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12-2劃
┬揮 +
├揮之不去:形容人在心中仍存有可怕的陰影。或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九回‧「他縱聲大叫:『糟了,糟了,這叫做惹鬼上身,揮之不去了。』」】]
├揮汗如雨:形容人因辛苦工作後,以致於汗水如下雨一般流出來 [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揮金如土:形容放蕩淫亂的富家少爺,不知節儉,花錢如散土一般,任意濫用錢財 [宋‧周密【齊東野語‧「揮金如土,視宦爵如等閒。」】]
├揮毫自如:形容大書法家寫字或作畫,為文皆能得心應手,文筆流暢而刻畫入微 [唐‧杜甫【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任揮毫。」】]
├揮霍無度:形容浪蕩的富家子弟,任意浪費金錢,隨便花用而不知節制 [焦竑字學‧「搖手曰揮,反手曰霍。」漢‧賈誼【積貯疏‧「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絀(短缺)。」】]
┬援 +
├援之以手:比喻心地善良的人,看見他人有急難時,能伸出援手去救助他 [孟子‧離婁篇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援筆成文:形容文思敏捷的人,一旦動筆寫作,即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援筆萬言,有何難可題。」】]
┬換 +
├換句話說:形容人以另一種表達方式,說明事理的來由
┬揚 +
├揚名顯親:形容懂得孝道的人,會以顯揚自己的好名聲,來使父母感到無比的光榮 [三字經‧「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揚長而去:形容冷漠現實的人,對於情誼皆掉頭不顧,隨即就離開了。或人以大模大樣,搖搖擺擺地走出去了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回‧「說罷,深深一揖,揚長而去。」】]
├揚眉吐氣:比喻人在受盡苦痛的煎熬後,已被長久壓抑的心情,終於使志願得以施展開來,而有振奮歡喜的神態 [唐‧李白【上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揚清激濁:用以讚揚有德行的智者,能鼓勵一般人要努力向上 [事類賦‧地部注‧「水有四德,揚清激濁,蕩去澤穢,義也。」]
├揚揚自得:形容高傲自負的人,有非常滿意歡喜的神態 [西漢‧司馬遷【史記‧晏子列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揚名於世─以顯父母:形容孝順的兒子,能以顯揚自己的好名聲在世界上,而使父母感到很光榮 [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比喻主政者雖暫時有減輕百姓痛苦的方法,猶如將湯水揚起,趕快降溫而已,並非根本解決問題之道;其最根本的方法,是先去除正在燃燒中的柴火 [明‧俞汝楫【禮部志稿四九‧「諺云:『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敞 +
├敞胸露懷:形容嫵媚的風塵女子,大膽解開上衣,露出誘人的胸脯來
┬敦 +
├敦世厲俗:形容憂國志士致力於改善世間的風俗,使社會能夠敦厚振興起來 [宋‧蘇軾【御試制科策‧「欲興利除害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
├敦厚老實:形容性情憨厚耿直,做事誠懇踏實的人 [禮記‧中庸第二十七章‧「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敦品勵學:用以勉勵學生要敦厚品格,及認真求取新知 [清史稿‧宣統本紀‧「並諭貴戚及中外大臣敦品勵行,整躬率屬。」]
├敦親睦鄰:形容和善的人,能夠寬厚對待親友,而與鄰居和睦相處 [梁書‧王錫傳‧「二國通和,所敦親好。」]
┬敢 +
├敢做敢當:形容善盡職責的人,能勇敢去實踐力行,當犯有過失時,就坦然去承擔後果,絕不逃避責任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就敢為敢做。」】]
├敢過大江─不怕小河:比喻有大勇氣的人,若能夠承受天大的挫折時,就不怕微小的困難了
┬散 +
├散財發粟:形容有仁慈的企業家,願意發放金錢和糧食,以救濟受苦難的災民 [元史‧完澤傳‧「詔書屢下散財發粟,不惜鉅萬,以頒賜百姓,當時以賢相稱之。」]
├散髮絕世:比喻清高的官吏,將要解冠而隱居,超脫塵俗的束服,而不再去過問世間的俗事了 [後漢書‧張閎傳‧「延熹末,黨事將作,閎遂散髮絕世,欲投跡深林。」]
┬斑 +
├斑斑淚痕:用以感慨人生奮鬥的過程,有苦痛和心酸等種種感觸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十八回‧「南淚血,斑斑洒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
┬斯 +
├斯文掃地:形容舉止粗暴低俗的書生,已完全失去讀書人應有清秀文雅的氣習了 [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生當監臨,斯文掃地。」]
├斯斯文文:形容讀書人的長相清秀,舉止文雅大方,態度從容不迫的樣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慣了,乍見了你這破落戶,還被人笑話死了呢!」】]
┬普 +
├普天之下:意指全世界 [詩經‧小雅‧北山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普天同慶:形容全國人民皆一同慶祝佳節,共同分享歡樂的喜悅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篇‧「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
├普普通通:形容事物的價值很平凡,並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普渡眾生:比喻有仁慈心的人,能廣施慈悲,願救濟一切眾生,脫離苦痛的深淵 [大乘義章‧「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梵網經‧「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晴 +
├晴天霹靂:比喻人突然間遭遇到重大的變故,而無法接受的事實 [續傳燈錄‧宗振首座‧「青天霹靂,電捲星馳。」]
├晴空萬里:形容非常晴朗而無雲的天空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九回‧「只見洞外晴空萬里,白雲在天,心中一片空明。」】]
├晴天帶傘─飽帶飢糧:用以勸人做事情的態度要謹慎小心,平時多作準備,才能預防禍患於未發生之前
├晴天補漏─雨落照舊:比喻人雖已辛勞負出,但卻始終不見成效
┬晶 +
├晶瑩剔透:形容絕世美人的膚質光滑潔淨,白皙透明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七‧「一只玉制的婆羅門子,有幾寸高,身體晶瑩剔透,精巧可愛。」]
┬景 +
├景色宜人:形容優雅美麗的山水風光,使人感覺舒服而心情愉快 [女媧石八回‧「時值仲春,萬花齊放,鳥語風香,景色宜人。」]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用以感嘆當地的景物雖然依然存在,但是人事形態卻早已完全改變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九回‧「六十年後重來,垣瓦依舊,人事已非,可嘆啊!可嘆!」】]
┬智 +
├智而好謀:形容頭腦冷靜的人,做事情有規劃而且條理分明 [孔子家語‧六本‧「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成。」]
├智勇雙全:用以稱讚他人有聰明的頭腦,和勇敢的膽識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七十四回‧「關某智勇雙全,切不可輕敵。可取則取,不可取則宜謹守。」】]
├智圓行方:用以勸人為人處世的原則,應是智識要能淵博曠達,而行為則是嚴謹端正 [淮南子‧主術訓‧「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智識謀略:比喻有野心的權貴,利用智慧算謀來達到勝戰成功的目的 [南史‧族子素傳‧「天之所廢,豈智識之所謀乎!」]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用以說明大智者雖然聰明慎謀,但是也是會有失算或疏漏的時候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智養千口─力養一人:比喻人若能善加運用智謀,就可以養活成千上萬的同胞;若只是光靠蠻力,則只能餵飽自己的肚子而已
┬曾 +
├曾參殺人:用以說明不實的流言蜚語之可怕,可以讓眾人信以為真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曾參者,與曾子同名族而殺人。人告曾子之母曰:『曾參殺人』。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人又告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
├曾幾何時:用以感嘆在不久之前,自己也曾經有過風風光光的時候 [清‧魏秀仁【花月痕十三回‧「曾幾何時,而人是情非,令人不堪回想。」】]
┬替 +
├替天行道:形容有正義感的人,代替上天執行公理正義,去懲罰蠻橫霸道的壞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十八回‧「正是:替天行道人將至,仗義疏財漢便來。」】]
┬朝 +
├朝九晚五:形容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連吃飯的時間都不一定
├朝三暮四:比喻人的心志不夠堅強,主張搖擺不定,一時決定這樣,一時要那樣,經常反覆無常 [莊子‧齊物論篇‧「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朝不保夕:比喻人的處境危急,難以支持長久,當過了早上之後,不知能否挨到夜晚 [晉‧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朝令夕改:用以批評國家的體制不明確,政策經常搖擺不定,政令猶如早上頒布後傍晚又改變,隨時都在更動中,使人民無所適從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朝生暮死:用以感歎生命的短促,猶如花兒在早上盛開後,到傍晚時就凋謝了,而不能永久長存 [西漢‧劉安【淮南子‧應道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思暮想:形容人極為思念愛人,已從早上一直想念到夜晚了 [北宋‧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朝省暮惕:形容生活嚴謹的人,不管白天或晚上都非常殷勤警惕,從來不敢有疏忽懈怠的地方
├朝氣蓬勃:形容人有旺盛蓬勃的活力,有如早晨清爽的氣息 [孫子兵法‧軍爭篇‧「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朝秦暮楚:比喻心意不定的人,主張經常反覆無常,猶如無固定的居所,到處漂流為家 [宋‧晁補之【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朝朝暮暮:形容人極度思慕愛人,日日夜夜都不曾停息 [唐‧白居易【長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朝發夕至:形容行程之快速方便,從早上出發後,在傍晚時就已經到達了 [唐‧韓愈【祭鱷魚文‧「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
┬棟 +
├棟宇連雲:形容古代華麗的皇宮建築,非常雄偉高大的樣子 [唐‧白居易【傷宅‧「累累六七堂,棟宇相連延。」】]
┬森 +
├森羅萬象:形容宇宙間或大自然界各種奇妙的現象,都已森然羅列在世人的眼前了 [法句經‧「森羅而萬象,一法之所印。」]
┬棋 +
├棋力酒量─互不相讓:比喻彼此的實力相當,競爭激烈,各互不相讓 [宋‧盧梅坡【雪梅詩‧「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形容人遇到知心的好朋友,或得力的助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回‧「正是: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
┬植 +
├植黨營私:形容一堆狐群狗黨結合成派系,專為個人謀取私利 [唐書‧蕭至忠傳‧「時宗楚客懷姦植黨。」班固【漢書‧王嘉傳‧「一切營私者多。」】]
┬棉 +
├棉薄之力:形容正直的人,願意盡到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度過難關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淮南王安上書諫曰:『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又無車騎弓弩之用。』」】]
┬欺 +
├欺人太甚:形容地方上的惡霸橫行,竟然把他人的尊嚴,踩在腳底下踐踏,令人無法容忍 [清‧寄生氏【五美緣五回‧「如此欺人太甚,你家是個都堂之女,這般放肆,不把冢宰公子放在眼內。」】]
├欺上瞞下:形容大奸人矇蔽上級長官,又隱瞞事實去欺壓下屬,只為個人謀取暴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回‧「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禍在目前矣。」】]
├欺世盜名:用以指責虛偽的人,只會欺騙愚弄世人,竊取浮華不實的好名聲 [宋‧蘇洵【辨奸論‧「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足以欺世而盜名者。」】]
├欺善怕惡:形容卑鄙狡詐的人,只會畏懼強權惡霸,而去欺負善良軟弱的老百姓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一回‧「好啦!狗強盜欺善怕惡,便是不敢惹我孩兒。」】]
┬殘 +
├殘山剩水:比喻國家經過戰亂之後,山河被瓜分破裂,國土已經不完整了 [王璲【題趙仲穆畫‧「南朝無限傷心事,都在殘山剩水中。」】]
├殘而不廢:形容毅志堅強的人,身體雖有殘缺,但卻能自立自強,不認為自己已是個殘廢的人 [孟子‧滕文公篇下‧「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殘花敗柳:形容淫蕩妖艷的妓女。或被男人蹂躪遺棄後,而失去貞操的女子 [元‧白樸【牆頭馬上‧「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殘軍破壘:形容敵方在戰敗之後,軍事設施慘遭嚴重破壞的情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十二回‧「劉岱引一隊殘軍,奪路而走。」】]
├殘缺不全:形容機器已破損,機件缺少而不完全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四十九回‧「看了半天,都是殘缺不全,無可如何,亦只有付之一嘆。」】]
├殘篇斷簡:形容失傳已久的古籍,頁數大都已缺少不完整了 [明‧洪自誠【菜根譚五七‧「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篇斷簡封錮了。」】]
├殘燈復明:比喻頹廢不堪的局勢,在即將要滅亡時,又企圖恢復起來了 [唐‧白居易【夜雨‧「早蛩啼複歇,殘燈滅又明。」】]
├殘羹冷飯:用以感慨人生落魄時,際遇淒涼可悲,只能吃些剩下來的飯菜罷了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游 +
├游刃有餘:比喻能力超強優異的人,做事情皆勝任愉快,處世從容得意,且有裕餘的力量 [莊子‧養泩主篇‧「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游手好閒:形容整天沒正經事可做,而到處遊蕩的人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七十三回‧「但俱是那些游手好閒的光棍,與那些無拘無束的婆娘,結隊出沒。」】]
├游目騁懷:比喻人若縱目四望,則可使胸懷為之而舒暢自在一些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
├游蜂浪蝶:比喻整天不務正業,而終日玩樂遊蕩的青少年 [清‧俞吟香【青樓夢四十九回‧「見那許多名花如錦,獻媚爭妍,戲蝶游蜂,往來不絕。」】]
├游談無根:形容痴狂的人,學問淺薄又愛漫游談論,且皆是虛浮不實而全無根據的話題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湖 +
├湖廣風大:比喻勢力強大者,其影響的層面也較為深廣
┬渴 +
├渴驥奔泉:比喻急需的行動之快速,猶如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一樣殷切 [唐書‧徐浩傳‧「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渾 +
├渾沌不明:形容在宇宙尚未開闢的景象,皆是混濁不清明的情形 [呂氏春秋‧大樂‧「渾渾沌沌,離則復合,合則復離,是謂天常。」]
├渾沌無端:比喻事態因混濁不清,而看不到開端或起點 [孫子兵法‧勢篇‧「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渾身是勁:形容熱血沸騰的青年人,體魄非常有精神,全身又充滿幹勁的活力
├渾身解數:比喻不幸陷入僵局的人,使出全力想要脫困的方法來
├渾金璞玉:形容玉石白金有天生的美質,雖未加以雕琢,但其質地亦顯得純樸美好 [晉書‧王戎傳‧「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渾渾噩噩:形容大形體之渾樸混濁,使人無從得知其全貌 [西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渾然一體:比喻渾沌已混合成一完整的圓體,而不可分割開來 [明‧李贄【焚書‧「耿楚倥先生傳‧「兩舍則兩忘,兩忘則渾然一體,無復事矣。」】]
├渾然天成:形容藝術雕塑品的精巧美妙,皆完全順由自然形體而塑造完成 [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上‧「人心天理渾然。聖賢筆之書,如寫真傳神。」】]
├渾然未覺:形容反應遲頓的人,對於生活周遭的變動,完全沒有察覺到異狀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回‧「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
├渾然忘我:形容當人陶醉在優雅美麗的情境中時,將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八回‧「但一到這拈花寺中,俗念盡消,渾然忘了自己天南為帝。」】]
├渾圓大體:比喻人的心靈與宇宙混合成為一圓體,而得到靈性的交集 [元史‧曆志‧周天列宿度‧「天體渾圓,當二極南北之中,絡以赤道,日月五星之行,常出入於此。」]
┬渙 +
├渙然冰釋:比喻彼此所產生的誤會,已完全消除,就像寒冰被溶化一樣毫無留存 [老子第十五章‧「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
┬焚 +
├焚書坑儒:形容古代殘暴的暴君,極盡力量去摧殘歷史文化,想借此剷除不利於自己的思想或言論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焚琴煮鶴:比喻不解風雅的人,故意作出大殺風景的舉動來 [唐‧李商隱【雜纂殺風景‧「花間喝道,背山起樓,煮鶴焚琴,清泉濯足。」】]
├焚膏繼晷:形容用功的好學生,在夜裡仍然繼續點燈,日夜勤奮不倦地苦讀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焦 +
├焦心苦慮:形容盡責的人,竭盡苦心,認真地思索沉慮 [後漢書‧胡廣傳‧「臣職在拾遺,憂深責重,是以焦心,冒昧陳聞。」]
├焦金流石:形容都市熱鬧繁忙的景象,車輛如焦金流石一般穿梭不息 [昭明文選‧辯命論‧「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焦頭爛額:比喻人因非常困苦疲憊,受盡挫折又毫無成果,臉上猶如被大火燒傷的慘狀 [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徒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無 +
├無一不備:形容人所需要的物件,都已經準備齊全了 [明‧吳承恩【西遊記二回‧「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
├無中生有:比喻大奸人以虛假不實為手段,由原本的虛無開始,並把虛假發展至極端,最後轉化為真實的情形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無孔不入:比喻狡滑奸詐的人,並不放過一切的機會,只要有利可圖就會以千方百計去設法取得它 [太平經‧天咎四人辱道誡‧「出無間,入無孔,天下凡事之師也。」]
├無心之過:形容無知無識的人,並不是有意要去冒犯的過失 [清‧石玉琨【三俠五義三十一回‧「他既不知,也難譴責。此乃無心之過也。」】]
├無以復加:比喻某件事物的發展,已經到達極限的飽和點,而不能再加入任何東西了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下‧「宜崇其制度,宣視海內,且令萬世之後無以復加也。」】]
├無出其右:比喻舉凡一切人事物皆已達到最佳的妙境,而無人能及了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詔,漢廷無能出其右者。」】]
├無功而返:形容壯士並未能建立功業,就暗然折返隱退了 [新五代史‧王環傳‧「今兵已出,無功而返,吾有慚焉。」]
├無可比擬:形容寶物是獨一無二的,極其珍貴,無人可以來相比 [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十三回‧「窮外無方窮內非裏,應用萬般,無可比擬。」】]
├無可取代:形容地位崇高而顯要的人,是沒有人可以代替他重要的角色
├無可奈何:用以自嘆因對於問題絲毫沒有解決的辦法,而感到非常苦惱哀怨 [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史列傳‧「駙聚黨而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
├無可厚非:比喻事故發生必定有其原因,若有值得諒解的地方,就不用過分的責備了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莽怒,免英官。彼頗覺寤(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無可救藥:比喻自甘墮落的人,生活非常靡爛,精神又頹廢,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詩經‧大雅‧板篇‧「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無名小卒:形容在社會上,毫無身分地位,無足輕重的平凡人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四十一回‧「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兵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
├無名英雄:形容對於偉大事業有所貢獻,但不願張揚姓名的人士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九章‧「即為一年後革命軍中之無名英雄耶?」】]
├無地自容:比喻人在心中覺得非常慚愧,簡直沒有地方可以容身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九回‧「這幾句,更把那幾個捐道臺,羞得無地自容。」】]
├無妄之災:比喻不幸的人,無故遭遇到一場意外的災禍 [清‧李惺【西漚外集‧藥言剩稿‧「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無求即樂:用以勸人只要不存有貪求奢望的念頭,就是一種快樂的表現 [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十‧「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
├無私無我:比喻正直的人,做事情光明正大,從來沒有私人的欲望或貪念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闇,輔佐公而不阿。」】]
├無言以對:形容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時,其態度茫然,不知如何因應是好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三‧「陳後主大愧,因而無言以對。」]
├無足輕重:形容事物的關連輕微,並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也不值得去重視它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八回‧「你切莫絮絮叨叨的,問這些無足輕重的閑事。」】]
├無事生風:比喻好事的人,無故生出不必要的謠傳來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二十一回‧「若是輕輕放過,卻又咽不下這口惡氣,就和他無事生出事來。」】]
├無依無靠:形容獨居老人的生活,孤苦伶仃,沒有親人可以依靠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九回‧「前年死了老伴,無依無靠。」】]
├無往不利:比喻正當得勢的人,行事順利,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阻礙,皆一帆風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六回‧「只要把他讀熟,將來出去做官自然無往不利了。」】]
├無忝所生:比喻為人子女應時時警惕自己,不去做壞事情,才不致於辜負父母的殷切期盼 [詩經‧小雅‧小宛篇‧「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無所不能:比喻能力非常高強的人,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一回‧「她從十二歲作姑娘闖江湖起,長槍短棒,十八般武藝,無所不能。」】]
├無所不談:形容知心朋友之間的感情融洽,什麼事情都可以談論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四十九‧「狐狸就開始談論,天南地北,古往今來,無所不談。」]
├無所是事:形容生性放蕩的人,整天到處閒晃著,沒有事情可以做的樣子 [西漢‧司馬遷【史記‧曹相國世家‧「大夫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皆欲有言。」】]
├無所適從:形容國家的政策因搖擺不定,使得老百姓毫無自主性,也不知如何遵從法令規章才好 [左傳‧僖公四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無拒無求:比喻清心寡欲的人,處世從容不迫,所遭遇到的難關,皆不去排斥抗拒也沒有強求的欲望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無拘無束:形容生活優閒的人,輕鬆自在,不受約束而非常自由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七十三回‧「但俱是那些游手好閒的光棍,與那些無拘無束的婆娘,結隊出沒。」】]
├無法自拔:比喻生活迷失的人,已墜入罪惡的深淵中,而自己也沒辦法跳脫困境了
├無法無天:形容暴徒明目張膽地做壞事,而任意橫行,根本毫無顧忌法律的制裁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三回‧「你在家讀書也罷,怎麼又作出這些無法無天的事來!」】]
├無的放矢:比喻陰險惡毒的奸人,在暗中去傷害他人的名譽 [魏書‧鄭羲傳‧「奴乘馬投水,思明止將從不聽放矢,乃自射之。」]
├無怨無悔:形容光明磊落的人,處世泰然,絲毫沒有怨恨他人,也不後悔所做過的事情 [論語‧憲問篇‧「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無為而治:比喻英明的國家領導人,能事先擘劃出國家未來的藍圖,凡事不強求也不佔有,一切皆按照公理正義而行,以為後世開創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老子第三章‧「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計可施:形容人雖已用盡所有的方法,但仍然不見成效,已經想不出更好的計謀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八回‧「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
├無風自涼:用以說明人只要心情放輕鬆,雖然沒有涼風的天氣,但心中依然會有涼爽的感覺 [敦煌變文集‧韓朋賦‧「海水蕩蕩,無風自波。」]
├無冤無仇:形容彼此不曾相識,也沒有結下任何冤仇 [清‧劉鶚【老殘遊記十六回‧「我告訴你,我與你無冤無仇,我為甚麼要陷害你們呢?」】]
├無家可歸:形容人因不幸窮困潦倒,而必須到處流浪,以致沒有居所可以安住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十七卷‧「今已無家可歸,不如早些死了,省得在此出醜。」】]
├無師自通:形容努力向上的人,雖不靠名師的指點,自己也能鑽研並學會一門謀生的技能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六回‧「他無師自通,修習內功外功,竟成為一位武功大高手。」】]
├無恥之徒:用以批評品德極為低劣的人,已到了毫無羞恥心的地步 [孟子‧盡心篇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無時無刻:意指隨時或任何的時間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饗,卻像掉下了一件甚麼東西,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無根無蒂:比喻當人生失去根本的依靠時,猶如花木失去樹根或果實失去蒂葉一樣,其心情始終忐忑不安 [唐‧白居易【短歌行‧「人無根蒂時不駐,朱顏白日相隳頹。」】]
├無疾而終:形容有福報的老人,身體十分硬朗,沒有疾病就安祥地走完這一生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後來無疾而死,里人買棺埋葬。」】]
├無病呻吟:比喻淫蕩的人,在無事時而空自煩惱憂慮。或沒有真情感受,卻故意裝腔作勢的樣子 [南宋‧辛棄疾【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歎息,無病也呻吟。」】]
├無能為力:用以自責雖受人殷切的請託,但卻因力量不足夠而無法幫上忙 [左傳‧隱公四年‧「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
├無偏無私:形容做事正直的人,一向公正廉明,並沒有偏私的心態 [尚書‧洪範篇‧「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無動於衷:形容冷情當感的人,對於外界事物的任何變動,其內心絲毫都未曾被感動過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附各本序跋題辭‧「聞之默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中者。」】]
├無堅不摧:比喻人只要有一股強大的毅志力,則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舊唐書‧孔巢父傳‧「若蒙見用,無堅不摧。」]
├無庸致疑:比喻當眾人對議題已經形成共識時,而肯定如此之後,就不必再去懷疑他的真實性了 [左傳‧隱公元年‧「無庸,將自反。」]
├無情無義:用以批評行為冷漠,背棄情義的男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十六回‧「你不知道這柳二郎,那樣一個標緻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無情無義。」】]
├無欲則剛:比喻人的內心若沒有私慾或貪求,則自然顯出剛直不屈的性格來 [周子通書‧「無欲則靜,靜則明。」論語‧公冶長篇‧「子曰:『吾未見剛者。』」]
├無牽無掛:形容生活沒有包袱的人,不受凡俗所牽累 [清‧魏秀仁【花月痕四十九回‧「俺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無理取鬧:形容驕傲任性的豪放女,沒有理由就故意搗亂作怪 [唐‧韓愈【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祇取鬧。」】]
├無理強盜:形容穿梭在大小巷道間,蠻橫專行的大搶匪 [明‧羅貫中【說唐六十六回‧「這個人是強盜出身,知什麼道理?」】]
├無聊透頂:形容優渥的人,哀怨生活枯躁乏味,沒有適當的休閒去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七回‧「這日正無聊之際,只見翠墨進來,手裏拿著一副花箋送與他。」】]
├無惡不作:形容已經做盡壞事的大惡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二回‧「平時魚肉鄉愚,無惡不作,到這時候有了護符,更是任所欲為的了。」】]
├無殼蝸牛:比喻人因生活窮困,而買不起房子的家庭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虞衡志‧「寄居蟲:如螺而有腳,形似蜘蛛,生固無殼。」】]
├無善可述:形容平凡庸俗的人,沒有什麼優點可以說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讚揚的地方 [清‧李汝珍【鏡花緣七回‧「今處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而又無善可立。」】]
├無傷大雅:形容風景雖然有些瑕疵,但從大體而言,並不損害到整體的美感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二十五回‧「像這種當個頑意兒,不必問他真的假的,倒也無傷大雅。」】]
├無微不至:形容一般而言,父母或師長對子女的關懷和照顧,都是極為細心呵護的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三章‧「彼誠多情人哉!誠熱腸人哉!撫我愛兒無微不至。」】]
├無意生成:比喻奇特壯麗的美景,並非刻意製造出來而是自然所形成的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六回‧「恰巧又遇著褚大娘子無意中湊了這麼個話靶兒。」】]
├無愧於天:形容正直的人,處世皆坦然以對,正大光明,並沒有愧對於上天的行為 [民國‧金庸【鹿鼎記二十九回‧「大丈夫行事無愧於天地,旁人要說短長,也只好由他。」】]
├無毀無譽:比喻人若做事情不展露鋒芒,或強出頭,就沒有人會來讚揚你,也無人會去毀謗你 [北史‧王景傳‧「故能不同不誘,而弭謗於群小;無毀無譽,而貽信於上帝。」]
├無話可說:形容人因自知理屈,而知道沒有什麼話可以再強加辯解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十一回‧「田小辮子被制台駁的無話可說,於是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一聲也不敢啊!」】]
├無道昏君:用以批評不知民間疾苦,又不懂得政局變化的昏庸君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十三回‧「無道昏君,本當誅戮以謝天下!」】]
├無精打采:形容人因一時失意而垂頭喪氣,以致於提不起精神的樣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腹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無與倫比:形容珍品極其寶貴美好,已經沒有能與他相比的東西了 [唐‧韓愈【諫迎佛骨表‧「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
├無語問天:形容人正處於困苦之中,又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仰望無邊無際的天空興嘆而已 [宋‧吳文英【八聲甘州‧零岩培庾幕諸公游‧「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
├無遠弗屆:比喻事物的影響力之大,可以廣達至極其遙遠的地方 [尚書‧大禹謨篇‧「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無價之寶:形容世上極其珍貴的寶物,難以用金錢來衡量他的價值 [武王伐紂平話卷上‧「臣知西伯侯姬昌有一對瓊瑤玉釧,此釧無價之寶也。」]
├無影無蹤:形容物體突然間極速消逝,很快就不見蹤影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回‧「兇身主僕已皆逃走,無影無蹤,只剩了幾個局外之人。」】]
├無憂無慮:形容一群受保護的孩童,生活優閒自在,感受不到憂愁和煩惱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四回‧「心窩兒體貼得無憂無慮,舒暢安和。」】]
├無稽之談:比喻事情若是被人憑空捏造,皆是毫無根據的謠傳,亦不足以採信的謊言 [尚書‧大禹謨篇‧「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用)。」]<荀子‧正名篇‧「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無窮無盡:形容事物的發展快速,源源不斷,將沒有盡頭和限度 [北宋‧晏殊【踏莎行詞‧「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無緣無故:比喻人不知任何理由或原因,所發生的意外事故 [清‧曾樸【孽海花七回‧「寶廷好端端地做他浙江學台,為何無緣無故,跑到江西九江來?」】]
├無憑無據:形容奸人雖犯下罪行,但卻找不到任何確實的證據可以將他治罪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六回‧「其餘無憑無據的事,也斷不能容他放肆。」】]
├無懈可擊:比喻軍事防備極為嚴密,佈陣周全,找不到任何漏洞或弱點,可以讓敵人前來進擊的地方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二回‧「發掌轉身之際,勁力雄渾,身形沉穩,當真無懈可擊。」】]
├無獨有偶:比喻難得一見的美景,原本就是不可能再出現同樣的情形,但卻意外地又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章‧「與顰卿之哭埋香冢,誠可謂無獨有偶。」】]
├無頭蒼蠅:比喻生活毫無目標的人,只會到處東翻西找,貪圖小利而已
├無濟於事:形容人雖然設法來作補救措施,但對事情已經沒有任何幫助,絲毫解決不了問題 [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謀之,事何由濟?」]
├無聲無臭:形容在社會上只是個默默無聞,沒有名氣的小伙子 [詩經‧大雅‧文王篇‧「『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無藥可救:比喻迷失方向的人,被情慾所迷惑而固執不通,雖用各種方法但已經挽救不回來了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七卷‧「俗語道得好:『逆子頑妻,無藥可治。』」】]
├無邊無礙:比喻德行高深的人,心靈已達到廣大無邊的空間裡,往來自如,絲毫不受拘束
├無關痛癢:比喻不足輕重的事情,對世局根本毫無影響力 [民國‧金庸【鹿鼎記五回‧「臂力也微弱之極,就算當真相鬥,給他打中幾下也是無關痛癢。」】]
├無關緊要:形容原本就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一回‧「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比喻人若沒有穩固的事業根基,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生存;若不懂得人情義理,則不能與他人作充分的溝通協調 [禮記‧禮器‧「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無私者公─忘我者明:形容沒有私心慾望的官員,才能做到公正廉潔;而忘掉個人的利益糾葛,才能真正明白處世的大道理
├無所不包─無所不至:形容德澤所含蓋的範圍非常廣大,已達到最高的極點了 [宋‧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無信不立─無誠不成:用以說明做人若不能講求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生存;領導者待人若沒有誠心誠意,則很難發揮眾人的力量,去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 [論語‧顏淵篇‧「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無商不奸─無官不貪:用以痛批世間環境之惡劣,商人只會用狡滑奸詐的手段,來謀取暴利;而官員也只會依權仗勢,進行貪污及欺壓善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