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6-2劃

  • Share this:

成語c16-2劃

┬興 +

├興利除害:形容有識之士極力倡導對國家有益處的事情,也努力廢除有害處的弊端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討暴秦,誅彊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

├興致勃勃:形容遊客賞玩的興趣非常濃厚,還很想再去嘗試看看 [清‧李汝珍【鏡花緣五十六回‧「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

├興風作浪:比喻好事的人,藉著事態的發展而鼓動風潮,想借此擴大事端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二折‧「聞知此妖魔有昇霄入地之變化,興風作浪之雄威。」]

├興師問罪:比喻正義之士率眾嚴厲責難,並發兵聲討有罪之人 [南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然後羈留虜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

├興衰盛敗:形容人從歷史的觀點,去看待國家從興盛到衰敗滅亡的過程 [舊唐書‧后妃上列傳‧「千王治亂之蹤,百代安危之跡,興衰禍福之數,得失成敗之機,故亦苞吞心府之中,循環目圍之內。」]

├興高采烈:形容滿心歡喜的人,情緒熱烈而神氣旺盛的樣子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興會淋漓:形容詩人的寫作興趣,正是愉快而濃厚的時候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七回‧「恰巧今日舅太太先湊了這等一席慶成宴,料著他一定興會淋漓的快飲幾杯。」】]

├興滅繼絕:形容有志青年正努力興起即將要滅亡的國家,又繼續傳承已斷絕的優良文化 [論語‧堯曰篇‧「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興農抑商:形容國家為了避免功利主義的盛行,就必須興盛農漁生產,而壓抑商業炒作等行為 [昭明文選‧東都賦‧「抑工商之淫業,興農桑之盛務。」]

┬蕙 +

├蕙折蘭摧:用以挽惜有才華的女子,卻很早就去逝了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三章‧「惜乎女子才多,每遭天忌,紅顏一例,今古同悲。非早年蕙折蘭摧,即中道鸞離鳳拆。」】]

├蕙質蘭心:形容才女的體質芳潔,心地美善又秀外慧中,猶如蘭蕙一般清純 [明‧笑笑生【金瓶梅十一回‧「櫻桃口,杏臉桃腮;楊柳腰,蘭心蕙性。」】]

┬蕩 +

├蕩然無存:形容現存的東西都已全部精光,絲毫沒有保留一點下來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林鳳列傳‧「而一變再變,衣冠文物,蕩然無存。」】]

├蕩魄銷魂:形容人在極度歡樂時,神魂容易出現飄蕩的狀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她身上。」】]

┬蕭 +

├蕭規曹隨:比喻後任者依然奉行前人的規制,並未加以變革或修改 [西漢‧司馬遷【史記‧曹相國世家‧「蕭何為法,覯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

├蕭牆之禍:比喻從組織內部的問題,所引發出來的禍害 [論語‧季氏篇‧「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小國名),而在蕭牆之內也。』」]

┬螞 +

├螞蟻搬象:比喻眾人若能齊心發揮微薄的力量,就可以產生一股巨大的影響力,去改變不可能的事實

├螞蟻移居─大雨將至:形容在久旱不雨後,當螞蟻要搬家時,則表示有大雷雨即將要來臨前的徵兆 [東觀漢記‧沛獻王輔傳‧「山出雲為雨,蟻穴居而知雨,將雲雨,蟻封穴。」]

┬螢 +

├螢火如燈:形容在夜晚幽靜的田野中,螢火蟲所發出來的亮光,猶如燈火一般明亮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四‧「見枕邊如螢火者,明照流飛,俄而一室盡明。」]

├螢窗雪映:形容古代貧窮的書生,以螢火蟲的亮光或照映雪光,來努力刻苦讀書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螢窗苦志何方去,雪嶠工勳甚處藏。」]

┬融 +

├融會貫通:比喻心境通達的人,做學問能達到徹底覺悟,將各種義理融化匯合,而達成生活上的圓善境界 [宋史‧道學傳‧「於是上自帝王傳心之奧,下至初學入德之門,融會貫通,無復餘蘊。」]

┬衡 +

├衡心論理:比喻正直的人,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來討論人生哲理等大問題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二‧「磚無隙際,衡心念言,此井自然。」]

┬親 +

├親朋好友:意指眾多的親戚和朋友等人 [禮記‧中庸二十章‧「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愛精誠:比喻大家為了國家美好的將來,而能相親相愛,真心奉獻負出 [晉書‧王湛傳‧「王承少有重譽,而推誠接物,盡弘恕之理,故眾咸親愛焉。」]

├親親我我:形容男女戀人就在大庭廣眾下,出現親蜜而熱情的擁抱和接吻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七卷‧「一味將笑撮在臉上,調引這幾個男女,親親熱熱,勝如親生。」】]

├親族鄰里─相敬相愛:用以勸人應時常親近家族與左右鄰居,彼此能夠互相照顧並和睦相處 [治家格言‧人生箴言]

┬謀 +

├謀定後動:用以勸人在做事之前,應先計畫周詳後,再採取必要的行動 [唐書‧李光弼傳‧「光弼用兵,謀定而後動。」]

├謀為不軌:比喻兩奸人共謀計畫,要去做一件不正當的大壞事 [南史‧韋鼎傳‧「州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

├謀財害命:比喻狡滑奸詐的人,為了奪取他人的錢財,而不擇手段去陷害別人的性命 [明‧吳承恩【西遊記十一回‧「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只為謀財害命。」】]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用以說明做事情要靠自己去努力打拚,而事情能否做成功,就要靠上天的幫忙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回‧「這倒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

├謀官如鼠─得官如虎:比喻心虛的人,謀求官職時,就像老鼠一樣膽怯;當得到官位時,卻又像老虎一樣兇惡殘暴

┬諷 +

├諷一勸百:比喻懂得激勵的長官,會用隱約的語氣去諷刺一人,以訓戒其他眾人 [隋‧王通【立命‧「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貓 +

├貓鼠同眠:比喻一群靡爛的官吏,上下狼狽為奸,竟然廢棄職守又縱容姦人 [新唐書‧五行志‧「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像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像司盜者廢職容奸。」]

┬踱 +

├踱來踱去:形容人因有不安定的神情,而來回走動的樣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他便站將起來,背著手踱來踱去,側眼把那些人逐個個覷將去。」】]

┬蹂 +

├蹂躪摧殘:形容嬌柔的弱女子,受到兇暴的歹徒所殘害了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五章‧「憔悴餘花,怎禁得幾許摧殘蹂躪。」】]

┬輸 +

├輸財救國─輸血救人:形容熱愛國家的民眾,願意拿出錢來幫助國家度過難關;而有同胞愛的人,願意捐出熱血來解救傷患

┬選 +

├選賢與能:比喻國家公開選舉出有賢德和才幹的人士,出來為社會大眾謀福利做事情 [尚書‧周官篇‧「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亂)。」]

├選擇所愛─愛所選擇:用以勸人應該慎選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也應當珍惜自己所選擇的結果

┬遲 +

├遲遲其行:形容人因眷顧已往,而不願意即刻就離去 [孟子‧盡心篇下‧「孟子曰:『孔子之去魯,曰:遲遲吾行也。』」]

┬遺 +

├遺珠之恨:比喻人已錯過觀賞美景或好文章的遺憾了 [唐‧張籍【詩‧「赤水今何處,遺珠已渺然。」】]

├遺臭萬年:形容當人做盡壞事後,其惡名將會永遠被世人所唾罵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篇‧「桓公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遺愛人間:形容有愛心的人,在死去之後,願意將身上可用的器官,遺留給世間所需要的病人 [南齊書‧遙昌傳‧「弱年進仕,典郡臨州,去有餘跡,遺愛在民。」]

┬醍 +

├醍醐灌頂:比喻當智慧輸入心靈時,而使人徹底醒悟,則內心有無比的舒暢和快活感 [唐‧顧況【行路難‧「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錯 +

├錯落其間:形容旅人到深夜之後,找遍了很多的旅社,才在當地居住下來 [東漢‧班固【西都賦‧「隨侯明月,錯落其間。」】]

├錯綜複雜:形容事物的頭緒繁多,交錯龐雜,毫無條理可言 [易經‧繫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錢 +

├錢非萬能:用以提醒盲從的世人,金錢並非完全能解決所有生活上的問題

├錢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從小就受到父母嬌生慣養的小孩,生活上可以無憂無慮,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錢財如土─仁義千金:比喻曉以大義的人,看待錢財就像糞土一樣輕微;唯有仁義道德,才是比千兩黃金還要貴重的東西 [增廣賢文‧「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錢財露白─歹徒就來:用以說明人在馬路上,若隨便露出錢財時,就很容易引起壞人的歹念

├錢壓奴才─藝壓當行:比喻在現實環境中,有錢者可以請傭人來幫忙做家事;而唯有技藝高超者,才能勝過同行的激烈競爭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一回‧「這大概就叫作『財壓奴婢,藝壓當行』,又叫作『一物降一物』了。」】]

┬鋼 +

├鋼筋水泥:形容現代的摩天大樓,都是用鋼骨做架構,外表再灌入混凝土,是極為堅固耐用的建築物

├鋼鐵勁旅:形容士氣高昂的軍隊,有雄壯威武的氣魄,就像鋼鐵一般強勁有力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共間,泥封煉之。」】]

├鋼刀雖快─不斬無罪:比喻執行死刑的劊子手,動作雖然快速伶利,但絕對不會去錯殺無罪的人 [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豈不聞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錦 +

├錦上添花:比喻幸運的人,遇到好事且接續前來,可稱是美上加美的喜訊 [宋‧王安石【即事‧「麗唱仍添錦上花。」】]

├錦心繡口:用以讚美文人的詩辭構思巧妙,章句優美富麗 [唐‧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錦衣玉食:比喻功成名就的顯達,在生活上,可享有非常豪華優厚的奢侈品 [北史‧常景傳‧「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錦繡河山:用以讚嘆國家山河之壯麗,猶如錦繡一般華美 [清‧曾樸【孽海花一回‧「正是華麗境域,錦繡河山,好不動人歆羨呀!」】]

├錦囊妙計:比喻智者將計策珍藏在囊袋中,完美而奇妙,將可以即時解救危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五十四回‧「劉備渡江到東吳成親,趙子龍隨行。行前,諸葛亮授以三錦囊,中各藏一計,囑曰:『到東吳後,依計而行。』劉備果然以囊中計而逢凶化吉,安返荊州。」】]

┬隨 +

├隨心所欲:形容道德修為已達絕妙境界的高人,將可以隨著心意而放任性情,皆無所顧忌 [清‧李汝珍【鏡花緣六回‧「若人力未盡,從無坐在家中,就能平空落下隨心所欲事來!」】]

├隨方就圓:比喻性格圓順的人,能隨遇而安而不固執己見 [明‧笑笑生【金瓶梅五十八回‧「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隨方逐圓,不以廉恥為重。」】]

├隨波逐流:比喻毫無定見的人,只會隨著眾人的喜好,而漂浮於人世間 [東晉‧葛洪【抱朴子‧審舉‧「俗之隨風而動,逐波而流者。」】]

├隨風而逝:形容某件事物自從發跡之後,又隨著歲月流轉而很快就消逝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九十一回‧「孟獲等眾,盡皆哭泣。只見愁雲怨霧之中,隱隱有數千鬼魂,皆隨風而散。」】]

├隨風倒柳:比喻自己沒有定見,只會隨世俗風潮而沉浮不定 [明‧笑笑生【金瓶梅二十三回‧「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隨風轉舵:比喻毫無主見的人,只會隨著社會轉動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南宋‧陸游【醉歌詩‧「相風使帆第一籌,隨風倒舵更何憂。」】]

├隨時隨地:形容人無論在任何時間或地點上,都可以奉陪到底 [清‧劉鶚【老殘遊記七回‧「小盜則隨時隨地無賴之徒,及失業的頑民,胡亂搶劫。」】]

├隨茶隨飯:形容因主人的生活儉樸,僅以日常的飯菜來款待客人,並未另多作準備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十九卷‧「隨茶粥飯,不要計較。」】]

├隨高就低:比喻有德者的性格溫和,能隨情勢變化而不固執己見 [明‧吳承恩【西遊記三回‧「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隨遇而安:用以勸人應隨著際遇而能安然處之,不必奢求有優裕的生活環境 [南宋‧呂頤浩【與姚庭輝書‧「衣食之分,各有厚薄,隨所遇而安可也。」】]<明‧洪自誠【菜根譚三六0‧「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隨緣樂助:形容有熱心的人,能順其世俗的機緣,而樂於幫助別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十八回‧「又問:『要多少錢?』善哉和尚道:『隨緣樂助,亦要看各人的身分。』」】]

├隨機應變:比喻反應機靈的人,能根據當時狀況的需要,而採取必要的措施,來設法應付各種變化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事變無窮,難以逆料。隨機應變,不可預定。」】]

├隨興之作:形容詩人隨著心情高興,而創造出來的佳作

├隨隨便便:用以批評懶人的行為舉止不夠莊重,很隨便散漫的樣子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七回‧「胡統領本是個隨隨便便的人,倒也並不在意。」】]

├隨聲附和:用以批評人沒有自己的見解,對於他人的言論,不問是非對錯,即立刻跟從附和之 [東漢‧應劭【風俗通‧正先‧「審形者少,隨聲者多。」】]

├隨筆登帳─免後思量:用以說明當人做生意時,能將錢財的進出,馬上記錄清楚,則可以免去往後所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和糾紛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四回‧「一面交發,一面提筆登記,某人管某處,某人領某物,開得十分清楚。」】]

┬險 +

├險象環生:形容人正處於極危險的境地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事故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尚武‧「彼其平生閱歷,豈無危疑震憾之險象哉?」】]<易經‧繫辭上‧「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雕 +

├雕章琢句:形容有心人刻意要求工整,而對文章的辭句,用盡心思去寫作修飾 [舊唐書‧文苑上‧「靡不發言為論,下筆成文,足以緯俗經邦,豈止雕章縟句。」]

├雕樑畫棟:形容富貴人家的樓房,其外觀富麗堂皇,豪華氣派 [明‧吳承恩【西遊記二十三回‧「那裏得那大廈高堂?也不是雕樑畫棟,一個個都睡在松柏林中。」】]

├雕蟲小技:用以自謙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能而已 [北史‧李渾傳‧「李渾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雕蟲篆刻:用以讚嘆藝術家有精細入微的手工技巧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或問揚雄曰:『吾子少而好賦?』雄曰:『然。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

┬霑 +

├霑體塗足:形容在田裡辛勤耕作的農夫,全身沾滿了泥水 [春秋‧左丘明【國語‧齊語‧「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霖 +

├霖雨蒼生:用以歌頌善人為政,能將恩澤廣施於人民及眾生 [尚書‧說命篇上‧「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霍 +

├霍然全癒:形容人在得大病之後,經過細心照料,但不知何因卻全部康復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蒞颯卉翕熛至電過兮,煥然霧除,霍然雲消。」】]

┬靜 +

├靜能生悟:比喻人若能心靈沉靜,無私無我,就可以領悟出高深的哲理來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靜觀其變:形容沉穩內練的智者,能以冷靜的態度,來觀察世局的千變萬化 [易經‧萃卦‧「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靜觀則明:形容人若能以靜心觀察萬事萬物的變動,則自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靜中觀心─省中明性:比喻人在沉靜中,可以觀察心靈的體驗;而在省悟中,則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本性

├靜心觀察─世態皆明:比喻人若能以冷靜的心情,去觀察萬事萬物則世間的狀態,都能透晰明瞭地呈現在眼前

├靜以養身─儉以養德:比喻人在寧靜優雅的環境中,則可以調養生息;而以節儉樸實的生活態度,則能修持清高的廉恥心 [諸葛亮集‧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比喻神出鬼沒的戰士,在隱密時,就像個小女生一般安分守己;而移動後,又像脫逃的兔子一樣快速敏捷 [孫子兵法‧九地篇‧「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靜則生慧─動則成昏:比喻當人在冷靜思考時,則可生出智慧來;若政策經常搖擺不定,則將會造成昏暗不明的狀況 [清‧魏秀仁【花月痕五回‧「由靜生定,由定生慧,一切過去未來之事,洞照無遺。」】]

├靜則常安─儉則常足:用以說明人的心情平靜時,則能常保安定的靈魂;若能省吃儉用,則生活上自然能富足無缺了 [治家格言‧先正‧「謹則無憂,忍則無辱。靜則常安,儉則常足。」]

├靜若止水─動如雷擊:形容驃悍的戰士攻勢伶俐,在靜態時,就像井水一樣安靜;而發動攻擊時,又像雷擊一般快速猛烈 [孫子兵法‧軍爭篇‧「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比喻心靈平靜則可以制衡浮動的行為,而沈穩內練則能克制浮躁的情緒 [高道淳【「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偏。察其偏而力矯之,則氣質變矣。」】]

├靜能延壽─敬則日強:比喻人若能修養安靜的靈魂,則可以延長壽命;生活若能恭敬儉約,則聲望自然會提高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靜者,心不妄動之謂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謂也。又況靜能延壽,敬則日強。」】]

┬頭 +

├頭角崢嶸:比喻器宇軒昂,才氣出眾,儀表不凡的少年英雄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頭昏腦脹:形容人突然間面對繁忙的雜務時,使得頭腦昏沈而心思疲倦不清了 [清‧劉鶚【老殘遊記十回‧「這種無理之口頭禪,常覺得頭昏腦悶。」】]

├頭重腳輕:比喻人因有貧血現象而站不穩。或因考量事情不夠完全,太偏重某一方面,而使基礎不牢固 [明‧施耐庵【水滸傳一百二十二回‧「用得力猛,頭重腳輕,翻筋斗倒撞下溪裏去,卻起不來。」】]

├頭破血流:比喻人不幸慘遭嚴重的挫敗後,其受傷害之大,好比頭部受到劇烈撞擊而流出血來 [明‧吳承恩【西遊記四十四回‧「照道士臉上一刮,可憐就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

├頭頂青天:比喻正直的人,行事光明磊落,皆無愧於天地父母

├頭暈目眩:形容人因工作過度勞累,而出現頭腦昏眩,視力模糊,心神疲倦的現象 [明‧袁宏道【錦帆集‧尺牘‧「連日頭眩目昏,嘔血數斗,恐遂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筆也。」】]

├頭暈眼花:形容人因勞累過度,而出現頭腦昏迷,視力模糊,心神憔悴的情形 [明‧施耐庵【水滸傳三十八回‧「只見天旋地轉,頭暈眼花,就邊便倒。」】]

├頭頭是道:比喻高人所發表的高論,條文分明,句句都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唐‧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用以譏諷愚昧的人,只是被動地去處理部分問題,而不能徹底根除問題的所在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訓門人‧「頭痛灸頭,腳痛灸腳,病在這上,只治這上便了。」】]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用以譏笑粗人只會光靠蠻力做事情,而不知運用技巧或方法

┬駭 +

├駭人聽聞:形容事故很怪異而超出常理,令人聽了很驚訝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回‧「然而數目太大了,大嫂雖不疑心,亦總覺得駭人聽聞的。」】]

┬鴕 +

├鴕鳥心態:比喻膽怯的人,一直逃避現實就像鴕鳥把頭埋在土裡一樣,而不敢去面對問題也沒有責任心 [清‧李汝珍【鏡花緣二十一回‧「鴕鳥兩翅受傷,逃回本林。」】]

┬鴨 +

├鴨子划水:比喻人的計畫正在緩慢進行,就像鴨子在水中划行一樣慢速

┬鴛 +

├鴛夢重溫:形容昔日恩愛的夫妻,又重新回憶起往日所曾經發生過的美好情景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十卷‧「鴛夢肯忘三月意?翠肇能省一生愁。」】]

┬默 +

├默默無聞:形容窮小子的表現平凡而不得志,尚未被明君所器重 [法書要錄‧張懷瓘書斷下‧「書之為用,施於竹帛,千載不朽,亦猶愈沒沒而無聞哉。」]

┬龍 +

├龍兄虎弟:用以稱讚兩兄弟各自都有很傑出的表現

├龍行虎步:形容古代帝王的威儀,平穩踏實,有高貴不凡的氣度 [宋書‧武帝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必不為人下。」]

├龍吟虎嘯:比喻人在得志時,其聲勢瞬間變得威嚴而極為壯大 [漢‧張衡【歸田賦‧「爾迺龍吟方澤,虎嘯山丘。」】]

├龍肝豹胎:形容世上極為難得的珍品佳餚 [東漢‧王充【論衡‧龍虛篇‧「夫有象箸,必有玉杯,玉杯所盈,象箸所挾,則必龍肝豹胎。」】]

├龍肝鳳髓:形容世上極其珍貴而難得的菜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六回‧「劉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龍爭虎鬥:形容兩雄相鬥爭,戰況非常激烈的樣子 [唐‧李白【登謝安墩詩‧「沙塵何茫茫,龍虎鬥朝昏。」】]

├龍虎相搏:比喻兩雄相纏鬥,戰況非常激烈的樣子 [清末‧連橫【台灣通史‧附錄‧「龍虎相持地,風雲變態中。」】]

├龍門扶風:用以稱讚優良的史書,廣傳為美談 [後漢書‧班固傳‧「班固扶風人,後世言良史推龍門扶風。」]

├龍門開宴:形容熱情的主人,邀約知己,共相宴遊名勝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四十二回‧「又放三個炮,把龍門開了。」】]

├龍眉鳳眼:形容大美人有非常清秀高雅的玉貌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十三卷‧「龍眉鳳目,皓齒鮮唇,飄飄有出塵之姿。」】]

├龍飛鳳舞:形容草書的筆勢強勁有力,猶如氣勢奔放而雄偉的山勢,超絕群倫 [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龍疲虎困:形容兩雄在激烈的戰鬥下,彼此都已疲累不堪了

├龍馬負圖:比喻身強體健,精神飽滿,能夠承擔重任的人士 [禮記‧禮運‧「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鄭玄注:『馬圖,龍馬負圖而出也。』」]

├龍馬精神:比喻人雖已年老,但其精神還是很健壯飽滿的樣子 [唐‧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龍蛇混雜:比喻三教九流的俠客及各式各樣的人種,都混雜在同一居室裡生活了 [佛印語錄‧「凡聖同居,龍蛇混雜。」]

├龍章鳳姿:形容器度恢宏,風采俊秀而超絕塵俗的人才 [舊唐書‧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龍喉虎頷:比喻軍事的重要據點,等於是車輛流通管道的生命線 [韓非子‧說難篇‧「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

├龍鳳呈祥:用以祝賀新婚夫婦能夠吉祥如意,而恩愛一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八回‧「益發顯得風流俊俏,這大約就叫作『龍鳳呈祥』了!」】]

├龍樓鳳閣:形容古代的宮庭建築,有清幽高雅的風格 [宋‧李煜【破陣子‧「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龍潭虎穴:形容處處充滿殺機,是極為凶險的惡地 [明‧施耐庵【水滸傳四十四回‧「感謝眾位豪傑不避凶險,來虎穴龍潭,力救殘生。」】]

├龍頭老大:比喻在眾多群雄之中的強者

├龍蟠虎踞:比喻地勢非常險要的峭壁,在軍事上,則極易防守而難以攻下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賦‧「昔之虎踞龍蟠,加以黃旗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瘁。」】]

├龍蟠鳳逸:比喻人雖懷有才學,但卻無知遇

├龍騰虎躍:形容英雄豪傑的風姿,奔放自在,生氣勃勃的樣子 [馬存【贈蓋邦式序‧「龍騰虎躍,千兵萬馬,大弓長戟,交集而齊呼。」】]

├龍躍鳳鳴:比喻才氣縱橫的文豪 [三秦記‧「江海魚龍門下,登者化龍。」]

├龍鑲虎步:形容英雄有威武軒昂的氣概,儀表不同凡俗 [後漢書‧何進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鑲虎步,高下在心。」]

├龍鑲虎視:比喻壯士的志氣高遠,心胸豪邁廣闊,格局極其宏大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之素志,進欲龍鑲虎視,包括四海。」】]

├龍門能躍─狗洞能爬:比喻有骨氣的男子漢,沒有身段架式,不論高低貴賤的工作,都願意出來承擔責任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六卷‧「正是:龍門浪急難騰躍,額上羞題一點紅。」】]

├龍燈好打─龍頭難當:比喻人要拿燈火照明,則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若想要當國家的領導人,則並非人人所能及的工作

┬龜 +

├龜文鳥跡:形容中國古文字的起源,相傳是在古時候的蒼頡,他以仰觀天象及俯察鳥獸足跡,因而創造出象形文字 [舊唐書‧經籍上‧「夫龜文成象,肇八卦於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頡。」]

├龜毛兔角:比喻愚昧的人,極盡心力,想要去追求世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龜毛拂逼塞虛空,兔角杖撐天拄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