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理財?!先理債吧!!PART.2

  • Share this:

準備好了嗎?

依照作者的安排,書裡分為蓄勢,備戰,行動三大部份。先講第一部:蓄勢。你以為所有理財達人都是天生下來就是理財高手嗎?有的人可能是,但作者在這一部裡交代了他的前半生的人生,當過嬉皮(所以說是前半生嘛,因為他1977年大學畢業,算一算現在也有半百的年紀囉!)、做過政府查帳員(他說是痛苦的人生)、勇敢毛遂自薦應徵證券經紀人的工作(他的面試內容說:為了錢,除了殺人外什麼事都做~夠有勇氣吧),因為真的有點錢,所以花了更多錢讓人家知道他有錢(買名牌衣、高級車...),當然他也為了第一段婚姻付了點錢=因為第一任老婆純粹因為漂亮而娶的,不過所有事情在娶到第二任適合的女人做老婆後就改變了,加上又身為大公司副總裁,在錢的方面愈發成熟,接下來他就把他的理財成果在電視上與大眾分享=當然也包括出書。

他自己分析這段人生故事有些可以分享的: 1.借錢,花錢的決定看來單純,但沒有債務的生活更能自由追求理想人生。 2.如果工作和自己的價值不合,這樣會很可憐。 3.錢買的到東西卻買不到幸福。 4.你欠錢的人或公司都是你生活的主人。

當然他也提到,美國的百萬富翁過的並不像電視演的,住豪宅(也可能有,但多數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豪宅),買美國車代步(進口車要多花後面一個零),更重要的分享是,為了「好像」很棒的生活品質而貸款買東西,其實你全部付的錢是所買的價格的三倍!

夠嚇人吧!

你聽過「複利」吧,複利不止用在「利息」的計算,也用在銀行收你的「帳單利息」=我們的「債」上。

可怕吧,我們花了錢買了快樂,但短暫的快樂之後呢....美國還有福利制度、有社會救濟金,台灣呢?

當然他在這一部裡就要大家開始做手上作業,算一算自己的真正時薪是多少?公式大約是(因為他們美國的費用和台灣多少還是不同的):

(年所得-稅金-因工作而產生的開銷)÷全年度的工作時數=真正時薪

算好了嗎,覺得少的可憐是不是~更可憐的還在後面=找找你這一兩年很少用,甚至沒用的東西有多少,粗估一下它們的價值,再乘以6.7(這是二十年的機會成本),這個答案再除以你剛剛的真正時薪,唉,你就知道你亂買的東西所花的錢竟然要做那麼久的工作才能付的出來,如果不亂買,說不定投資個二十年,我們都是富爸爸,小富婆了。

這一段快結束了,記得,信用卡,什麼卡的不是都在鼓勵多多分期?是,一旦你分了,就真的什麼都「分了」,頭和身體分了,手和腳分了,心和肉體分了,因為分期的利息足以讓你「五馬分屍」了。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