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82%的上班族在辦公室經常感到頭痛、疲倦甚至噁心,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辦公室可能是讓你生病的原因嗎?可以如何改善?
康健雜誌51期 作者/李宜蓁
一般人大概以為就算天塌下來也改變不了行政院長游錫堃那一臉敦厚笑意。他當然會發怒,但料想不到對象竟是行政院大樓。
「我在宜蘭不會發脾氣,為什麼來到行政院辦公,每到下午就拚命想發脾氣,」游錫堃曾對同仁抱怨,一定是行政院大樓的空氣出了問題。
其實台灣有三成五以上的上班族和游錫堃一樣不滿意辦公室的環境。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全台灣有82%的上班族在辦公室經常感到頭痛、疲倦甚至噁心,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包括打噴嚏、喉嚨乾燥、眼睛鼻子過敏、頭痛、昏昏欲睡、容易疲倦、咳嗽、氣喘、皮膚發癢、情緒起伏大……等等。
歐美醫學研究證實,這是一種沒有確定病兆的症候群,特別容易發生在密閉的、沒有窗戶可開但有中央空調系統的大樓內,統稱為「病態大樓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SBS不是疾病,而是長期待在室內空間後,身體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台大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解釋,如同現在普遍流行的文明病:慢性疲勞(chronic fatigue),SBS出現於每個人身上的症狀不一,找不出確定原因,只知道跟室內空氣品質有很大關係。
環境醫學研究普遍認定致病原來自四面八方,包括空調通風管線內的細菌、影印機飄出的粉塵、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牆面油漆溢散的甲醛,都可能是侵蝕辦公人員健康的元兇,而辦公大樓的密閉式中央空調系統則是幫兇,使得髒空氣和致病細菌不斷在大樓內循環。
有人形容,星期一早晨的辦公室就像缺水的沼澤,不但空氣停滯不動,偶爾還會冒出陣陣臭氣。SBS發作時間因人而異,因通風不良所引起的不適,會在一進入辦公室時馬上感受到;因為長時間毒素累積所產生的不適,通常到了下午症狀特別明顯。
SBS的症狀常會讓老闆誤解,員工們可能是感冒所以拚命打噴嚏流鼻水,或根本認定員工在偷懶才會昏昏欲睡,甚至連員工自己也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蔡小姐就坐在辦公室出風口的正下方,她猜想是冷空氣下沈的因素所以一天到晚感到手腳冰冷。前陣子重感冒,病情一直惡化,換了位置之後卻馬上好轉。公司在出風口處加裝了濾紙,不到一個星期就由白轉黑,更換率奇高。讓人不敢想像,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是否就像那張濾紙一樣,一下子就變黑。
在台灣,冷氣的使用高峰期在夏天,一般家裡或大樓經常在使用了3、4個月後,放任它休息個大半年,不但很少更換濾網,更別提清理蒸發盤或結冰器等內部清理。於是,卡在濾網上的髒東西漸漸結成硬塊,與結冰器下方的水結合,成了蚊蠅、細菌和小強(蟑螂)的新樂園。
直到下一次使用時,卡在濾網上的髒東西不但讓空氣送不出去,造成辦公室冷度不足又耗電,這些髒東西也跟著空氣再度循環於大樓內。「那種空氣簡直比不用濾網還要髒,」專業於空調保養維修的國產實業家居服務事業處丁朝源經理形容。
有些大樓管理者知道要定期清洗水塔和通風管,但是忽略了辦公室的基本清理。想想看,是不是每次換燈管時,一碰到天花板的白色板子就會有灰塵從天而降?原來天花板一打開全都是灰塵。平時的辦公室清理也很重要,只要灰塵髒東西一堆積起來,再經過氣流一吹,灰塵就搭上了順風車遊走大樓內部。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辦公室的門窗緊閉,桌上卻常會鋪上一片薄薄的灰塵,或是有小蚊子、小蒼蠅飛舞的怪現象了。
在美國,室內空氣品質被環保署EPA列為五大環境健康危害之一,於2001年提出了一份「健康的建築,健康的人(Healthy Buildings, Healthy People)」報告書呼籲各界重視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要性。除了求助專業清潔維修公司定期保養檢修外,專家提出了三個基本對策:控制污染源、改善通風,以及使用空氣清淨機。
保持個人環境清潔,妥善擺放食物且儘量不儲存,不囤積垃圾。
減少使用各種容易產生揮發性化合物和塵蟎等過敏原的物質,例如表面有漆料的東西、修正液、絨毛玩具、地毯、布質窗簾等。
避免擺放會開花植物、濕氣太重或太多的植物。改放以闊葉為主的植物(例如黃金葛),並給植物充足的光源,促進空氣代謝頻率。
制訂辦公室禁菸守則,嚴格執行。美國許多大樓內部完全禁菸,吸菸者必須走出大樓到戶外吸菸,大樓內部可完全杜絕二手菸危害。台灣一般大樓沒有設置吸菸室,吸菸者通常在樓梯間吸菸,只要有人點了菸,同樓層的人員馬上就感受得到,因為二手菸透過風管傳跑到大樓其他房間。或是大樓內設置了吸菸室但沒有獨立空調通風系統,吸菸室等於形同虛設。
集中可能產生高濃度污染物的空間(如廁所、廚房、吸菸室、倉庫和事務機器區等),加強通風換氣頻率,並設置獨立空調系統。
「Less is more」,室內設計裝潢以簡單為原則,過度裝潢只會帶來更多的揮發性化合物。
重新裝潢時選用綠建材(Green Material),包括合板、油漆、地毯和黏著劑。根據研究,單一項建材就會溢散出22種揮發物,有的甚至能致癌。
在氣候可允許狀況下常開窗戶,是改善通風最基本簡單的方法。江伯倫表示,打開窗戶2~3個小時,就能有效降低室內過敏原濃度一半以上。
即使再寒冷的天氣,大樓一定要開空調。
維持通風管道的清潔,定期更換濾網並請專業人員維修保養。
維持通風管道的順暢,出風口和回風口位置要恰當,以免有滯留區。室內儘量不做高隔間,天花板高度儘量高,辦公家具儘量不擋住氣流方向。
大樓外氣吸入和排出的風口要遠離污染源,並且與四季風向錯開,以免將要排出的廢氣吸回。
若剛好坐在空調死角處,加裝一個小風扇可以促進對流。
※※3.使用空氣清淨機
使用空氣清淨機、冷氣機、除濕機來調控溫濕度,但是要注意機器的維修保養清潔,定期更換濾網。
使用冷氣機時,室內最好擺放一盆水,避免過度乾燥。
其實細菌病毒一直存在人的四周,但是在密閉空間容易做怪,人的抵抗力一弱,就足以致病。從中醫角度來看,不好的室內空氣品質就是充滿了濕氣、熱氣和濁氣,嚴重時會影響工作效率、記憶力和反應靈活度。
中醫師吳建勳認為,「走進一個房子,感覺氣氛很舒服,夏天不那麼熱、冬天光腳走不會那麼冷,無論在光線、空氣和濕度方面都令人感到協調,就是一個好地方。」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行「綠建築」已經四年多,今年特地將室內環境品質也納入綠建築的指標,包括音、光、熱、空氣與室內建材裝修都是評估重點,把居住環境的健康和舒適列為綠建築必備條件之一。而且準備在今年9月啟動綠建材(Green Material ,GM)標章制度,選出經過檢驗為可永續生產、低溢散物、低污染、可再生利用的綠建材,為台灣民眾把關。
「一個人如果活100歲,有90年的時間是在建築物室內,所以房子再漂亮也沒有用,真正住進去以後是不是不用再蓋健保卡才是輸贏,」從事健康建築研究的成大建築系教授江哲銘說。
健康的室內空氣品質必須從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大樓經營者和使用者共同來創造,尤其大樓擁有者和公司經營者的態度特別重要,因為員工很難從個人層面做出具體改善。所以當老闆發現員工接二連三出現身體不適的情形,可別以為他們誇張了感冒病情。有天他們不再抱怨時,可能都已經生病在家無法繼續工作了。
歐洲的建築概念讓每個摩天大樓的窗子都能打開、每個房間有獨立空調、每個員工都能接近一個窗子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雖然每平方公尺造價比美國貴了足足一倍,但歐洲人認為健康的建築物能增加生產力,長時間來看更能節省能源。
親愛的老闆們,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