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包袱又是指什麼呢?在下以為,人的包袱有兩種, 一是人性的包袱 ,人性大概都是良善的,以善待人,但當你想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時,你的包袱就會巨大起來,根本「放下」不了; 二是動物性的包袱 ,這是醜惡的一面,當一個人起心動念是不利於他的(非非自衛、非愛國心、非正義感使然),就跟狗狂吠路人一般,是獸性的表現。當一個人追著別人污衊狂吠時,這時候天下人都可以看出他的狗樣,而他自己卻以為高明,這樣的包袱是他不自知的,也就無從放下了!因為知道自己有包袱才能放下包袱啊!
所以,在下以為,「人性」與「獸性」的包袱都很難放下,佛版這裡的版友也是如此,離不開佛版也可能就是一種包袱,雖然看起來大家良善包袱居多,但大家都有著包袱是不爭的事實。換言之,我們根本不知己、不知道自己正被著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
那麼,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才能放下包袱呢?還是放下包袱是無關修行的呢?
個人見解:<此文轉自~無相版主~>
湊巧前些日子不佞和竽頭兄也有私下討論過,得到的「感慨」-- 放不下的,也極難放下! 其實世界三大宗教核心教義都有提及到:平等 ( 基督宗教 ) 、無分別心 ( 佛教 ) 、課功 ( 伊斯蘭教 ) 。 既然神佛給世人的教育都有提及這些最高的精神食糧,為何人們總是很難做到,原因無它-- 我們就是人!!人性就是如此;莫太高估這「精神產物」!! (而這也是人、宗教幾千年以來鬥爭的終極原因。權稱為:習氣、原罪、前定。三大宗教,不佞都略嫌熟,詞彙都可通用。) 以下以一個心理測驗做前置分享。題目是一個人想要入深山去,請問小鳥、猴子、蛇、背包,您會帶哪些元素跟您上山?怎樣帶?測驗解析,請參閱右列超連結: 心理測驗 。 人的一生(修行路)就好比入深山修行,縱然這位行者再怎樣有通天的本領,他起碼還是會選擇帶「背包」入山;會選擇空手入山的天才,一定是個高傲、無知的笨蛋……空有一身的超高智慧,若完全沒生存 工具 、食糧,這位行者莫非只想在深山撐個一二天就黯然下山???(又況且人生可沒有退場機制,說不玩就不玩呀~) 回歸正傳,因為我們是人,想活下去,想撐下去, 一定會有包袱 ,一定會被套上世俗枷鎖,更會被許多「莫須有」的關係套上責任…… 這個背包,實用、救急卻也是個 甜蜜的 、 沉重的 負擔吶~~
如何真正放下呢?恐怕是人倒下的那一天吧!?
不妨帶著您 僅存的良知 、 善念 ,以及 自我感覺良好 、 分別心的執著 繼續體驗人生下去吧!!
因為它們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在幫你,可以救你,可以度你的法(筏)呀~~
附註經典:
《分別功德論》卷五記載:天須菩提著好衣第一者。五百弟子中。有兩須菩提。一王者種。一長者種。天須菩提出王者種。所以言天者。五百世中常上生化應聲天。下生王者家。食福自然未曾匱乏……阿難曰。但住。今當嚴辦供具。即往至王所。種種坐具幡蓋華香。及四燈油事事嚴飾。皆備具足。此比丘便於中止宿。 以適本心意便得定。思惟四諦 至於後夜即得羅漢。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四記載:如昔一時有比丘來白佛言。與我清淨房舍幡幢花蓋繒綵被褥。以香塗地絲竹音樂種種莊嚴。佛敕阿難。 處處求索即與具之。比丘在中心安行道。 佛隨其所應而為說法。即於是處斷結漏盡成阿羅漢三明六通具足聖法。
五毒:貪、嗔、癡、慢、疑。
眾生根性、緣起不一,如果該人的心無法獲得安適,我們就該給他方便--容許 他主觀的習氣隨身 ;待 本心 一「 定 」,般若立現!
【以是因緣,佛法通塞眾生根性,唯佛知之,不應致難!!】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