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13-3劃
┬腰 +
├腰細如柳:形容美女的腰圍纖細柔軟,猶如細長的柳枝一般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十卷‧「晴光霉霄,淑景融融,小桃綻妝臉紅深,嫩柳裊宮腰細軟。」】]
├腰酸背痛:形容人因工作過度勞累,而使得全身上下都在酸痛不已 [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弱者驟勞,致增腰酸頭暈之疾。」】]
├腰纏萬貫:形容逍遙自在的富豪,身上隨時都帶有很多的支票或現金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秤鎚搦出油,閑言長語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腥 +
├腥風血雨:形容兩國經過激烈戰鬥之後,在沙場上殺戮的悽慘恐怖及殘酷的流血暴行,到處都是傷亡的慘狀 [唐‧韓愈【叉魚招張功曹詩‧「血浪凝猶沸,腥風遠更飄。」】]
┬腳 +
├腳踏實地:用以奉勸社會新鮮人,做事情要能認真確實,絕不可有投機取巧的行為 [北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腳鐐手銬:形容在森嚴的監獄中,所用來拘綁囚犯的刑具 [清‧劉鶚【老殘遊記十七回‧「你上他這手銬腳鐐是什麼意思?難道怕他越獄走了嗎?」】]
┬腹 +
├腹背受敵:形容孤軍前後都遭受到敵人的夾攻,其情況已陷入非常危急之中 [晉書‧慕容超傳‧「腹背擊之,上策也。」]
├腹熱心煎:形容人的內心非常著急,一刻都不能安穩下來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面色粗赤粗黃,唇口異常乾墋,腹熱狀似湯煎,腸痛猶如刀攪。」]
┬腦 +
├腦滿腸肥:用以批評生活過得很舒適優閒,且體態非常肥胖而毫無知識的人 [飲水詞‧「便是腦滿腸肥,尚難消受此荒煙落照。」]
┬落 +
├落井下石:比喻卑鄙的小人,趁人之危而加以陷害,就像看到他人跌入深井中時,非但不伸出援手搭救,反而投下巨石去加害他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皆是也!」】]
├落地生根:比喻流浪他鄉的人,在當地定居下來並且結婚生子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五十六‧「自生花實,落地即生根葉。」]
├落拓不羈:形容大文豪的行為灑脫大方,放蕩而不受拘束 [北史‧楊素傳‧「楊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
├落花流水:形容歹徒被群起公憤的民眾打得很悽慘,而狼狽地逃跑了 [南唐‧李煜(後主)【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落英繽紛:形容春暖花開的季節,四處都是花落滿地的美景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落紙紛飛:形容才子寫作文章,敏捷而快速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四‧「詞理縱橫,文華燦爛,手不停綴,落紙如飛。」]
├落荒而逃:形容歹徒在事機敗露後,就驚慌失色而抱頭逃跑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四十九回‧「扈成見局面不好,投馬落荒而走,棄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
├落湯螃蟹:比喻當人陷入危境時,皆手腳慌亂而顯出不知所措的模樣,猶如落入熱湯中的螃蟹,急忙想要脫身一樣 [禪宗無門關‧倩女離魂‧「驀然地水火風一散、如落湯螃蟹、七手八腳。」]
├落落大方:形容神情鎮定的人,其態度豁達隨和,行為坦率而不拘泥 [唐‧柳宗元【柳公行狀‧「終身坦蕩,而細故不入,其達生知足,落落如此。」】]
├落落寡合:形容孤僻的人,性情剛勁獨斷,與世俗難以苟合相融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落葉歸根:比喻萬事萬物的發展必有終結,最後都將歸於根本,就如同人若常年客居在他鄉異地,則年老時都很想還鄉安眠一樣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落寞失神:形容失意者的心情非常沮喪,很沒有精神的樣子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二十五卷‧「正是:人無喜事精神減,運到窮時落寞多。」】]
├落髮為尼:形容在情場失意的女子,已看破世間無情的冷漠,將決定捨棄一切而剪掉頭髮去修行 [舊五代史‧唐書‧魏國夫人陳氏‧「王萬一不幸,妾將何託!既不能以身為殉,願落髮為尼,為王讀一藏佛經,以報平昔。」]
├落霞孤雁:形容在秋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的美景 [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殘照:形容在秋天的傍晚,時常出現美麗的雲彩和霞蔚的夕陽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回‧「閑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落水三千─獨飲一瓢:比喻癡情男子雖然面對眾多美麗的少女,但只選擇其中一位自己所喜歡的愛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男女的愛情發生波折,當女方雖有愛意時,但男方卻以冷淡相對待 [宋‧普濟【五燈會元‧士珪禪師‧「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葵 +
├葵花寶典:比喻參加考試的祕訣,能夠爭取第一名的招術
┬葬 +
├葬身之地:用以詛咒敵人,這裡就是他埋葬屍體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滸傳八十五回‧「某聊施小計,教這一夥蠻子,死無葬身之地!」】]
├葬身火窟:形容人因逃生不及,而不幸活活被燒死在火場中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九回‧「若不是從地道中脫險,勢必葬身火窟。」】]
┬號 +
├號令如山:形容軍隊的命令嚴明,將士們必須遵守,不可被動搖 [宋史‧岳飛傳‧「岳節使號令如山,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
├號啕大哭:形容有哀怨的人,發洩心中不滿的情緒,而放聲大哭出來 [易經‧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蛾 +
├蛾眉倒豎:形容美麗女子有很生氣的表情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九回‧「十三妹聽了,瞪時把兩道蛾眉一豎。」】]
┬蜂 +
├蜂擁而上:形容熱情的群眾,猶如蜂群一般圍上來,擁抱所喜愛的偶像人物 [依田學海‧譚悔‧「東軍萬餘人,蜂擁至。」]
┬裙 +
├裙帶關係:用以譏笑男人是因為妻子的親戚關係,才有官職可做 [宋‧周輝【清波雜志‧「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帶。」】]
┬補 +
├補天浴日:比喻偉人所建立的功勞極大,猶如能修補臭氧層的破洞,和沉澱世俗的塵埃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補偏救弊:形容憂國志士為國家而憂心不已,將努力設法矯正偏差,和補救弊病等缺失 [元史‧世祖本紀一‧「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
┬裝 +
├裝神弄鬼:形容奸人的行為,詭異多變,故意裝得很神祕的樣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七回‧「你們別和我裝神弄鬼的,什麼事我不知道。」】]
├裝腔作勢:形容虛偽的人,故意虛張聲勢,以引起別人的注意,來炫耀自己的才華 [狄公案十一回‧「這明是夜間與奸夫將人害死,到了天明,方裝腔做勢地哭喊起來。」]
├裝瘋賣傻:形容精神異常的人,假裝乞丐而故意裝作瘋顛痴呆的樣子,想以搏取路人的同情心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四十二回‧「那位老先生還冷笑道:『你便裝瘋,也須瞞不過去』。」】]
├裝模作樣:形容虛偽的人,言行舉止都不是出自於真誠,而是刻意假裝出來的模樣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八回‧「我常見這些教書的先生,也不見有甚麼學問,一味裝模作樣,動不動就是打罵。」】]
├裝聾作啞:形容名人顯貴為了迴避輿論的攻擊,而故意裝作毫不知情,當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七十三回‧「人勢眾大,只好裝聾作啞。」】]
┬解 +
├解甲歸田:形容當戰事平息後,義勇的戰士們,卸下武裝而回到家鄉去種田,過著樸質自然的生活 [戰國‧吳起【吳子‧料敵‧「道遠日暮,士眾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解衣推食:形容心地善良的人,雖處於窮困亦能廣行慈悲,施捨濟助他人,熱情關懷社會大眾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故吾得以至於此。」】]
├解決之道:形容一般人處理問題的方法與對策,應有輕重緩急之分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四章‧「非至死時,豈尚有解決之希望者?今欲一朝決絕,亦徒自增其煩惱耳。」】]
├解辮請職:形容清高廉潔的官員,在看破官場文化的險惡後,決定要辭去官職而引退了 [南史‧陳伯之傳‧「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
┬詳 +
├詳詳細細:形容文思敏捷的作者,把事情的經過,描述得很詳盡細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三回‧「又向金、玉姊妹說:『你們再詳詳細細的囑咐他眾人一遍。』」】]
├詳徵博引:形容用功的人,在寫作文章時,能詳細而廣博地引證旁述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而況列聖遺芳,皇朝盛事,載詳徵引,良切歎嘉。」]
┬詩 +
├詩情畫意:形容文藝氣息很濃厚的學術殿堂 [南宋‧李清照【蝶戀花‧「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詩禮傳家:形容曉以大義的父母,能以優美曠達的詩禮,傳承給後代子孫,以陶冶儒雅的心性 [論語‧季氏篇‧「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以讚美詩意深遠曠達,猶如詩辭中含有美麗動人的畫像一樣 [宋‧蘇軾【東坡志林‧「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詩,畫中有詩。」】]
┬誇 +
├誇大不實:形容狂妄的人,做出誇張虛大的聲勢,及不切實際的行為
├誇大其詞:形容輕浮的人,說話誇張虛大又偏離主題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九回‧「楊過見謊言見效,更加誇大其詞。」】]
┬誠 +
├誠心誠意:形容務實的人,能以真誠的心意去對待他人,絲毫沒有半點虛偽的假象 [禮記‧大學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話 +
├話不投機:比喻彼此因心意不能相投合,談話又不融洽,以致碰面時就說不上幾句話 [古詩‧「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話不在多─有理則明:用以說明言論不必多費口舌,只要能合乎人情義理,就能使眾人心服口服了
├話多不甜─膠多不黏:用以說明讚美的佳話若說得太多時,反而會失去甜蜜的感覺,而使人感到厭煩,就如同膠水塗抹太多時,則不易黏住紙張一樣
┬詭 +
├詭計多端:形容狡滑奸詐的人,心中的壞主意特別多 [晉書‧羊祜傳‧「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餘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令吳罷守。」]
├詭譎多變:形容身處險惡的人,所遇到虛幻怪異的現象,又變化無窮
┬賊 +*
├賊眉鼠眼:形容習性奸賊的人,在眉眼之間,早已露出詭異而不正經的神態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九回‧「你這個賊配軍,本是賊眉賊眼賊心賊肝的人!」】]
├賊頭賊腦:形容鬼鬼祟祟的竊賊,向四周觀望,有意圖要進行偷東西的模樣 [明‧吳承恩【西遊記二十五回‧「賊頭鼠腦,臭短臊長,沒好氣的胡嚷。」】]
├賊去關門─狼跑收弓:形容人在事故發生後,手足無措,神情很慌張的樣子 [明‧施耐庵【水滸傳四回‧「罷!罷!賊去關門,那裏去趕?」】]
├賊偷一時─防賊一夜:用以說明社區的居民,對於竊賊難以防範,完全去做到嚇阻的效果
┬資 +
├資怨助禍:形容惡人助長怨氣的擴散,而造成很嚴重的禍害發生 [西漢‧司馬遷【史記‧荊軻傳‧「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
┬跨 +
├跨刀相助:比喻正義之士,在路上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會伸出援手來挺身去幫助弱小 [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九回‧「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
├跨鳳乘龍:比喻人已升官發財,猶如騎上龍鳳飛上天際一樣 [明‧施耐庵【水滸傳五十二回‧「正是:滿懷濟世安邦願,來作乘鸞跨鳳人。」】]
┬路 +
├路人皆知:形容大奸人的居心不良,早已被社會大眾所知曉而廣為流傳,連路過的人都已經知道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三少帝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中,政治清明,在馬路上沒有人會隨便撿拾別人所掉落的財物,以佔為己有;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也沒有盜匪和娼妓等出現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子產為政,國無盜賊,道不拾遺。」禮記‧禮運篇‧「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路在嘴上─一問便知:形容對於路況不熟悉的人,只要能誠懇向路人請問,就可以知道方向了 [唐‧白居易【初出藍田路作‧「停驂問前路,路在秋雲裡。」】]
├路有千條─理祇一條:比喻一般的道路有千萬條,但是真理卻只有一條永恆不變的法則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比喻正義之士,在路上看見有不公平的事情,就基於義憤自己挺身而出,去幫助弱者解圍 [元曲‧陳搏高臥‧「每縱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跳 +
├跳梁小醜:比喻參與意見的反叛者。或是到處搗亂的小人 [莊子‧逍遙遊篇‧「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跪 +
├跪乳之恩:形容懂得孝道的子女,知道如何報答父母長年養育的恩情 [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躲 +
├躲躲藏藏:形容做賊心虛的歹徒,因為害怕被警察所通緝,而到處躲藏行蹤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四回‧「他們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載 +
├載浮載沉:用以感嘆人生茫然無助,亦隨世俗紅塵而漂浮不定 [詩經‧小雅‧菁菁者莪篇‧「汎汎楊舟,載浮載沉。」]
├載酒問字:比喻用功的人,每天都能勤學好問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十二回‧「正是:奇字盡堪供笑謔,不須載酒問楊雄。」】]
├載歌載舞:形容在狂歡的舞會上,眾人盡情唱歌跳舞,非常快樂熱鬧的情景 [宋‧林洪【冷泉亭‧「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運 +
├運行如常:形容國家體制的機能,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規則來運作 [元史‧曆志二‧「夫七政運行於天,進退自有常度。」]
├運筆有神:形容文思靈敏的詩人,寫作文章鮮活而傳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運轉洪鈞:比喻主持戰事或計謀的首腦人物
├運籌帷幄:比喻在密室中,遙控戰事謀略的首腦人物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喻人若想善用機智變通而不拘泥形勢,如何巧妙運用得宜,就全靠心靈去體會了 [宋史‧岳飛傳‧「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遊 +
├遊人如織:形容優美高雅的風景區,遊客非常眾多,有如織布一般來往穿梭不息 [明‧笑笑生【金瓶梅二十四回‧「大街市上,但見香塵不斷,遊人如蟻,花炮轟雷,燈光雜彩,簫鼓聲喧,十分熱鬧。」】]
├遊山玩水:形容有閑情雅性的文人,喜歡到處遊玩山水,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 [舊五代史‧晉書‧盧詹傳‧「三人俱嗜酒,好遊山水,塔廟林亭花竹之地,無不同往,酣飲為樂。」]
├遊戲人間:比喻輕率的少年,處世放蕩浮華,竟把世間的真實生活,當成是一場遊戲來看待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回‧「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遊騎無歸:比喻人生的前途茫然,找不到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歸宿
┬道 +
├道骨仙風:形容修行者的道德風範,顯露出不平凡的高尚氣質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十七‧「你有仙風道骨,卻流落在塵世之中,為什麼呢?」]
├道道地地:形容十分完全而沒有雜質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蕭史生得風度翩翩,瀟灑英俊,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神仙。」]
├道貌岸然:形容修行者的相貌,端莊嚴肅,神態高昂,有道學的雅量氣度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道遠知驥:比喻當修行的路途愈是遙遠艱困時,才能知道此人的毅志力和耐力之堅強 [魏‧曹植【矯志詩‧「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道聽塗說:用以批評毫無主見的人,在馬路上,就隨便聽信沒有根據的謠傳 [論語‧陽貨篇‧「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道不虛談─學貴實用:用以勸人做學問時,不應去談論虛空假象的哲理;而所學到的東西,也要重視實用的價值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比喻主政者若能以道德來誘導人民向善,則很容易用禮節來規勸老百姓的生活 [論語‧為政篇‧「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道自微成─禍自微生:比喻事理的運行規則,皆是從小規模慢慢開始催生出來的;而禍害的發生,則往往是從微小的疏忽上所引起的 [太公‧金匱‧「吾聞道自微而成,禍自微而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喻世間的公理正義,雖然已經伸張,但是壞人的手段,更是高明刁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帳。」】]
├道理不明─氣死閒人:比喻世間的道理若不能曠達明瞭,則可使在意的人感到很悲憤不已
┬達 +
├達人知命:比喻只有能夠通達事理而心胸豁然的智者,才會安貧於命運的安排 [唐‧王勃【滕王閣序‧「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達官貴人:意指有權勢和名望的家族,或社會地位顯耀而受尊榮的人士 [明‧丁鶴年【題王大使望雲思親圖詩‧「達官愛雲雲作侶,平步青雲稱高舉。」】]
┬逼 +
├逼人太甚:形容地方上的惡霸,以高壓強迫的手段,威脅弱小就範而不留餘地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七回‧「想起東家的氣焰,實在令人難堪,而且叫他與管家同房,尤其逼人太甚。」】]
├逼不得已:比喻人因迫於情勢之危急,而做出無可奈何的決擇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
├逼良為娼:形容地方上的惡霸,逼迫善良的婦人,去從事娼妓賣淫的非法活動 [狄公案四十六回‧「強逼良家婦女,須當何罪?」]
├逼虎傷人:比喻強悍的情勢,逼迫雄者為了自衛而去傷害他人
┬違 +
├違心之論:形容人有昧著良心,而說出違背心意的話來 [左傳‧桓公六年‧「謂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
├違法亂紀:形容好行旁門走道的小人,做出違背國家法令及擾亂社會秩序的事情來 [尚書‧五子之歌‧「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遇 +
├遇人不淑:比喻美麗賢淑的女子,卻誤嫁給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 [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慨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遇事生風:形容好生事端的人,一找到機會就想借題發揮,而興風作浪起來 [汪耐軒【「小人之量如針眼,不能容物;心如棘刺,常思害人;身如屋茅,見事生風。」】]
┬過 +
├過江之鯽:比喻在社會上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士很多,好像是過江的鯽魚一般頻繁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十回‧「過江名士多於鯽,卻有王敦是可兒。」】]
├過河卒子:比喻為他者效命打前鋒的人,只有前進而不能後退
├過河拆橋:比喻忘恩負義的人,將其利用過後,當毫無利用價值時,就將他給毀棄而不念舊情了 [元史‧徹里帖木兒傳‧「治書侍御史普化誚有壬曰:『參政過河拆橋者矣。』有壬以為大恥,遂移疾不出。」]
├過門不入:比喻盡忠職守的官員,為了趕快處理公事,即使是經過家門口,也不因私心而進入探望老小 [孟子‧離婁篇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家門而不入。」]
├過甚其詞:形容情緒激動的人,說話有些過分誇張,而未能符合實際的情況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十四章‧「語語激烈,未免太痴於情,出之以難平之憤,宣之以過甚之辭。」】]
├過關斬將:比喻勇往直前的人,不怕挫折和艱難的挑戰,而能不斷衝破無數次的關卡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十七回‧「關公曰:『汝不容我過關乎?』孔秀曰:『汝要過去,留下老小為質。』關公大怒,舉刀就殺孔秀。」】]
├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比喻令眾人所討厭的大壞蛋,將會處處受到排擠或厭惡
├過滿則溢─過剛則折:比喻凡事若過分要求完美時,反而會弄巧成拙,就像倒茶超出杯子時就會滿出來,或是拉弓若用力過猛就會折斷一樣 [明‧洪自誠【菜根譚二0五‧「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押)。」】]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形容胸懷大度的人,處事不居功,能將過錯由自己來承擔,而功勳推讓給他人 [明‧洪自誠【菜根譚一四一‧「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
┬遍 +
├遍地黃金:比喻繁華熱鬧的城鎮,工作機會非常眾多 [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是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遍體鱗傷:形容不幸遇害的人,全身上下都被打成重傷的樣子 [清‧吳沃堯【痛史六回‧「打的遍體鱗傷,實在走不動了。」】]
┬酩 +
├酩酊大醉:形容酒意濃厚的人,已不省人事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九卷‧「獨自對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
┬鉗 +
├鉗口結舌:比喻人在心中因有所畏懼,而不敢張開嘴巴去仗義直言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鉗口結舌,不敢上訴所天。」】]
┬鉤 +
├鉤心鬥角:比喻小心眼的人,只為了一件小事情,就與人互相對立而爭論不休 [唐‧杜牧【阿房宮賦‧「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隔 +
├隔山打牛:用以譏諷人的思想荒謬,及不切實際的做法 [唐‧杜甫【望嶽‧「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隔年日曆:比喻已過時而無實用價值的廢物 [雜纂新續‧「沒用處,隔年破曆本。」]
├隔岸觀火:形容清閒的人在一旁以冷眼觀看局世的變化,而不去加以干預 [三十六計‧隔岸觀火‧「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怒睢,其勢自斃。順從動豫,豫以順動。」]
├隔靴搔癢:比喻愚痴的人,做事情不切實際又不得要領,猶如隔著皮靴抓癢,也就毫無成效可言了 [南宋‧劉克莊【詩話‧總龜‧「詩不著題,如隔靴搔癢。」】]
├隔牆有耳─窗外有人:用以提醒他人行事要小心謹慎,以免走漏風聲,洩露機密而破壞了好事 [元曲選‧鄭廷玉‧後庭花‧「豈不聞隔牆還有耳,窗外豈無人。」]
┬雍 +
├雍容華貴:形容貴婦的儀態溫和大方,有端莊優雅的氣質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雅,甚都(美也)。」】]
┬雷 +
├雷大雨小:比喻光說不練的人,只會虛張聲勢,卻無實際的作為
├雷電交加:形容有閃電和大雷雨的壞天氣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七卷‧「是夜二更,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喊殺之聲,聞數十里。」】]
├雷厲風行:比喻有魄力的政務官,辦事威猛精進,嚴格認真,推行法令如大雷和強風掃過一樣積極而徹底 [宋‧曾鞏【亳州謝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武,則雷厲風行。」】]
├雷霆萬鈞:形容威盛壯闊的氣勢,極其強大勇猛,無人能抵擋 [漢‧賈山【至言‧「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雷轟電掣:形容突擊隊如閃電般的攻擊行動,迅速又快捷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一回‧「這正是:不是雷轟隨電掣,也教魄散共魂飛。」】]
┬電 +
├電光石火:比喻人生的各種萬象,都是幻滅無常的情景而已 [元曲‧蝴蝶夢‧「似電光石火,一靈頃刻歸黃壤。」]
├電掣風馳:形容突擊隊的行動,極為快速敏捷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三回‧「她跨上騎來的一匹駿馬,絲鞭一動,就風馳電掣地卷入林雲深處不見了。」】]
┬零 +
├零零碎碎:形容事物分散各地,而不完整的樣子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尚書二‧「這個若理會不通,又去理會甚麼零零碎碎。」】]
┬預 +
├預設立場:比喻主觀很強的人,未做事情之前,在思想判斷上,就先設定自己的立足點了 [隋書‧禮儀志二‧「有功德則宗之,不可預設為數也。」]
┬頓 +
├頓約失路:比喻人在困苦當中,突然間迷失了主宰生命的大方向
┬飽 +
├飽食暖衣:形容幸福的人,有豐足的衣食和安樂的生活環境 [孟子‧滕文公篇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飽學君子:形容博通各種知識學問的正人君子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九卷‧「今朝中有許多官僚,都是飽學之儒,何必間及草莽?」】]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用以譏諷愚痴的人,整天只知道吃飽三餐飯,卻不知道要用功讀書學習 [論語‧陽貨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
┬馳 +
├馳程千里:形容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青年才子
┬鼎 +
├鼎力相助:形容彼此是患難兄弟,因此將會盡全力來互相幫忙 [清‧劉鶚【老殘遊記十七回‧「弟擬拔出風塵,納為篷室,請兄鼎力維持。」】]
┬鼓 +
├鼓舌如簧:比喻做事不實在的人,善用花言巧語,又極盡口舌之能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四回‧「我正在這裡指授進兵的方略,膽敢搖唇鼓舌,煽惑軍心!」】]
┬鼠 +
├鼠牙雀嘴:比喻不自量力的人,與權貴作無謂的抗爭 [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牆?」]
├鼠目寸光:形容小人的眼光淺短,所見極為狹窄 [金‧元好問【送奉先從軍詩‧「虎頭食肉無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
├鼠肚雞腸:比喻肚量很狹小的人 [明‧笑笑生【金瓶梅三十一回‧「賊三寸貨強盜,那鼠腹雞腸的心兒,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鼠狼之輩:形容行為鬼鬼祟祟,而不敢光明正大的小人
├鼠竄狼奔:形容做賊心虛的小偷,在看到警察來時,就像鼠狼一般驚慌地逃跑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九回‧「無伏兵,只嚇得高太尉心驚膽戰,鼠竄狼奔,連夜收軍回濟州。」】]
├鼠竊狗盜:形容專門愛偷取小物品的竊賊 [西漢‧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