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重)

  • Share this:

[重]爬山(考貝第二次p1)

暢遊詩人您好: 本來只想畫蛇添足一半就好,其餘就留待閱讀者自己評唱。 如今整個撩落去,又要按牛頭吃草了,唉!

2樓親愛的暢遊詩人佛友 如果"破的不夠精準"相信你一定有"精準"的見解 是否能讓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增加我們這些讀者的福利 也能增進見聞 多長智慧 謝謝了

3樓佛友,請恕敝人還是不能說~~這是內觀,這是內觀呀!(您看星雲也是「故意」只回答結果論,不談過程和路徑,以及勉勵後人要調 和自己五蘊。)內觀是顯示一人的清澈度以及綜深度的「掌控力」,人與人不可類比;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公領域上是不能談、不能 教,乃為了避免人與人類比之…… 但是登頂的人看得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所以洞山才會跟道膺:我早就知道你去過!(這是讚美呀!兩次都是我故意在探你路 徑。您再細覽一次吧~) 佛友,敝人僅暗示您:一、自性就是山;法性就是山。二、爬山就是暗喻禪坐內觀去。(敝人有稍微破題嚕~^^) 台語俚語說: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呀~

洞山禪師就問:「你為什麼不暫住那裡呢?」 道膺禪師說:「並非我不願住在那裡,而是那裡有人不允許我住!」 住於法性則時空統一,體相一如,能全用全,一切法拘它不得。 還提什麼暫住或允許與否呢?住則物我一體,他方世界下幾滴雨,亦如自身之汗滴罷了; 住於法性身時,隨類應化,自在作佛事,還提什麼允不允許呢? 住於法性時,山河大地皆是自身相的顯現,我就是十法界,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十大一如, 於此絕對、唯一境界中,十方三世諸佛同一清淨法身,何曾有對立相之他物能觸及,若是能被暫住、允許, 即已落於第二義,諸法已成了戲論,實相了不可得。 初地已具法身,但畢竟能用、理事、時空未若佛之究竟,充其量只是入修道位,小小的法王子而已。 道膺禪師的「到過」,並非即已「到位」,「見性」並非即是徹證「佛性」─阿耨多羅三貎三菩提。 「自性就是山;法性就是山」,誠然不錯,自性如山,若說山腳下是初地,山頂是佛境界亦無不可, 但臨濟禪師說:修行不著法求、不著相求;求佛失佛,求祖失祖。禪宗以離相為宗,更無次第,但是如此一來, 容易導致莫衷一是,物濛瀧鳥濛瀧,難以精準。但是缺點亦是優點,禪宗也是最快速、精準的,原因就在於能 遠離相上的糾葛。 如上所言,道膺禪師與洞山禪師說什麼爬山、山上、暫住、允許,根本就是囉囉嗦嗦,歹戲拖棚, 根本都在明白裡,爬山多累人啊!不若趙州禪師「喫茶去」,又務實、又親切感人,多好! 狗尾續貂,胡亂為文,毫無理趣,只是愛說,該遭棒喝!

4樓更正:如人上山,各自努力。摘《明覺禪師語錄》

5樓第一則原文如下:(張貼原文乃因後人翻譯成白話文時,原味已失,翻譯得不夠巧妙~) 師問雲居。甚處去來。 雲居云。蹋山來。 師云。那箇山堪住。 雲居云。那箇山不堪住。 師云。恁麼則國內總被闍黎占卻。 雲居云。不然。 師云。恁麼則子得箇入路。 雲居云。無路。 師云。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 雲居云。若有路。即與和尚隔山去也。 師乃云。此子。已後千人萬人把不住去在。 第二則的原文找不到……但是第一則時,良价就認定道膺拉~~

6樓回版主佛友。 您於 February 21, 2011 04:22 PM 回覆。這些回應就比上方的引號內解析得更好嚕~~隨喜讚嘆。 但是還是那句老話:扯上內觀的東西,就沒得探討,咱們只談那外圍表象。 本案僅是洞山禪師隨道膺禪師的那句「蹋山來」,順緣再提問他看啥啥?用啥角度看?罷了~ 但「若有路。即與和尚隔山去也。」確實是良价就認定道膺是繼承人的關鍵原因之一;法音一線牽,倆人同一邊,非隔岸也。 p.s.每位老師「引導」弟子都是因當下機緣而有不同,各有可取之處。^^

7樓版主佛友 本以為可以多聞一些上乘法門 那知有人這樣 "含蓄" 的欲言又止 ... 反觀 版主 心無罣礙 洋洋灑灑 竭盡所知的熱情分享 這就是版主 可愛的地方 其實也是我從未間斷閱讀此部落格的原因(看到版主 使盡吃奶的力氣 不藏私) 而我覺得 一音演萬法 隨緣 應化 所以暢遊詩人你想太多了 假如我鈍根的不解你所說的理論 那也如隔靴搔癢一樣 不能入心而已 且會因你的語言文字被你誤導的話 那也是無明的因緣 如果此人沒清淨之心 任何人或什麼語言文字 都可讓他曲解且能誤導他的 寬心吧 佛友 佛渡有緣的人ㄚ

8樓Aki佛友,隨喜善緣~ 本案第一則,敝人已略破題分享了;第二則出處不詳,敝人隨文解義。(敝人觀點與版主佛友不同。敝人相信道膺之境地,故揣摩其他 的「路」。) 「有沒有爬到山頂呢?」 道膺禪師至誠地回答:「有!」 洞山禪師再問:「山頂上有人嗎?」 「沒有!」(山頂僅有「我」。當然沒有人,更無他人。) 洞山禪師用嘲笑的口吻說:「可見你根本就沒有爬上山頂!」(刺探意,要道膺多描述一些,以再確認之。) 道膺禪師反問:「假如我沒有爬上山頂,怎知山頂上沒有人呢?」 洞山禪師就問:「你為什麼不暫住那裡呢?」 道膺禪師說:「並非我不願住在那裡,而是那裡有人不允許我住!」(攀峰居頂也是相,「我」為何要「住」相?這段算第二則重點: 並非我不想住那裡,而是「我」,「自性」主人,不讓我住相呀~) 洞山禪師哈哈大笑:「我很早就懷疑,你早就到過那山上了。」(洞山在道膺第一則那時期,就已經相信道膺已經曾經"通達"山頂 了。) 備註1:山依然比喻為每個人的自性,倘若成功至頂,「我」就會「照」見五蘊皆空。(心經其實是內觀的大作…) 備註2:兩則有些地方會顯得矛盾,乃「即與和尚隔山去也」這句。第一則上半段確實是洞山考問道膺見到「我」(自性)了沒?下半段 洞山和道膺談的已經不只是自性,而是「法性」了。(所以敝人上面才說洞山在第一則時,已經確認道膺和他同一「岸」了。) 也因為這案更已經延伸到法性,所以才「不可說」!!而洞山已經確認道膺見到自性;道膺除了通過考試,又被確認和老師已經同一 岸,故上方敝人云這案是道膺繼承衣缽的關鍵點。 敝人這樣的解法才會和星雲解得一樣~~星雲一定也經歷過傳衣缽的考試~~ (自認破題80%以上,敝人能形容這條「路」,就看閱文者有沒有力量「爬」到山頂?這可要自己走,自己看,自己去體會法音怎樣相 連?法脈怎樣延續?)

9樓

敝人相信道膺之境地,故揣摩其他的「路」。 更正:敝人相信道膺之境地,故揣摩他的「路」來解說。(為何格式都會跑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