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2-1劃

  • Share this:

成語c12-1劃

┬傍 12+

├傍花隨柳:形容春色美麗迷人,使得大量的遊客穿梭在花叢柳樹間 [宋‧程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備 +

├備而不用:比喻事前已預先做的準備工作,雖然未使用,但可以因應突發事故 [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執贄‧「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

├備嘗艱辛:用以感嘆人生的命運坎坷,已經受盡各種艱辛困苦的折磨了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割 +

├割地賠款:形容當國勢頹廢時,又受到列強所侵略而國權盡失,必須以割讓土地和賠償款項來保住政權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二回‧「但是議約的結果,總是賠款割地,大損國威。」】]

├割股療親:形容古代善盡孝道的子女,將割下自己的股肉,和在藥中以醫治親人的疾病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何澤傳‧「五代之際,民苦於兵,往往因親疾以割股。」】]

├割席絕交:比喻好學用功的學生,與不能專心讀書的同窗朋友,斷絕交誼之關係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篇‧「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割袍斷義:形容行事正直的人,與背信忘義的朋友絕交,彼此要劃清界限 [明‧施耐庵【水滸傳六十九回‧「掣劍在手,割袍為誓:『我若不拏得此人,誓不回軍!』」】]

├割臂之盟:比喻男女情人因相愛至深,而私下密定婚約了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創 +

├創造發明:形容科學家努力創新製造,以發現新奇的事物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留王諱奐傳‧「興創造事業,大小承命。」】]

├創業垂統:形容先民所辛苦創立的基業,以留傳給後世子孫 [孟子‧梁惠王篇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否)成功,則天也。」]

├創業唯艱─守成不易:用以說明創立基業非常艱辛困苦,而要守住既有的事業,則更是不容易 [唐‧吳兢【貞觀政要‧論君道‧「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熟難?』」】]

┬勞 +

├勞心勞力:形容憂國志士為了國家大事而煩心不已,又勞動身體為民服務 [孟子‧滕文公篇上‧「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勞民傷財:比喻愚昧的當權者,進行有損無益的措施,只有徒勞百姓的辛苦,又損耗國家的財力而已 [易經‧節卦‧「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勞而無功:形容愚痴的人,雖已用盡心力,但因不得法而絲毫不見成效,又沒有收獲 [莊子‧天運篇‧「今祈行周制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

├勞苦功高:意指為國家而勞累辛苦,功勞極高大的人士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勞師動眾:形容當權者只為了一件小事情,就發動全體人員或濫用人力資源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勞勞塵夢:形容一般人在俗世間,每天為生活而忙碌不堪 [宋‧張炎【鷓鴣天‧「勞勞燕子人千裡,落落梨花雨一枝。」】]

├勞燕分飛:形容苦命的夫妻,為了生活而離別去工作,不能相聚在一起 [古樂府‧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星)織女時相見。」]

├勞而不怨─欲而不貪:形容性格正直的人,做事認真負責,甘心勞動而絲毫沒有怨言,雖有夢想和欲望但也不奢望貪求 [論語‧堯曰篇‧「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勝 +

├勝之不武:形容仁人君子能以智識謀略,不用武力而去統一天下 [左傳‧僖公三十年‧「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勝任愉快:形容強人的才幹足以擔任其職務,而能圓滿順利,故顯得輕鬆愉快的樣子 [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史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勝券在握:比喻沉著穩健的人,對於激烈的競賽,很有把握贏得勝利 [孫子兵法‧計始篇‧「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稱乎?」]

├勝算可操:比喻掌握機先的人,對於競賽的情況,瞭若指掌,自信有把握贏得勝利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商務志‧「三郊者,南郊蘇萬利、北郊李勝興、糖郊金永順也,各擁巨資,以操勝算。」】]

├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用以勸人當得到勝利時,不可得意忘形;若遭受失敗也不用心灰意冷,只要再接再厲,必定會有好成績 [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勝而不驕者,術明也;敗而不怨者,知所失也。」]

┬博 +

├博大精深:形容廣博深奧的智慧結晶,有精微漫妙的人生哲理,使人無法一窺究竟而完全明白

├博文約禮:形容正人君子能廣博學習詩文,而用禮儀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西漢‧揚雄【法言‧學行卷‧「修性之效於何求?則求之於博文約禮之事,是為學。」】]

├博古通今:形容大學者的知識淵博,能通曉古今中外的大事 [晉書‧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

├博施濟眾:形容有仁慈的賢德,能廣施恩惠,救助眾人 [論語‧雍也篇‧「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博採輿情:形容有雅量的主政者,能以敞開的胸襟,廣博採納眾人的議見 [魏書‧高祖紀‧「昔之哲王,莫不博採下情,勤求箴諫。」]

├博聞強識:形容努力用功的人,見聞廣博,又強加背誦經文 [禮記‧曲禮篇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博學多聞:用以稱讚君子的學識廣博,見聞寬闊 [西漢‧揚雄【法言‧吾子卷‧「博學於文則多聞、多見,可以畜德,而於行禮驗之。」】]

├博大精深─廣大精微:用以頌揚思想哲理所涵蓋之廣博浩大,其內容極盡精細入微 [中庸第二十七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形容用功的學生,能廣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以禮儀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而不偏離正道 [論語‧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比喻用功的人,以廣博學習來堅定自己的志向;用認真追問的態度,來達到思索哲理的目標 [論語‧子張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覽多聞─學問習熟:用以勸人若能廣博閱讀眾多的典章書籍,則學問自然可以熟練專精了 [東漢‧王充【論衡‧超奇篇‧「著書之人,博覽多聞,學問習熟,則能推類興文。」】]

┬喧 +

├喧賓奪主:比喻情勢有大逆轉,舉凡一切皆由居於次要地位者來主導,就像不善於招待的主人,反而被客人奪去了風采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四回‧「陳當家的不必太謙。紅花會是主,咱們是賓,這決不能喧賓奪主。」】]

├喧騰一時:形容熱門八卦的話題,讓眾人為它而討論了一陣子 [舊唐書‧楊綰傳‧「投刺干謁,驅馳於要津;露才揚己,喧騰於當代。」]

┬啼 +

├啼笑皆非:形容人看到很滑稽的舉動,其處境極為尷尬,使人哭笑不得而有無可奈何的表情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二十九回‧「倒令包不同啼笑皆非,一時也奈何他不得。」】]

├啼飢號寒:形容窮人受到飢寒交迫,在痛苦中哀號,必須乞求他人的幫助 [唐‧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喘 +

├喘息未定:形容人經過劇烈勞動之後,尚未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後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喜 +

├喜上加喜:形容幸運的人,家中已有喜事又逢上一件大喜事 [明‧笑笑生【金瓶梅五十八回‧「恭喜!今日華誕的日子,貨船到,決增十倍之利,喜上加喜。」】]

├喜上眉梢:形容人有喜悅的心情,而流露在眉宇之間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三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覺喜上眉梢。」】]

├喜出望外:形容人因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而顯出特別高興的表情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皆大喜出自意外。」】]

├喜形於色:形容人有歡樂的心情,已經從臉上表現出來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喜怒哀樂:形容一般人的心情變化,有喜悅、憤怒、哀怨、快樂等皆不一定 [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喜怒無常:形容情緒不穩定的人,有時歡喜,有時卻忿怒,並無正常的心情表現 [呂氏春秋‧誣徒篇‧「喜怒無處,言談日易。」]

├喜容滿面:形容心情快樂的人,在臉上充滿了喜悅的笑容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吳氏喜容滿面,往外就走。」】]

├喜氣洋洋:形容歡樂熱鬧的情景,或吉祥如意的氣氛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八回‧「雖是鄉間村夫的粗鄙鼓樂,卻也喜氣洋洋,自有一股動人心魄的韻味。」】]

├喜從天降:比喻幸運的人,得到一個意外的大驚喜 [明‧施耐庵【水滸傳四十一回‧「宋江見了,喜從天降,笑逐顏開。」】]

├喜新厭舊:形容一般人總是喜歡新鮮的事物,而厭棄老舊的東西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七回‧「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喜極而泣:形容人因太過於高興了,而激動得掉下眼淚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看見了德容小姐,恰似夢中相逢一般。歡喜極了,反有墮下淚來的。」】]

├喜鵲報囍:比喻好心人從遠方傳來了好消息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時人家,聞鵲聲皆為吉兆,曰:『靈鵲報喜。』」】]

├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形容人有很高興歡喜的心情,已從言行舉止上完全表露出來了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徐樂、司馬遷之倫,皆辨知閎達,溢於文辭。」】]

┬喪 +

├喪心病狂:形容失去理智的人,言行錯亂,舉止極盡荒唐,近似瘋狂的狀態 [宋史‧范如圭傳‧「范如圭曰:『汝(秦檜)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喪家之犬:比喻人因窮困潦倒,又無所歸宿,而顯得很狼狽沮喪的樣子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喪家之狗。』」】]

├喪盡天良:形容心腸狠毒的歹徒,手段極其凶殘,已完全失去理智和天地良心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回‧「要不拿出血心來提補老爺,那小的就喪盡天良了。」】]

├喪權辱國:形容大奸賊出賣了國家權益,將國家的主權割讓與他國,使國人矇上極大的恥辱 [荀子‧富國篇‧「芒軔僈(慢)楛,是辱國已。」]

├喪則致哀─祭則致嚴:用以說明當親人去逝時,要表現出哀容沉默;而祭拜時,則舉止要嚴肅莊重,不可嬉戲喧嘩 [孝經‧紀孝行章‧「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喋 +

├喋血山河:比喻國家因發生內戰,而死傷人數之眾多,活人必須要踐踏在血跡上行走 [東漢‧班固【漢書‧文帝紀‧「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

├喋喋不休:形容知心朋友很嘮叨,規勸的話說個不停 [西漢‧司馬遷【史記‧匈奴傳‧「中行說曰:『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佔佔,冠固何當。』」】]

┬喃 +

├喃喃自語:形容人在內心對自己小聲說話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十七章‧「李乃沿堤歸,喃喃自語曰:『是兒狡哉,乃敢所諱言欺余。』」】]

┬喳 +

├喳喳作響:形容細小而微弱的響聲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山魈‧「忽聞風聲隆隆,山門豁然作響。」】]

┬單 +

├單刀直入:比喻有魄力的人,做事情能直截了當,當目標認定後,就獨自一人勇猛前進也不曾拐彎抹角 [宋‧道源【景德傳燈錄‧「靈祐曰:『單刀直入,則凡聖盡露真常。』」】]

├單打獨鬥:形容自負孤僻的人,不懂得集結眾人的力量,只會獨力創業,靠自己去打天下 [明‧施耐庵【水滸傳十六回‧「花和尚單打二龍山,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單槍匹馬:形容勇敢的騎兵,獨自一人冒險前進,雖然沒有後備支援,也不靠友軍掩護而能突破重圍 [五代‧楚‧江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單調乏味:形容文章呆板又缺少變化,將無法引發讀者的濃厚興趣 [老子第十九章‧「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

├單者易折─眾則難摧:用以說明當力量單薄時,就像一根筷子一樣很容易被折斷;若眾人能團結一心,則很難被外敵所摧毀 [魏書‧吐谷渾傳‧「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者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也。』」]

┬唾 +

├唾手可得:比喻人若伸出手來,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的東西 [明‧施耐庵【水滸傳九十七回‧「城中必縛將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

├唾面自乾:形容人有忍辱的度量,雖受到惡人吐口水在臉上,但卻不去擦拭而讓它自行吹乾,並不與他人計較 [新唐書‧婁師德傳‧「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婁師德曰:『不行不行!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乾耳。』」]

├唾液成珠:比喻人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

┬喬 +

├喬遷之喜:用以祝賀親友遷居新家的喜悅心情 [詩經‧小雅‧伐木篇‧「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啾 +

├啾啾唧唧:形容細碎而雜亂的鳥叫聲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十‧「江岭之間有飛盅,其來也有聲,不見形,如鳥鳴啾啾唧唧然。」]

┬喙 +

├喙長三尺:比喻善長辯論又愛說空話的人 [唐書‧陸餘慶傳‧「陸餘慶說事則喙長三尺,判字則手重千斤。」]

┬圍 +

├圍魏救趙:比喻人若要迎擊兵力集中而實力堅強的敵營,不如先偷襲敵軍的本營,使力量分散削弱後,再予以攻擊,來解救被受困的孤軍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

┬堯 +

├堯天舜日:用以歌頌太平盛世中,猶如堯舜在位時,一切皆風平浪靜而不起爭端 [南梁‧沈約夏【白紵歌‧「舜日堯年歡無極。」】]

┬堤 +

├堤潰蟻孔─氣洩針芒:比喻國家內部因日積月累的弊病,若不深入去探討反省時,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發生 [後漢書‧陳寵傳‧「上疏曰:『臣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隄潰蟻孔,氣洩鍼芒。』」]

┬報 +

├報本反始:比喻有榮辱心的人,能報答天地和祖先的恩德 [禮記‧郊特牲篇‧「唯社,丘乘共粢(穀)盛,所以報本反始也。」]

┬媒 +

├媒妁之言:形容婚姻介紹人,為了撮合美好的男女姻緣,所稱讚的佳話 [孟子‧滕文公篇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孳 +

├孳孳不息:形容每天生活都極為勤勉奮發的人 [孟子‧盡心篇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寒 +

├寒毛盡戴:形容人因極為驚慌恐懼,而連身上的寒毛都直豎起來了 [晉書‧夏統傳‧「聞君之談,不覺寒毛盡戴,白汗四匝,顏如渥丹,心熱如炭,舌縮口張,兩耳壁塞也。」]

├寒來暑往:形容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 [易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寒門庶族:形容家境清寒,身分又很普通的人物 [唐‧杜佑【通典‧選舉‧「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奪天朝權勢,愛惡隨心,情偽由己,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寒泉之思:比喻古代的孝子,時刻不忘思親心切 [詩經‧邶風‧凱風篇‧「爰(於是)有寒泉,在浚(深河道)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寒風刺骨:用以感嘆人生處境之淒涼,猶如寒冷的風雪,刺痛了四支百骸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答李陵詩‧「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

├寒食難嚥:用以感嘆人生處境淒涼,猶如冰冷生澀的食物,令人難以下嚥 [宋‧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時,幾日東風惡。」】]

├寒從腳起:比喻當國家陷入困境時,則窮苦人家最先遭殃,就如當天氣寒冷時,雙腳最先感受到冰冷的感覺 [黃帝內經‧逆調論篇‧「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

├寒暑易節:形容當天氣有明顯變化時,就表示在更換季節的時候到了 [列子‧湯問篇‧「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寒窗苦讀:形容清寒用功的學生,在艱困貧苦的環境中,刻苦努力讀書,以追求更高深的學問 [金‧劉祁【歸潛志‧「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寒酸刻薄:形容吝嗇小氣的老板,對待員工非常冷漠,待遇也極為刻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暗暗笑他道:『多是寒酸說話。錢財那有用得盡的時節?』」】]

┬富 +

├富可敵國:比喻大財團所擁有的財勢,已經足以和國家相抗衡,左右國家的政策了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九卷‧「當時鄧氏之錢,布滿天下,其富敵國。」】]

├富甲一方:形容在城鎮地方上,極有財勢的富人 [舊唐書‧秦彥傳‧「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富而好禮:比喻明理的富人,若能知恭敬禮儀,就不會有淫亂的行為出現了 [禮記‧曲禮上‧「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貪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氣餒)。」]

├富國強兵:形容財政富足的國家,才有強大壯盛的兵力 [戰國策‧秦策一‧「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富貴逼人:形容傲慢的有錢人依靠財勢,而去欺壓貧苦人家 [南史‧魯悉達傳‧「悉達雖仗氣任性,不以富貴驕人。」]

├富麗堂皇:形容古代的宮庭建築,莊嚴華麗,宏偉氣派,極其壯觀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五回‧「見那三篇文章,作得堂皇富麗。」】]

├富人讀書─窮人餵豬:形容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能上高等學府讀書;而貧窮的人,只能做苦工過日子而已

├富不侮貧─貴不傲賤:用以奉勸世人,雖富有也不去欺侮貧窮,雖高貴也不去傲視卑賤,則社會自然祥和安定

├富者多憂─貴者多險:形容富有的人,常為金錢而煩憂不已;而顯貴者,則容易引發旁人的側目而招來危險 [明‧洪自誠【菜根譚二七八‧「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富國之道─利民著議:形容主政者若要使國家富強的方法,就應先從便利民生,及慎重討論國家大事開始 [清‧胡林翼【「富國之道,總須先從利民著議,乃有根本,有歸宿。」】]

├富莫奢侈─貴莫驕淫:用以奉勸世人,家中雖有萬貫錢財,也不能奢侈浪費;而身分尊貴者,更不能有驕傲淫亂的舉動 [治家格言‧陰教四言佳語]

┬寓 +

├寓兵於農:形容古代精銳的軍隊,平常也從事農耕生產,如有戰況時才拿起武器,一起對抗頑強的敵人 [元史‧兵三志‧屯田‧「古者寓兵於農,漢、魏而下,始置屯田為守邊之計。」]

├寓教於樂:比喻教學手法高明的老師,能在娛樂活動中啟發學生的創造力,無形中也有潛移默化的教育韻味

┬尊 +

├尊王攘夷:形容古代在專制體制下,只能尊重王室的權威,而排斥異族於外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佐文尊王,卒為晉輔。」】公羊傳‧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

├尊姓大名:形容商家以恭敬和氣的態度,請問客人的姓名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十五回‧「先生尊姓大名?貴鄉何處?」】]

├尊師重道:形容有禮貌的學生,能尊敬師長,並且重視道理的傳承 [呂氏春秋‧勸學‧「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

├尊嚴掃地:比喻慘遭羞辱的人,已完全失去人性莊嚴的威儀了 [東漢‧班固【漢書‧魏豹傳‧「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

┬尋 +

├尋死輕生:比喻事業遭受挫敗的人,在受盡痛苦的折磨之後,已不再流連世間,而想以一死來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明代‧歡喜冤家三回‧「你若要尋死,丈夫性命,豈能獨活乎!」]

├尋花問柳:形容花心淫蕩的男人,到處找妓女尋歡作樂 [唐‧杜甫【嚴中丞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野,問柳尋花到野亭。」】]

├尋幽訪勝:形容清閒的人,喜歡到處遊山玩水,探訪古典幽雅的美景 [唐‧李商隱【閒遊詩‧「尋幽不殊極,得句總堪誇。」】]

├尋根究底:比喻用功好學的學生,正努力追尋事物的根源由來,並認真探究到底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尋常百姓:意指一般很普通的老百姓 [唐‧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尋章摘句:比喻人若只專重於文章的枝節,和優美的辭句,而不知務實運用,則將會缺乏創造性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四十三回‧「孔明曰:『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

├尋尋覓覓:形容心情愉悅的人,正在找尋快樂的泉源 [宋‧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尋瑕索疵:比喻刻薄寡恩的上司,故意尋找屬下的小缺點來刁難他們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七回‧「清帝辦得非常正大,太后又不好說甚,心裡卻益發憤恨,只向寶妃去尋瑕索瘢。」】]

├尋歡作樂:形容風流浪蕩的男人,到處尋求歡樂和刺激的享受 [晉‧陸機【演連珠‧「色以悅目為歡。」】]

┬就 +

├就正高明:比喻虛懷若谷的人,能向智識高明的人士,請教玄奇奧妙的哲理 [宋書‧范泰傳‧「循末俗者難為風,就正路者易為雅。」]

├就地正法:形容古代嚴正的官吏,將犯有重罪的惡徒,雖不待公堂審議,就在犯罪的地方完成執行死刑的工作 [清‧曾文正公【奏稿‧「臣聞此二端,惡其民心之未去,黨羽之尚堅,即決計就地正法。」】]

├就地取材:形容人在深山野地中求生存,臨時找出可利用的材料,以方便使用 [清末‧連橫【台灣通史‧外交志‧法軍之役‧「一切軍需,就地取用不竭,並無須求助外人。」】]

├就事論事:比喻處世理智的人,能根據這件事情的範圍之內,不去牽涉到題外話,而討論該事情的處理方法 [清‧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既可遮攔,又不費錢,此就事論事之一法也。」】]

┬嵐 +

├嵐影湖光:形容山氣映在湖影上的波光,其形狀近似優雅迷人

┬幅 +

├幅員遼闊:形容泱泱大國的疆域,非常遼遠廣闊 [詩經‧商頌‧長發‧「大國是疆,幅隕是長。」]

┬幾 +

├幾可亂真:形容仿冒品幾乎可以與真品相類似了

┬廁 +

├廁身文壇:比喻以寫作文章過生活的人 [南齊書‧王融傳‧「拔足草廬,廁身朝序。」]

┬循 +

├循名責實:比喻明理的人,能依照事物的名份,求取實際的成效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有道之主,循名責實,使有司任而弗詔,責而弗教。」】]

├循規蹈矩:形容行事正直的人,能依照規矩做事情,一切皆遵守禮法,從來不敢有違背 [南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之云爾。」】]

├循循善誘:形容有熱誠的老師,能以啟發式的教育,慢慢引導學生走向正途 [論語‧子罕篇‧「顏淵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於文,約我以禮。』」]

┬惑 +

├惑世誣民:形容邪惡貪癡的慾念,迷惑了世間的人們 [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矜偽以惑世,伉行以違眾,聖人不以為民俗。」】]

┬惡 +

├惡名昭彰:形容醜惡的壞名聲,已傳遍世界各地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四回‧「察覺段譽吸取自己內力的功夫,似與江湖上惡名昭彰的『化功大法』頗為不同。」】]

├惡行惡狀:形容惡霸卑劣無理的舉動,極為囂張粗暴 [東晉‧葛洪【抱朴子‧微旨‧「其惡行若不足以煞其家人者,久久終遭水火劫盜,及遺失器物。」】]

├惡言相向:形容彼此因有歧見而懷恨在心,就用卑劣粗暴的言語互相叫罵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十三‧「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惡性循環:形容原本不佳的情況,因日積月累而更加嚴重了

├惡妻逆子:形容丈夫批評妻子不守婦道,或行為卑劣的妻兒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引起‧「也只知道是人間尋常悍妾惡妻,那知道有如此因由果報?」】]

├惡狼撲羊:比喻在地方上的惡霸,以權勢欺壓善良的老百姓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回‧「後面忽見畫著個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

├惡貫滿盈:形容作惡多端的壞人,其罪行已累積盈滿,是應該得到報應的時候了 [尚書‧泰誓篇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傳‧「紂之為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

├惡報當頭:形容做盡壞事的人,受到慘惡的果報所懲罰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五十七回‧「孤兒將死遇恩人,凶老禱神逢惡報。」】]

├惡瘡潰爛:比喻事態日趨擴大,惡化的情況已更加嚴重了 [後漢書‧劉陶傳‧「何休曰:『魚爛,從中發潰爛也。』」]

┬悲 +

├悲天憫人:形容憂國志士能哀嘆世事的艱辛,及憐憫百姓的痛苦 [唐‧韓愈【爭臣論‧「彼二聖一賢,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閔人窮也。」】]

├悲風悽雨:形容在悲情中的微風細雨,更顯得滄殤悽涼了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七卷‧「習習悲風割面,蒙蒙細雨侵衣。」】]

├悲從中來:形容悲傷難過的心情,從內心油然而生,幾乎快要哭出來了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十四回‧「其實悲從中來,終是強為歡笑。」】]

├悲歡離合:形容人生的一切苦樂境遇,皆有聚合或離別的時候,也有悲傷或歡樂的心情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悶 +

├悶不吭聲:形容沉穩內練的人,總是將事情憋在心裡,而不肯暢快地說出來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七‧「李徵性情疏遠隱逸,恃才孤傲,不能屈從於卑劣的官吏,常常郁郁不樂,悶不作聲。」]

├悶悶不樂:形容人因心中有很沉重的憂愁,而心情一直無法快樂起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十八回‧「陳宮意欲棄步他位,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冷笑)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悶聲不響:形容沉默寡言的人,靜靜地坐在一旁,而不出任何聲音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一回‧「咱們悶聲不響的吃了酒肉便行,又礙他們甚麼事了?」】]

┬惻 +

├惻隱之心:比喻有慈悲心的人,看見別人受難時,心中也會產生一種同情感 [孟子‧公孫丑篇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惱 +

├惱羞成怒:比喻自負的人,因被他人所譏諷或挖苦而羞慚到極點,但卻仍然不知自省,反而怒罵別人的不是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惱羞成怒。」】]

├惱在心上─笑在臉上:形容有君子風度的人,雖然受他人所批評而在心裡生悶氣,但臉上還是表現出笑容來

┬惶 +

├惶恐不安:形容受到驚嚇的人,其內心極度驚懼而不安的樣子 [北史‧王肅傳‧「陛下輟膳三日,臣庶惶惶,無復情地。」]

┬掣 +

├掣電轟雷:形容勇猛的騎兵猶如雷電一般,展開迅速而快捷的攻擊行動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二回‧「林黛玉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

┬掌 +

├掌上明珠:形容在父母心中最為疼愛的寶貝女兒 [清‧曹雪芹【紅樓夢二回‧「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

├掌聲如雷:形容表演精采的藝人,得到廣大觀眾喝采的掌聲,猶如雷鳴一般巨大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八回‧「連勝兩陣,在丐幫幫眾如雷掌聲之中,得意洋洋的退回。」】]

┬揠 +

├揠苗助長:比喻人做事情若操之過急,欲強求速成,當方法不得宜時,非但無助益,反而有害進展 [孟子‧公孫丑篇上‧「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描 +

├描眉畫眼:形容天生愛美的少女,正在妝扮自己漂亮的臉蛋兒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三十八卷‧「這女兒心性有些蹺蹊,描眉畫眼,傅粉施朱,梳個縱鬢頭兒。」】]

┬揆 +

├揆情度理:形容做事謹慎的人,能審慎觀察及衡量情理的脈絡,以作適當的處置 [尚書‧泰誓篇上‧「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傳‧「揆度優劣,勝負可見。」]

┬插 +

├插翅難飛:比喻我方的防衛極其嚴密,可使進入圈套中的敵寇,陷入絕境,即使裝上翅膀也難以逃脫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九十四回‧「任你英雄好漢,不能插翅飛騰。」】]

┬提 +

├提心弔膽:形容心情緊張的人,時時刻刻,都處於心神驚恐不安的狀態 [明‧吳承恩【西遊記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弔膽,告天許願。」】]

├提心在口:比喻行事謹慎的人,隨時都在注意說話時的嚴謹態度

├提神醒腦:形容用功的學生,以提振精神和清醒頭腦的方法,來刻苦讀書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二十三回‧「我先做兩味小菜給你提神開胃,晚上再放懷大吃。」】]

├提綱摯領:形容精明能幹的人,能掌握事理的主要綱領部分,使佈局更為簡明扼要 [宋史‧職官志‧「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提攜之恩:形容人深深感謝受到長官提拔時的恩情 [舊唐書‧薛登傳‧「上啟陳詩,唯希欬唾之澤;摩頂至足,冀荷提攜之恩。」]

┬握 +

├握手言歡:形容彼此雖互相競爭,但最後打成平手後,以握手歡笑來收場了 [後漢書‧李通傳‧「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歎。」]

├握珠抱玉:形容豪氣闊綽的富人,身邊擁有很多的美女陪伴著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鍾嶸詩品上‧「風靡雲蒸,抱玉者聯肩,握珠者踵武,以瞰漢魏而不顧。」】]

┬揖 +

├揖讓之爭:形容有君子風度的兩人,正在進行一場有禮貌而儒雅的公平競爭 [論語‧八佾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揭 +

├揭竿而起:形容正義之士號召眾人,群起反抗惡勢力的壓迫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