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13-1劃
┬亂 13+
├亂七八糟:形容物品放置沒有規劃,毫無條理順序,顯得雜亂而不整齊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四回‧「譬如一個惡霸或強盜,霸占了我們的房屋財產,弄得我們亂七八糟。」】]
├亂世用武:比喻在亂世當中,適合用武力來平定紊亂的局勢 [清‧曾國荃【「治將亂之國,當用重典。治久亂之國,宜予生路。」】]
├亂臣賊子:形容對國家和父母都不忠不孝,有背叛國家和擾亂政局的奸賊 [孟子‧滕文公篇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亂絲難理:形容糾紛或雜亂的事物,令人難以整理出條文來 [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亂點鴛鴦:比喻主持婚姻的人,未能將相愛的男女配成一對,以致配錯對象而不適合 [明‧馮夢龍【警世恆言卷八‧「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
├亂中求序─忙中求律:用以勸人在慌亂危急中,應保持冷靜,先找出一條可行的規則來;在生活緊張忙碌中,也應尋求一套處世的倫常秩序來
├亂極必治─暗極則光:比喻當失控的場面,混亂到達極點時,則會大力整頓,使其恢復秩序,就如同黑暗到達無極時,將會有矚光乍現一樣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篇‧「衣雖弊,行必脩;頭雖亂,言必治。」】]
┬傭 +
├傭書自資:比喻勤奮好學的人,努力收藏經典書籍,以充實生活的內涵 [舊唐書‧蕭銑傳‧「銑少孤貧,傭書自給,事母以孝聞。」]
┬債 +
├債臺高築:形容經商失敗者,因積欠他人很多的債務,而無力償還就躲藏起來了 [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序‧「有逃責之臺。服虔注曰:『周赧負責,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於此臺,後人因以名之。』」】]
┬傲 +
├傲氣必衰:用以說明人若帶有傲慢的氣息,其事業將會慢慢走向衰亡的命運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三回‧「萬慶瀾閉口不答,臉上一副傲氣。」】]
├傲骨不屈:形容自尊心強的人,有高昂傲世的骨氣,不會隨便向惡劣的環境屈服 [戴植【鼠璞‧傲骨‧「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逢世,以腰間有傲骨。」】]
├傲視群雄:形容德行高深的智者,有曠達絕塵的修為,讓眾人傾慕不已 [舊唐書‧音樂志一‧「及始皇一統,傲視百王。」]
├傲霜之枝:比喻人有堅貞的志節,不畏惡勢力強暴,而能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 [宋‧蘇軾【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用以勸人若有傲慢的態度,就不可以讓它繼續再助長下去;而有淫亂的欲念時,也不可輕易放縱他 [禮記‧曲禮上‧「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骨必成─傲態必敗:比喻人若有堅忍不拔的骨氣,則做事情必定會成功;若心存驕傲的態度,將會走向失敗的命運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以邪巧世者,難而必敗。」】]
┬傳 +
├傳宗接代:形容在古代的宗法社會中,婦人要生下男孩子,以延續家族後代的命脈 [新知錄‧「今人娶新婦,入門不令足履地,以袋遞相傳,令新婦步袋上,謂之傳代。」]
├傳家之寶:形容在詩禮傳家中,世代相傳下來的珍貴寶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九回‧「不同尋常兵器,從我祖父手裡傳流到今,算個傳家至寶。」】]
├傳書寄簡:形容外出遠門的遊子,寄信回家向父母報平安 [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僅 +
├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用以宣稱全世界只有這一家特立的商店,並沒有其他的分公司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四‧「到宋初已七百多年,子孫仍然住在老地方的老房子裡,天下僅此一家。」]
┬傾 +
├傾心吐膽:形容彼此的交誼親睦,而能互相傾吐心底的痛處 [後漢書‧袁紹傳‧「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
├傾盆大雨:形容雨勢非常強大,就好像是用整個水盆倒下來的一樣 [宋‧蘇軾【雨意詩‧「煙擁層巒雲擁腰,傾盆大雨定明朝。」】]
├傾家蕩產:形容家庭因遭受巨大變故而破碎不堪,也使得財產全部都弄丟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傾國傾城:用以警示國人若只知貪圖女色,則將足以使國家走向衰亡的命運 [東漢‧班固【漢書‧外威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傾巢來犯:比喻當國勢頹廢時,就會有敵人想趁機前來侵犯 [明‧施耐庵【水滸傳一百零八回‧「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拼,我將何策勝之?」】]
├傾囊相授:形容慷慨大方的人,很樂意把自己所學到的祕訣,傳授給需要使用的人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八十三回‧「將前年馱來的四千兩頭,傾囊倒篋,恰好攪纏了個不多不少。」】]
┬傷 +
├傷天害理:形容暴徒的手段之殘酷無情,已違背了天道和情理法則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五回‧「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詳細。」】]
├傷心欲絕:形容人對死者產生極為悲痛的心情 [藝文類聚‧哀傷‧「衣霑露而含霜,惟逝者之日遠,愴傷心而絕腸。」]
├傷心落淚:形容失意的人,因過度悲痛而流下眼淚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十九回‧「然想尤二姐實在溫和憐下,比鳳姐原強,如今死去,誰不傷心落淚。」】]
├傷風敗俗:形容淫蕩的狗男女,其行為不端正,而做出違背善良風俗,及破壞良好風氣的事情來 [元曲‧救風塵‧「怎當他搶親的百計企圖;那裏是明媒正娶,公然的傷風敗俗。」]
┬傻 +
├傻里傻氣:形容為人忠厚老實,但神情有些木訥呆板的樣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九十七回‧「寶玉此時到底有些傻氣,便走到新人跟前。」】]
┬剿 +
├剿撫兼施:比喻人若要對抗頑劣的蠻夷,就必須一面征討,而一面招降,以瓦解其軍心士氣 [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往者,先帝軫念潢池,不忍盡戮,剿撫互用,貽誤至今。」】]
┬勤 +
├勤工儉學:形容刻苦自立的人,雖在惡劣的環境中,但依然能勤奮工作,也不忘要努力用功學習
├勤有後福:用以說明勤勞認真的人,以後必定會有很大的福報
├勤於求知:形容用功好學的人,每天辛勤奮發地追求新知識 [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由此觀之,君人者勤於求賢而逸於得人。」】]
├勤政愛民:形容有仁慈的主政者,能勤勞政務工作,又愛護人民百姓 [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真堯舜之主也。」】]
├勤為無價:用以說明人生若能勤勞奮發,就是一種無價的寶藏
├勤能補拙:用以勉勵天資較差的人,只要肯勤勞不懈,必定能彌補拙劣的缺陷 [宋‧黃庭堅【跛奚移文‧「持勤補拙,與巧者儔(同)。」】]
├勤訓精練:形容雄壯威武的國軍,正在接受嚴格而勤苦的訓練方式 [魏書‧索敞傳‧「篤勤訓授,肅而有禮。」]
├勤儉立德:用以勸人應以勤勞節儉,來樹立道德節操的典範 [唐書‧柳公綽傳‧「立己以孝悌為基,恭默為本,畏怯為務,勤儉為法。」]
├勤儉持家:形容堅貞賢慧的婦人,能以勤勞節儉來操持家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娶妻馬氏,極是賢德,治家勤儉。」】]
├勤儉致富:用以勸人只要肯勤勞節儉,就可以累積財富成為小康家庭了 [舊唐書‧李藩傳‧「今陛下永鑒前古,思躋富庶,躬尚勤儉,自當理平。」]
├勤奮好學:形容每天都殷勤奮發,又愛好讀書的學生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八‧「何致雍是商人的兒子,少年時爽朗英俊勤奮好學。」]
├勤學好問:形容用功的人,能勤奮學習,又勇於追問到底 [呂氏春秋‧用眾‧「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用以激勵年青人要能勤勞探索未知的世界,以及勇敢開創宏大的新格局 [後漢書‧賈復傳‧「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於學,將相之器也。」]
├勤則有功─嬉則無益:用以勸人要勤勞工作,對生活才有深遠的助益;若整天嬉戲玩樂,則毫無意義也沒有任何幫助 [三字經‧「勤有功,嬉無益。」]
├勤能勝貧─謹能避禍:用以說明勤勞節儉可以克服貧窮的窘境;而謹慎小心的做事態度,則能避免災禍的發生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篇‧「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
┬勢 +
├勢力範圍:形容大富大貴的權勢,所能影響的範圍區域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自尊‧「無論何地,凡我英人有一個足跡踏於其土者,則其土必為吾英之勢力範圍也。」】]
├勢不可為:比喻有志青年的理想,被現實情勢所拘限住,而沒辦法有所作為 [新五代史‧劉審交傳‧「余燕人也,今為燕守城,當為燕謀,然事勢不可為也。」]
├勢不兩立:比喻兩方的情勢緊張對立,不容許同時存在,雙方也絕無調和的餘地 [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勢不相容:比喻兩方的勢力互相衝突,以致不容許有意見交集的情況出現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十二回‧「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勢在必行:比喻事態非常急迫而危險,已經面臨到非做不可的地步了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十六卷‧「勢在騎虎,留他不得了,不如斬草除根罷!」】]
├勢如水火:比喻兩方的勢力,不能相容,猶如水火無法調和一樣 [關尹子‧四符‧「譬如水火雖犯水火,不能燒之,不能溺之。」]
├勢如破竹:比喻情勢強盛而節節勝利,又所向無敵,所到之處皆毫無阻擋,猶如劈竹子時,刀口未到達之處,竹子早已先裂開了 [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勢成騎虎:比喻人的處境極其險惡困苦,已陷入半途無法退怯的情勢中了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勢均力敵:形容雙方的勢力相抗衡中,而分不出高下 [南史‧劉穆之傳‧「劉孟諸公,俱起布衣,共立大義,事乃一時相推,非宿定臣主分也。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勢孤力單:形容狂傲的領導者,因眾叛親離或孤立無援,以致其勢力更顯得單薄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二回‧「尚軍大潰,退走五十里,勢窮力竭。」】]
├勢所必然:比喻在世界大趨勢的迫使之下,必然會有如此的情況發生 [元史‧食貨五‧茶法‧「上行下效,勢所必然。」]
├勢傾則亡:比喻人若以霸權的心態來統治全國,當權勢王力逐漸衰弱時,則現存的體制規章,也將會隨之而幻滅消失了 [明代‧歡喜冤家二十二回‧「今權奸已被直臣苦諫,冰山一解,勢皆倒矣。」]
├勢壓權欺:形容貧苦的老百姓,受到惡勢力所欺壓敲詐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七回‧「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用以說明兩人若是看在金錢和權勢的份上,而進行交往的朋友,則將難以維持長久的友誼關係 [諸葛亮集‧論交]
┬嗚 +
├嗚呼哀哉:用以對於死者所嘆息的哀怨聲 [詩經‧大雅‧召旻篇‧「嗚呼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圓 +
├圓融太極:比喻潛心修行的人,心靈得到昇華,已達到圓順和諧的美滿境地了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宗教志‧道教‧「六塵不染,五蘊皆空,法界圓融,人天永受,此其所以超絕群倫也。」】]
├圓轉如意:比喻智者善於運用權謀,能使事情發展得更為圓順自然 [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隔瓶見舍利,圓轉如金丹。」】]
├圓顱方趾:意指人類的長相模樣,就是頭圓而足方的動物 [南史‧陳高祖紀‧「方趾圓顱,萬不遺一。」]
┬塞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人雖然暫時受到損失,但卻因此而得福,竟然壞事變成好事了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塞上叟失馬,人皆弔之,叟曰:『此何詎不為福。』」】]
┬塗 +
├塗脂抹粉:形容愛美的婦人,用胭脂粉塗抹容顏,來使自己變得更漂亮了 [巫山艷史五回‧「至如青樓妓女,塗脂抹粉,情性乖張,亦豈我所留戀之人。」]
┬嫁 +
├嫁禍於人:形容行事膽怯的人,當發生事故時,就不敢去承擔責任,反而把罪過推卸給別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是欲嫁禍於趙也。」】]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比喻已成為人妻者,甘願要安分守己,跟隨著丈夫而安居樂業 [埤雅引語‧「嫁雞與之飛,嫁狗與之走。」]
┬嫉 +
├嫉惡如仇:比喻行事正直的人,會把所厭惡的大壞人,看作是仇敵那樣痛恨他 [晉書‧傅咸傳‧「咸風格峻整,識性明悟,疾惡如仇。」]
┬媲 +
├媲美古人:形容德行高潔的人士,其優雅的情操,能與古人相比美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臺東州‧「臺東之富庶,始得與前山媲美也。」】]
┬廉 +
├廉明行事:形容安分守己的公務人員,做事能夠清廉而光明正大 [狄公案一回‧「廉明公平者,千古大冤伸。」]
├廉得其清:形容品德高潔的人,做官的操守一樣清廉潔淨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六回‧「若照外面看上去,實在清廉得很。」】]
├廉遠堂高:比喻政府與人民之間,有很大的隔閡距離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
├廉潔奉公:形容正直的官員,以清廉的操守,來認真奉行公務 [管子‧明法篇‧「如此,則愨愿之人失其職,而廉潔之吏失其治。」]
├廉恥事大─生死事小:用以說明人的生死可以當成是小事情來看待,若是失去廉恥心,就會惹出更大的麻煩來 [宋‧葉夢得]
┬徬 +
├徬徨無助:形容生活沒有目標的人,其內心經常惶恐不安,在心靈上沒有一個真正的依靠 [魏書‧王慧龍傳‧「行意匆匆徬徨,得非王氏諸子乎?」]
┬微 +
├微不足道:形容事物的影響力極其渺小,而不值得提出來談論他 [清末‧連橫【台灣通史‧王世傑列傳‧「雖微不足道,而亦有功於墾土者也。」】]
├微乎其微:形容事情的影響力非常微小。或發生的機率極為渺小 [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
├微言大義:比喻用來勸說的忠言,雖然淺薄平凡,但卻含有很深遠重大的意義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終而大義乖。」】]
├微服走市:形容達官顯貴為了不惹人注意,而故意素裝後低調穿過市街中 [南史‧齊本紀下‧「自山陵之後,便於閤內乘內人車問訊,往皇后所生母宋氏間,因微服游走市里。」]
┬愚 +
├愚公移山:用以勸人只要做事情有毅力和恆心,不怕路途之遙遠,能夠堅忍到最後,終究會有成功的一天 [列子‧湯問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陽,可乎?』」]
├愚昧無知:用以譏諷他人沒有知識,又愚蠢地去諂媚權貴拍馬屁 [宋代‧太平廣記‧卷七十八‧「聽說我的兩個弟子愚昧無知,冒犯了您的尊嚴。」]
├愚而多心─則萬事足:用以鼓勵頭腦愚笨的人,做事若能多用點心思,認真作計畫,則事情就很容易圓滿做成功了 [呂氏春秋‧貴公‧「人之少也愚,其長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用以提醒反應遲鈍的人,若擁有太多的錢財時,反而容易招來禍端 [東漢‧班固【漢書‧疏廣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愚而自專─則事不治:用以奉勸愚笨又自以為是的人,若不聽從高人的指點,則事情永遠都做不好 [荀子‧成相篇‧「慎聖人,愚而自專,事不治。」]
├愚而自用─賤而自專:形容愚笨的人,容易自以為是而剛愎自用,不聽別人的勸告;而有自卑感的人,則容易專橫獨斷,不理會他人的意見 [中庸第二十八章‧「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用以鼓勵頭腦遲鈍的人,只要肯經過多次努力的思索後,也會想出可取的見解來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意 +
├意在言外:比喻禪機所隱約暗示的,雖尚未加以明白說明,但其中的含意,只能靠聽者自己去體會了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杜牧之‧「此絕句極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
├意見陳述:形容內心有疑問的人,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 [晉書‧簡文帝‧「及初即位,溫乃撰辭欲自陳述。」]
├意到筆隨:形容文思敏捷的詩人,寫作得心應手,當意念所想到的情景,則動筆就能馬上寫出一篇好文章來 [春渚紀聞‧「東坡曰:『吾生平作文,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隨之,無不盡意。』」]
├意料之外:形容事情的發展產生變化,已超出常理所能推測的範圍外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七回‧「如今卻出人意料之外,奇緣作成這門親事。」】]
├意氣用事:比喻任性的人,做事全憑個人的喜怒情緒,或感情衝動而任意妄為,尚缺乏理智和冷靜的頭腦 [隋書‧禮儀四‧「人事意氣,干亂奉公。」]
├意氣揚揚:形容高傲自負的人,有得意自滿的神態 [西漢‧司馬遷【史記‧晏子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意猶未盡:比喻人在心中美好的意味,尚未完全消退,還很想要再去做一次看看 [北史‧胡長仁傳‧「以本官攝選。長仁性好威福,意猶未盡。」]
├意亂情迷:形容人受到感情所迷惑,以致意念紛亂而不知所措的樣子 [清‧曾樸【孽海花十五回‧「一路走來,彩雲覺得意亂心迷,不知所為。」】]
├意想不到:用以驚嘆事情的發展多變,已超出常理之外,使人完全推想不到其結果 [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十七回‧「真正奇怪的事,叫人意想不到。」】]
├意義非凡:形容舉動或言談的含意深遠,潛藏著無限的情趣或生機 [唐律疏議‧擅興凡二十四條‧「原其旨趣,意義不殊。」]
├意遠神清:形容當人的志向遠大而神智清醒時,則心靈曠達無礙 [清‧俞吟香【青樓夢七回‧「贊曰:春風玉樹,秋水冰壺。神清意遠,態丰音腴。」】]
├意趣清高─志量遠大:形容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青年,其胸襟廣闊無邊 [治家格言‧「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也。志量遠大,富貴不能淫也。」]
┬慈 +
├慈竹長春:用以祝福年老的母親,能夠永遠青春美麗
├慈眉善目:形容有德者的相貌很慈祥和藹,使人有樂於親近的喜悅之情
├慈烏反哺:比喻懂得感恩圖報的孝子,能竭盡心力去事奉雙親到年老 [梁武帝【孝思賦‧「靈蛇銜珠以酬志,慈烏反哺以報親。」】]
├慈航普渡:比喻有慈悲心的人,發願要救渡眾生,使之脫離苦痛的深淵 [唐‧柳宗元【送濬上人序‧「攀慈航望彼岸者,蓋千百計。」】]
├慈悲為懷:形容心地善良的人,常存有救苦救難的慈悲胸懷 [法界次第‧「能與他之樂心,名之為慈;能拔他之苦心,名之為悲。」]
├慈雲西遊:用以表示母親已去逝了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形容有慈悲心的人,不適合接掌兵權;而講義氣的人,則不適合管理財務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二十五卷‧「自古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感 +
├感心動耳:形容溫馨祥和的情景,使人的心靈深受感動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迴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感同身受:比喻有德者看到別人所遭受到的痛苦,而生起悲憫心,就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樣,心情極為沉重憂慮 [清‧王闓運【致潘鄭盦書‧「而門下徒黨,多苛甄拔,具微鑑裁,宋生獲留,尤仰亭毒(化育),書啟家所謂『感同身受』者也。」】]
├感恩惜福:用以勸人應時時懷有一顆感謝他人恩惠的心,時常珍惜所獲得的福報
├感恩圖報:比喻知書達禮的人,懂得感謝他人的恩情,並且能想盡辦法來回報他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三回‧「借弓退寇,受他許多恩情,正在一心感恩圖報。」】]
├感恩戴德:比喻人民感謝地方父母官的德澤,並珍惜所獲得的恩惠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感情用事:形容魯莽粗暴的人,處事不能分辨曲直是非,就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事情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二‧「我雖然不哭,幾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就暗中用紅筆塗在你的左大腿上。」]
├感慨萬千:形容人因內心的觸發,而極為感慨世間的一切種種不幸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
├感激不盡:形容人在心中所感謝的情懷,始終都一直訴說不盡 [三國‧諸葛亮【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感觸良深:形容歷盡滄殤的人,在內心對人生諸事的體會很深刻 [明‧笑笑生【金瓶梅六十三回‧「忽想起李瓶兒病時模樣,不覺心中感觸起來,止不住眼中淚落。」】]
┬想 +
├想入非非:比喻喜歡幻想的人,經常沉迷在玄虛而不著邊際的情境中,並且有不正當的意圖存在 [楞嚴經‧「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
├想當然耳:形容事情只是推測而得,並沒有事實的依據 [後漢書‧孔融傳‧「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想佔便宜─反而吃虧:比喻有心機的人,原本想去侵佔別人的便宜,反而因行不得法,而變成是自己吃虧了 [朱子治家格言‧「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愛 +
├愛人如己:形容有德者關愛別人的情懷,就像是愛惜自己一樣親切 [禮記‧檀弓篇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愛不釋手:形容痴狂的人,對於自己所喜愛的東西,皆捨不得放棄他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五回‧「可奈文有定評,他看了也知道愛不釋手,不曾加得圈點。」】]
├愛民如子:形容有仁慈的君主,愛護人民,就像疼惜自己的兒子一樣呵護備至 [明‧高景逸【「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愛好和平:形容理性溫和的人,都喜愛和平而無爭端的生活
├愛如潮水:形容男女情人的愛意,就像是洶湧的潮水一般,來的快速而退去時也極快速
├愛屋及烏:用以勸人當疼愛自己的家人時,也同樣能去關愛別人的小孩 [尚書‧大傳篇‧「愛人者,愛其屋上之烏。」]
├愛恨情仇:形容兩男女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
├愛家愛國:形容忠貞的國民,能真愛自己的家國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臺東州‧「故知愛家者必知愛國。夫無家則不可以住,無國且不可以立。」】]
├愛惜羽毛:比喻潔身自愛的人,能夠愛惜自己的名節,而不敢有所被污損 [西漢‧劉向【說苑‧雜言篇‧「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愛理不理:形容感情冷淡的人,對諸事皆莫不關心,也不熱心於服務工作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九回‧「黃二麻子愛理不理的,關他什麼事。」】]
├愛莫能助:形容苦命人所遭遇的困境,雖令人同情很想去幫助他,但自己卻沒有那種能力 [詩經‧大雅‧烝民篇‧「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愛慕虛榮:用以批評愚痴的人,只會羨慕虛偽浮華的榮耀而已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二十九卷‧「多有豪門子弟愛慕他,飲酒作樂,殆無虛日。」】]
├愛子之心─同出一轍:用以說明天下的父母,愛護子女的心情,都是一樣疼惜關愛的作法 [晉‧盧諶【贈劉琨詩‧「惟同大觀,萬塗一轍。」】]
├愛是犧牲─不是佔有:比喻愛情之所以偉大,是在於犧牲奉獻而不是獨佔為己有
├愛無差等─施由親始:用以說明關愛眾人,不應有差異和等級的分別;而施捨情義,則應先從親人開始做起 [孟子‧滕文公篇上‧「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謂也?之則以為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惹 +
├惹火燒身:比喻愚昧的人,自找麻煩,而無故招來禍端 [北宋志傳‧楊家將傳四十六回‧「倘若兵甲一動,致怒宋君,長驅而來,豈不是惹火燒身,自取其禍哉?」]
├惹是生非:形容輕薄叛逆的少年,整天到處尋找事端,無故招引是非 [明‧施耐庵【水滸傳一百零三回‧「大奶奶卻是厲害得緊,誰敢與你傳話,惹是招非?」】]
├惹禍上身:形容性情乖戾的人,自找麻煩,無故為自己引來禍端 [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三回‧「古人道:『柔軟是立身之本,剛強是惹禍之胎。』」】]
┬愁 +
├愁眉不展:形容人因憂愁而雙眉深鎖,以致心情一直無法開朗起來 [唐‧元稹【遣悲懷‧「唯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愁眉苦臉:形容憂愁苦惱的人,雙眉始終緊鎖,而臉色很難看的樣子 [東漢‧應劭【風俗通‧「愁眉者,細而曲折。」】]
├愁雲慘霧:形容哀痛淒涼的情況,極為悲慘而令人同情 [唐‧岑參【白雪歌頌武判官歸‧「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愁腸九轉:形容內心的悲傷難過,已到達極點了 [恨海四回‧「忽聽得窗外一陣狂風過處,灑下雨來,打得紙窗淅瀝,愈覺得愁腸百轉,度夜如年。」]
├愁腸百結:形容內心的悲傷痛苦,已到達極點了 [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愁腸百結如絲亂,珠淚千行似雨傾。」]
┬愈 +
├愈挫愈勇:比喻毅志力堅強的人,能夠承受天大挫折的磨練,而突顯出勇敢的膽識,去面對現實環境的挑戰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民氣‧「故氣之為物也不可挫,彼氣之愈挫而愈盛者。」】]
├愈演愈烈:形容原本只是個微小的過失,但因未加以謹慎處理,後來卻演變成不可收拾的悲劇
├愈幫愈忙:形容能力不足的人,原本是好心來幫忙,但卻因不得法而把事情給弄砸了
┬慎 +
├慎始慎終:用以勸人凡事在開始之前,和接近尾聲時,都應特別小心謹慎,以免因鬆懈怠慢而前功盡棄了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慎重起見:比喻沉穩的人,在做事之前,能謹慎持重,先再次確認無誤後,才開始執行任務,一點也不敢馬虎 [元史‧鄭鼎傳‧「為將當慎重,不可恃勇輕進。」]
├慎終追遠:形容懂得感恩惜福的人,能慎重喪禮的儀態,及追念祖先的德澤 [論語‧學而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謀能斷:比喻善用謀略的智者,能以謹慎周詳的計畫,做出曠達而明理的判斷 [管子‧問篇‧「失謀而敗,國之危也。慎謀乃保國。」]
┬慌 +
├慌不擇路:比喻人在危急驚慌時,常會因來不及仔細考量權衡後,就作出不明智的決擇 [明‧施耐庵【水滸傳三回‧「自古有幾般: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
├慌慌張張:形容內心非常焦慮急忙的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十五回‧「氣色不成氣色,慌慌張張的,想必有什麼瞞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愧 +
├愧不敢當:比喻人因內心自覺慚愧,而不好意思去接受這份殊榮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金家父母見說了,慚愧不敢當。」】]
┬搬 +
├搬口弄舌:形容長舌婦到處去散播別人的閒話 [明‧施耐庵【水滸傳四十三回‧「見我兩日不回,必然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
├搬弄是非:形容心態偏激的人,惡意向兩方挑撥,以引發雙方的衝突,使之不能和睦相處 [元曲‧伍員吹簫‧「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的是非。」]
├搬唇遞舌:形容長舌婦到處去說別人的閒話
├搬磚砸腳:比喻愚昧的人,自討苦吃,由自己而引起原先所未料想到的害處
┬搏 +
├搏君一笑:形容說唱藝術家,以詼諧逗趣的表演方式,來贏得觀眾滿堂的歡笑
┬搜 +
├搜索枯腸:比喻詩人在寫作時,竭盡心思又絞盡腦汁,只想寫出一篇好文章來 [唐‧盧仝【謝寄新茶詩‧「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搔 +
├搔首弄姿:形容淫蕩的婦人,以故作嫵媚的姿態,來引起男人的注意 [後漢書‧李固傳‧「梁冀飛章虛誣固罪曰:『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面,搔頭弄姿。』」]
├搔頭摸耳:形容做事膽怯的人,經常心神不寧,其態度猶豫不決的樣子 [清‧俞吟香【青樓夢十七回‧「巧雲無奈,只管搔頭摸耳,細想了許久。」】]
┬損 +
├損人利己:形容極端自私自利的人,企圖使別人遭受損失,而自己卻可獲得利益 [舊唐書‧陸元方傳‧「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損兵折將:形容在戰爭慘敗之後,我軍折損了很多名的將士官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九十七回‧「曹真損兵折將,勢甚危急。」】]
┬搖 +
├搖曳生姿:形容妖嬌的美女,在搖擺臀部時,有優美飄曳的仙姿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十六卷‧「紅粉佳人爭畫板,彩絲搖曳學飛仙。」】]
├搖曳生風:形容自信滿滿的人,神情得意地走出大門外
├搖尾乞憐:比喻卑賤低俗的人,以極盡諂媚的醜態,向權貴乞求幫助,如同小狗一般去求人憐憫牠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爛死於泥沙,我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搖身一變:形容窮小子在瞬間有了很大的轉變,而成為一位身價不凡的大人物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四十卷‧「孽龍亦搖身一變,也變作天神模樣。」】]
├搖筆即來:形容文思敏捷的人,寫作速度非常快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搖筆起風霜,推誠結仁愛。」】]
├搖搖晃晃:形容身體重心不穩的人,走路時左右搖晃的樣子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五回‧「模樣極是疲累,身子搖搖晃晃,似乎隨時便要摔倒。」】]
├搖搖欲墜:形容房屋的地基因不穩固,而搖動得很厲害,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九章‧「病軀不耐久立,搖搖欲墜,如臨風之柳,久乃不支。」】]
├搖搖擺擺:形容傲慢自大的神氣,在走路時,有左右搖擺的大模樣 [大戴禮‧武王踐阼‧「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聖人,不能為謀也。」]
├搖旗吶喊:形容熱情的啦啦隊伍,在場外伸張聲勢,以助長威風 [元曲‧兩世姻緣‧「搖旗吶喊。」]
├搖頭晃腦:形容文雅的古人,在吟詩時,有非常得意自滿的神態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七‧「他在懿宗皇帝面前,又飛眼又搖頭晃腦,接連不斷地編詞唱曲。」]
├搖頭擺尾:形容高傲的人,有非常得意猖狂的態度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六‧「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去。」】]
├搖擺不定:形容國家的政策左右搖擺,並沒有明確的定案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六回‧「只見微風動處,那青草已搖擺不休。」】]
├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形容愛說閒話的人,容易滋生事端 [莊子‧盜跖篇‧「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