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展是基金會一年一度的盛事,大家匯聚一年的能量,在這時刻好好展現一下各自的精華。除了展花,也如同牛郎一年一會織女般,藉此見見各地的花友。
年年花展,春花年年繽紛燦爛,人呢?
這問題是我每年花展內心的反觀,除了看花,我也看人。花展展花,其間也在展人 ( 體態的變化、言語、各種彼此應對間 ) ,多年來總讓我玩味再三!
有人問我,看花展要如何看?哪一盆我覺得最好? ………
多年下來,我覺得需依個人學習的程度,來決定看展的深度!
首先端看每件作品的呈現,作者備展的用心,是最易令觀賞者感受到其個人的誠意。以每年的台北大展來說,大家的盡心盡力,就足以令人感動讚賞!
其次再細看,作者表現的意旨,是否符合當年度大展的主題,亦或符合其被分配到區域的主題。這部分的呈現,攸關於個人對理論的理解及技藝上熟稔。倘若文不對題!或是整體插作技巧上的缺陷,都會影響作品的優劣。
再者,長年參展的老師,其作品意涵及創作上的呈現是否令人耳目一新,也是長年觀賞著對作者最嚴苛的期待。好與不好間,已非花美不美、型對不對、技巧厲不厲害的問題,而是個人風格上是否有所突破及形而上的美感呈現是否深刻滿足內行人的味蕾。
常言道: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花本艷麗令人喜愛,插與不插間,人們對花的喜愛終有它原始的美好定位。
展場中數百件作品爭豔奪麗,除了花朵本身誘人的引力外,如何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令觀者印象深刻或觀之動容,實是一個花藝創作者需認真自省的問題。
習花多年,中華花藝與異派花藝的差別,除技藝與理論不同外,其重意趣的內容,是花藝中難以易於用言語或技巧表達的層次。“花本無情,不可使插花者無情,插花在攝情,不可使觀花者不生情”,實是一個深受中華文化滋養的花藝家最終該達到的境地!其成與敗不關乎觀賞著讚賞的多寡,而是在於個人創作上的能力蓄養與生命的自覺。
看花、識花、插花、觀花而悟花,我的花‧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