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2-3劃

  • Share this:

成語c12-3劃

┬煮 +

├煮石為糧:比喻戰爭已陷入困境,士兵們因缺乏糧食又非常飢餓,而渴望有米糧可以食用 [後漢書‧耿恭傳‧「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鑿山為井,煮弩為糧。」]

├煮字療飢:比喻人藉由閱讀優良的文章,來充當精神糧食 [黃庚雅【詠詩‧「耽書自笑已成癖,煮字元(原)來不療飢。」】]

┬猶 +

├猶豫不決:形容生性懦弱的人,在臨事時經常遲頓懷疑,而久久不能立刻做出決定 [戰國‧楚‧屈原【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猩 +

├猩猩能言─不離走獸:用以譏笑某人的嘴上雖能花言巧語,但其本心卻與獸性差不多野蠻 [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琪 +

├琪花瑤草:形容古人在傳說仙境中,珍奇美麗的花草 [明‧施耐庵【水滸傳八十五回‧「外面都是青松翠柏,籬內盡是瑤草琪花。」】]

┬琳 +

├琳琅珠玉:形容貴婦人所穿戴高雅,品格華美的裝飾品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篇‧「今日之行,觸目皆見琳琅珠玉。」】]

├琳琅滿目:形容美好而珍貴的裝飾品,都一一呈現在眼前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八十六‧「珠光寶氣,綾羅綢緞,山珍海味,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琴 +

├琴棋書畫:形容文人的才華洋溢,又富有風雅情趣 [何廷之【蘭亭記‧「辯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

├琴瑟和鳴:比喻夫妻恩愛和好,感情融洽,又能夫唱婦隨 [詩經‧小雅‧常棣篇‧「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畫 +

├畫地而趨:比喻做事呆板的人,僅以法規來拘限自己的行動,而不知變通 [莊子‧人間世篇‧「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畫地為牢:比喻遇事膽怯的人,甘願被拘限於一地,自我封閉,而不敢冒險向前進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畫虎類犬:用以譏責人不能自立風格,只想模仿他人的傑作,卻得到反效果,而落於粗俗滑稽的醜態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子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畫梅聖手:用以稱讚善長畫梅花的文人雅士 [清‧魏秀仁【花月痕三十三回‧「四扇畫梅成小影,繡裙簇蝶記游仙。」】]

├畫荻風高:形容圖畫非常生動活潑,使人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都有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三章‧「其撫孤足與畫荻之歐陽媲美,其敏慧又足與詠絮之道韞抗衡。」】]

├畫蛇添足:比喻文章或言論若過分講究時,將會多餘無用,反而增加其不必要的困擾 [戰國策‧齊策二‧「一人畫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

├畫餅充飢:比喻人只能遠望而不可得到的東西,將是永難實現的空想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廬毓傳‧「曹丕曰:『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做餅,不可啖(吃)也。』」】]

├畫龍點睛:比喻在圖畫或文章的重要部位,若能加上一筆,則可使之更加生動傳神了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痛 +

├痛不欲生:形容人因悲傷已到達極點,而有輕生的念頭 [清‧紀昀【閱微草堂記‧「有王震升者,暮年喪愛子,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比喻人在心中的怨恨極深刻 [後漢書‧袁紹傳‧「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

├痛自悔改:形容人對於自己的缺點,將要下定決心,而徹底悔改過來 [唐書‧陸贄傳‧「今盜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

├痛改前非:比喻有悔過心的人,願意痛下決心,要徹底改掉以前的壞習慣 [清‧李汝珍【鏡花緣五十二回‧「再沒有不思痛改前非,立心學好。」】]

├痛定思痛:比喻人經歷一場悲痛的挫敗後,決心要仔細檢討造成苦痛的原因,並記取教訓,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唐‧韓愈【與李翱書‧「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痛苦不堪:形容人在身心上,承受了極巨大的痛苦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二十六卷‧「再三拷打,打得皮開肉綻,李吉痛苦不過。」】]

├痛哭失聲:形容人因悲痛至極,已經哭到沒有聲音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鶴齡痛哭失聲,韓母與易氏各各垂淚。」】]

├痛哭流涕:形容人因悲傷至極,而縱情放聲大哭 [漢‧賈誼【陳政事疏‧「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痛痛快快:形容志得意滿的人,心情有痛快豪爽的表現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一回‧「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來到此地,索興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痛飲黃龍:比喻當人已雪恨復仇之後,就和大夥一起痛快地暢飲勝利的慶功酒 [宋史‧岳飛傳‧「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痛癢相關:比喻彼此有深遠而不可分割的利害關係 [明‧楊士聰【玉堂薈記下‧「張居正秉柄,外而督撫,內而各部,無一刻不痛癢相關。」】]

┬登 +

├登門造訪:形容有誠心的人,親自到貴府上去拜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六十五回‧「玄德親自登門,請二人出仕。二人感玄德恩禮,乃出。」】]

├登峰造極:用以稱讚技能或藝術的成就造詣,已達到最高完美的境界了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篇‧「簡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

├登堂入室:比喻專家學者所研究的學問,已到達最高明而精深的境界了 [論語‧先進篇‧「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登壇拜將:形容在古時候,帝王任命護國大將軍的莊嚴儀式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十一卷‧「築壇拜將之時,曾設下大誓:『漢不負信,信不負漢。』今日我豈可失信於漢皇?」】]

┬發 +

├發人深省:形容某件事物含有啟發的意義,足以令眾人有深刻的省悟作用 [唐‧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發凡舉要:形容類似事件有很多以前的例子可以咨詢 [元史‧歐陽玄傳‧「詔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總裁官,發凡舉例,俾論撰者有所據依。」]

├發現之旅:形容好奇的人,進行一趟可以發現新鮮事物的旅程

├發揚光大:形容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將固有的文化藝術,加以提倡推廣,使其普遍流行 [禮記‧禮器篇‧「德發揚,詡萬物。」]

├發奮圖強:形容失意者又重新提振精神,發心激憤,力圖興起強盛,以努力向前進 [宋史‧蘇洵傳‧「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

├發育萬物─峻極於天:用以頌揚養育天地萬物者,其最大的功勞就是上天 [中庸第二十七章‧「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形容用功的人,當振奮精神讀書時,其發心激憤,連飯都不想吃了;當有學術成果時,歡樂的心情早已忘掉了憂愁和煩惱 [論語‧述而篇‧「子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皓 +

├皓首龐眉:形容年老而頭髮蒼白的樣子 [元史‧韓擇傳‧「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蒙所當知,而皓首不知,可乎?」]

┬盜 +

├盜亦有道:比喻古代盜賊也有偷竊的原則,若是貧病窮苦的家庭,則不會冒然去搶劫 [莊子‧胠篋篇‧「故跖之徒問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

├盜名晻世:形容奸惡的大壞蛋,在昏暗的時代裡,矇騙世人而盜取好名聲 [荀子‧不苟篇‧「是非仁人之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險莫大焉。」]

┬短 +

├短刀長劍:形容兵器非常多,各式各樣都有 [明‧施耐庵【水滸傳三十三回‧「那一百四五十軍漢寨兵,各執著纓鎗、棍棒,腰下都帶短刀、利劍。」】]

├短小精悍:形容身材雖短小,但行動敏捷,辦事能力十分練達的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郭解列傳‧「郭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

├短衣窄袖:形容家境清寒的人,衣服單薄,並不能遮避身體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短兵相接:形容兩軍已相迫近,且以短兵器互相纏鬥,廝殺得很激烈 [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短視近利:用以譴責人的見識淺薄,只會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肯為長遠的將來著想 [韓非子‧亡徵‧「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程 +

├程門立雪:比喻用功好學的學生,能尊師重道,虔誠向學,雖遇阻礙也不肯退縮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游楊二子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待立,既覺,曰:『賢輩尚在此?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雪深一尺。」】]

┬稀 +

├稀奇古怪:形容世上非常罕見,又很奇怪的東西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回‧「還有許多騙局、拐局、賭局,一切希奇古怪,夢想不到的事,都在上海出現。」】]

├稀粥爛飯:形容生活清苦的人,只能吃些爛稀飯,還不能溫飽肚子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三十一回‧「這一日一頓稀粥,若說要飽,怎得能夠?」】]

├稀鬆平常:形容一般很平常的事情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四回‧「你倒說得稀鬆平常,我這傷幾天之內怎好得了?」】]

┬窗 +

├窗明几淨:形容愛乾淨的人,居家環境皆非常整潔明亮 [宋‧謝枋得【菖蒲歌‧「窗明几淨有宿契,花林草砌無交情。」】]

┬童 +

├童山濯濯:形容長年以來都生不出草木的山丘 [釋名釋長幼‧「山無草木曰童。」孟子‧告子篇上‧「牛羊又從而木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童心未泯:形容人的年紀雖大,但仍不失孩童天真率性的表現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於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

├童言無忌:比喻孩童說話皆天真幼稚,無所顧忌或隱飾,聽者亦可不必太過分在意他 [金史‧石琚傳‧「古有居下位能憂國為民直言無忌者,今何以無之?」]

┬等 +

├等量齊觀:比喻正直的人,對於有差異性的事物,皆不分輕重,一律平等看待他 [莊子‧外篇‧秋水‧「萬物一齊,孰短孰長?」]

├等閒之輩:形容平凡或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等閒視之:比喻人不能以平凡心,來看待一個具有深厚潛力的青年才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九十五回‧「汝勿以等閒視之,失吾大事。」】]

┬策 +

├策杖以行:形容身體傷殘的人,需要扶著柺仗才能方便行走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三‧「州多山險,路細不通乘騎,貴賤皆策杖而行。」]

┬筆 +

├筆力萬鈞:形容大文豪在一口氣之內,就能寫出一篇萬言的好文章來 [唐書‧顏真卿傳‧「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

├筆大如椽:形容文才過人,其文章氣勢雄偉壯闊,內容廣博精深 [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的筆勢,極其靈活雄健,猶如龍飛或蛇舞的姿態 [晉書‧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矯若驚龍。」]

├筆翰如流:形容才子的文筆流暢,章句條理分明,見解深入獨到 [晉書‧陶侃傳‧「侃性聰敏,勤於史職,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

├筆難盡述:形容玄奇奧妙的哲理,難以用文章將他的來龍去脈,寫得很詳盡清楚 [狄公案三十三回‧「凡武后到寺裡拈香,皆住在寺裡,淫亂之風,筆難盡述。」]

┬答 +

├答非所問:形容心神錯亂的人,有意避開或無知不解題意,而胡亂回答問題 [清‧曹雪芹【紅樓夢八十五回‧「襲人見他所答非所問,便微微的笑著問:『到底是什麼事?』」】]

┬筋 +

├筋疲力盡:形容過度勞累的人,身體已疲困不堪,力氣也完全消耗殆盡了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絞 +

├絞盡腦汁:比喻人已用盡心思,去想出解決問題的一切方法來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十五‧「我要絞盡腦汁想出個好辦法,讓帷幔放下來時,清風也能吹進去。」]

┬結 +

├結草銜環:用以表示人雖以微小的力量,不能報答大恩德,但至死都不會忘記其恩惠 [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愛妾,武子病,命其子顆云:死後,當嫁之。後魏顆與秦人杜回作戰,見有一老人結草,絆倒杜回之馬,遂俘獲杜回。」明‧施耐庵【水滸傳三十八回‧「黃文炳稱謝道:『小生終身皆依托門下,自當銜環銜鞍之報。』」】]

├結結巴巴:形容人因驚嚇過度,而說話遲鈍不流暢的樣子 [春阿氏謀夫案八回‧「普云聽了這一句,登時嚇得大哭,結結巴巴的道:『大人明鑒』。」]

├結髮夫妻:形容男女因能恩愛一生,而正式結婚的夫妻 [漢‧蘇武【詩四首‧「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結繩記事:形容在上古時代的人類,已懂得用綁繩結的方式,來記錄生活上的大事情 [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絕 +

├絕子絕孫:用以詛咒惡人會遭受到厄報,將來必定沒有後代子孫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二回‧「一定不得好死,將來還要絕子絕孫哩!」】]

├絕代風華:形容天仙美人的姿色,雍容華貴,未曾有人能與她相比 [唐‧杜甫【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絕地求生:比喻人雖陷入毫無生氣的絕地中,但仍奮力爭取生存的空間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也。」】]

├絕色天姿:形容大美人擁有世上最美麗的仙女姿色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十卷‧「一個個都是明眸皓齒,絕色佳人。」】]

├絕倫逸群:形容隱居士在山林之中,過著超脫凡俗之外的瀟灑生活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絕處逢生:比喻人在絕望失意中,遇到再次生存的契機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十八卷‧「正是:死中得活因災退,絕處逢生遇救來。」】]

├絕無僅有:比喻世上極少有的現象,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絕聖棄智:比喻有德者的人格修為,若已達到最高境界時,則會捨棄智謀和權術的運用,不與世爭,而回歸到純樸自然的生活中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絕學千秋:用以頌揚古聖先賢絕妙的學理,將廣傳於後世

┬紫 +

├紫玉成煙:比喻少女夭亡或不幸早逝 [清‧魏秀仁【花月痕十三回‧「搔首蒼茫欲問天,分明紫玉竟如煙!」】]

├紫氣東來:形容端祥和平的氣象,即將要降臨到人間來 [唐‧杜甫【秋興其二‧「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紫袍金帶:形容古時皇帝的龍袍,金光閃閃,耀眼奪目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七回‧「滿路祥雲彩霧開,紫袍玉帶步金階。」】]

├紫雲如蓋:形容祥和安寧的氣象,呈現在天際中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此峰頂有紫雲如蓋,聖人居此矣。」】]

├紫微星明:比喻古帝王的本命星 [明‧羅貫中【說唐五十一回‧「臣昨夜觀天象,見紫微星正明,忽有黑煞星相欺,此系主公有難。」】]

┬絮 +

├絮絮叨叨:形容人一直重複同樣的話題,而嘮叨個沒完 [元曲‧梧桐雨‧「儘言詞絮絮叨叨。」]

┬絲 +

├絲竹並奏:形容夫妻的感情融洽,經常夫唱婦隨 [魏‧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

├絲絲入扣:形容演說者的言語或舉動,都能切中事理,而緊密地吸引眾人的目光 [清‧趙翼【甌北詩話‧「而體物之工,抒詞之雅,絲絲入扣,幾無一字虛設。」】]

┬絡 +

├絡驛不絕:形容行人來往頻繁,或過客接連不斷 [後漢書‧南匈奴傳‧「逃入塞者,絡驛不絕。」]

┬善 +

├善男信女:意指對宗教懷有高度虔誠信仰的男女信徒 [佛經‧「善男子,善女人。」]

├善言不美:用以說明良善而正直的忠言,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悅耳動聽 [西漢‧劉向【說苑‧雜言篇‧「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言不可不聽也。」】]

├善解人意:形容乖巧懂事的小孩,懂得察言觀色,能了解別人心理的用意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百三回‧「況且這丫頭又善解人意,嘴唇動一動,便知道要茶;眼睛抬一抬,便知道要煙。」】]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用以說明多做善事的人,將會得到良好的果報;若常做壞事者,就會遭受到惡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古人云:積善有善報,積惡有惡報。」】]

├善門難開─惡門難關:用以感嘆世間的冷酷無情,無人肯出來做善事;而人慾橫流,卻無法得到制止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十四回‧「大善士見機,曉得善門難開。」】]

├善政民畏─善教民愛:比喻主政者雖建立良好的政治體制,可使人民感到敬畏;但若能塑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人民深受德澤,則將會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愛戴 [孟子‧盡心篇上‧「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形容熱情的主人,以和善的笑容來迎接賓客,待人就像親兄弟一樣親熱 [管子‧心術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比喻在人世間,做善事或做壞事的報應,都將隨時跟著當事人發生 [涅槃經‧「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善游者溺─善騎者墮:用以勸人做事情不可太過於自信或狂傲,否則將容易招來失敗的窘境 [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肅 +

├肅殺之氣:形容一般軍隊都帶有嚴酷而摧殘力強的氣勢 [舊五代史‧周德威傳‧「凡對敵列陣,凜凜然有肅殺之風,中興之朝,號為名將。」]

├肅然起敬:形容一般人在面對德高望重的長者時,皆會生起一種敬畏和仰慕的心意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箴規篇‧「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堪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舒 +

├舒筋活血:形容庸懶的人,伸展筋骨,使血脈流通,借此以提振頹廢的精神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六回‧「大約我們不過借此上來舒舒筋骨。」】]

├舒舒服服:形容生活閒逸的人,享受很舒服暢快的感覺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八回‧「小爺,讓我們舒舒服服的喝一杯罷!」】]

┬菩 +

├菩薩心腸:形容心地善良,而有同情悲憫眾生的人 [西湖佳話‧放生善蹟‧「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

┬萍 +

├萍水相逢:比喻彼此在偶然間相遇,並無深刻的交情,就像萍草在水面上相接觸一樣,一下子又分開了 [唐‧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萍蹤浪跡:形容生活忙碌的人,其行蹤不定,經常需要到處漂流奔波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十七回‧「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蹤浪跡,沒個一定的去處。」】]

┬華 +

├華如桃李:形容浮華的人生,猶如桃李花一般艷紅 [詩經‧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華而不實:形容輕浮的少年,只有徒具華麗的外表,而無實質的內涵 [左傳‧文公五年‧「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華陀再世:用以稱讚他人的醫術非常高明,猶如神醫華陀一樣 [狄公案三回‧「自幼博採奇書,精求醫理。雖非華陀轉世,也有扁鵲遺風。」]

├華屋山丘:比喻事業的興起與衰落,極為快速 [魏‧曹植【箜篌引‧「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著 +

├著書立論:形容憂國志士努力寫作文章,以建立不朽的理論,來改善社會風氣 [元史‧祭祀六‧「著書立言,嘉乃簡編之富;愛君憂國,負其經濟之長。」]

┬菲 +

├菲薄自取:比喻自甘墮落的人,刻意看輕自己的才能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七回‧「無奈聽著他這幾句話來得高超,且暗暗有個菲薄自己的意思。」】]

┬虛 +

├虛心求教:比喻好學者能以謙虛的心態,向高人請教為人處世的道理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七卷‧「今楚王虛心求士,賢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

├虛室生白:比喻心靈若能常保虛空無我,不被貪念所矇蔽,則道理自生明白 [莊子‧內篇‧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虛張聲勢:比喻人對外故意誇耀強盛,藉以嚇唬敵人,實際上卻是虛空不實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闇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虛情假意:形容花心的男子,以虛假做作的情意,來騙取少女的芳心 [明‧吳承恩【西遊記三十三回‧「那怪巧語花言,虛情假意道。」】]

├虛應故事:比喻生活怠惰的人,做事情只會按照往例,而敷衍完成工作 [清‧孔尚任【桃花扇‧沈江‧「那些文武百官,虛應故事。」】]

├虛擬實境:形容人用模擬真實情境的方式,以便深入了解整個進展的過程 [清‧曹雪芹【紅樓夢九十四回‧「究竟那些人能夠回家不能,未知著落,亦難虛擬。」】]

├虛聲恫嚇:形容我軍以誇張強壯的聲勢,來嚇唬敵人 [晉書‧王述傳‧「桓溫欲以虛聲威朝廷,非事實也。」]

├虛懷若谷:形容有德者的態度,極為謙卑虛心,其胸懷就像山谷一樣深廣,能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見 [南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虛懷博約,幽關洞開。」】]

├虛驚一場:形容人雖然遭遇險境,但只是受到一點驚嚇而已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十五回‧「我若坐在家裡,不出來走這一番,今日也不得受這一場虛驚!」】]

├虛心容物─雅量容人:比喻有德者能以謙虛的態度,包容天地所有的萬物;以文雅的氣量,心存寬厚仁慈,來原諒他人的過錯 [明‧洪自誠【菜根譚‧七六‧「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守。」】]

├虛有其表─不堪一擊:用以說明人若光靠華麗好看的外表,而無實際的內涵,將會經不起一次重大的打擊 [唐‧鄭處海【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於地,曰:『虛有其表耳!』」】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四回‧「陸莊主萬料不到裘千仞名滿天下,口出大言,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

┬蛟 +

├蛟龍得水:比喻英雄因得勢,而使其志願得以施展開來 [管子‧形勢篇‧「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

┬蛙 +

├蛙鳴蟬叫:比喻若是毫無價值的議論或文章,如同蛙鳴蟬叫一般只是徒增困擾而已 [宋‧蘇軾【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蛙鳴青草泊,蟬噪垂楊浦。」】]<明‧洪自誠【菜根譚二七五‧「人情聽鶯啼則喜,聞蛙鳴則厭之。」】]

┬蛛 +

├蛛絲馬跡:形容案情已有明顯的線索,就像蜘蛛絲或馬蹄印等細微的跡象,可以去找尋或推求 [清‧王家賁【別雅序‧「實是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街 +

├街寂巷靜:形容整條街道上,都非常安靜的樣子 [唐‧白居易【永崇裡觀居‧「永崇裡巷靜,華陽觀院幽。」】]

├街談巷議:形容在街巷中的民眾,普遍所談論的話題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街頭巷尾:形容在街市中的各個角落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街頭巷尾。』」】]

┬視 +

├視民如傷:比喻有仁慈的主政者,愛護人民之深切,常恐有所傷害,而不敢以冒然侵擾之 [孟子‧離婁篇下‧「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

├視同己出:形容有慈悲心的人,對於不是自己親生的孤兒,亦將他當作是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看待 [呂氏春秋‧簡選‧「親殷如周,視人如己,天下美其德,萬民說其義。」]

├視同路人:形容親人之間的感情很冷淡,看到對方就好像是陌生人一樣,視而不見,非常疏遠 [孟子‧離婁篇下‧「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路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視死如歸:形容忠貞愛國的戰士,能勇往直前來保家衛國,毫無懼怕死亡 [呂氏春秋‧士節‧「士之為人,當理不避其難,臨患忘利,遺生行義,視死如歸。」]

├視若無睹:形容冷漠的人,故意將所看見的景物,裝作好像沒看見一樣而不去管他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一章‧「迎面欲笑,霞光麗彩,掩映于衣袂間,而彼則視若無睹,似不甚注意者。」】]

├視錢如命:比喻短視近利的人,只會把金錢看成比生命還要貴重的東西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十五回‧「怨不的他們視錢如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錢勢』二字,連骨肉都不認了。」】]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形容冷漠的人,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皆莫不關心,將所看見悲慘的情形,裝作好像沒看見又沒聽到一樣 [禮記‧大學篇第七章‧「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評 +

├評頭論足:比喻高傲的人,以帶有輕薄不屑的態度,去批評婦人的容貌。或對某件事情懷有諸多不同的意見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訴 +

├訴諸武力:比喻強權國家以壯盛的武力,強行去解決兩國的爭端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二十四回‧「雖然武功高強,可是天下事豈能盡數訴諸武力?」】]

┬訶 +

├訶佛罵祖:用以批評人太過於迷信了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哲侍者垂泣曰:『平生訶佛罵祖,今何為乃爾?』師熟視,訶曰:『汝亦作此見解邪?』」】]

┬象 +

├象牙之塔:比喻文人或藝術家,脫離現實生活,而自求理想的美滿境地

├象箸玉杯:形容古代富貴的家庭,所使用的生活器皿,皆極為高昂尊貴 [韓非子‧喻老篇‧「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

┬貂 +

├貂裘換酒:形容富貴人家的生活,曠達而不羈小物,能以昂貴的器物,去換取所喜愛的東西

┬貽 +

├貽人口實:比喻某人因言行不檢點,被他人抓到把柄,而成為眾人談笑的話題 [尚書‧仲虺之誥篇‧「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貽笑大方:形容人因做出可笑的事情來,卻留給有識者當作譏笑的機會,而讓世人有笑談的話題 [莊子‧秋水篇‧「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貴 +

├貴人多忘:用以譏諷顯貴而忙碌的名人,容易將諸事給遺忘掉了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君以此恩,頂上相戴,儻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

├貴耳賤目:比喻一般人只輕信人家所說的遙傳,卻不重視眼睛所看到的真實情形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篇‧「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

├貴客盈門:形容家中有大喜事,而來了很多的客人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三十七‧「漢朝有個叫何比干的人,夢見貴客來臨,車馬盈門。」]

├貴遠賤近:比喻一般人只會仰望高遠而美好的境地,卻不喜歡身處的現實環境中 [南朝‧齊‧江淹【雜體詩三十八首序‧「貴遠賤近,人之常情。重耳輕目,俗之恒弊。」】]

┬貿 +

├貿然行事:形容人在還沒有計畫周詳之前,就輕率去執行任務了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十八章‧「夢霞何人,乃亦貿然出此暖昧之行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