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8-4劃

  • Share this:

成語c8-4劃

┬法 +

├法外施恩:比喻犯罪者懇請法官能高抬貴手,雖在法律的規範之下,但基於情理的考量而寬容其罪行 [狄公案二六回‧「你且細細供來,本縣或可施法外之恩,超豁你命。」]

├法相莊嚴:形容道德高深的修行者,有溫順慈祥的相貌,儀態極為端莊平和的樣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若非真正冤情事,敢到莊嚴法相前?」】]

├法敗國亂:比喻當權者若過於執著法治的迷失,則當法律不能再有效規範社會秩序時,就會出現混亂失控的場面了 [韓非子‧難一篇‧「救罪人,法之所以敗也,法敗則國亂。」]

├法語如珠:用以稱頌大師之玄奇美妙的人生哲學,猶如圓珠子一樣光滑自在,皆面面得體 [論語‧子罕篇‧「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法隨時轉:用以奉勸當權者,國家法律的制定,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或修改,以因應不同情勢的變化 [韓非子‧心度篇‧「民亂不可幾而治也。故治民無常,唯治為法。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比喻公正無私的法律,不會去縱容有權勢的顯貴,就像繩子也不逃避彎曲的纏繞一樣 [韓非子‧有度篇‧「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形容在民主國家,法官在尚未判定之前,每個人都應受到平等公正的對待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比喻國家的法律,雖然寬鬆得宜,但是不會輕易就放過任何一個犯罪者 [明‧陸西星【封神演義一百回‧「只知盜寶以榮生,孰意法網無疏漏。」】]

├法與時變─禮與俗化:形容國家法律要因應時代的潮流而改變,禮儀也要隨著民俗習慣而變化,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 [韓非子‧心度‧「故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

┬油 +

├油油膩膩:形容食物因沾滿油質,非常油膩,令人難以下嚥 [明‧施耐庵【水滸傳八十二回‧「劈面門抹兩色蛤粉,裹一頂油油膩膩舊頭巾。」】]

├油然而生:形容人對於所喜愛事物的某種情感,在自然而然中產生出來了 [禮記‧祭義篇‧「則義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油腔滑調:形容說話浮華輕率,而不切實際的人 [清‧王士禎【師友詩傳錄‧「若不多讀書多貫穿,而遽言性情,則開後學油腔滑調,信口成章之惡習矣。」】]

├油嘴滑舌:形容說話狡滑善辯,很會耍嘴皮子的人 [清‧李汝珍【鏡花緣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調,到底算個什麼。」】]

├油頭粉面:形容只知在頭上塗抹油質和臉上沾滿粉妝,而毫無內在修養的輕薄少年 [宋‧黃庭堅【戲題下巖詩‧「未嫌院油頭臭,蹋破苔錢最惱人。」】]

┬泱 +

├泱泱大國:形容氣勢壯闊恢宏,胸懷大度的文明國家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車海者其大公乎!』」]

┬沿 +

├沿波討源:比喻好學的人,依循事理的脈絡而追求真相,以探究其根本的源頭 [文選‧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沿門托缽:形容生活無助的遊民,必須到處挨戶乞討,仰求他人的施捨救濟 [續傳燈錄‧惟正禪師章‧「聞托缽乞食,未聞安坐以享。」]

┬治 +

├治國安民:形容為政者若欲治理國家朝政,就必須先體察民情,作全盤的規劃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上‧「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治亂興亡:形容憂國之士力圖治理混亂的局世,及興起衰亡的頹勢 [唐書‧兵志‧「古之有天下國家者,其興亡治亂,未始不以德。」]

├治人以德─治事依法:比喻主政者管理人民,應以道德仁義來感化百姓,而在處理政務時,應以法律條文為依歸

├治世宜方─處亂宜圓:用以勸人在治理世事時,應以方正行事;而在亂世之中,則當以圓融和順來因應變化 [明‧洪自誠【「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宜方圓並用。」】]

├治本為先─救窮宜急:比喻人在處理繁雜的事物時,要能先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就像人去幫助貧窮困苦的家庭一樣,要先解決衣食的問題 [民國‧孫文【「治本為先,救窮宜急。衣食足而知禮節,倉廩實而知榮辱。」】]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比喻為政者治理國家,要先讓人民有富裕的生活,如此一來,政務才得以順利推動了 [管子‧治國篇‧「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窮,則治難。」]

┬泛 +

├泛泛之交:形容兩人之間的交情淺薄,並不深厚 [莊子‧秋水篇‧「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田中小路)。」]

├泛觀博覽:形容好學的人,到圖書館廣博閱覽群書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后魏劉獻之少好學,尤精詩傳,泛觀子史。」]

┬炎 +

├炎炎夏日:形容炎熱的夏季中,陽光非常猛烈刺眼 [明‧施耐庵【水滸傳十五回‧「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炎附寒棄:比喻唯利是圖的小人,只知趨附有權勢的顯貴,而唾棄貧窮困苦的難民

├炎黃子孫:意指中華民族的後代子子孫孫 [東漢‧班固【漢書‧魏豹田儋韓信傳‧「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炊 +

├炊沙作飯:用以譏諷迂腐而不明事理的書生,做事方法若錯誤,又不知改進,則將會徒勞無功 [南宋‧朱熹【朱子全書‧大學‧「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飯也。」】]

├炊煙裊裊:形容人在野地煮飯時,煙灰緩緩往上升的樣子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八回‧「此時天色昏暗,兩人站在曠野之中,遙望市集中炊煙裊裊升起,腹中都感飢餓。」】]

┬炙 +

├炙手可熱:比喻高傲的人,當擁有權勢時,就氣焰高長起來,聲勢顯赫,使眾人不敢接近他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爭 +

├爭先恐後:形容在危亂的情勢下,眾人為了搶佔機會,都想爭先在前面,惶恐會落後於他人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五十二回‧「便都爭先恐後地去了,督辦要阻止也來不及。」】]

├爭名奪利:形容在現實社會中,凡人皆目光短視,只是為了名利而爭鬥不休 [明‧吳承恩【西遊記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爭奇鬥豔:形容美女集聚在一起,互相比較艷麗的姿色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吟壇才子,爭奇鬥異,各獻所長。」】]

├爭長競短:形容彼此為了計較長短,而互相爭論不休 [宋‧黃庭堅【詩文‧「爭長競短,漸漬日聞,以至背戾。」】]

├爭風吃醋:形容兩人因愛慕或妒嫉的心結,而引發感情上的爭執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四十五回‧「凌家這兩個婆娘彼此疑惑。爭風吃醋,打吵起來。」】]

├爭強賭勝:形容好勝心很強的人,一直想擊倒對方來爭取第一名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十三回‧「我全心全意的愛你憐你,你卻總是跟我爭強鬥勝。」】]

├爭權奪利:形容在黑暗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官場上彼此勾心鬥角,只是為了權位和利益而鬥爭不斷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二十五回‧「眾兄弟須當義氣為重,大事為先,決不可爭權奪利,互逞殘殺。」】]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比喻人若想要爭奪名利,可以在朝廷上,爭取到好官位和好名聲,就像在市場上,可以賺得豐厚的利潤一樣 [戰國策‧秦策一‧「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物 +

├物力維艱:形容在戰亂期間,生活物資缺乏,想要取得皆非常困難 [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物我兩忘:形容清幽閒適的雅士,能夠超脫物質以外,而忘卻物我之間的界限 [明‧洪自誠【菜根譚三四六‧「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物阜民康:用以頌揚政治清平,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的時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四十四回‧「因恩化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物相由一:比喻宇宙間的形象萬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所組合而成的

├物美價廉:用以稱讚商品非常精美,而價格又很低廉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五十四‧「果然從山裡運來了大批的木材,物美而價廉。」]

├物盛則衰:比喻凡事發展達到極點時,其盛勢就會開始反轉為衰落的疲態了 [西漢‧劉安【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日中而移,月盈而虧。」】]

├物換星移:比喻當時光流轉,景物變動後,則人事生態也隨之而改變了 [唐‧王勃【滕王閣序‧「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物超所值:形容精品之美好,已超過實際的價值了

├物極必反:比喻當事物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後,就會開始疲乏衰退,而產生反相的變化 [呂氏春秋‧博志篇‧「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

├物聚所好:比喻性向相同或臭味相投的人,則很容易聚集在一起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俗語道:『物聚于所好。』果然有了此好,方士源源而來。」】]

├物腐蟲生:比喻禍患通常皆由內部開始發生的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物歸原主:形容講求信用的人,能將所借來的物品,依照原數目歸還給主人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物歸原主,豈非天意。」】]

├物類同感:比喻當彼此的意見能相通時,則其心靈會互相應和 [東方朔七諫‧「音聲之相和兮,物類之相感兮。」]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形容志同道合或臭味相投的人,會常聚集在一起,又如事物若以類別來區分型態,就可以方便管理了 [易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比喻凡事的發展,都有其一定的物理極限在,而事物的哲理,也會有固定的規則可循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比喻任何事物都有起始和衰落的過程,或終結後以開啟新端的順序 [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有定位─事有定則:比喻所謂治事之理,應先將每件物品擺設在清楚適當的位置,而凡事也必須依循常理規則來運行 [孟子‧告子篇上‧「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物極則反─器滿則傾:用以說明凡事發展到極點時,就會發生反相的變化,如同器皿過滿時,就會傾倒出來一樣 [唐‧蘇安恒【上武后疏‧「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用以勸人若能善用巧思,將物品盡其所有功用;而各地的貨物,也能大量互相流通,則國家的經濟必然蓬勃發展 [民國‧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所謂物盡其用者,在窮理日精,機器日巧,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比喻天下萬物為了追求生存而相互競爭,若能適應環境者,才能存活下來 [西元一八五八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創的學說,即進化論,又名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為萬物進化的原因。][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夫物競天擇之公例,惟適者乃能生存。」】]

┬狀 +

├狀元及第:形容在國家考試中,拿到第一名的學生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劉元普出來看時,卻是報李春郎狀元及第的。」】]

┬狗 +

├狗血淋頭:比喻做事迷糊的人,被長官劈頭痛罵了一頓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回‧「范進因沒有盤費,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狗吠非主:比喻在世間常態中,人臣皆盡忠於主公,若非其主之長上者,必以惡言相向之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傳‧「跖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

├狗頭軍師:用以諷刺喜愛謀略,而只會亂出鬼主意的小人 [漢‧焦延壽【易林‧「王喬無病,狗頭不痛。」】]

├狗急跳牆─人急上梁:比喻當人遇到危難而陷入緊急的困境時,就會想辦法跳脫開來,就如同狗兒被逼到死巷子裡時,則會奮力跳出牆外,以求自保 [莊子‧秋水篇‧「出跳樑乎井幹之上。」]

├狗隨屁走─人朝勢走:比喻一般社會大眾的心態,都是想朝著時代的大趨勢而向前邁進

┬狐 +

├狐死兔悲:比喻兩者雖是處於敵對狀態,但是看到對方落難時,心中也不免有些感傷同情 [宋史‧李全傳‧「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

├狐假虎威:比喻卑鄙狡滑的詐騙集團,假借權貴的聲望威勢,來嚇唬無知的老百姓 [戰國策‧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狐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之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狐群狗黨:形容一群無所是事,整天無事而聚在一起的朋友 [元‧關漢卿【單刀會傳奇‧「那怕他狐群狗黨。」】]

├狐裘羔袖:比喻工程建設的大體而言,施工品質都還算很精良,只有小部分不能令人稱意 [春秋左傳‧襄公十四年‧「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

├狐鼠之輩:形容只喜歡賣弄小聰明,爭奪小利益的人 [舊唐書‧武宗本紀‧「逆賊郭誼等,狐鼠之妖,依丘穴而作固。」]

┬玩 +

├玩火自焚:用以勸人若好玩權謀機巧,將會招來奸邪惡煞,而造成自身的危難,甚至於滅亡了 [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玩世不恭:形容高傲的人,輕視世間的一切,以輕忽怠慢的態度,來應付世俗的各種事故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贊‧「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玩法自斃:比喻喜愛玩弄法律的權貴者,為自己定立法規來防治他人,到最後反而被法律給束服住而自陷其中,以致無法脫身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傳‧「商君亡在關下,欲舍客舍,客舍舍人不知其是商君,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而歎曰:『嗟呼!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玩物志溺:比喻青少年若只顧著迷戀玩樂嬉戲,就會沉迷在其中,而不知奮發向上了 [治家格言‧鄭卓菴先生自警箴‧「勿宴安,宴安氣惰!勿玩物,玩物志溺。」]

├玩物喪志:用以規勸青少年朋友,不要只顧著貪玩享樂,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鬥志,和人生奮鬥的目標 [尚書‧旅獒篇‧「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玩歲愒日:形容貪玩的青少年,只知安逸享樂,沒有正當的職業,一天到晚都沉迷幻想而虛度光陰 [左傳‧昭公元年‧「后子出而告人曰:『趙孟將死矣!主民,翫(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盲 +

├盲人摸象:比喻見識偏狹者,僅知少部分而已,並未能明瞭全體的面貌 [涅槃經卷三十二‧「眾盲摸象,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盲者失杖:形容弱勢者,已失去可以依靠的憑藉了 [南宋‧陳亮【文‧「惘然若盲者失杖。」】]

├盲龜浮木:比喻生活沒有方向和目標的人,就像失明的烏龜或流水中的浮木一般,將任隨河水而到處漂流了 [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恰似盲龜遇浮木,由如大火出蓮花。」]

┬直 +

├直言不諱:形容個性豪爽的人,說話坦率直接,不去避諱任何顧忌 [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直來直往:形容性情孤僻的人,喜歡自處而很少與眾人有交往

├直直莫彎:比喻做人光明正大者,則行事沒有拐彎抹角的情形發生

├直眉瞪眼:形容人在急怒時,臉部沒有任何表情,眼睛一直看著對方 [春阿氏謀夫案十五回‧「進屋坐了半天,直眉瞪眼,問你現在何處?」]

├直情徑行:比喻豪爽的人,任由自己的率性而作為,毫無忌諱,全然不受禮教所節制 [禮記‧檀弓篇下‧「禮有微情者,有以故興物者,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禮道則不然。」]

├直道而行:形容心思正直的人,做事光明正大,說話忠懇坦白 [論語‧衛靈公篇‧「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直截了當:比喻爽直的人,做事情簡單爽快,處事果決,能立刻切斷雜亂的關係,而作出明確的判斷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八回‧「害我性命的話,直截了當的告訴了我,豈不省了你一番大事。」】]

├直諒多聞:比喻在社會上,與人交往,能夠增進生活益處的好朋友 [論語‧季氏篇‧「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直覺反應:比喻人在未經思考判斷之前,而所做出來的反應動作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六回‧「回想轉來,直覺無地自容,恨無地縫可以鑽入。」】]

├直不近禍─廉不沽名:比喻人若有正直的言行,就不會去接近禍害;若有清廉的操守,就不致於損及名譽等問題了 [唐書‧孔巢父傳‧「直不近禍,廉不沽名。憂與禍不偕,絜與富不並。」]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比喻在現實生活中,美好的資源,總是最先被眾人所濫取亂用,因而也最先枯竭了 [莊子‧山木篇‧「肥豕先烹。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直巷趕狗─回咬一口:用以說明當兇惡的霸權若逼人太甚時,反而自身會受民怨所反撲而傷害更嚴重了 [明‧洪自誠【菜根譚一四0‧「鋤奸杜倖,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知 +

├知人善任:形容有慧眼的領導者,能觀察其人的品行和才幹,而安排適當的職務,以發揮其長才 [尚書‧皋陶謨篇‧「知人則哲,能官人。」]

├知仁行義:比喻有德者,能了解仁愛的慈悲,及廣行義理之方便 [論語‧里仁篇‧「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季氏篇‧「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知天曉地:形容博聞多學的人,能夠知曉天文的奧密,及通達人文地理的究竟 [孟子‧盡心篇上‧「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知心朋友:形容彼此能夠交心,互相訴說心事的好朋友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五回‧「我索性把話說明,或者與我作個知心朋友也是好的。」】]

├知白守黑:比喻有德者在明白世間正大光明的道理時,卻寧願要曲身處於晦昧的地位,甘於作天下的川谷,容納天下的污垢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知在必行:用以勸人當能明白世間的大道理時,就應該腳踏實地去實踐力行

├知而不舉:形容長官因溺愛屬下,在看到有人做出違法的事情時,卻不去舉發他,有包庇罪犯之嫌 [皇朝文獻‧通考刑考‧「知而不舉革職。」][韓非子‧初見秦‧「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知行合一:比喻務實的人,能在明白大道理之後,竟而在生活中確實去做到 [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上‧「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可一言而喻。」】]

├知兵惜兵:形容善用兵法的將軍,若能深入了解每個士兵的個性,愛惜士兵如己出,則士兵必然會效命於沙場上 [孫子兵法‧作戰篇‧「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知易行難:比喻一般人要明白世間的道理,並非難事,可是要確實去實行,卻很少人能去做到 [尚書‧說命篇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知法犯法:形容性格頑劣的人,明明知道是違法的事情,卻還是故意去冒犯他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四回‧「大青天白日調情!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知恥知病:用以勸人做人應有省思的工夫,確實了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所在後,才有辦法加以改進他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寧傳‧「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故與布勸為善也。」】]

├知恩圖報:用以勸人做人應該能知道恩情,竟而回報其恩惠 [清‧曾樸【孽海花十一回‧「只有姜、米兩公應該是祭的,真所謂知恩不忘本了。」】]

├知書達禮:形容有豐富涵養的文人,博學多聞,為人處世皆能通情達理,做到圓善的境界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七回‧「幸他是個知書達禮的,雖有女兒身分,還不是那種佯羞詐愧一味輕薄造作之輩。」】]

├知魚之樂:比喻心情優閒的人,能從物相形態中,體會出無窮喜悅的樂趣來 [莊子‧外篇‧秋水‧「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知遇之恩:用以感謝貴人對自己的了解與信任,使其長才得以發揮和施展開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八十五回‧「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知過必改:形容有羞恥心的人,在知道自己有過錯時,能立即改正過來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知福惜福:用以勸人要能知道福報的珍貴,竟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福分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五回‧「那是他糊塗不知福,也只好憑他抱怨去。」】]

├知識分子:形容曾經受過高等教育,而知識豐富的人士 [河殤三集‧「一曲【神聖憂思錄】,使多少中小教師和知識分子愴然淚下。」]

├知難而退:比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了解大環境的各種變化,在自己的做事能力不足時,勇於將機會退讓給別人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知人知面─難以知心:比喻在現實的社會中,光是看人的外表儀容,並不易察覺他的意圖及了解他的心性 [五代‧孟漢卿【魔合羅一折‧「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比喻能了解別人的長短處,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而能發揮自己的良知本性,才是一種理智的判別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比喻在作戰時,若能夠了解敵我的虛實情況,則雖歷經百回交戰,亦不會感到疲倦挫敗 [孫子兵法‧謀攻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知以力行─行以證論:比喻當人明白生活的道理後,就應該去身體力行;經過一番力行之後,才能印證學理的真實性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用以說明做人若能知道滿足心,就不會遭受羞辱;懂得適可而止的方法,就可以免除危機和禍害的發生了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形容人若能知道滿足,就會有快樂歡喜的心情;在社會上,若懂得容忍自處,就能夠忍受莫大的屈辱,則必定能安祥度過險境而求得平安順利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七‧「我研究的是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學問。」西漢‧劉向【說苑‧談叢篇‧「能忍恥者安,能忍辱者存。」】]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比喻世間學問之廣大無邊,非凡人所能完全了解 [老子第八十一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比喻通曉世間道理的長老,則不會隨便亂說話;而喜愛高談闊論的人,其實懂得並不多 [老子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形容能完全明白道理的人,內心就不會感到困惑迷惘;而有仁德的人,能依理行事而心得其正,所以並無憂愁焦慮了 [論語‧子罕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知者不言─善者不辯:比喻知道世間哲理的高人,通常不會隨便發表高論;而心性善良的人,有過錯時,也不會為自己而作強辯解詞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比喻有德者能將舉凡所有善知識,皆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平民百姓知道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八十四回‧「相處得一心一意,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形容人若知道過錯而能徹底悔改,才是一個真正有勇氣肯負責的男子漢 [左傳‧宣公二年‧「人熟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難行難─反求諸己:比喻一般人要明白大道理,其實並不容易,而要去實行更是困難,所以,凡事更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認真達成才是 [孟子‧公孫丑篇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祁 +

├祁寒酷暑:形容非常惡劣的壞天氣 [新清史‧聖祖本紀二‧「將士披堅執銳,盛暑祁寒,備極勞苦,朕甚憫之。」]

┬秉 +

├秉燭之明:比喻用公正嚴明的法律去嚴懲惡人,猶如照亮黑暗世界的光明燈一樣 [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秉燭夜遊:比喻人應當珍惜青春時光,及時行樂 [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空 +

├空中樓閣:用以批評他人所提出來的計劃,只是個虛構不實的假象而已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登州四面臨海,春夏之時,遙見空中有城市樓臺之狀,土人謂之海市。」】]

├空穴來風:比喻來自不實的流言,將乘隙而入 [戰國‧楚‧宋玉【風賦‧「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空谷足音:形容非常稀有而難得的人才或言論 [莊子‧徐旡鬼篇‧「夫逃虛空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空空洞洞:形容內容空虛而不切實際的文章或言論 [論語‧子罕篇‧「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空門勿遁:用以勸人只要心存正念,坦然以對,就不致墮入邪門歪道中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空前絕後:比喻盛況非常轟動,已超絕古今,是獨一無二的壯舉 [宣和畫譜‧「顧(愷之)空於前,張(僧繇)絕於後,而道子(吳道子)乃兼有之。」]

├空思夢想:形容好吃懶做的人,整天只會作白日夢,滿腦子皆是空洞不實的想法 [後漢書‧王霸傳‧「夢想賢士,共成功業,豈有二哉!」]

├空疏寡實:形容文章或言論非常空虛貧乏,而無具體實際的內容 [後漢書‧方術列傳‧「然始辭繁寡實,頗切怪言。」]

├空無一物:比喻狂傲的人,說話非常誇張自大,而極為空洞不實在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篇‧「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空頭支票:比喻說話沒有誠信,不能實現諾言的人,就像支票不能兌現一樣令人厭惡 [清‧曹雪芹【紅樓夢二十二回‧「罷,罷,這空頭情我不領。」】]

├空手掙飯─量力求財:用以勸人在現實社會中,凡事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去賺錢,不要想投機取巧或有非分之想

┬肺 +

├肺腑之言:形容人從內心所表達出來的真心話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八回‧「蟬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隱匿,當實告我。』」】]

┬肥 +

├肥馬輕裘:形容富家子弟的裝扮華美,生活極為豪奢舒適 [論語‧雍也篇‧「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肥頭大耳:形容人之臃腫的體態,相貌極有福氣的樣子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二回‧「看上去有七八歲光景,倒生的肥頭大耳。」】]

┬肩 +

├肩負重任:形容有擔當的人,願意出來扛起國家的重責大任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四十二回‧「為了興復固燕,不惜捨棄一切,更覺自己肩負之重。」】]

┬臥 +

├臥冰求鯉:形容古代的孝子在寒冰中,祈求老天爺能給他抓到大魚,以事奉貧病的爹娘 [二十四孝‧臥冰求鯉‧「晉時,王祥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母欲食鮮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欲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魚躍出,持之而歸。」]

├臥虎藏龍:形容在地靈人傑,山川秀麗的當地,潛藏著很多優秀不凡的奇才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臥龍也。」】]

├臥薪嘗膽:比喻遭受嚴重挫敗的人,忍受痛苦的煎熬,而能刻苦自勵,以力圖恢復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句踐為吳國所敗,被俘。後遺歸,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舍 +

├舍己從人:比喻達觀的人,能捨棄自己的偏見,而順從他人明智的決擇 [孟子‧公孫丑篇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舍本逐末:比喻頭腦迂腐的人,不願顧及根本性的問題,反而斤斤計較枝節末端的事故 [晉書‧熊遠傳‧「農桑不修,遊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

├舍我其誰:比喻自滿狂傲的人,誇耀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更適合擔任這份工作呢? [孟子‧公孫丑篇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吾何為不豫哉!」]

├舍身救人:形容有正義感的人,為了解救危難中的災民,而願意捐棄自己的生命 [清‧曾樸【孽海花十六回‧「又慣聞阿姊海富孟哲學討論,就有舍身救國的大志。」】]

├舍近求遠:比喻好高騖遠的人,做事程序顛倒,即捨棄根本而追求末端,反而事倍功半了 [後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舍象取鼠:比喻短視的商人,不知利誘之豐厚,竟然舍棄大商機而只拿取小毫利

┬芳 +

├芳心未艾:形容青春美麗的少女,心目中還沒有傾心的如意郎君 [明代‧歡喜冤家二十一回‧「意性芳心真敏慧,玉顏花貌最娉婷。」]

├芳蘭竟體:比喻德行高潔的人,儀態文雅,超脫凡俗,全身充滿一股香氣 [南史‧謝覽傳‧「覽意氣閒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謂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芝 +

├芝麻小事:形容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芝麻綠豆:比喻非常微小而毫無影響力的小官員 [民國‧金庸【鹿鼎記四十五回‧「她跟皇帝是兄妹之親,自己只是個芝麻綠豆小武官,怎鬥得過。」】]

├芝蘭玉樹:用以讚美他人的子弟,非常俊秀出眾 [晉書‧謝安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芙 +

├芙蓉出水:形容美女有清淡脫俗的玉貌,非常秀麗 [唐‧釋皎然【詩式‧「惠休所評,『謝(靈運)詩如芙蓉出水。』」】]

├芙蓉如面:形容閨秀少女的玉貌,美麗脫俗,就像芙蓉一般嬌艷驚奇 [唐‧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