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小心恙蟲叮咬
清明節將近,民眾掃墓祭祖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提醒大家,春夏之際正值野外恙蟲肆虐時期,一旦被恙蟲叮咬後,大部分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咳嗽等類似感冒症狀,千萬不要輕忽而延緩就醫,否則將導致生命危險。
恙蟲常叮咬隱密處的柔軟皮膚,如鼠蹊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約 9 至 12 天,超過 90% 患者都可以發現焦痂外,並常伴隨高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
恙蟲病盛行地區,平均每個月都有病例發生,尤其是在 4 、 5 月間病例數急遽上升, 7 月達到最高峰。墓地附近大都有草叢是恙蟲最常藏匿的地方,一旦被叮咬,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死亡率高達 60% 。
建議民眾,清明到郊外掃墓最好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避免皮膚暴露,並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如此才能減少感染的機會。
清明掃墓做防護 恙蟲不上身
清明節快到了,民眾掃墓祭祖時,經常接觸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呼籲民眾,為避免恙蟲病上身,掃墓或前往郊外應做好防護措施。
依照衛生署統計今年到目前,全國共有 45 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其中花蓮縣高達 11 例。恙蟲病的媒介是恙蟲,喜歡停留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恙蟲習性特殊,黏附於宿主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經過 12 至 24 小時爬行活動,等找到理想的部位後,才會叮咬人,也不會人傳人,所以不幸被恙蟲附著,只要爭取時間沐浴和換洗全部衣物,就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目前正值清明掃墓時節,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掃墓時穿著長袖衣褲和塗抹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返家後儘速全身沐浴及換洗衣物。若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就醫時清楚告知醫師旅遊史,提供臨床診斷參考。
今年恙蟲病已累計 44 例,是去年同期的 2.2 倍,衛生局提醒民眾留意,避免恙蟲上身。恙蟲喜停留雜草之尖端,伺機落入經過之人類或動物身上。因此走在雜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機會較高。遭恙蟲叮咬處會形成焦痂,其潛伏期約 1-3 周,第 10 天左右,發高燒、頭痛等。如未經妥適治療,其死亡率達 60% ,經治療死亡率不到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