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無難,但觀自在 元音老人主講 學佛 並不困難 因為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佛性。 只是大家不識,追逐外境執取色相,忘記自己本來面目而造業受報, 沉淪六道。 只要我們醒悟,回光返照,不趨外境,不著外相,回頭就是。 佛性的功能,表現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看外境並不是眼睛看, 現代科學家也講,單憑眼睛看不見,之所以能見,是大腦的作用。 但是這還沒有說到根本,因為大腦神經只如電線電網,眼睛比如是燈泡, 電網拉好、燈泡接好,電不通還是不起作用。這電是什麼呢? 電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能嗅能嚐,能說能動,那都是佛性的功能。 只要明白這一點,不著外相,時時回光返照,就成功了。 所以學佛並沒有什麼難處。 憨山大師說:「修般若之所以成功迅速者,以人人本具此心光也...」 一切眾生都本具此心光,不是從外追求得來的。諸佛不迷了, 證到這個心光,能起神通妙用;眾生迷而不覺,就六道輪迴,顛倒受苦。 假如能夠明白我們本具這個心光,回光返照,一念薰修,就是在 一念 未起前著力,念頭一起就看見它,不要跟念頭跑,用智慧光把我們 八識田裏的執著種子都薰光,這樣做功夫,就不難成就。 心地法門是誕生王子,將來必定能夠成佛,如果用其它什麼法, 修什麼通,那只是外圍功勛位。 功夫再好,神通再大,也只能俯首稱臣,不能做皇帝—成佛。 所以要在心地上修,這是最根本的法。其實一切法都是多餘的, 『金剛經』說:「法如筏喻者。」臨濟祖師被黃檗祖師三打之後, 他悟道了,說:「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沒有什麼玄妙與複雜, 我們大家執著玄妙反而複雜了。 六祖大師說佛性本來具足一切神通妙用,就是說,人人都有神通, 現在不能發現,就是我們的妄想顛倒執著作怪,蓋覆了我們的光明, 我們能時時回光返照,不著外相,把執著的烏雲驅散,那就恢復光明了。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觀自在」就是叫我們做功夫。 「觀」是觀照,時時看著念頭的起處,不動搖;「自」是自己。 什麼是自己呢,我們大家錯認色身是自己,我這身體要享受,要吃得好、 穿得好,貪得無厭,這就造業受報了。 這色身不是我,這色身是我們所住的房子。 裏面有個真人,這真人才是我 ─ 自己。 這真人就是現在六根門頭放光的這個東西—能見能聞的功能。 我們在當下一念不生,前念已斷,後念不起,當中沒有念頭的時候, 此時雖一念不起,但非木石無知,而是了了分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能見所見,能聞所聞,都不可得,能所雙亡,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這就是自己。 圭峰禪師說:「莫認色身,以空寂為體。」我們的本性像虛空一樣, 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假如我之外有一個虛空,還有一個空在, 那也不是了,我們不要向外面去求取,放下就是。莫求真,但歇妄。 不要求啊!你本來就是佛嘛,還求什麼佛呢?歇下妄心就是菩提。 菩提者,就是正覺,就是覺悟,我們觀這個自己,在剛開始只是明白了道理, 心還捉不住,要跟境界跑,需要做功夫看住它,觀照這本性在不在本位上。 功夫做熟了,進一步就觀也不要了。 觀是有功之用,再要進到無功之用。無為法,一切不可得,觀也不要了, 但是要注意:功夫到這一步,才能不要觀;功夫沒有到,你把觀放掉, 便流浪了。 有人說一切時做功夫是住著,開始時需要住著,你不住著功夫上, 你就跟境跑了。心中心法也是這個道理,一上來叫你觀住不動, 沒有定力做不到,所以給你住著個法,把別的東西就丟掉了,這是轉換法門, 就像念佛一樣,也是轉換法門。 我們念佛時,心念佛,佛就是心。念佛、法、僧,就不念貪、瞋、癡。 但是一上來不念做不到,因為多生歷劫,習氣深重,還是要有個法來修。 密宗的起用法門很多,很多人修行為了得神通、求發財,不知道修心中心法 是叫你修大道成大器。現在用什麼法得到點小神通,非但沒有用,還要闖禍, 因為心未空。 『心經』說「觀自在」是要我們做功夫,觀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動搖。 「自在」,就是我這本性時時在。而我們平時就不在,跟境界跑了。 圜悟勤祖師說:「一刻不在,便同死人。」就是行屍走肉。要時時「在」。 「在」熟了呢,「自」也不要了,有「自」還是做作。 『圓覺經』講:「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妄心不要滅掉,因為妄心就是真心,波浪就是水, 把波浪去掉,水就沒有了,所以妄心起來亦不壓滅它。 只要轉,不跟它跑即是。 念佛、念咒即是活潑潑地轉妄念的最好方法,心擺在佛上、咒上, 妄念就轉化了。「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自己不要執著自己, 時時刻刻認著自己。到此時,知就不要了,只有「在」在。 「於無了知不辯真實」,一切都不可得,真即假,假即真,更無聖凡之別, 一切一切都融歸自己,無在無不在,「在」也沒有了。 一切經文講的經義都是這些。『心經』是一部成佛的法,不是念念就行了。 一切眾生能觀自在,就是『心經』所說的菩薩; 你不能,那麼你就是眾生了。
帥!
2樓
【一切眾生能觀自在,就是『心經』所說的菩薩】講得妙好無比 人人都有感覺「自在」的時候,那時也會同時自我觀照到自在情境 這時就是菩薩了;雖然自在境界從數分鐘至幾天,有期限 但可期望下一回再有啊!算是菩薩有任期吧! 大家來對此題目抒發些心得感想吧!
3樓
觀自在:觀自性的存在
4樓
很多人就(任)為自由自在
5樓
但可期望下一回再有~~要不可得
6樓
觀照自我其實並不存在 , 當下就能自由自在
7樓
< 觀自在 菩薩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 > 第一次 被佛法 " 震 " 到 是在國中 一年級時 因貪玩(愛哭愛對路) 坐在二姐夫的弟弟車內 那個年代 那知 ~佛~ 是什麼 一昧 的 只想著 好吃好玩的 興奮心情 ;可是就在爬進車內的那一煞那~~ 聽到車上 放著~佛樂~我那雀躍興奮之心 莫名其妙的 安靜及下沉 那時的我有點被駭到 但卻對自心變化覺得奇妙萬分 經過多年的 上山下海 追法求道 縱貫南北追逐"名"師 光~心經~就聽了 不下多位~大師~的解析 但是每位大師 每每只在~文字般若~上注解 帶不入~深境 所以再怎麼一聽再聽 始終都在*~門外徘徊~* 一直到 聽到佛乘道場~王大師兄~法譯~<心經>~那個當下 全身雞皮疙瘩頭皮發麻每個細胞顫動眼眶濕潤 只有他 王大哥 *不吝嗇的解開<密碼>教導如何開啟運用~法鑰匙~如暗室燈火一掃我多年的陰霾* ~~~我終於能 登門入室了 一窺<法>的奧妙 浩瀚~~[感恩王大哥<生>我~慧命~] 古人常說:師父引進門 修行在個人~~所以進了門了又是一番~徵心~在[ 人 我 法 ]中去除沾粘執著(去粘解縛) 這才是開始了心經的 法要~~行深~~ 而如何的~深~呢?大哥常要我們{息妄歸真 識本性後不隨念走 不跟境流 了知 眾生 在似有相中起了種種貪愛執著 在似無相時又悲傷 怨惱...}輪迴在有無(相)中 如看破此一切虛妄之相即是~真~<實相>而了知一切法 無有定性故稱為<空性> 所以我認為 唯識 只是~入門~ 而 中觀 才能讓你~行深~ 引用龍樹菩薩言: 菩薩不取亂相 亦不取禪定相 亂定相一故 是名禪波羅蜜 動靜元是虛妄 日用一切現成
而六祖言:<本性自淨 自定> 自性本無住而無住即涅槃 了達一切相皆是不實 皆是 空性(不定性 變易性 無自性)*心能無所著 能作主* 即是 *~自在解脫~* 了解此理 生死涅槃 有為無為 本來就無二無別 所以王大哥 常要我們:< 內不為 見聞覺知 所牽 外不為 一切色 所染 又不 落 空; 真實 現成 > 以上一切皆是 王大哥讓我能<一燈除千年暗室>的體悟也讓我深悟 ~自在解脫~的真意 尤其 要我們棉密保任的 入 < 行 > 法 不要只在 文字上追索 這才是真正~入門佛法~呢!!
9樓
學佛的過程本來就是綺麗又錐心,也因為如此才珍貴,更能明明白白了知那顆心。
10樓
7、8樓將修法心得講得如此清楚明白,令人讚嘆 謹提出一些不同說法供探討: 妄心的法相是無常、終歸於空無,所以叫做「空相」。真心猶如虛空 有人無我、法無我的法性,其法相是空;可是祂法相雖是空,卻有真實體性作用 如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不稱空相,而叫「空性」,有時簡稱「空」 以上空性(真心)與空相(妄心)兩個空法相,合在一起而說「是諸法『空』相」 這樣實相界與現象界兼顧,就是法界真實相。 心經云「無色聲…,無眼耳…識」意即真心無住(六塵),心無所著,也不作主 這才「自在」;作主就表示已落於六塵境界,就不是無所著了 經論多處載有「自(本)性能生萬法」說,動靜、定亂及日用,與有為無為 無非是「法」,皆由真心本性而生,龍樹菩薩之意也如此啊 能這般認知,是否較接近入佛法門呢
11樓
感謝如此大力精緻的解析!! 咀文嚼字 細膩得過份 感覺 頭上安頭 令人覺得 "長高" 很多( 高人一等的感覺) 與 ~ 禪 派 ~ 的大開大合之 作風 相互 背離甚遠(要回本體 又繞遠了)< 孰不知車資 漲價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