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日期 : 2010/12/10 06:00 ~ 18:00
人員 : 宗、 源伯、相哥、燕哥、燕嫂、林×鑑、巫×堂、劉×裕、戴×蘭、
阿妃、 李×鈞 共 11 人。
行程 : 06:10 芎林集合出發→ 08:20 步道停車場→ 08:40 養老入口出發→
09:50 馬鞍舊址(休息 20 分鐘)→ 11:20 白石吊橋(休息 20 分鐘)
原路折返→ 12:20 水源處(午餐 30 分鐘)→ 13:10 馬鞍舊址(休息
20 分鐘)→ 15:10 返抵養老入口→ 18:00 芎林。
霞喀羅國家步道,全長 23 公里 ,位在新竹縣後山的區域,蜿蜓在霞喀羅大
( 石鹿大山 ) 北端的林間谷地中,橫跨尖石鄉與五峰鄉。霞喀羅國家步道,並
非新開闢的步道,而是依循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系統)中,(霞喀羅警
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路線規劃而成。 霞喀羅步道因多次颱風,
路基坍塌嚴重,災害整建工程已自 11 月 1 日 起陸續進場施作棧橋,吊橋及白
石駐在所等重要設施設置整建,材料運送期間易生危險,為使用者及現場施
工人員安全,敬請遊客暫勿前往。
霞喀羅國家步道又稱石鹿古道,是早年新竹縣五峰及尖石兩鄉山地部落,重要的聯絡步道,修築於 1921 年代,北起秀巒,南至清泉,大約有 20 餘公里,整條古道,因需翻越霞喀羅(石鹿)大山,而得名。五峰、尖石是泰雅族人,生活的天地,日治時期,泰雅同胞常有英勇的抗日事蹟,日本政府為了便於統治起見,乃開闢此條步道,警備性質高於聯絡之用。因此,在沿途設置了 20 餘個警察駐在所,是當時全台灣警察駐在所密度最高的地區。駐在所的建築方式,以厚達 50 公分 的夯土為牆,外覆木板、內抹石灰,是「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獨特的建築。目前雖然多成廢墟, 不過在小林、田村台、楢山 ( 青山 ) 、朝日、石楠、薩克亞金 ( 白石 ) 、馬鞍等 7 個駐在所遺址,仍可看出昔日駐在所的規模。
霞喀羅古道,東端是尖石鄉秀巒村,西端則是在五峰鄉的清泉部落,兩地都是以野溪溫泉聞名,而霞喀羅國家步道,北起養老登山口、南抵石鹿登山口,兩端都可以從部落開車循產業道路抵達。步道全線位在海拔 2234 公尺 石鹿大山的北鞍,這座山除了是兩 支泰雅族群的獵場分界,同時是東邊的薩克亞金溪與西邊的霞喀羅溪兩流域的分水嶺,養老段步道可說是沿著薩克亞金溪的山腰而行。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