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14-1劃
┬僧 14+
├僧多粥少:比喻在當地工作的機會很少,但求職的人卻非常多 [宋‧歐陽修【五代史‧李愚傳‧「廢帝謂愚等無所事,嘗目宰相曰:『此粥飯僧耳。』」】]
┬兢 +
├兢兢業業:形容認真負責的人,做事很小心謹慎,絲毫不敢粗心大意 [詩經‧大雅‧雲漢篇‧「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嘔 +
├嘔心瀝血:比喻詩人以用心寫作及絞盡腦汁的方式,來極盡思索創作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隱秀‧「嘔心吐膽,不足語窮。」】]
┬嘆 +
├嘆為觀止:形容人看到前所未見的美景之後,心中充滿讚嘆的情懷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哉....雖甚盛,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嘉 +
├嘉言懿行:形容德人盡善盡美的言行,非常值得眾人去仿效學習 [小學‧嘉言‧「述嘉言,紀善行。」]
┬團 +
├團結奮鬥:形容眾人能團結一條心,共同為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 [金史‧苗道潤傳‧「道潤有勇略、敢戰鬥,能得眾心。」]
┬塵 +
├塵埃落定:比喻眾人議論的結果,已經成為定局,就像飛散的灰土掉落到地上一樣,將不易被更動了 [明‧笑笑生【金瓶梅五十七回‧「前佛不復辨,百身一莓苔。惟有古殿存,世尊亦塵埃。」】]
├塵飯土羹:形容毫無實用價值,又不足以珍惜的東西 [韓非子‧外儲說篇‧「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以木為胾。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壽 +
├壽山福海:用以祝賀老壽星,其福如東海大,壽比南山高 [清‧石玉琨【三俠五義四十八回‧「剛來到壽山福海,只見宮殿樓閣,金碧交輝,寶鼎香煙。」】]
├壽終正寢:形容老年人若能在家裡的正居中安祥地去逝,可說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了 [舊唐書‧李元愷傳‧「元愷年八十餘,壽終。」]
├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用以祝人長命百歲,有如南山一般永久長存,或福報像東海一樣廣大無邊 [詩經‧小雅‧天保篇‧「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夢 +
├夢中情人:形容在情竇初開的青少年心目中,所朝思暮想的愛人 [唐‧李賀【秋涼詩寄正字十二兄‧「夢中相聚笑,覺見半床月。」】]
├夢寐以求:形容人在心中所傾慕的對象,連在睡夢中都想要追求她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夢筆生花:形容才思橫溢的人,文筆華美多逸趣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夢想成真:比喻人所癡心夢想的事情,終於成為真實的願望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二十四回‧「今在異鄉相逢,真令侄兒夢想不到。」】]
├夢熊之喜:比喻婦人有生男孩子的吉兆出現 [詩經‧小雅‧斯干篇‧「吉夢為何?維熊維羆。」]
├夢魂顛倒:形容當人的心中有極度思念時,則神情必然會有些恍惚的現象產生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只因財利迷心,身家念重,時時防賊發火起,自然夢魂顛倒。」】]
├夢魘驚魂:形容可怕恐怖的惡夢,驚醒了正在熟睡中的人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八卷‧「秀娥剛跳下水,猛然驚覺,卻是夢魘,身子仍在床上。」】]
┬奪 +
├奪人之愛:形容任性妄為的人,強行奪取別人心愛的寶物 [治家格言‧戒淫‧「慾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奪人之愛,生殺害心。」]
├奪門而出:形容遭受危難的人,以飛快的速度,衝出大門外避難 [金史‧獨吉氏列女傳‧「設若城破,公當率精銳奪門而出。」]
├奪胎換骨:比喻善用巧思的人,能把原本的文章,完全改作或模仿逼真 [北宋‧釋惠洪【冷齋夜話‧「黃庭堅曰:『詩意無窮,不易其易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奪珠亂雅:形容猖狂自大的人,在莊嚴的會場上,強行奪走主持人的風采 [論語‧陽貨篇‧「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奪權篡位:形容有野心的反叛者,正在暗中策劃奪取王位的大陰謀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七‧「當時晉王楊廣暗中有奪權篡位之心,他巴結討好權貴要人,勾結朋黨,造謠誣陷,終於使太子被廢。」]
┬寧 +
├寧可一戰:形容不怕死的勇士,為了國家民族的存亡,即使是送上一條命,也要奮戰到底 [北史‧安同傳‧「等死,當戰死!寧可坐受囚乎?」]
├寧死不屈:形容英勇的戰士,寧願為國家而戰死,也絕不屈服在敵人的面前 [元‧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寧折莫彎:比喻有骨氣的青年人,寧願遭受現實環境的挫敗,也不願意有逢迎諂媚的醜態
├寧神定智:比喻寧靜安祥的神態,是啟發心靈智慧的鑰匙 [清‧曹雪芹【紅樓夢八十回‧「內則調元補氣,開胃口,養榮衛,寧神安志,去寒去暑。」】]
├寧缺毋濫:用以表示在選拔人才或挑選精品時,寧可有空缺也絕不可濫用資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五回‧「請問他那等一個寧刻勿寬的人,閱起文來,豈有不寧遺勿薦的理。」】]
├寧靜致遠:比喻當心靈安靜祥和時,則神智可以進入到極深遠而無我的境界中 [三國‧諸葛亮【戒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以義死─不茍幸生:比喻有識之士寧願為正義而赴死,也不會因貪生怕死就存活下來 [北宋‧歐陽修【縱囚論‧「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寧可玉碎─不為瓦全:比喻志節堅貞的人,寧願為正義而犧牲奉獻,也不願意遭受侮辱而苟且偷生 [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寧失駿馬─不食己言:比喻有誠信的商人,寧願損失高額的禮賠金,也不願背信自己的商譽
├寧犯天條─莫犯眾僧:用以說明吾人寧願冒犯上級的規定,也不願去得罪眾多的同事,以免行事困難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比喻一般人都寧可自己作小麵攤的老闆,也不願意當大公司裡的小職員,而受人冷落支配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
├寧隔山丘─不隔一水:形容一般人總希望能與討厭鬼相隔絕,而永遠都不想看見他
├寧默毋躁─寧拙毋巧:用以勸人處世應保持沉默冷靜的態度,不可焦急躁進;行為寧可有笨拙,也不應有投機取巧的舉動 [明‧洪自誠【菜根譚‧概論‧「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寧贈外賊─不與家奴:比喻刻薄寡恩的主人,寧願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外人,也不肯贈予家中極為忠誠的奴僕
├寧願燒盡─不使腐朽:比喻志節清高的青年,寧願為國家而壯烈犧牲,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像爛木頭一樣毫無用處
┬寡 +
├寡不敵眾:形容弱小國家抵擋不住強權惡霸的侵略 [孟子‧梁惠王篇上‧「然則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寡母遺孤:形容丈夫不幸去逝後,所遺留下來的孤單妻兒 [清末‧連橫【台灣通史‧許裕妻列女列傳‧「許裕之妻也,年二十而寡,遺孤翰沖、翰賓。食貧撫育,備嘗辛苦。」】]
├寡欲養心:用以勸人若能少些欲望奢求,則可以安心調息精神和元氣 [孟子‧盡心篇下‧「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寡廉鮮恥:用以批評做出傷風敗俗的人,毫無廉潔和羞恥心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傳‧「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寡斷無友:用以勸人處事若只任憑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做決定,將很難結交到知心的好朋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二回‧「這位胡統領最是小膽,凡百事情,優柔寡斷。」】]
├寡鵠孤鸞:形容失去丈夫的婦人 [清‧俞吟香【青樓夢三十四回‧「我家中五位美人,可憐他寡鵠孤鸞,形單影隻,與他們無異。」】]
├寡言養氣─寡思養神:用以勸人若能少說些話,就可以養足元氣,少煩憂則可以調養精神
├寡酒難喝─寡婦難熬:用以說明孤單寂寞的日子,令人難以忍受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寡酒難吃,須賜我鹽菜少許。」】]
┬寥 +
├寥若晨星:形容數量極為稀少,猶如清晨的幾顆星星而已 [南齊‧謝朓【京路夜發詩‧「曉星正寥落。」】]
├寥寥無幾:形容所剩下來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了 [文選‧左思詠史詩‧「寥寥空宇內,所講在玄虛。」]
┬實 +
├實不相瞞:形容有心事的人,願意說出真實的情況,而沒有任何隱瞞 [明‧施耐庵【水滸傳一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實心是靈:用以勸人處事若能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才是靈魂最終的根本歸宿 [金史‧世宗本紀下‧「事當任實,一事有偽則喪百真,故凡事莫如真實也。」]
├實至名歸:比喻有真材實學的人,才能贏得好名聲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十五回‧「實至名歸,反作了終身之玷。」】]
├實話實說:形容行事光明正大的政務官,能將弊案的真相,完全坦誠公布而沒有隱瞞 [明‧薛瑄【「千言萬語只在實。」】]
├實實在在:形容做人忠厚老實,待人誠懇真心,絲毫沒有作假的模樣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一回‧「論起來這話不好說,為大局起見,這裡頭實實在在少他不得。」】]
├實踐力行:比喻努力積極的人,做事情能以腳踏實地的態度,認真負責地工作 [中庸第二十章‧「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比喻積極的人,做事情能認真確實,徹底追究事理的真相,不斷努力求取上進,凡事皆要求完美無暇,追求圓滿的最高境界 [東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論語‧學而篇‧「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注‧「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實務經驗─理論基礎:用以說明實際操作的經驗,才是學術理論的根本基礎
├實踐師訓─永懷師恩:形容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能夠實踐老師所訓勉的佳話,及永遠懷念老師的恩情 [元史‧后妃二‧「追崇聖母,永懷鞠育之恩。」]
┬寢 +
├寢食俱廢:形容人因極度用功,而內心非常憂慮悲痛,以致無法吃飯也不能入眠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許靖傳‧「憂瘁慘慘,忘寢與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卷‧「每想著莊生生前恩愛,如癡如酒,寢食俱廢。」】]
├寢食難安:形容人因內心極度焦慮惶恐,而使得吃飯和睡覺都不能安心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察 +
├察查為明:比喻人若能對事物作深入觀察,則必能徹底明白事理的真相 [商君書‧修權‧「故明主慎法。明主不蔽之謂明,不欺之謂察。」]
├察言觀色─少失於人:用以勸人為人處世,若能懂得察看言詞神色,仔細注意別人臉上希微的變化,以窺測其心意,則可以免於去冒犯他人 [論語‧顏淵篇‧「子曰:『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對 +
├對症下藥:比喻人若要處理好事情,就應先切中弊病的要害,採取適當的矯正措施,再加以修正及補救其缺失 [唐‧柳宗元【贈李睦州詩序‧「序簡而能詳,筆力斬斬,是冗漫者對證之藥。」】]
├對酒當歌:用以勸人對於生命應趕緊把握時機,享受快樂的時光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對薄公堂:比喻兩人因爭端不能平息,而交由公眾法庭來評判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俯對薄。」】]
├對牛彈琴─牛不入耳:比喻老師若對愚痴的學生,講解深奧難懂的哲理,不僅毫無意義,也將會徒勞無功 [祖庭事苑‧「公明儀對牛彈琴,弄清角之操,牛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耳也。」]
┬屢 +
├屢見不鮮:形容一般人對於經常所看到的事物,並不會覺得有新鮮感或奇特的地方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傳‧「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
├屢試不爽:比喻恆常不變的公式或定理,在每次測試都是如此,絲毫沒有誤差
├屢敗屢戰─愈戰愈勇:比喻人雖然每次遭受挫敗,但又能奮發興起,越是戰鬥,越能顯出勇猛剛強的神態
┬嶄 +
├嶄露頭角:形容有志青年肯奮發進取,在眾多的人群中,展露出其特殊的才能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廓 +
├廓然大公:形容清廉的政府官員,表現出正直無私的公信力 [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上‧「須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體。」】]
┬弊 +
├弊絕風清:形容有魄力的主政者,徹底根除政治上貪污腐敗的弊端,而建立起清明廉潔的風氣 [宋‧周敦頤【拙賦‧「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彰 +
├彰往察來:比喻謹慎的人,能以過去的錯誤作為借鏡,而審察未來的是非價值觀 [易經‧繫辭下‧「夫周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彰明顯著:形容事理不必加以說明,就已經非常明白顯現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徹 +
├徹始徹終:形容盡責的人,能將事情從頭到尾徹底做完成,皆十分完滿,絲毫沒有疏漏的地方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四回‧「對於內學相宗各法門,尤能貫徹始終。」】]
├徹徹底底:形容負責的人,將事情從頭到尾徹底做完成了
├徹頭徹尾:比喻事情從頭到尾皆十分美滿完整 [南宋‧朱熹【朱子全書‧「蓋聖賢之學,徹頭徹尾只是一敬字。」】]
┬慷 +
├慷慨赴義:形容勇士的鬥志激昂,能以無怨無悔的精神,為正義而壯烈犧牲 [宋‧謝枋得【卻聘書‧「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
├慷慨解囊:形容為人豪爽的俠客,絲毫不吝嗇,而樂於捐出錢財去資助別人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六章‧「惟遇關於公益之事,則慷慨解囊,千金無吝色。」】]
├慷慨激昂:形容滿腔熱血的青年,其思想正直,精神振奮,有民族意識的激昂情懷 [唐‧柳宗元【上權德輿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
┬慢 +
├慢條廝理:形容沉穩內練的人,做事情很細心,能以不慌不忙和從容不迫的態度,來處理各種問題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一回‧「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慢慢吞吞:用以批評他人做事情的動作很遲緩,又不夠積極認真 [清‧寄生氏【五美緣三十九回‧「叫你收拾飯,待俺吃了好過江。為何慢慢吞吞的?」】]
┬慘 +
├慘不忍睹:形容恐怖又殘暴的情景,使人不忍心再去多看一眼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三十五回‧「屍首堆積,慘不忍睹。」】]
├慘無人道:形容暴徒的手段,非常殘酷狠毒,絲毫沒有人性可言 [民國‧蔡東藩【唐史演義五十二回‧「將妃、主等人,一逼剖心致祭,慘無人道。」】]
├慘無天日:比喻當政治腐敗時,猶如悲慘淒涼的黑暗世界
├慘絕人寰:形容悲慘的死傷狀況,極其淒涼,是為世間所少有的情景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三十七回‧「這一場暑殺當真是慘絕人寰,自白髮蒼蒼的老翁,以至未離母親懷抱的嬰兒,無一得以倖免。」】]
├慘綠少年:形容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而不求上進,生活茫然無助的青少年 [幽閑鼓吹‧「『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被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
├慘澹經營:形容人生事業在草創初期,極為艱辛困苦,但經過辛勤地經營後,才漸漸發展起來 [唐‧杜甫【丹青引‧「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截 +
├截長補短:比喻善用巧思的人,能運用智慧將多餘的資源,來彌補不足的缺陷 [呂氏春秋‧用眾‧「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韓非子‧觀行篇‧「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主。」]
├截然不同:形容兩者特立的風貌,顯然有所分明,在本質上就完全不相同了 [清末‧梁啟超【評新官制之副大臣‧「然我國之設副大臣與人國之設次官,其精神截然不同。」】]
┬摘 +
├摘奸發伏:形容正義之士不怕惡勢力的威脅,而能舉發奸細所隱瞞的罪行 [元史‧全普庵撒里傳‧「至郡,發摘奸惡,一郡肅然。」]
┬摔 +
├摔手不顧:比喻親人死去,已顧不得家人了
┬摸 +
├摸門不著:形容愚痴的人,找不到竅門可以一窺究竟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回‧「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
┬摟 +
├摟摟抱抱:形容正在熱戀中的男女青年,以雙手緊抱在一起親熱的樣子 [明代‧歡喜冤家十回‧「許玄遂坐於阮氏身邊,摟摟抱抱,不覺兩個情動。」]
┬摧 +
├摧花殺嬰:形容可怕的色狼,以殘暴兇狠的手段,去加害孤單的弱女子 [春阿氏謀夫案十八回‧「風雨摧花意倍傷,可憐玉並埋香。」]
├摧枯折腐:比喻事情極容易處理完成,就像是把枯爛的樹葉掃除乾淨一樣,絲毫不費力氣 [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摧堅折銳:形容英勇的戰士,誓言要摧毀敵人的堡壘,及挫傷敵軍的銳氣 [梁書‧武帝本紀上‧「電激風掃,摧堅覆銳。」]
┬敲 +
├敲山震虎:比喻帶有怨恨的群眾,以憤怒勇猛的震撼力,去干擾權勢的威嚴
├敲冰求火:比喻徒勞無功的作為,皆絲毫不見成效,就像是敲打冰塊想要求得火苗一樣困難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問:『十二時中如何降伏其心?』師曰:『敲冰求火,論劫不逢。』」】]
├敲敲打打:形容靈巧的鐵匠,在打造器具時,非常仔細用心 [女媧石十一回‧「若說起槍兒,咱們也敲敲打打做些技師工夫。」]
├敲鑼打鼓:形容在傳統的慶祝活動中,常出現敲鑼和打鼓的熱鬧場面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九‧「到安葬的時候,便採用敲鑼打鼓、吹號角來壯聲勢。」]
┬旗 +
├旗開得勝:形容戰事很順利,在首次開戰時就贏得勝利了 [西湖佳話‧岳墳忠蹟‧「我見岳節使用兵與眾不同,真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旗鼓相當:比喻兩方對壘的聲勢,不分上下 [後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旗陣飄飄─馬陣囂囂:形容整裝待發的軍隊,有嚴整而壯盛的氣勢
┬暢 +
├暢行無阻:比喻行事順利的人,猶如開車時通暢行駛,沒有受到任何阻礙一樣
├暢所欲言:形容在氣氛和諧的議會上,眾人盡情地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 [清‧李漁【閒情偶奇‧賓白四‧「須知暢所欲言,亦非易事。」】]
┬槁 +
├槁木死灰:比喻意志消沉的人,因毫無生趣,既無向上進取的宏志,也不再有貪戀世間享受的念頭了 [莊子‧齊物論篇‧「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榮 +
├榮華富貴:形容大富豪的財多勢大,有高貴的尊榮和顯耀的地位 [東漢‧王符【潛夫論‧論榮‧「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
┬槍 +
├槍林彈雨:形容兩方在打仗時,戰火猛烈,砲彈非常密集的樣子 [民國‧呂志伊【黃毓英事‧「無寧於槍林彈雨中,為同胞求幸福而死之為愈也。」】]
├槍不離身─馬不離鞍:比喻人在隨身所必要的配備,從來不離開身邊
├槍在人在─槍毀人亡:用以說明軍人自身防衛的武器,不能被毀壞,否則性命將難保
┬歌 +
├歌功頌德:形容後世的人,用詩歌來頌揚偉人的德澤或功業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滾 +
├滾瓜爛熟:形容用功的學生,背誦文章非常認真,已到達純熟精練的境界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十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滴 +
├滴水不漏:比喻謹慎小心的人,做事或說話皆非常嚴密,完全無隙可乘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八十九回‧「公子少宮率領軍士,拘獲車仗人等,真個是滴水不漏。」】]
├滴水穿石:用以說明人只要做事能持之以恆,則再艱難的挑戰,亦能如期完成任務,就像小水滴若不停地打在石頭上,也是會被貫穿一樣 [唐‧周曇【吳隱之詩‧「徒言滴水能穿石,其奈堅貞匪石心。」】]
├滴酒不沾:形容品性良好的人,從來不去喝酒作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四十五回‧「周瑜曰:『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
├滴滴答答:形容屋頂因漏洞滲水,而有小水滴掉落的聲音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六回‧「一個吹簫,一個打鼓,在廳上滴滴答答的總不成個腔調;兩邊聽的人,笑個不住。」】]
┬漠 +
├漠然不動:形容人心如死灰,已完全不受感動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二回‧「這卻也難怪你,父子天性,你豈有漠然不動的理。」】]
┬漏 +
├漏夜趕工:形容全體人員整夜都在趕快製作,只想早日完成工作
├漏洞百出:形容人因計畫不夠周密,而出現很多的弊端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四十一回‧「憑空的錢糧跌價,這話總說不過去,總是一個大漏洞。」】]
├漏網之魚:比喻犯有重罪的人,卻僥倖逃過法律的制裁 [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史列傳‧「漢興,漏網於吞舟之魚。」】]
┬漂 +
├漂洋過海:形容流落他鄉的人,千辛萬苦到國外去謀生賺錢 [宋代‧太平廣記‧卷九十八‧「到明州去旅游,夢到自己好像在漂洋過海。」]
├漂漂亮亮:形容美少女的容貌潔淨,舉止活潑大方的樣子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三十‧「於是一些風流的人,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來求得和她親近。」]
┬漢 +
├漢官威儀:比喻以前優良的典章制度,猶如漢朝官員的威儀一樣受人敬重 [梁書‧元帝紀‧「漢官威儀,方陳盛禮,衛多君子,寄是式瞻。」]
┬滿 +
├滿心歡喜:形容得意的人,在心中充滿某種歡樂的喜氣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八回‧「王太守見他說得大方爽快,滿心歡喜。」】]
├滿目瘡痍:形容在戰爭或災變過後,家園遭受到很嚴重的破壞,而未曾整理的悽慘景象 [唐‧王維【詩文‧「滿目望雲山。」】韓愈【詩‧「天子憫瘡痍,將軍禁鹵掠。」】]
├滿坑滿谷:形容當地的資源非常豐足,到處都有 [莊子‧外篇‧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
├滿城風雨:比喻醜聞已傳遍整座城市,眾人皆議論紛紛,弄得四處喧鬧不休 [北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宋時潘大臨寄謝無逸信:『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昨日閒臥,聞攪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
├滿面春風:形容正值得意的人,神情輕鬆愉快,臉上充滿喜悅的笑容 [唐‧杜甫【明妃詩‧「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滿堂喝采:形容藝人以精采傑出的表現,而贏得全場觀眾熱烈的鼓掌聲 [清‧曾樸【孽海花八回‧「那時滿堂親友雜踏爭先,喝采聲、詫異聲,交頭接耳。」】]
├滿腔熱血:形容心中對國家充滿熱情擁抱的有志青年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藝文志‧「其傳者北征之檄,報父之書,激昂悲壯,熱血滿腔,讀之猶為起舞。」】]
├滿腹經綸:比喻大學者的智識豐富,並且具有經世治國的才幹 [易經‧屯卦‧「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滿載而歸:形容好學勤問的人,進行一趟知性之旅,而得到很多豐富的收獲 [明‧李贄【又與焦若侯‧「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滿頭大汗:形容人因過度緊張或勞動,而額頭上流滿了很多的汗水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十五卷‧「那拘老和尚的差人,不見了原被告,四處尋覓,奔了個滿頭汗。」】]
├滿則招損─謙則受益:用以說明人若驕傲自滿,就會遭受挫敗的命運;若以謙虛恭敬的態度,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尚書‧大禹謨篇‧「惟德動天,天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滿瓶不響─半瓶叮噹:比喻有真材實學的人,不會輕易就展露出才華;只有學藝不精的人,才會急於表現一時
┬漆 +
├漆身吞炭:比喻大奸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身分,而刻意改變容貌形態,使他人無法辨識出來 [戰國策‧趙策一‧「豫讓欲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乃漆身為厲,以變其容,吞炭為啞,以變其音,使形狀不可知也。」]
├漆黑一片:形容四周環境極為黑暗,連一點光線也沒有 [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滿眼漆黑,索途不得。」】]
┬漸 +
├漸入佳境:比喻原本惡劣的情況,已逐漸轉好。或人對工作的興趣,已漸漸濃厚起來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漸行漸遠:形容兩人的關係因持續惡化,而彼此的情感也逐漸疏遠了 [北宋‧歐陽修【玉樓春‧「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漲 +
├漲落無序:形容國內因政局不穩定,使得物價的上漲或跌落,都沒有一定的秩序可言
┬漫 +
├漫不經心:形容輕浮的少年,做事情皆毫不留神,有輕忽怠慢的態度 [任三宅【覆耆民汪源論設塘長書‧「連年修西北二塘,漫不經心,以至漸成大患。」】]
├漫天討價─著地還錢:比喻商家與客人之間,雖然沒有固定地追討價錢,但到最後顧客還是要付錢了事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一回‧「唐敖道:『漫天討價,就地還錢。』原是買物之人向來俗說。」】]
┬漁 +
├漁人得利:用以說明兩者若一味地相爭,將會給第三者從中獲得利益的機會 [戰國策‧燕策二‧「鷸蚌相爭,兩者不肯相捨,漁人得而並禽之。」]
┬滌 +
├滌瑕盪穢:比喻人若要除去邪惡的根源,就像把污穢的器皿清洗一樣,必須要做到徹底乾淨 [東漢‧班固【東都賦‧「百姓滌瑕盪穢。」】]
┬煽 +
├煽風點火:比喻頑劣的大奸人,故意唆使無知的少年去做壞事情 [舊五代史‧唐明宗紀四‧「在途聞李嚴為孟知祥所害,以為劍南阻絕,互相煽動。」]
┬熊 +
├熊心豹膽:形容惡人的膽量極大,已做出超越權限之外的事情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畿傳‧「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爾 +
├爾虞我詐:比喻在現實社會中,人心險惡,彼此互相不信任,經常勾心鬥角和玩弄手段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獐 +
├獐頭鼠目:形容大壞人的長相奸邪,猶如獐頭和鼠目一樣,其面目可憎 [舊唐書‧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瑤 +
├瑤宮瓊闕:形容古代優美華麗的宮庭建築 [宋代‧太平廣記‧女仙‧雲華夫人‧「忽見雲樓玉台,瑤宮瓊闕森然,既靈官侍衛,不可名識。」]
┬疑 +
├疑神疑鬼:形容心生內疚的人,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容易產生猜疑的心態 [清‧錢彩【說岳全傳六十一回‧「正是:邪正請從心內判,疑神疑鬼莫疑人。」】]
├疑雲重重:形容人在心中有很多的疑惑,猶如烏雲蔽天而看不到真相 [東漢‧班固【漢書‧王嘉傳‧「時冬月未盡二旬,而相心疑雲冤。」】]
├疑難雜症:形容各種奇怪又難以處理的雜碎問題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十八卷‧「直豎起一面大牌,寫著『李氏專醫小兒疑難雜症』十個字。」】]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用以說明領導者重用人才,就應充分信任其才能,不應該去懷疑他的操守品德,否則就不應去錄用他 [素書‧「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瘋 +
├瘋言瘋語:形容有神經質的人,說話不合常理又亂說一通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七回‧「王夫人道:『你瘋瘋顛顛的說的是什麼?』寶玉道:『正經話又說我瘋顛。』」】]
├瘋瘋顛顛:形容神經錯亂的人,行為反覆無常,說話顛三倒四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十六回‧「成天家瘋瘋癲癲的,說的話人也不懂,幹的事人也不知。」】]
┬盡 +
├盡力而為:比喻有使命感的人,能盡全力去完成工作 [孟子‧梁惠王篇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盡心盡力:形容忠誠的人,能竭盡心思精力,將事情做到最完美的境界 [金史‧選舉志四‧「故舉主既為之盡心,而被舉者亦為之盡力。」]
├盡收眼底:形容優美的景緻就在眼前,使人看得非常清楚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二十八‧「寺上有閣樓,靠山俯瞰大江,萬里遠的景色盡收眼底。」]
├盡其在我:用以勸人其得失心不要過重,不管成果如何,只要完全盡到自己的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盡其在我,聽其在天。」】]
├盡忠報國:形容赤膽忠貞的軍人,能竭盡忠誠,以報答國家的恩惠 [宋史‧岳飛傳‧「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盡忠職守:形容負責的人,能竭盡忠心,以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 [西漢‧桓寬【鹽鐵論‧憂邊‧「吾聞為人臣者盡忠以順職,為人子者致孝以承業。」】]
├盡善盡美:形容盡責的人,認真負責,能將事情做到最完美的境界 [論語‧八佾篇‧「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矣;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監 +
├監守自盜:形容負責看管財物的人員,其心術不正,竟然藉著職務上的方便,而偷走所保管的東西 [明律‧刑律‧「凡監臨主事,自盜倉庫錢糧等物,不分首從,併贓論罪。」]
┬睽 +
├睽睽大目:形容眾人都睜大眼睛在看著目標物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四‧「眾目睽睽,不可不畏。」]
┬磁 +
├磁場效應:比喻事情的影響力雖然微弱,但卻極為廣泛而深遠
┬碧 +
├碧血丹心:比喻忠貞的臣民,為國家而壯烈犧牲了 [唐‧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臣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碧海藍天:形容清爽無雲的蔚藍天空 [唐‧李商隱【嫦娥詩‧「碧海青天夜夜心。」】]
├碧草如茵:形容深青色的綠草,如同鋪上席子一般光鮮亮麗 [唐‧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碩 +
├碩大肥美:形容甘甜香濃的果實,非常壯碩而肥美 [詩經‧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碩果僅存:比喻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而唯一所保存下來的珍貴成果 [易經‧剝卦‧「上九,碩果不食。」]
┬福 +
├福星高照:比喻人生境遇受到吉祥的星辰,所高高觀照著,則即將有好運要到來 [唐‧李商隱【北齊歌‧「東有青龍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福無雙至:用以說明美好的事情,不會在同一時間到來,因此要好好珍惜時光和把握良機 [西漢‧劉向【說苑‧權謀篇‧「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
├福過災生:用以勸人不要只顧著貪圖享樂,否則當福報用盡後,災禍就有可能會發生 [晉書‧庾亮傳‧「小人祿薄,福過災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
├福爾摩莎:意指西方人所稱羨美麗的臺灣寶島
├福德正神:意指充滿福德吉相的土地公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宗教志‧雲林縣‧「永曆二十三年,龍溪、同安兩縣來此之人合建,祀五穀大帝、三官大帝、天上聖母、福德正神,為縣轄最古之廟。」】]
├福報將盡─禍頭來臨:用以勸人不要只顧著貪玩享樂,否則當福報過去後,災難就有可能降臨到人間來 [西漢‧劉向【說苑‧復恩篇‧「故曰:德無細,怨無小,豈可無樹德而除怨,務利於人哉!利施者福報,怨往者禍來,形於內者應於外,不可不慎也。」】]
┬禍 +
├禍不單行:用以感嘆不幸的事故,卻常常接二連三地發生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禍因惡積:比喻禍害會突然發生,通常都是因為邪惡的歹念,所長期累積而產生出來的結果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禍起蕭牆:用以說明雖無外患的國家,但其禍亂的起因,往往皆起源於內部的腐化 [論語‧季氏篇‧「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小國名),而在蕭牆之內也。』」]
├禍國殃民:比喻大惡人造成禍害之嚴重,已使得國家元氣大傷,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都受到很嚴重的威脅 [左傳‧襄公三十年‧「王子相楚國,將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禍國也。」孟子‧告子篇下‧「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堯、舜之世。』」]
├禍福相倚:比喻人若有福報就會有禍端產生,兩者經常如影隨形而相繼出現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比喻禍害或福報的降臨,都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尋,唯有靠自己的謹慎態度,去小心應對處理而已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
┬種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用以說明當人與世間結下什麼樣的因緣時,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 [涅槃經‧「種瓜得瓜,種李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