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競渡
2012 礁溪二龍競渡 陰曆五月初五的龍舟競賽 礁溪二龍扒龍船,二龍競渡代代傳二龍社區位於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舊稱奇武蘭,和其他農村一樣有著純樸與濃厚的台灣鄉土味。目前約有 501 住戶,總人口數 1441 人生活在其中;人口結構以老年人與就學階段的學童為主,青壯年人大都外出討生活,另闢新天地。地方產業仍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養鴨業次之、其餘則有水產養殖業與小型加工業。其中以礁溪溫泉番茄、溫泉鹹蛋、皮蛋、溫泉良質米、鴨賞、活魚活蝦為主要農特產,呈現出靠田吃田,靠河吃河與環境相依存的典型特色。二龍社區最重要的民俗文化與宗教活動即是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二龍競渡」 --- 扒龍船。
早期農業時代,每接近端午時節,上庄淇武蘭與下庄洲仔尾兩庄居民即互不交流,甚至連出入內外都得繞道而行,使得原本是一個純樸的農村,因為「扒龍船」而形成兩庄草木皆兵的緊張局勢,只要有一點些微的口語爭論都可能造成兩庄間的衝突,可見當時的競爭相當激烈。
2012 捍衛傳統 二龍競渡不穿救生衣 礁溪鄉公所決定,今年公所辦的划龍舟賽穿救生衣才能下場;但屬於地方自辦的傳統「二龍競渡」,將交由二龍村民自行決定;二龍村長林義成說,將 召開村民大會由村民決定 。
鄉公所已趕著採購,挑選較為輕便、 運動 型的救生衣, 希望 降低對選手造成不適及不 方便 感,提升選手的參與度。但有兩百多年歷史的「二龍競渡」,卻讓公所傷腦筋,二龍競渡選手都打赤膊上陣,「 安全 」與「傳統」如何權衡,讓鄉公所陷入兩難。
公所表示,「二龍競渡」並非是官方 活動 ,而是民間自辦的傳統活動,公部門只是從旁輔導,決定權是由上二龍、下二龍兩個庄頭各自的「爐主」及村長決定,鄉公所無去強制「二龍競渡」人員必須穿著救生衣。
二龍村長林義成說,為了安全起見,他個人認為應該穿救生衣,否則出了意外,沒有人能承擔責任,但他也擔心如此一來,將有違打赤膊上陣的傳統,恐會引起村民反彈及質疑,他決定召開村民大會,以公開表決方式,來決定是否要穿救生衣。
二龍競渡
宜蘭縣政府規定今年划龍舟不管是練習或比賽,選手都要穿救生衣。 但為了捍衛礁溪鄉二龍競渡傳承兩百多年的光榮傳統,二龍村地方人士一致決議, 6 月 23 日 端午節當天,兩庄選手不會穿救生衣,要打赤膊上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