厲言相告誡之 [尚書‧洪範篇‧「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

├作君作師:比喻上天憐憫而為百姓立君主,以領導眾人;又為百姓做師長,以教誨子民 [書經‧泰誓篇上‧「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作育英才:形容有熱誠的教師,為國家培育出優秀的人才 [孟子‧盡心篇上‧「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作姦犯科:形容做盡歹事,觸犯法律的大壞人 [三國‧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作威作福:形容小人在得志後就妄自尊大,依仗著權勢而橫行霸道,去欺壓善良百姓 [尚書‧洪範篇‧「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作鳥獸散:形容一群人因驚懼而零散各地,好像鳥獸受到驚嚇一樣,狂奔亂竄的樣子 [西漢‧李少卿【答蘇武書‧「今無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脫罪歸報天子者。」】]

├作繭自縛:比喻善用機巧的人,雖為自己而設好保護機關,但反而困住了自己的行動自由 [南宋‧陸游【書歎‧「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縛裹。」】]

├作惡多端─必無生理:比喻做盡壞事的人,最後終究不會有好下場,必定不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民國‧金庸【鹿鼎記二十四回‧「這太后作惡多端,終究不會有好下場。」】]

├作善降祥─作惡降災:用以說明做善事的人,必然有好報;若做盡壞事者,就會遭受到惡報 [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你 +

├你死我活:形容兩人拼鬥得非常激烈,非得有人死傷不可 [明‧施耐庵【水滸傳五回‧「你這廝們,來!來!今番和你鬥個你死我活!」】]

├你來我往:形容兩者有交鋒往來,互相較勁而各不相讓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回‧「彼此只說了一句話,但四目相視,你來我往,不知傳遞了多少說不出的衷腸。」】]

├你爭我奪:形容兩人為了豐厚的利益,而爭相搶奪激烈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卷‧「這些富貴子弟,你爭我奪,依了張家,違了李家。」】]

├你情我願:形容男女情人因互相愛慕對方,而彼此都有好感

├你敬我愛:形容恩愛的夫妻,相敬如賓,常以禮貌和憐愛去對待雙方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他們翁婿夫妻郎勇之間,你敬我愛,做生意過日。」】]

├你濃我濃:形容男女情人的真愛甜密,而感情又多采多姿

├你有我有─就是朋友:形容彼此能真誠相待,在生活上有共同嗜好,就能成為好朋友

┬伯 +

├伯牙絕琴:比喻友人悲傷知己的亡故,而世上已無知音了 [呂氏春秋‧本味篇‧「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仲之間:形容彼此的實力很接近,而且不相上下 [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以伯仲叔季為序。」]

┬低 +

├低三下四:形容生活頹廢的人,遇到權貴時皆卑躬屈膝,而毫無骨氣的樣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只怕到那裏,低三下四還幹舊營生。」】]

├低首下心:比喻人因埋沒志氣,甘心屈服在權威之下,而不肯自立自強 [唐‧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吏羞,以偷活於此耶?」】]

├低聲下氣:形容身分卑微的人,因懼怕權威而低下頭來,不敢大膽揚聲說話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七十七回‧「但是向了人低聲下氣,稱呼他爺,然後問他。」】]

┬伶 +

├伶牙俐齒:形容口才犀利,能言善辯的人 [清‧李汝珍【鏡花緣二回‧「百花仙子見風姨伶牙俐齒,以話相難,不覺吃驚。」】]

┬克 +

├克己復禮:用以勸人要能克制自己的私慾,來約束放蕩的行為,依照優良傳統的禮節行事 [論語‧顏淵篇‧「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克竟全功:比喻有志者盡全力達成任務,使事情獲得圓滿成功

├克勤克儉:形容天性儉約的人,能甘於平淡,過著勤苦節儉的生活 [尚書‧大禹謨篇‧「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克敵制勝:形容勇猛善戰的鬥士,在徹底打敗敵人後,而贏得光榮勝利 [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一回‧「林沖道:『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

┬免 +

├免開尊口:形容當事人已聲明在先,以阻止他人,不要隨便向我提出任何無理的要求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六回‧「方纔伯父合九公說的那套,我都聽見了,免開尊口。」】]

┬兵 +

├兵刃相接:形容兩軍已展開激烈的交戰狀況了 [孟子‧梁惠王篇上‧「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兵不血刃:比喻運用謀略高深的智者,不必派兵殺戮,就能招降敵人了 [荀子‧議兵篇‧「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兵不厭詐:形容兵法以鬥智為上策,而善用戰術謀略者,能以奇招制勝,運用詭計來欺騙敵人的耳目 [韓非子‧難一篇‧「繁禮君子,不厭忠信;兵陣之間,不厭詐偽。」】]

├兵凶戰危:形容戰況非常危急,我方快要招架不住敵軍猛烈的炮擊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主父偃傳‧「兵者,凶器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兵凶戰危,非安全之道。」】]

├兵分兩路:形容軍隊分成兩路人馬,去夾攻敵軍的陣地 [明‧施耐庵【水滸傳八十四回‧「宋江兵分兩路,來打薊州,一路殺至平峪縣,一路殺至玉田縣。」】]

├兵多將廣:形容強盛壯大的國家,擁有雄厚的兵力,和眾多的軍事人才 [明‧施耐庵【水滸傳五十三回‧「稟明恩相:小人覷探梁山泊,兵多將廣,馬劣鎗長,不可輕敵小覷。」】]

├兵車之會:比喻兩國之間不以武力來解決雙方的爭端,而是透過外交談判,以尋求和平解決的方案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兵荒馬亂:形容在戰亂期間,全國各地都是非常紊亂的情形 [明‧陸華甫【雙鳳齊鳴記上二一‧「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荒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

├兵強馬壯:形容士氣高昂的軍隊,其戰力強大壯盛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九十七回‧「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正要出師。」】]

├兵敗猶榮:比喻智者用兵若有正當性,則雖然戰敗了,還是感到很光榮的事情

├兵貴神速:形容作戰時,行軍必須要迅速敏捷,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取得最後的勝利 [孫子兵法‧作戰篇‧「兵貴勝,不貴久。」]

├兵禍連連:形容全國各地的戰亂持續漫延,災禍則不斷發生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兵臨城下:形容京都的局勢十分危急,敵人已經攻打到城門來了 [元‧高文秀【誶范叔一折‧「俺這裏雄兵百萬,戰將千員,有一日兵臨城下。」】]

├兵災之後─必有荒年:形容當國家經過戰亂之後,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必定會出現大飢荒的現象 [老子第三十章‧「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喻處世鎮靜的人,在面臨緊急迫切的問題時,能以不慌不忙的態度,想出對策來解決 [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裏領兵與他交鋒。」】]

├兵法不精─何為大將:形容不能精通兵法戰術的人,就沒有資格當一名大將軍 [明‧洪承疇【「兵法不精,不可為大將。學理不精,不可為名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引申人在做事之前,先要做好後續的準備工作,以免上氣不接下氣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比喻兵法戰術的運用,沒有固定的陣勢,就像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孫子兵法‧虛實篇‧「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

┬冷 +

├冷心冷面:形容性情極其冷酷,不易為真情所感動的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六回‧「況且聽他那番冷心冷面,早同枯木死灰,把生死關頭看破。」】]

├冷水澆頭:形容人正當高興的時候,突然遇到失意的事情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一卷‧「陳大郎聽得這話,好似一桶冷水沒頭淋下。」】]

├冷汗直流:形容人因情緒緊張,而顯出惶恐不安的神情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四十一‧「路上的人聽了這話後,個個嚇得都直流冷汗。」]

├冷血動物:用以批評對生活事物冷漠,而沒有同情心的人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官員們背地裡都辱罵御史,為神情嚴峻的冷血動物。」]

├冷冷清清:形容在寂靜中,無人走動,有孤獨淒涼的感覺 [宋‧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冷言冷語:形容在冷淡的社會中,經常可以聽到對人無情又帶有諷刺性的話語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八回‧「多九公被兩個女子冷言冷語,只管催逼,急的滿面青紅,恨無地縫可鑽。」】]

├冷若冰霜:形容高傲的人,待人接物的態度嚴寒,不苟言笑,使人望而生怯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冷情當感:形容在現實的社會上,冷漠的人情,在當場就能感受非常深刻了 [明‧洪自誠【菜根譚二0六‧「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冷眼旁觀:形容智者以冷靜的態度,只在一旁觀察,而不參與意見 [南齊‧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詩‧「冷眼靜看真好笑,傾懷與說卻為冤。」】]

├冷酷無情:形容王法冷漠酷直,而不通人情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七回‧「只見太后滿面怒容,臉色似岩石一般的冷酷,端坐在寶座上。」】]

├冷嘲熱諷:形容冷血的人,以極為無情而刻薄的話,去譏笑或諷刺他人的缺失 [民國‧蔡東藩【後漢通俗演義二十回‧「因此對著帝前,往往冷嘲熱諷,語帶蹊蹺。」】]

├冷心思理─冷耳聽語:形容智者以冷靜的態度,來思索萬事萬物的哲理脈絡 [明‧洪自誠【菜根譚二0六‧「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冷怕起風─窮怕追債:用以說明人在貧窮時,最怕有人來追討債務,就像寒冷時,身體又單薄,最怕刮起大風霜一樣

├冷笑無情─冷語如冰:用以感嘆世間冷漠冰涼的人情,及尖酸刻薄的言語,有如寒冰一般刺骨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日頻來,時相遇,並不假以詞色。少游戲之,則冷語冰人。」】]

├冷眼觀人─理智處世:用以勸人要懂得冷靜觀察別人的來龍去脈,以深入了解其性情,做為自己待人接物的參考,竟而以理性的態度,處理世間瑣碎的事務 [明‧洪自誠【菜根譚二0六‧「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冷鐵難打─老竹難彎:用以說明人做事情要把握時機,不可錯過良緣,否則就像生鐵或老竹一樣,難以塑造成型了

┬別 +

├別出心栽:比喻人運用心力巧思,獨創一格,使作品有另一番風味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二回‧「黃蓉撿拾松仁,說道要加上竹筍與酸梅,做一味別出心裁的小菜。」】]

├別有用心:用以指責別人會如此辛苦付出,皆有另外的用意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十九回‧「王太尊也是說他辦事可靠,那裏知道他是別有用心的呢?」】]

├別有洞天:形容藝術創作的靈感,另有一種情境,與平常不一樣的風格表現 [唐‧李白【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別具隻眼:比喻眼光高明的人,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唐‧嚴羽【滄浪詩話‧「如此見,方許具一隻眼。」】]

├別開生面:形容有先見之明的人,能運用巧思去特別創造出來的新格局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別鳳離鸞:比喻夫妻因嚴重失和而各自離別了 [唐‧李賀【湘妃‧「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

├別樹一幟:形容大師在文學或藝術上,能獨創一格而自成一派 [漢詩‧「古者大將始別樹麾幟為一軍。」]

┬判 +

├判若兩人:形容人經歷一場災難後,整個人的性情,前後變化很大,幾乎都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了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判若鴻溝:形容彼此的界限分明,距離極遙遠,差別也很大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利 +

├利令智昏:比喻當人被豐厚的利益所誘惑時,可以使人沖昏頭,而失去理性的判斷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傳贊‧「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云:『利令智昏。』」】]

├利市三倍:形容熱賣搶手的商品,在市場上能賣到很好的價錢 [易經‧說卦‧「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利用厚生:比喻為政者能善體民意,大量製作器具,以供農民使用,而減輕稅賦,以重民生樂利 [尚書‧大禹謨篇‧「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利字當頭:比喻彼此會聚合的原因,常是因為有利益的糾葛存在著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利欲薰心:形容當前的社會充滿功利主義,心智已被貪慾所矇蔽,人人見利而忘義了 [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薰心,隨人翕張。」】]

├利傍倚刀:比喻人因貪圖利益,卻不顧危險,反而遭受禍害的摧殘

├利弊得失:形容做事謹慎的人,為了慎重起見,會評估事情的好壞及影響程度 [明史‧宣宗‧「召督漕平江伯陳瑄、侍郎趙新等歲終至京議糧賦利弊。」]

├利權外溢:比喻自己所能享受利益的權力,卻被外人給得去了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十四回‧「現在我們中國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銀圓,利權外溢,莫此為甚!」】]

┬刪 +

├刪繁就簡:形容作者刪除文章中繁雜陳舊的辭句,以精鍊其內容,使文章趨於簡鍊通俗 [明‧王陽明【傳習錄上‧「如孔子退修六籍,刪繁就簡,開示來學。」】]

┬劫 +

├劫後餘生:形容人從大災難中,僥倖逃脫出來,而撿回一條寶貴的生命

├劫富濟貧:形容在混亂的時代中,俠義之士看不慣富豪如此淫亂揮霍,就挺身而出,去劫取富人的財物,以救濟窮苦的難民 [民國‧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二五回‧「乃想學天王縱的行為,劫富濟貧,自張一幟。」】]

┬助 +

├助邪害正:比喻居心不良的人,幫助了不良風氣的盛行,反而破壞善良風俗的傳統

├助紂為虐:用以批評愚昧無知,迷糊不清的官吏,竭力幫助暴君去殘害善良的老百姓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即 +

├即物窮理:形容好學者極盡所思,去追求事物的基本原理 [清‧王夫之【續春秋左氏傳‧博議下‧「有即事以窮理,無立理以限事。」】]

├即近知遠:形容觀察入微的人,能從近處的狀態,就可推想遠方的情形 [大戴禮記‧四代‧「小以及大,近以知遠,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邪!」]

┬吞 +

├吞刀吐火:形容街頭藝人為了討生活,而從事極危險的工作,如吞下刀具或含油噴火的精采表演 [舊唐書‧武宗‧「以吐火吞刀之戲,乍觀而便以為神。」]

├吞舟之魚:比喻在一團體之中,極大奸巨惡的人,猶如會吃人的鯊魚一樣可怕 [莊子‧庚桑楚篇‧「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蟻能苦之。」]

├吞吞吐吐:形容人因說話有所顧忌,而不敢爽快出口,好像有隱情的樣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五回‧「怎麼問了半天,你一味的吞吞吐吐?」】]

├吞志而沒:比喻自甘墮落的年青人,已喪失生命的鬥志,而甘願被埋沒才華

├吞雲吐霧:形容耍酷的男人,在抽煙時,有得意揚揚的神氣 [南梁‧沈約【郊居賦‧「始餐霞而吐霧,終凌虛而倒景。」】]

┬否 +

├否極泰來─苦盡甘來:比喻當人的運氣壞到極點時,已嘗盡苦痛的艱熬和折磨後,其運勢就會開始轉好,而走向平坦光明的人生大道 [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三十一卷‧「今日苦盡甘來,博得好日,共享榮華。」】]

┬呆 +

├呆若木雞:形容人因驚懼而癡呆站立不動,好像是木刻的公雞一樣 [莊子‧達生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

├呆頭呆腦:用以譏諷不明事理的人,頭腦反應遲鈍,舉止呆板的樣子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三回‧「這孩子學話甚慢,有點兒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

┬吳 +

├吳牛喘月:比喻人遇事時,因過度懼怕,在還不明白實際情況前,就依據表象即作出錯誤的判斷,像吳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就開始喘氣了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篇‧「臣猶如吳牛,見月而喘。」】]

┬君 +

├君子之爭:形容有紳士風度的兩人,進行一場正大光明的公平競爭 [論語‧八佾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君子固窮:形容正人君子的信念堅定,立場雖處於窮困,但仍能堅守正道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風度:形容正人君子的舉止端莊大方,有雅量容人的胸襟 [論語‧學而篇‧「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君子慎始:形容正人君子能謹慎處理每一件事情的初始,而絲毫不敢大意 [大戴禮‧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君子憂道:形容有識之士時常擔憂國家未來的前景 [論語‧衛靈公‧「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民一體:比喻有仁心慈愛的國君,體恤百姓的疾苦,能與人民同甘共苦,即心靈連成一體

├君臣有義:比喻國君和臣民之間,應講求仁義上的情感,不可有過河拆橋或始亂終棄的舉動 [論語‧微子篇‧「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三字經‧「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君無戲言:比喻身為國家的元首,不可以隨便開玩笑來戲弄臣民,使政府失去威信 [呂氏春秋‧重言‧「周公以請曰︰『天子其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人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

├君臨天下:用以歌頌古代帝王所統治的疆域,非常遼闊而廣大 [周書‧孝閔帝‧「朕聞君臨天下者,非由一人,時乃上下同心所致。」]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比喻正人君子說話首重誠信,必定遵守承諾,絕不食言 [宋‧歐陽修【筆記‧「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形容謙謙君子的友情交誼,就像溪水一樣清澈,雖清淡而能持久不衰 [莊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君子之道─淡而無厭:比喻君子處世的態度,平淡寡欲而不厭煩 [中庸第三十三章‧「君子之道,淡而無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形容君子修身養性的原則,只是憑靠著忠誠信義而已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

├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形容品德高潔的人士,能超脫於金錢之上,而不被錢財所牽絆束服 [管子‧內業‧「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於中,治言出於口。」]

├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比喻有道德修為的人,會先做好根本性的工作,當基礎打好穩固之後,則人生事業自然能順暢無阻了 [論語‧學而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形容有君子風度的人,則講求明辯是非的道理;而沒有器量的小人,只會用蠻力強行作為

├君子報仇─三年未晚:形容有道德修為的人,想要討回公道,以三年的時間都不會算太晚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三回‧「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何必以一時之忿,事先沒策劃萬全,便犯險向他挑戰。」】]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形容有德性的高人,與意見不合的人斷絕來往關係,不會因舊心結而口出惡言,互相爭吵起來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毅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絜(量度)其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形容每個人都會去愛惜錢財,但應由光明正大的方法來取得 [孟子‧盡心篇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君子懷德─小人懷計:形容有德者心中充滿感懷先人的德澤,而小人卻不懷好意,處處想要去陷害他人 [論語‧里仁篇‧「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不營私─民不作怪:比喻國君若不以假公濟私,或中飽私囊,則臣民也就不會裝模作樣,到處搗蛋作怪了 [後漢書‧李章傳‧「而主者營私,不為國計。」]

┬告 +

├告老還鄉:形容長年為國家效命的官員,當年老退休後,就想返回家鄉安享晚年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九回‧「蘧姑老爺已是告老回鄉了,他少爺可惜去世!」】]

┬吹 +

├吹毛求疵:形容作風惡劣的長官,故意挑剔屬下的過失,存心想找麻煩,以刁難他人 [韓非子‧大體篇‧「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很單純,只需要用點輕微的力量,就能完全擺平了 [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夫吹灰而欲無眯,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吹糠見米─開門見山:比喻人在說話或寫作文章時,將事情直接凸顯出來,而率然爽快,直截了當,不作轉彎抹角,沒有任何可以隱滿的地方 [唐‧嚴羽【滄浪詩話‧「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吵 +

├吵吵鬧鬧:形容彼此因某事不能妥協,而爭吵不休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九回‧「再加上鄧、褚翁婿父女三人在耳邊廂吵吵鬧鬧,說的都是些不入耳之談。」】]

┬吠 +

├吠影吠聲:比喻在民智未開的時代,人民因缺乏定見,極容易隨政客的聲調附和而輕信謠言 [春阿氏謀夫案六回‧「若是一犬吠影,群吠聲,那還有公理嗎?」]

┬吱 +

├吱吱喳喳:形容眾人群聚議論,說話的聲音非常吵雜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回‧「忽聽樓下一片聲嚷,吱吱喳喳,聽亦聽不清楚。」】]

┬含 +

├含污納垢:比喻人在極惡劣的環境中,為了求生存,而不得不忍受委屈和羞辱的折磨 [明‧洪自誠【菜根譚七六‧「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守。」】]

├含血噴人:形容心態陰險者,用極惡毒的言詞,捏造事實去陷害他人,彷彿是含著鮮血噴在別人的身上一樣噁心 [宋‧僧曉瑩【羅湖野錄‧「含口噴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頭狂走。」】]

├含沙射影:比喻居心不良的人,暗中去傷害他人的聲譽,手段極其高明 [唐‧白居易【讀史詩‧「含沙射人影,床病人不知。巧言搆人罪,至死人不疑。」】]

├含辛茹苦:形容人為了要撫育子女或獨力創業,而飽嘗辛苦的煎熬及受盡苦痛 [清末‧連橫【台灣通史‧列女列傳‧楊邦重妻‧「含辛茹苦,四十餘年,始終不渝。」】]

├含垢忍辱:形容人在極險惡的環境中,為了求生存,而不得不忍受欺壓及冷嘲熱諷等屈辱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含垢忍辱,常若畏懼。」]

├含恨而終:形容內心極度不平衡的人,心中懷著怨恨而死亡了 [後漢書‧鄧禹傳‧「臣功臣苗緒,生長王國,懼獨含恨以葬。」]

├含苞待放:形容即將要成年的美少女,就像一朵飽滿而快要開放的花蕾一樣羞澀嬌紅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一回‧「正是未發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樣。」】]

├含冤莫白:比喻人受到莫大的冤屈,而始終都無法得到雪洗 [明‧陸西星【封神演義九十七回‧「昏君無道,你君欺臣妻,吾為守貞立節,墬樓而死,含冤莫白。」】]

├含笑九泉:比喻人在心願已完成時,死後而無遺憾了 [後漢書‧韓韶傳‧「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含情脈脈:形容男女情人相對無語,卻顯出羞澀而含蘊深情,及未能表白的真愛 [戰國‧楚‧屈原【楚辭‧九思‧「目脈脈兮寤終朝。」】]

├含情欲語:形容男女戀人在內心所深藏的情話,很想放聲說出來 [宋‧王安石【明妃曲其二‧「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含羞帶怯:形容少女羞澀的體態中,顯現出甘美幸福的微笑 [梁‧簡文帝【戲贈麗人詩‧「含羞來上砌。」】]

├含羞答答:形容青春女子帶有害羞隱約的笑容 [藝文類聚‧閨情‧「昔時嬌玉步,含羞花燭邊。」]

├含飴弄孫:形容老年人退休以後,在家照顧孫子,過著恬適歡樂的生活 [後漢書‧皇后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關政矣。」]

├含糊不清:形容有心者說話刻意模糊焦點,使眾人分辨不清楚真相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二十一回‧「令狐沖轉身向著牆壁,將手掌蒙在口上,含糊不清的道:『答允甚麼事?』」】]

├含糊其詞:形容有隱情的人,說話刻意不明確,使人分辨不清楚真相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三回‧「無奈他含糊其詞。」】]

┬吟 +

├吟風弄月:形容文人雅士喜歡作詩寫詞的優閒生活,而不願受拘束 [治家格言‧陰教四言佳語‧「吟風弄月,玩景遊春。」]

┬困 +

├困心衡慮:比喻人必須在心靈發生困惑,思慮有煩亂時,始能奮發而起,為痛苦作冷靜的省思 [孟子‧告子篇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困而知學:比喻人唯有在困苦迷惑的環境中,才會懂得追求更高學問的重要性 [中庸第二十章‧「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困獸之鬥:形容身處絕境中的罪犯,猶如被圍剿的野獸一樣,在作最後的反抗掙扎 [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囤 +

├囤積居奇:形容狡滑的商人,將貨物大量堆積起來,等待價格上漲後,再以高價出售來謀取暴利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榷賣志‧鹽‧「間有收積居奇,至秋冬時,價至二、三十文。」】]

┬囫 +

├囫圇吞棗:比喻個性急躁的人,做學問不肯詳加分析理解,而輕率含糊了事,猶如吃東西不先咬碎後再吞下去一樣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渾淪吞棗。」】]

┬坑 +

├坑坑洞洞:形容路面不平坦,出現很多的小坑洞

┬坐 +

├坐井觀天:比喻眼光狹窄的人,見識淺薄,不能看透大世界的真實面貌 [唐‧韓愈【原道‧「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坐以待旦:形容在位者勤於政事,因公務而一直忙到天亮都忘記休息了 [孟子‧離婁篇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坐以待斃:形容愚痴的人,遇到凶難時,完全不抵抗,又想不出好方法來,只是坐著等待災難的降臨 [管子‧參患篇‧「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坐立不安:形容人遇事變而內心惶恐,坐立都不能安寧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九回‧「經過了這番大難,一個個嚇得神魂不定,坐立不安。」】]

├坐吃山空:用以批評生活懶惰的人,不去努力工作賺錢,只想吃喝玩樂,總有一天,堆積如山的家產也會被花光光了 [元曲‧東堂老‧「那錢物則有出去的,無有進來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坐地分贓:形容奸詐狡滑的人,不必親自去搶劫偷竊,就能安然分享別人所偷來的財物了 [清‧陳森【品花寶鑑‧「薦得一兩個出去,他便坐地分贓。」】]

├坐困愁城:形容膽怯的人,遇到困難時,經常坐著發呆,想不出對策來,又不知如何是好 [高詠【致顏遜甫書‧「緣貧病交侵,日坐愁城苦海故也。」】]

├坐床撤帳:比喻新婚夫婦正式拜堂後,展開新生活的開始 [清‧曹雪芹【紅樓夢九十七回‧「賈政夫婦登堂,行禮畢,送入洞房。還有坐床撒帳等事,俱是按金陵舊例。」】]

├坐言起行:形容正人君子能信守承諾,說到一定會做到,而勇於實行負責 [荀子‧性惡篇‧「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

├坐享其成:比喻善用機巧的人,自己不肯親自勞動,就只想等著享受別人辛勤耕作後的成果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六回‧「張李兩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這裏鳳姐卻坐享了三千兩。」】]

├坐臥難安:形容人因做了虧心事,而在坐臥之間,心神都不能得到安寧 [明‧吳承恩【西遊記十五回‧「那孽龍在於深澗中,坐臥不寧。」】]

├坐待魚利:用以批評好吃懶做的人,不肯努力工作,只想坐著等待豐厚的利潤到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三回‧「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訖。懿坐待回音。」】]

├坐視不管:形容在冷漠的社會中,眾人看到欺壓或靡亂的場面時,都不敢挺身而出去處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十七回‧「既蜀中危急,孤豈可坐視不救。」】]

├坐領乾薪:用以譏諷享有特權的人,能不用做事情,就有薪水可以領取了 [孟子‧萬章篇下‧「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坐懷不亂:形容道德清高的人,即使是絕世美女坐在懷抱中,其心情依然鎮定,絲毫沒有慌亂的舉態 [元‧陶宗儀【輟耕錄‧「柳下惠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

├坐觀成敗:形容智者能以旁觀者的立場,冷靜觀察別人事業興盛衰敗的原因,而不插手干涉之 [西漢‧司馬遷【史記‧任安傳‧「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從合之。」】]

├坐又不安─立又不寧:形容受到過度驚嚇的人,心神極度不安寧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五回‧「因此扎在他那間屋裡,卻坐又坐不安,睡又睡不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