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8-1劃

  • Share this:

成語c8-1劃

┬並 8+

├並世無雙:形容在同一時期內,沒有人的才華可以與他相提並列的 [列子‧力命篇‧「北宮子謂西門子曰:『朕與子並世也,而人子達。』」]

├並行不悖:形容兩者同時進行,雖然緊湊繁忙,但彼此並不互相交錯妨礙或抵觸 [中庸第三十章‧「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並肩作戰:形容當戰事陷入危急時,袍澤之間能互助合作,一同對抗敵人的侵略

├並蒂蓮花:形容夫妻的感情篤厚,真摯相愛,好比兩朵蓮花長在同一枝葉上 [唐‧杜甫【詩‧「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並駕齊驅:比喻兩者的實力相當,能齊頭並進,不分先後也分不出高低來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

┬乳 +

├乳臭未乾:用以諷刺不能擔當大任的年輕人,其行為幼稚無知,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上‧「食其還,漢王問:『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當吾韓信。』」】]

├乳燕歸巢:形容好玩的孩童出去嬉戲倦怠後,而很想回家休息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片片晚霞迎落日,行行倦鳥盼歸巢。」】]

┬事 +

├事不宜遲:形容有先見之明的人,看到情勢急迫時,就知道計畫已經不能再繼續拖延下去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三十回‧「說的是,事不宜遲,及早決定。」】]

├事不相瞞:形容行事光明正大的官員,能將弊案的真相,坦誠布公,絲毫沒有隱瞞

├事出有因:用以說明任何事故的發生,必然有其複雜而不可抗力的因素存在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四回‧「郭道臺就替他洗刷清楚,說了些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話頭。」】]

├事半功倍:比喻人若能善用方法或技巧來做事情,即可花費極少量的心力,就能獲得最大的效益了 [孟子‧公孫丑篇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事必躬親:比喻上位者並不信任屬下的辦事能力,而凡事皆親自躬敬去督導完成 [禮記‧月令篇‧「五穀所殖,以教導,民必躬親之。」]

├事同一律:比喻事情雖然複雜多變,但有前例可以作參考 [清‧曾國藩【意議覆王慶雲漕督兼巡撫原奏片‧「另設省會之處,事同一律,應請毋庸置議。」】]

├事在人為:用以勉勵人對事情只要能盡心盡力去做規劃,則沒有不會成功的道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事敗奴欺:用以感嘆世間人情的冷漠,當事業做失敗之後,即遭受到部屬或眾人的鄙視和嘲笑

├事發突然:形容事故發生時來得很突然,使人感到十分錯愕,而來不及反應處置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四‧「現在我算計著由於事發太突然,時間倉促。」]

├事過境遷:形容激情化的事故,已成為過去的往事,則環境的形勢也隨之而改變了 [晉‧王羲之【蘭亭序‧「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

├事與願違:用以感嘆事情不能如人所願,已和自己的心願相背離了 [宋‧歐陽修【與王懿敏公‧「事與心違,無一是處,未知何日始得釋然。」】]

├事緩有變:比喻人在處置事情時若猶豫不決,則很容易發生變故,而使之更加難以處理了

├事大事小─見面就了:形容在講求情面的社會中,不論事情的大小,只要彼此能心平氣和來作溝通協調,就能得到圓滿愉快的解決了

├事不三思─終有悔之:用以勸人做事情若不能再三仔細考慮清楚,則將會有後悔的遺憾出現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十四卷‧「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用以說明事機在祕密中進行的方式,比較容易達成目的;若將計謀洩漏出去,則很容易引發爭議而宣告失敗 [韓非子‧難說‧「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易經‧「事不密,則害成。」]

├事有湊巧─物有偶然:比喻人世間的怪事連連,無奇不有,凡事都會有偶然發生的意外事故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十五卷‧「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香燈剛落下來,恰好靜真立在其下,不歪不斜,正打在他的頭上。」】]

├事怕說出─酒怕斟出:用以說明當事機洩漏後,將會破壞好事的進行

├事前準備─事後補救:用以說明在做事情之前,就要作好完善的準備時,則當發生事故後,必能快速找出缺失而加以補救了

├事無不治─政無不理:形容有擔當的從政者,能勤政愛民,熱心服務,為國家規劃未來的新藍圖 [西漢‧揚雄【法言‧先知篇‧「躬工人績,謂己勤其職,則人亦效之,而事無不治也。」】]

├事緩則圓─欲速不達:用以勸人做事要小心謹慎,有周詳的計畫,才能圓滿順利完成任務;若操之過急,急迫想要完成工作,則必定會慌亂不堪,反而難以達成目標 [春阿氏謀夫案五回‧「常言說:『事緩則圓。』此時倒不必急了。」論語‧子路篇‧「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用以勸人凡事要有周詳的準備和計畫,才能圓滿順利成功;若沒有充分的準備,就很容易遭受挫敗 [中庸第二十章‧「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些 +

├些許小事─何足掛齒:用以回應雖熱心去幫助別人,但卻不希望對方來回報的客套話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十七回‧「關公曰:『區區微勞,何足掛齒。』」】]

┬享 +

├享譽清名:形容有德者在社會上,享有很清高的聲譽名望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十六卷‧「王秀道:『如此,久聞清名。』因此拜識。」】]

┬依 +

├依山傍水:形容家居生活在有青山和溪流的優雅環境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十回‧「南頓之地,依山傍水,極好屯兵。」】]

├依依不捨:形容遠行者在臨別時,其留戀的心情,仍然不忍離去 [戰國‧楚‧屈原【楚辭‧九思‧傷時‧「志戀戀兮依依。」】]

├依法行政:形容公務人員依照國家所頒布的法令,來推動政策的執行,及國家所附予的職權

├依草附木:比喻弱勢者只能依靠在強者底下,而努力生存下來 [狄公案三十三回‧「你我不是依草附木的人,設若為他參奏一本。」]

├依然故我:形容生活靡爛的人,毫無長進,其容貌和言行態度還是老樣子,並沒有多大改變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一回‧「說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還是個依然故我。」】]

├依稀可辨:形容事態或景物已極為明顯,可以很清楚看到極細微的部分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九回‧「柵欄後面坐著兩人,依稀可辨是一男一女。」】]

├依違兩可:形容沒有主見的人,對於事情的決定,不管情況如何都可以接受 [明‧笑笑生【金瓶梅四十八回‧「問事則依違兩可,群下有木偶之誚。」】]

├依靠別人─看人臉色:形容在現實的社會中,依靠別人而生存者,就要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八十九回‧「一天到晚鬧不清楚,我看他向來沒有把好臉色給媳婦瞧一瞧。」】]

┬佳 +

├佳句美詞:用以稱讚文章中優雅而美妙的辭句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回‧「韻高道:『筱亭收藏極富,必有佳句。』」】]

├佳偶天成:用以讚美新婚夫婦,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好夫妻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十七回‧「那真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啊!」】]

├佳麗如雲:形容在宴會場上的美女眾多,令人目不暇給 [唐‧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使 +

├使酒罵座:形容失意者假借酒醉而任意使性,漫罵在一旁座上的賓客 [新五代史‧吳世家‧「知訓嘗使酒罵坐,語侵隆演,隆演愧恥涕泣,而知訓愈辱之。」]

┬供 +

├供不應求:形容因貨品的產量短少,而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供過於求:形容由於商品的產量過剩,已超過市場所需要的數量了

┬例 +

├例行公事:形容官員按照平常所規定的事項,去執行公務而已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

┬來 +

├來日方長:形容充滿自信的人,對於將來的期待,仍然抱持著很大的希望 [宋‧文天祥【與洪端明雲巖書‧「早收中熟,覺風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綿求牧,來日方長。」】]

├來去分明:形容做事情光明正大的人,所經手的帳目,都能非常清楚明白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五回‧「那時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潔,來去分明,也原諒我這不守閨門是出於萬分無奈,不曾玷辱門庭。」】]

├來去自如:形容有特權的顯貴,行動不受限制,可以自由進出國家的禁地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一回‧「韃子能把我張教主擒去?便是有千軍萬馬團團圍住,我教主也能來去自如。」】]

├來來往往:形容在大街上,人群穿梭不息的情形 [明‧梅之渙【題李白墓詩‧「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來者不拒:形容好客的主人,不管來者的意圖是好或壞,都一律竭誠歡迎,從來不會拒絕於門外 [孟子‧盡心篇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茍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來者可追:比喻錯誤雖已鑄成,但對未來的事情,還可以設法去作補救措施 [論語‧微子篇‧「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來者是客:形容好客的商家,皆能以禮相待,不管前來者是何等人物或貧富貴賤,均視為座上賓客

├來清去白:形容正直的人,行為光明正大,在金錢的管理上,來去皆清清楚楚,並無愧對於天地

├來勢洶洶:形容前來者的氣勢,極為兇猛遽烈,充滿一股肅殺之氣 [民國‧金庸【鹿鼎記四十六回‧「先開上機炮,來勢洶洶,必非好兆。」】]

├來歷不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來由,和其經過情形,並無人知曉 [宋‧周密【鄭仙姑‧「適新建縣有闕氏者,雇一婢,來歷不明。」】]

├來龍去脈:形容事物的來由和其經過情形,以及前因後果的關係 [管氏地理指蒙逾宮越分‧「來龍出四勢之中,來龍夾雜則為妒忌。」]

├來鴻去雁:形容雖然相隔遙遠的友人,但彼此都有書信的往來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十六回‧「如何窈窕如花女,也學來鴻去燕飛?」】]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比喻前來者的態度非常惡劣,極為不友善 [清‧趙翼【陔餘叢考‧成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亦本老子『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侃 +

├侃侃而談:形容滿腔熱血的人,在說話時,理直氣壯,大談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 [論語‧鄉黨篇‧「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侈 +

├侈言救國:形容狂妄的人,雖大膽提出對國家的改革建言,但卻毫無實際具體的行動表現 [清‧曾樸【孽海花十回‧「他的宗旨,說世人侈言平等,終是表面的話。」】]

┬兒 +

├兒女成群:形容夫妻結婚多年後,已育有多名子女了

├兒女私情:用以勸人不要迷戀在男女感情的世界裡,而放棄美好的事業前景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四十四回‧「王爺吩咐,公子順當以國家大事為重,兒女私情為輕。」】]

├兒孫滿堂:用以羨慕老年人身旁有很多的子孫陪伴著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十五回‧「單某雖然姓單,卻是一妻四妾,兒孫滿堂。」】]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用以奉勸有雄心豪氣的青年,如果只顧著男女愛情的迷失,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奮鬥力,而耽誤美好的事業前程了 [南朝‧鍾嶸【詩品卷中‧「尤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宋‧蘇丕【「少時應試禮部,不中,即拂衣而去。曰:『此中最易短英雄之氣。』」】]

├兒要自養─穀要自種:比喻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凡事都要靠自己去努力打拼,將來才會有美好而甜蜜的生活

┬兩 +

├兩小無猜:形容幼小的男女玩伴,整天在一起遊戲,雖然不懂得男女禮節的約定,但卻有天真純情的模樣 [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兩世為人:比喻人遭遇不幸的事故後,好像已經死去又重新活過來一樣

├兩可之間:比喻主事者無法明確做處置,在兩種方法都可行的情況下,仍然猶豫不決 [晉書‧魯勝傳‧「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兩可。」]

├兩全其美:比喻善用巧思的人,做一件事情能兼顧雙方的利益,而使兩方都感到很滿意了 [清‧石玉琨【七俠五義七回‧「憑著相公正氣,或可勝了妖邪,豈不兩全其美呢?」】]

├兩相情願:形容男女雙方因情投意合,願共結連理而度過一生 [清‧劉鶚【老殘遊記十九回‧「兩相情願,決無虛假。」】]

├兩得其便:形容做事圓融的人,能兼顧兩方的利益,使其均得到好處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十三回‧「這裡挖出來的土太多,又沒個地方存放,往南京一送,豈不是兩得其便嗎?」】]

├兩情相悅:形容男女戀人沈醉在愛情之中,兩人都得到愛情愉悅的滋潤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六回‧「她這時又唱了起來,自是想著當日與林平之在華山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

├兩敗俱傷:形容兩雄在激烈的爭鬥之下,彼此必定都會遭受到很嚴重的損傷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軫傳‧「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

├兩殘相扶:形容彼此若同是身體殘缺的人,則很容易互相扶持幫助 [孟子‧滕文公篇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兩鼠鬥穴:比喻兩人只為了小小的利益就爭吵不休,其目光猶如鼠蛇一般狹小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兩賢相厄:形容雙方均甚賢明,就在原本合好的場面中,卻因彼此互相困擾而爭吵起來了 [東漢‧班固【漢書‧季布傳‧「短兵接,漢王急,顧謂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

├兩頭落空:形容貪心不足的人,做事情不得法,無法兼顧兩方,以致落得一無所獲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九回‧「我現在好比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

├兩難其究:比喻兩方所共同存在的問題,很難一起得到圓滿的解決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三十四卷‧「事在兩難,憂形於色。」】]

├兩刃相割─利鈍乃知:比喻兩件事物經過互相比較之後,就能知道其優缺點了 [東漢‧王充【論衡‧案書篇‧「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兩兵相爭─各為其主:形容兩方的兵馬進行激戰,都是在為自己的國家而效命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梁臣傳‧「人臣各為其主,汝可察之。」】]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形容兩雄在激烈的爭鬥之下,必定會有一方遭受到損傷 [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而駑(劣馬)犬受其弊。」】]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形容依照國際慣例,當兩國在交戰期間,若有來使傳話,則不能殺害通報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四十五回‧「周瑜大怒,喝斬來使,魯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兩廂情願─好結親眷:形容男女戀人若能彼此相愛,感情投入,就可以結為夫妻而成為親家了

┬具 +

├具徵民意:形容務實的政府官員,能具體徵求人民的意見,以作為施政的參考

├具體而微:形容組織的規模雖微小,但其各重要部位都已具備齊全了 [孟子‧公孫丑篇上‧「昔者竊聞之,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其 +

├其貌不揚:形容品格低劣的人,才華平庸,而面貌並不美觀 [宋‧王讜【唐語林‧「榜未及第,禮部侍郎鄭愚以其貌不揚,戲之。」】]

├其樂融融:形容新鮮玩意的趣味十足,使人感到非常快樂 [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其應若響:形容頭腦靈活的人,反應快速,能對答如流 [莊子‧天下篇‧「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形容心術不正的領導人,雖以強制的命令,但還是沒有辦法讓屬下乖乖地順從 [論語‧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身正者─不令而行:形容心思正直的領袖人物,不用強制的命令,就能使眾人心悅誠服而甘心跟隨在後 [論語‧子路篇‧「其身正者,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益如毫─其損如刀:比喻人若用心機去謀取暴利,則所得到的利潤將只有一點點,而受破壞的程度卻非常深遠

┬刻 +

├刻不容緩:形容情勢已非常急迫,此時連一刻都不能再等待或遲疑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四十回‧「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刻舟求劍:比喻頭腦呆板的人,做事拘泥成法而不知變通,只想以不明智的方法,找回失去的東西,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已,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苦自勵:形容遭受嚴重挫敗的人,能在危難中勤苦獨立,堅強奮鬥起來 [金史‧曹望之傳‧「望之初不學,及貴,稍知讀書,遂刻苦自致,有詩集三十卷。」]

├刻苦耐勞:形容志節清高的人,在困苦的情況下,依然能勤儉樸實,忍受萬般的痛苦而獨立自強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

├刻骨銘心:比喻感恩的情懷,永遠深深地烙印在心頭上 [唐‧柳宗元【謝陳柳州刺史表‧「銘心鏤骨,無報上天。」】]

├刻畫入微:形容文章或工藝創作,能把事物的細微部分,描繪得栩栩如生 [後漢書‧王符傳‧「或刻畫好繒,以書祝辭。」]

├刻薄寡恩:形容待人刻薄的主事者,使人無法產生感恩的情懷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明祖刻薄寡恩,挫抑廉隅,達於極點。」】]

├刻己利人─廣行方便:形容有慈悲心的修行者,能刻苦自身,以厚利他人,讓大家都有方便的生活行徑 [宋代‧太平廣記‧卷九十一‧「若不苦身刻己,行善持誡,將何以用其心哉?」]

├刻薄成家─福無久享:比喻商人若以尖酸刻薄或小氣吝色去對待員工,則所成立的家業,其福分必定享用不久 [朱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刺 +

├刺刺不休:形容很嘮叨的人,說話一直講個不停的樣子 [治家格言‧先正‧「若以傷人之言,逢人刺刺不休,恐非全體遠害之道。」]

┬到 +

├到口成誦:形容記性良好的人,文章經過閱讀之後,就能馬上背誦出來了 [宋史‧劉恕傳‧「劉恕少穎悟,過目即成誦。」]

┬刮 +

├刮風下雨:形容有強風又有暴雨的陰冷天氣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六十五‧「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

┬制 +

├制敵機先:比喻作戰時,克制敵人的必勝絕招,就是掌握最新情報,先下手為強 [孫子兵法‧虛實篇‧「水應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協 +

├協力擎天:比喻眾人能團結合作,共同努力奮鬥,以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十六回‧「梁山泊中,聚起擎天好漢。」】]

├協同一致:形容大家應團結一條心,共同為一個偉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魏書‧世祖本紀‧「豈朕一人,獨應此祐,斯亦群后協同之所致也。」]

┬卓 +

├卓然不同:形容學術地位崇高的大師,才華超然特立,風格與一般人大不相同 [東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卑 +

├卑以自牧:形容正人君子以謙卑自處來修養品德,而不敢驕傲自滿 [易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卑躬屈膝:形容沒有骨氣的人,自貶身價而彎腰奉承,以極盡諂媚的方式去逢迎權貴到來 [戰國策‧魏策四‧「今王能用臣之計,虧地不足以傷國,卑體不足以苦身,解患而怨報。」]

├卑鄙無恥:用以批評品德極其低劣的人,已經到達毫無羞恥心的地步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七回‧「嘴上說得仁義道德,做起事來就卑鄙無恥。」】]

├卑辭請降:形容看破環境險惡的人,以自知能力不足,而自動請調到較低級的職位上 [呂氏春秋‧應同‧「故割地寶器,卑辭屈服,不足以止攻,惟治為足。」]

┬卷 +

├卷甲收兵:形容在戰事完畢之後,指揮官重新整頓軍隊,而準備要撤退回營了 [舊五代史‧張文禮傳‧「文禮大掠而旋,士皆卷甲束兵,夜凱歌。」]

├卷不離手─曲不離口:比喻用功的人,勤學苦練,每天孜孜不倦,從來不敢鬆懈下來 [南史‧趙倫之傳‧「彥威孤貧勤學,行止書卷不離手。」]

┬取 +

├取而代之:形容佔有優勢的人事物,強行奪取他者的地位,而替代了他者的功用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取信於人:比喻善巧者,積極去搏取別人的信任,有意圖不軌之嫌 [晉‧陸機【豪士賦序‧「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懷,止謗於眾多之口。」】]

├取悅於世:形容愛慕虛榮的人,只想一味追求時尚流行,以討好眾人對他的好感 [後漢書‧馮魴傳‧「能取悅當世,為安帝所寵。」]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形容廣大而眾多的資源皆人人可取,不受限制,就像水和空氣一樣永遠都取用不完 [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意指政府向人民所課徵的納稅金,就應該受惠在人民身上 [元史‧董文用‧「民財亦有限,取之以時,猶懼其傷殘也。」]

┬受 +

├受制於人:比喻處於弱勢的人,其行動皆被他人所牽制,而沒有自主的空間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

├受寵若驚:比喻幸運的人,突然間得到長官的關照和寵愛,其內心感到意外的驚喜 [老子第十三章‧「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形容講求忠義的人,當接受別人的請託時,就會盡全力把事情辦好 [列女傳‧節義傳‧「今既受人之託,許人以諾,豈可以忘人之託而不信其諾邪!」]

┬味 +

├味如嚼蠟:形容文章或言論艱深難懂,使人在閱讀時,猶如食物乾澀冰冷,嚼之而毫無味道一樣 [楞嚴經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當橫陳時,味如嚼蠟。」]

┬呻 +

├呻吟床褥:形容人因病痛而躺臥在床上,發出哀號慘痛的叫聲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八卷‧「賀小姐詐病在床,呻吟不絕。」】]

┬咄 +

├咄咄逼人:形容壯盛而廣大的氣勢,有凌駕他人的壓迫感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篇‧「殷仲堪有一參軍在座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咆 +

├咆哮如雷:形容心中積怨已久的人,因不滿的情緒失控,而使暴怒時的吼叫聲,就像打雷一樣巨大驚人 [唐‧劉禹錫【壯士行‧「陰風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呼 +

├呼么喝六:形容一群聚賭的人,高聲喧嚷,大聲喝斥的模樣,其盛氣凌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一百零四回‧「那些擲骰的,在那裡呼么喝六,顛錢的在那裏喚字叫背。」】]

├呼之欲出:形容畫像或文章在描述山水人物時,極為生動逼真,非常傳神靈活,好像是叫他就會跑出來一樣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十九回‧「荷生的詩,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呼天搶地:形容苦命的人,在求助無門之下,而出現極為悲痛悽慘的哀號聲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傳‧「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悲傷),未嘗不呼父母也。」】]

├呼牛呼馬:比喻心胸寬大的人,雖任由他人所批評或呼叫,皆不與計較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一回‧「怕不是呼牛應牛,呼馬應馬的道理嗎?」】]

├呼呼大睡:形容筋疲力盡的人,一看到床頭時,就早已放鬆心情,很想睡個大頭覺了 [春阿氏謀夫案二回‧「晚飯之後,春英身體較乏,躺在席子上,呼呼睡去。」]

├呼朋引伴:形容整天游手好閒的人,因閒來無事,而找來很多的朋友一起尋歡作樂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七十四回‧「近有無恥婦人,不守閨門,呼朋引類,投師受戒,出入空門。」】]

├呼風喚雨:比喻擁有極大權勢的人,其影響的範圍也相當廣闊,猶如雷神能召喚風雨一般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呼嘯而過:形容狂妄的駕駛人,將車子從路人身旁快速通過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二十回‧「這一群官兵過去,又有十餘名官兵呼嘯而來。」】]

┬呱 +

├呱呱墜地:形容嬰兒在剛出娘胎時,降臨人間的啼叫聲 [尚書‧益稷篇‧「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和 +

├和好如初:形容兩人雖處於破裂的關係,但又重新合好,就像當初一樣親密了 [元曲選‧殺狗勸夫劇‧「纔(剛才)得它心回意轉,重和好復舊如初。」]

├和而不同:形容正人君子的態度溫順文雅,能與大眾和睦相處,但為人處世依然堅守原則,並不會隨意曲從他人 [論語‧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衣而臥:形容人因忙碌勞累,而忘了脫下外衣就去睡覺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五十六回‧「一者呼延灼連日心悶,二乃又多了幾杯酒,就和衣而臥。」】]

├和風拂拂:形容溫和的微風,陣陣吹來,使人有清涼舒暢的快感 [清‧曾樸【孽海花十五回‧「晴曦高涌,積雪乍消,淡云融融,和風拂拂,彷彿天公解意,助人高興的樣子。」】]

├和煦微風:比喻教育者若能巧妙化育,有如輕柔的微風,吹在臉上一樣溫和舒服 [宋代‧太平廣記‧卷八十三‧「每見春日和煦春風柔和,花草芳香鶯歌燕舞時,就不自覺地歡喜快樂起來。」]

├和顏悅色:形容慈善的主人,以心情喜悅和態度親切,及面帶微笑來招待客人 [清‧李汝珍【鏡花緣二十五回‧「他們那種和顏悅色、滿面謙恭光景,令人不覺可愛可親。」】]

├和藹可親:形容面貌慈祥的長者,態度溫和,使人很容易親近他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二回‧「郭芙見她容貌美麗,和藹可親,似乎並不是甚麼『惡女人』。」】]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形容和順婉約的態度,是端祥的氣息;而驕傲自大,則是衰敗的徵兆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知。」】]

├和氣生財─激氣相殘:用以說明商人在做生意時,若其態度溫和,能與眾人和氣相處,則必可多得盈利;若互相勾心鬥角,則有可能引發殺機 [禮記‧祭義篇‧「有和氣者,必有愉色。」]

├和氣致祥─乖氣致異:比喻國家若有和順的氣息,就可以召來安祥;若是只有暴戾之氣,則將會帶來一場大災禍 [東漢‧班固【漢書‧楚元王傳‧「由此觀之,和氣致祥,乖氣致異;祥多者其國安,異眾者其國危。」】]

┬周 +

├周而不比:比喻正人君子的處世態度,能做到大公無私,博愛世人,而不偏私自己的同黨 [論語‧為政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復始:比喻天地間不變的循環法則,當某種形態終止之後,又會重新開始一遍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貞補撰三皇本紀‧「蓋宓犧之後,已經數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

├周急濟貧:形容大善人看到國家有危難時,能先調度資金,以救濟貧苦的老百姓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二回‧「盡為周濟貧寒及買物放生之用,自必不求福而福自至,不求壽而壽自長。」】]

├周流全身:形容激昂高亢的情緒,流轉到全身上,感覺身體都已開始沸騰起來 [呂氏春秋‧介立‧「今晉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窮矣賤矣。」]

├周遊列國:形容好學的人,到世界各國去遊歷,以增廣見聞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魯凡十四歲,歷經衛、曹、宋、鄭、陳、蔡...諸國。」】]

├周諮博訪:比喻以仁懷政的博雅者,能向各方徵詢意見,作為施政的參考 [清史稿‧德宗本紀‧「諸臣於交議之事,當周諮博訪,詳細討論。」]

├周嚴慮事:形容智深勇沉的人,考慮事情非常嚴謹周到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十九章‧「夢霞固深佩其慮事之周密,而自悔其一時之魯莽也。」】]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形容周朝雖然是個古老國家,但其生命依然展現出旺盛的活力 [詩經‧大雅‧文王篇‧「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命 +

├命不該絕:比喻有福氣的人,在危境當中,能化險為夷,撿回一條小命而不致於死亡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二回‧「總算他老丈命不該絕,吃了兩帖藥,痢疾居然好了。」】]

├命中注定:形容人生的命運,在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好了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九卷‧「貧富苦樂,都是命中注定。」】]

├命在旦夕:形容病入膏肓的人,有生命的危險,隨時都會面臨死亡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九回‧「琦命在旦夕,先生忍無一言相救乎?」】]

├命若遊絲:用以感歎生命之柔軟脆弱,就像絲線一樣細小,而很容易斷裂 [元曲‧勘頭巾‧「想危亡頃刻參差,端的是垂命懸絲。」]

├命理乾坤:比喻在生命中最為精微,而奧妙的運行法則 [元曲‧凍蘇秦‧「世事升沈如轉盼,算來由命不由人。」]

├命喪黃泉:形容人因不幸遭受意外而死亡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五‧「裴至德是朝廷大臣,一次外出卻命喪黃泉,這是什麼緣故呢?」]

├命薄如花:用以感嘆美麗女子的福壽很薄弱,有如鮮花一般短暫,沒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三章‧「人美于玉,命薄于花,又多情,又傷情。」】]

┬咎 +

├咎由自取:用以斥責自負的人,會有今日的罪過或災禍,全都是由自己所招惹出來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一回‧「但這件事,據兄弟看起來,他們兩家實在是咎由自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