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 山 《星雲禪話》 洞山良价禪師問雲居道膺禪師說: 「你不在禪堂裡用功,跑到那裡去了?」 「我去爬山。」 「你去爬那一座山?」 「沒有一座山值得我爬!」 (法性獨立不改、週行不殆,絕非死物,所以說「爬」, 但祂又是非動非靜,不來不去,所以並沒有「一座山」值得爬!) 洞山禪師追問:「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你都已經爬過了?」 道膺禪師回答:「也並非如此。」 (未究竟圓覺。) 「那麼你總得找一個出路啊!」 道膺禪師說:「沒有出路。」 (法門無門,唯覺能入) 洞山禪師再問:「假如你沒有出路,又怎麼能和我相見呢?」 道膺禪師說:「如果我有出路,那我就跟老師隔山而住了。」 (背塵合覺,空性則融,色塵則隔。) 不久,洞山禪師又一次問道膺禪師說:「你去那裡?」 道膺禪師還是回答:「我去爬山。」 (理可頓悟,事非頓除,要次第盡,所以繼續爬山。) 「有沒有爬到山頂呢?」 道膺禪師至誠地回答:「有!」 (得意處即失意處,圓覺妙義豈有終始頓漸之別, 山頂即在起腳處,如此才不空費草鞋錢。) 洞山禪師再問:「山頂上有人嗎?」 「沒有!」 (空豈待有滅後才成空,當有即空、當空即有。 小如芥子尚可納須彌,山頂上豈會沒人。) 洞山禪師用嘲笑的口吻說:「可見你根本就沒有爬上山頂!」 道膺禪師反問:「假如我沒有爬上山頂,怎知山頂上沒有人呢?」 (道膺以偏空為究竟,錯解空色一如的第一義。) 洞山禪師就問:「你為什麼不暫住那裡呢?」 道膺禪師說:「並非我不願住在那裡,而是那裡有人不允許我住!」 ( 道行不足,所以並非不願而是不能,入容易,住則難矣! 道膺之人身色身五蘊起念,如此豈能允許法性身久住。) 洞山禪師哈哈大笑:「我很早就懷疑,你早就到過那山上了。」 ( 到是到過,但登東峰未必就知道西峰,所以並不究竟圓融, 若要長住,窺其全貎,則有待加油。) 山上究竟有人還是無人? 道膺禪師的答話似乎顯得矛盾,其實這種說法在禪者並不矛盾。 所謂「山」,是指五蘊山,就是我們的自我。 「我」是由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集聚而成。 五蘊山上那裡有真我呢?五蘊山上又那裡能准許我們常住呢? 我們的身體,不會永遠是我們的。在禪者眼中,有和無並不是對待的, 有無只是一物兩面,其間並無鴻溝。能把有無調和起來, 認識中道,那才是禪者的智慧。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1, 2011 02:02 AM 回應 版主 於 February 21, 2011 12:55 PM 回覆 Aki 於 February 21, 2011 10:17 AM 回應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1, 2011 01:40 PM 回應 版主 於 February 21, 2011 04:26 PM 回覆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1, 2011 02:25 PM 回應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1, 2011 04:15 PM 回應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1, 2011 04:38 PM 回應 Aki 於 February 22, 2011 03:42 AM 回應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2, 2011 05:06 AM 回應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2, 2011 05:10 AM 回應 Aki 於 February 22, 2011 08:50 AM 回應 版主 於 February 22, 2011 12:28 PM 回覆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2, 2011 03:14 PM 回應 Aki 於 February 22, 2011 03:20 PM 回應 版主 於 February 22, 2011 06:17 PM 回覆 Aki 於 February 24, 2011 11:54 AM 回應 Aki 於 February 24, 2011 12:38 PM 回應 Aki 於 February 24, 2011 12:43 PM 回應 暢遊詩人 於 February 24, 2011 12:51 PM 回應 Aki 於 February 25, 2011 01:26 AM 回應 笑仔 於 September 25, 2011 11:39 AM 回應 Aki 於 September 26, 2011 01:28 AM 回應 於 September 26, 2011 12:50 PM 回應 Aki 於 September 26, 2011 07:05 PM 回應 Aki 於 September 26, 2011 07:38 PM 回應 於 September 26, 2011 10:12 PM 回應 於 September 26, 2011 10:28 PM 回應 於 September 27, 2011 12:09 PM 回應 大湖 於 September 27, 2011 12:25 PM 回應 Aki 於 September 27, 2011 03:27 PM 回應 蹋雲而去 於 September 27, 2011 06:57 PM 回應 Aki 於 September 28, 2011 12:13 AM 回應 掌中摩羅果 於 September 28, 2011 12:46 PM 回
這篇是道膺禪師的內觀感受。 感覺佛友括號內的破題,好像是受原文最後一段的影響,破得不夠精準~版主佛友要再契入一回再分享之?
暢遊詩人您好: 本來只想畫蛇添足一半就好,其餘就留待閱讀者自己評唱。 如今整個撩落去,又要按牛頭吃草了,唉!
2樓
2樓頸推
親愛的暢遊詩人佛友 如果"破的不夠精準"相信你一定有"精準"的見解 是否能讓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增加我們這些讀者的福利 也能增進見聞 多長智慧 謝謝了
3樓
3樓坐沙發
佛友,請恕敝人還是不能說~~這是內觀,這是內觀呀!(您看星雲也是「故意」只回答結果論,不談過程和路徑,以及勉勵後人要調 和自己五蘊。)內觀是顯示一人的清澈度以及綜深度的「掌控力」,人與人不可類比;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公領域上是不能談、不能 教,乃為了避免人與人類比之…… 但是登頂的人看得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所以洞山才會跟道膺:我早就知道你去過!(這是讚美呀!兩次都是我故意在探你路 徑。您再細覽一次吧~) 佛友,敝人僅暗示您:一、自性就是山;法性就是山。二、爬山就是暗喻禪坐內觀去。(敝人有稍微破題嚕~^^) 台語俚語說: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呀~
洞山禪師就問:「你為什麼不暫住那裡呢?」 道膺禪師說:「並非我不願住在那裡,而是那裡有人不允許我住!」 住於法性則時空統一,體相一如,能全用全,一切法拘它不得。 還提什麼暫住或允許與否呢?住則物我一體,他方世界下幾滴雨,亦如自身之汗滴罷了; 住於法性身時,隨類應化,自在作佛事,還提什麼允不允許呢? 住於法性時,山河大地皆是自身相的顯現,我就是十法界,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十大一如, 於此絕對、唯一境界中,十方三世諸佛同一清淨法身,何曾有對立相之他物能觸及,若是能被暫住、允許, 即已落於第二義,諸法已成了戲論,實相了不可得。 初地已具法身,但畢竟能用、理事、時空未若佛之究竟,充其量只是入修道位,小小的法王子而已。 道膺禪師的「到過」,並非即已「到位」,「見性」並非即是徹證「佛性」─阿耨多羅三貎三菩提。 「自性就是山;法性就是山」,誠然不錯,自性如山,若說山腳下是初地,山頂是佛境界亦無不可, 但臨濟禪師說:修行不著法求、不著相求;求佛失佛,求祖失祖。禪宗以離相為宗,更無次第,但是如此一來, 容易導致莫衷一是,物濛瀧鳥濛瀧,難以精準。但是缺點亦是優點,禪宗也是最快速、精準的,原因就在於能 遠離相上的糾葛。 如上所言,道膺禪師與洞山禪師說什麼爬山、山上、暫住、允許,根本就是囉囉嗦嗦,歹戲拖棚, 根本都在明白裡,爬山多累人啊!不若趙州禪師「喫茶去」,又務實、又親切感人,多好! 狗尾續貂,胡亂為文,毫無理趣,只是愛說,該遭棒喝!
4樓
福樓
更正:如人上山,各自努力。摘《明覺禪師語錄》
5樓
專業的5樓
第一則原文如下:(張貼原文乃因後人翻譯成白話文時,原味已失,翻譯得不夠巧妙~) 師問雲居。甚處去來。 雲居云。蹋山來。 師云。那箇山堪住。 雲居云。那箇山不堪住。 師云。恁麼則國內總被闍黎占卻。 雲居云。不然。 師云。恁麼則子得箇入路。 雲居云。無路。 師云。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 雲居云。若有路。即與和尚隔山去也。 師乃云。此子。已後千人萬人把不住去在。 第二則的原文找不到……但是第一則時,良价就認定道膺拉~~
6樓
6樓
回版主佛友。 您於 February 21, 2011 04:22 PM 回覆。這些回應就比上方的引號內解析得更好嚕~~隨喜讚嘆。 但是還是那句老話:扯上內觀的東西,就沒得探討,咱們只談那外圍表象。 本案僅是洞山禪師隨道膺禪師的那句「蹋山來」,順緣再提問他看啥啥?用啥角度看?罷了~ 但「若有路。即與和尚隔山去也。」確實是良价就認定道膺是繼承人的關鍵原因之一;法音一線牽,倆人同一邊,非隔岸也。 p.s.每位老師「引導」弟子都是因當下機緣而有不同,各有可取之處。^^
7樓
7樓
版主佛友 本以為可以多聞一些上乘法門 那知有人這樣 "含蓄" 的欲言又止 ... 反觀 版主 心無罣礙 洋洋灑灑 竭盡所知的熱情分享 這就是版主 可愛的地方 其實也是我從未間斷閱讀此部落格的原因(看到版主 使盡吃奶的力氣 不藏私) 而我覺得 一音演萬法 隨緣 應化 所以暢遊詩人你想太多了 假如我鈍根的不解你所說的理論 那也如隔靴搔癢一樣 不能入心而已 且會因你的語言文字被你誤導的話 那也是無明的因緣 如果此人沒清淨之心 任何人或什麼語言文字 都可讓他曲解且能誤導他的 寬心吧 佛友 佛渡有緣的人ㄚ
8樓
8樓
Aki佛友,隨喜善緣~ 本案第一則,敝人已略破題分享了;第二則出處不詳,敝人隨文解義。(敝人觀點與版主佛友不同。敝人相信道膺之境地,故揣摩其他 的「路」。) 「有沒有爬到山頂呢?」 道膺禪師至誠地回答:「有!」 洞山禪師再問:「山頂上有人嗎?」 「沒有!」(山頂僅有「我」。當然沒有人,更無他人。) 洞山禪師用嘲笑的口吻說:「可見你根本就沒有爬上山頂!」(刺探意,要道膺多描述一些,以再確認之。) 道膺禪師反問:「假如我沒有爬上山頂,怎知山頂上沒有人呢?」 洞山禪師就問:「你為什麼不暫住那裡呢?」 道膺禪師說:「並非我不願住在那裡,而是那裡有人不允許我住!」(攀峰居頂也是相,「我」為何要「住」相?這段算第二則重點: 並非我不想住那裡,而是「我」,「自性」主人,不讓我住相呀~) 洞山禪師哈哈大笑:「我很早就懷疑,你早就到過那山上了。」(洞山在道膺第一則那時期,就已經相信道膺已經曾經"通達"山頂 了。) 備註1:山依然比喻為每個人的自性,倘若成功至頂,「我」就會「照」見五蘊皆空。(心經其實是內觀的大作…) 備註2:兩則有些地方會顯得矛盾,乃「即與和尚隔山去也」這句。第一則上半段確實是洞山考問道膺見到「我」(自性)了沒?下半段 洞山和道膺談的已經不只是自性,而是「法性」了。(所以敝人上面才說洞山在第一則時,已經確認道膺和他同一「岸」了。) 也因為這案更已經延伸到法性,所以才「不可說」!!而洞山已經確認道膺見到自性;道膺除了通過考試,又被確認和老師已經同一 岸,故上方敝人云這案是道膺繼承衣缽的關鍵點。 敝人這樣的解法才會和星雲解得一樣~~星雲一定也經歷過傳衣缽的考試~~ (自認破題80%以上,敝人能形容這條「路」,就看閱文者有沒有力量「爬」到山頂?這可要自己走,自己看,自己去體會法音怎樣相 連?法脈怎樣延續?)
9樓
9樓
敝人相信道膺之境地,故揣摩其他的「路」。 更正:敝人相信道膺之境地,故揣摩他的「路」來解說。(為何格式都會跑掉~~@@)
10樓
10樓
果然不同凡響 描述的非常生動 至於"精準"與否 就留給你品味了 我沒有任何 不敬 的意思 只想告訴你 我看進去了 而我想如果 下次再看的話 思維 一定有所成長及改變(因我成長空間很大) 在此謝謝你 不吝嗇的講解 看你们行家 思潮洶湧 相互腦力激盪 真是福澤眾生 讓我们覺得人生一點都不苦 就因有你們在 我们好幸福ㄚ
苦命文字的宿命就是言不及義(第一義)。所以儘管講到口吐白沫,也只能是打打屁而已, 千萬不要太相信什麼文字般若,若能有般若,也是密在汝邊,不在眾生約定俗成的文字本身。 佛法的難學、難為就在於語言、文字的無力、不精準,否則一語道破,即皆大歡喜了,還談什麼三大阿僧祗刧。 以爬山為例,山巍峨高聳,必然有山腳與山頂,必然有起點與終點,如此便構成了線性,便不及佛法要義, 佛法圓融之義認為終始頓漸、藏通別圓都是「一」,認為有爬山之義存在者,就現象界而言,殆無疑義, 但若就本體而言是不通的。此外,若說山上無人,那三千大千世界的卵胎濕化眾生,是一場夢呢? 還是佛性所成?諸佛菩薩的法性身盡虛空、遍法界,必以佛性為自體,必以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為自體, 應該不錯吧!佛性非線性,對吧!爬山有沒有線性呢?若說有線性,現象即非本體,若說是「無」是「一」, 點、線、面都是一,起點、終點都是一,心、佛、眾生都是一,那不就是心經所說: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聲、香、味、觸、法了,對不對?山頂上無人也就偏空了,三千大千世界若壞,法身也就壞了, 對不對?山頂上有人是就現象而言,山頂上無人是就本體而言,嚴格說應該是這麼講: 山頂上有人,即非山頂上有人,是名山頂上有人。對吧? 最後,部落格所有文章或有立場,或無立場,看看就好: 「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11樓
11樓
版主佛友,說得好呀~ 一、山頂上無人是就本體而言。是的! 若說山頂處可能會有「人」,那是"感覺"可能山頂處還有一段攀天小徑藏在雲深不知處中~爬越高,周圍雲霧越多。但是,起碼往下 看,可清清楚楚呀~ 就以到101大樓最高觀望台來比喻,想更高?一定要「轉搭」,想轉搭還要有轉搭的資格和入場券~~哈哈哈 二、至於以爬山為例,山巍峨高聳,必然有山腳與山頂,必然有起點與終點,如此便構成了線性,便不及佛法要義。 如果該線性是3D,甚至是4D以上的「線」,還受「限」嗎??? 自古禪師以倡導明心見性為要,我們自然也當如實奉行,法性、法界不能多嘴呦~~~哈哈哈
12樓
12樓
感謝版主 深入的解析 可了解版主要我們知道"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的文字障 而請版主安心 我有固定的追隨一位"無上"大師 每個小週末 總會為我們諄諄教誨 我才不會 離徑叛道 的迷失於山中 我因為本著"不依俗諦 不得第一義"精神 四處聞善法(我知不應往外求 要往內求) 可能是因緣業力吧 腳都不聽使喚的往外跑 可喜的是我的"無上大師"有賜我"六字真言" 有專利的喔 所以我非常的有自信 而不致走火入魔 "萬法本無自性皆是自心取自心" 再一次 感謝版主
Aki 師兄您好: 能深自了悟"萬法本無自性,皆是自心取自心",已是理上一大突破,實屬難得。 能在事修上依止"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即能明瞭空有一如、色空不異的奧義,將不致落入偏空。 理上不偏不倚,事修不沈不滯,理事圓融一如,欲證法性,欲出法身,將是指日可待,加油!
13樓
13樓
親愛的佛友 第一次看到你那麼輕鬆交流 太好了 心情也隨之放鬆 至於你的要求 不是我能做主的 主權不在我這邊 所以就看你的緣份了
14樓
14樓
親愛的佛友 我先向你~道歉 ~ 上幾回'不節制'的語言 我被我家 上人 訓斥了 所以我在此向你打個招呼 其實文章鋪開 就是要讓人討論 無論你對此文章是如何的不屑或喜歡 都可開誠佈公的討論 所以請'對此文章'表意見而討論 這不就是部落格的"禮貌"嗎? 從此 原文 你說又有一番不同的禪味 是否可讓我們分想你對這爬山原文的另外禪味呢?
15樓
15樓
版主 原諒我 口氣 好像是我開的部落格一樣
16樓
16樓
回初心佛友。 不過,這是否僅指內觀的感受及內容而言?像參禪次第門道是公開傳授教導,但所悟到的真心密意,不能告訴予未悟者一般…… 您說對了!此舉會截斷、終結後學子之「個人創意」。(佛學的特性,雖有第一義,但各人路徑不一;把話說死,不利於後學子之學習 和摸索。法喜的充滿,乃起於「追求時的過程」是吧?!)古之禪師之其嚴重性,故話機鋒時,只是不段地「引導」、「轉移」弟子的 思考範圍到另一位置…… 「內觀是顯示一人的清澈度以及綜深度的『掌控力』、心經其實是內觀的大作」云云,令人頗感深不可測,又好奇無比。可否請慈悲大 方一番,將「內觀」大概內涵、方法為何,盡量就能公開部分,予以釋述,利益有緣。 敝人用白話文淺釋一下。 1.內觀技巧和目的性,用心理角度來談:讓行者明白自己的禪坐路徑是暢通、成效是有水平的,而心生信心,向學不怠,一點都不 「玄」。(例如:適當的養生,可以讓色身保養的當,內外、身心平衡,生活更多姿多采。) 2.內觀的相是自己與自性的互動、調和,那是您本自具足且獨一無二的路徑和方式;公領域上怎探討這私事?探討易雙雙類比而住相、 執相(人性陋習)。 3.不過,內觀所養成的定力、掌控力;的確可以幫助佛子不受境、相之影響。心思更純正、清澈,終達通體清淨。(《信心銘》其實是 談這些能力的養成過程和最終好處,歡迎去多參幾次,也許會會心一笑。) 以上隨緣分享,請參考之。
17樓
17樓
佛友 謝謝了收到 心如 道場 生活是'佛法'的演化 順境是福報 考驗你的定力 逆境是業力 考驗你的智慧 如遇大災 大難 那就是 魔考 了 當然也是 大進級的'檢定考試' 了 然而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所以啦 一切都不要 太 用力啦 嘟嘟好 就好啦 像 暢遊詩人一樣 清淨生活 就好了(可感覺到他很優雅) 不強求別人 也不拒絕別人 悠遊自如 何等自在ㄚ
18樓
18樓
但有言說 , 皆非實義!哈.....哈.....到底人在哪裡?山又在何處呢?
19樓
19樓
親愛的佛友 暢遊詩人 你好!! 以前關於~信心銘~你是回 初心大的(不要誤會我) 因鈍根故 所以 光 細讀 你對我的回應 就花了我所有的心神~更~遑論其它(也許我 目光 如豆) 今 感恩 版主 一再刊登舊文章 還有回應文(這回 我學乖了 ~全看) 這次我又 深深 的 咀嚼回味 看看 我的思慮感悟 成長了嗎 進步與否??? 浸淫在 版主與暢遊詩人 兩人 高來高去的文章中 無限悵然 緬懷 看著兩位大師的文章真是覺得高級享受與莫大福報ㄚ 但細讀8樓及16樓的 回應文 不自覺的 誤會 暢遊詩人 是 比較~ 著空 的 << 因為 你解 自性主人不容許我 ~住相~裡 >>(8樓第二段最後) 而你把自性 法性 硬是分開??(不解?) 而 版主說 以三千法界眾生為 自體 特別伸議~現象界與本體的相依相違(著有?著無?) 總之像這樣的上乘法要 ~~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越讀越有 深入的 認知 與不同的~ 感悟~ 不知 下次 再 看此文章 心中對 兩位 大大 的 觀感又會 起 何種 變化呢 ~ ^^ ~ ~~~ < 真是 感謝 有你們的 存在 及 不吝嗇 的 法 佈施 > ~~~
20樓
20樓
回Aki佛友19樓: 每個人的文字敏感度、嚴謹度不同,看得懂要「表達」的意思就好~~好 比敝人不以為「人有佛性」一樣!!(有些看法,敝人也許這秒寫,下秒 就忘了;看倌「看得懂」就好,不建議太執著。) 法性二字在「本篇」解:非當下這時空之產物(串聯宇宙訊息場)。 還有,敝人向來「住『有』」,不懂啥是著空……哈哈哈 無緣不慈,大體同悲。共勉之。
21樓
21樓
親愛的 佛友 詩人!! 從今年二月到現八月底 我自覺 有進步 許多了; 以前 看你 文章 就像 <丈二金剛和尚 摸不著頭腦 呢!!> 對 ~信心銘~ 上次你的詳述 我沒福氣 看到 斗膽向您 請求 能否再施捨賜教 請再一次 為我開示 Aki 虔誠合十 望詩人 大發 慈悲
22樓
22樓
親愛的佛友 詩人大大 你好~~ 為什麼 是 "無緣" <不> 慈 呢??? 跟我所認知 好像 不同ㄝ~~ 我只知~~ 無緣 大慈 同體 大悲 ~~ 你是有 特別 的 另類見解嗎?~~ 還有 我是 說 從今年二月到現在九月(上面少算了一個月)笨ㄛ~~>_< 我(腦袋瓜) 稍有 成長了[稍自誇一下增加信心]唉~~~
23樓
23樓
凡有所說,凡有所思,就是一種(思辯)哲學,就是世間學!故Aki佛友抱 歉了~敝人不再為文破題了…… 1.節錄版主佛友<把「我念」連根拔除>一詞並改之。 只談論開悟經驗或禪悟經驗而不去體證這種經驗,是毫無意義的;【只談 論典籍上的文字或思辯典籍上的禪修經驗,而不用心去體驗這個世界,是 偏執的!】 所以就不要再請我分析一些「文章」了。文章,是給人"隨心情去賞析" 的;人生,卻是需要靠你完整地去體驗!與其整天在思考歷代古德的密 意,倒不如用心去體驗這人生。(舉例:拿你小學時的作文文筆和現在的 你類比。小學時的思考能力、詞彙表達、情境感受不同於成人時期的你洗 鍊和深刻~~小學時文章是玩成語接龍,中學時是搞華麗詞藻堆疊,成年 人了,你還會為"莫名的種種理由"去賣弄文章???) 上面這段的意思是要您勿操之過急……小學時的你,也升級到中學,也升級 到現在~~一切都是時間和機緣的巧妙安排;終究會「盡其己能」地完整 體驗人生,因為--生命,終會為自己找到適切的出口!! *如果您喜歡 悉達多流傳下來的精神,那麼請跟隨祂體驗一樣的人生百 態吧~~祂的種種火花般地體驗,絕對不在文字裡,也絕對不在清談高論 中~~~這才是禪的精神。 故常念經文、看佛典、練禪坐、打高空……這些只會幫助你心平靜或僅是打 發時間,但不會幫助你早登彼岸的,這叫做「有心,但用錯方向。」 2.既然無"緣",為何要慈呢?(你是你,我是我呀~攀緣是個要不得的習 氣喔)不過,【同體大悲】卻是不爭的事實,此4字是贅言~~同體就是 你跟我『同一岸』,當然你我視野、使命……是類似啦~當然你我就可以相 親相愛嚕~~哈哈哈 文字有時就是個悖論,哪怕是目前這個世界依然都存在著諸多的矛盾 呀~~~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明心階段) 敬祝:早日同岸,相親相愛~~哈哈哈
24樓
24樓
節錄一位私交好友的觀點與有緣人分享。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蘿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是 『觀自在菩薩』 的修行路,由內而外,觀照自身來映對這塵世的 『生滅』,由身蘊內的『平衡』,來看待這世間『生命』的去來。 事實上~~~眼下的『心經』,已經變成一首好聽的歌曲了。 每天唱呀唱,唸呀唸,又有誰順著『觀自在菩薩』的『路』,走一遭呢??? *也唯有~~~~走過的『人』,才能體會『觀自在菩薩』,為什麼叫做『觀 自在』。* 個人觀點: 1.古聖賢菩薩這等智慧有發現捷徑?走上捷徑??想不到人間數千、數百 年後的高等智慧後人發明了諸多的捷徑~~(方便門是方便學習,絕非早 日證菩提。) 2.每個人走的路一定不同!!怎樣分享?分享有用嗎?又想類比競和? 到底有誰「願意」順著『諸佛菩薩』的『路』,走一遭呢???
25樓
25樓
【只談論開悟經驗或禪悟經驗而不去體證這種經驗,是毫無意義的!】是否 為「只談論他人開悟經驗或禪悟經驗,而自己不去追求體證這種經驗,是毫無意義的!」之誤? 否則,未有宗門開悟體證,何能談論證悟經驗! 【只談論典籍上的文字或思辯典籍上的禪修經驗,而不用心去體驗這個世界,是 偏執的】說似有理,但沒交待要在何處體驗這個世界 是指一般世俗生活上用心體驗?或者是這個世界表面現象背後的實相法界(生命、世界根本真相) 兩者天壤差別。前者可給人「隨心情去賞析」,後者是古德的密意,是實相一相 是實相無相,一切法門要同歸向實相法,才可說是佛法,是真實法界軌則 不得由人隨意說說,公然錯說後沒及時懺悔,有果報在
26樓
26樓
在何處體驗這個世界? 指一般世俗生活上用心體驗? 這位老兄請詳讀<一位苦和尚的曠日傳奇>會有幫助。
27樓
27樓
親愛的佛友 詩人 你好!! 看了 你的 回應文章 真 讓人 "腦袋瓜" 有點 ~ 打結~ 從以前的 往來回應中 你 大概也可 略抓我的程度吧~~唉 如今 你的回應 卻拐個大彎 回復問題 我一看再看 不知所然~~ 我只知 你要學佛者 朝著 < 觀自在 菩薩 > 的 < 路 > 走~~( 每個人 都想ㄚ 誰不想呢!! ) 這個 上次 我也說過 每個人的 福德積糧 都不同 所以一開始 每人的 ~起跑點~ 就不一樣了 又 因緣業力 福報孽緣的不同 因而 所接觸的 人 事 物 包括 ~師~ 也截然不同 你如何<要人>都能~同等~自在~呢!! 然 各自的 智力 慧命 不一樣 他們 唯一 可期待的是(可碰到)一位 心中 無分別(不分類) 肯 無畏施 大方廣 的 般若慧者 *此般若慧者 可 跨越 時空(網路) 一視同仁 竭盡所能 的擁抱有緣人 像 天降甘露法雨般的 滋潤或拉拔 水深火熱的眾生* 我只知 像這樣的仁者 不會 ~要求~ 只會 ~祈禱 跟他有緣的眾生都能得救 早日脫離苦海~ 也許~ 也許~ 你是 在我心中 是這樣的形態存在的 * 一位上天 恩賜 的 智者 貴人ㄚ~~* 一位跟不上 腳步的 遲緩學佛者 向你叩拜
28樓
28樓
有人學了一輩的佛,始終看起來都像魔。 有人一輩子沒學佛,始終看起來都像佛。 該學佛?或學佛這件事是重點?好像重點是這人在此生的整個學習態度和 過程吧?! Aki佛友如果您願意聽敝人一句,就「學習『徹底放下』」吧~(哪怕把 這些年「造」的「佛筏」丟棄都不怕~) 請學習並效法版主佛友《一個苦和尚的曠日傳奇》一文內的精神,從今 而後--作息正常,專注地上班、吃飯、睡覺,與任何人和睦,做任和事 全力以赴。與人相處若聽到善資訊就參考,不合用的聽過就忘;閱讀報章 書刊喜歡就用,不合用看過就忘……說穿了就是把那些五戒十善『徹徹底底 地』做到罷了~~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如此養成習慣數十年直到那 天,能不能當『非人』?一切自有定數~~(春來,草自青。) 《光輝之書》:「若一個人未曾完成他來世的目的,至聖者將會將他連根拔 起,並且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秧種他。」 敝人再次陳述:在我眼中,佛學和世間諸善知識無異,不過是東方國 度的哲學之一!哲學是幹啥的?訓練大腦思考方式罷了~如果基本教派的 佛子仍自以為殊勝,請自便、自爽去。反正,本來與我無關…… (敝人累世愚痴,就像蟪蛄不知春秋,夏蟲不可語冰般,大腦中向來沒有 「仗他力」這支程式;竭請版主佛友與您分享其餘法門了~~~每每Aki 發問敝人就跳出來,版主佛友以後都靠您了~有緣人們,彼岸見。) 最後,敝人以此世最經典的座右銘與諸有緣人分享:但求盡心盡力,無 怨~無悔~ 祈祝:早日同岸,同體大悲。
29樓
29樓
謝謝您~~詩人!!辛苦您了 看到上回應 好像耳邊響起 珍重再見的音樂~~ 也像看到了 搖頭嘆息的累者 卸下他多餘的鑲囊 我只想 告訴你 改變我一生 內法界 的是我家~ 無上大師 ~ 我知 一切造弄奔波 就是 為了 親近 我家 無上大師 ~~他 讓我--重生--(一個全新的我) 而生命的改造 最大的獎勵 就是 認識 網路上的詩人(一定是老天有眼) 我說個老掉牙的話: 誰 在乎天長地久(生住滅) 我只知 只要看到你的文章 你就在不遠處 叮嚀著我 ~~正嘮叨著呢!! 以前 常覺得 到處是 牆 到處是 界 好不容易學了佛 才知 城牆別人 造的 比我多和高~ 現在 只能 一笑致之 在網路上 誰能強迫誰??但最珍貴的是 能將心比心 人溺已溺 悲天憫人有緣無緣都大慈 像一個微笑也是 上文最大的 著力點 就是要我~放下~ 收到了!!!我親愛的佛友 詩人~我也 請您 ~也~ 放下吧!! 由衷的默禱!!有緣的繼續關心互愛 無緣的也誠心祝福~~^^ (告訴您一個秘密 每當我一想到您時 我就與您同在了 請不用等到彼岸~我從沒跟您分開過~此岸彼岸永遠一如呢!!)
30樓
30樓
寧靜和混亂都是來自幻象, 對成道來講 — 沒有所謂喜歡和不喜歡 在真正的高層領域裡,既沒有自己 也沒有不是自己 當追求直接的認同,我們只能夠說[不二] 「一」在全部裡面,全部在「一」裡面, 如果這個被達成了,就不再有對自己不完美的煩惱。 < 你一直都是一個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