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不能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 --- 陳定南
有人說我是政治潔癖,其實我祇是拒絕同流合污;有人中傷我是酷吏,其實我祇是面對特權不卑不屈;有人造謠說我反商,其實我祇是依法行事,反對六輕至宜蘭設廠(它違反「北部區域計畫」)。我以「高品質的政治」作為創造人民幸福的指南,我相信它在宜蘭實施的經驗是值得記錄的。
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 , 我寧願受人尊敬
我深信人民心中所希望的那一座燈塔是相同的:杜絕貪污,減少浪費,善用民間力量。如果政府成為巨靈,處處非法限制人民權利,這種政府值得期待嗎?如果政府成為恐龍,喪失靈活的決策反應能力,這種政府根本是社會的負擔。
不一定是個「先知」,但他「先行」。他不空談口號,處處身體力行,證明「人權要靠爭取,不是施捨;必要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真諦 。
在普遍瀰漫無力感的官場上,偏居一隅的宜蘭縣長陳定南,卻是政壇上的異數。
省府官員批評他:「自負、頑固、專門喜歡和權威挑戰。」但預算倒數第四的宜蘭縣,卻在多項環境改善考績項目上得第一或甲等。在水患防治、國教輔導、觀光建設上,成為各縣市參觀學習的榜樣。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陳定南,六年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放棄了年營業額二億的鞋子出口商生意,被黨外徵召,倉促出馬競選縣長,以八千票之差險勝。
上任以來,卻將地方政壇人物、有力人士,無分黨內、黨外,得罪殆盡,當初競選班底也個個遠離。議員公開指責他「無血無淚」,縣府屬下批評他是「暴君」。
但兩年前競選連任時,卻比對手多八萬多票,以七比三的懸殊獲壓倒性勝利。被擊敗的政敵林建榮心有餘悸的說:「誰出來選都會輸,他做秀做得非常高超。他已經被老百姓神化了,說他不畏強權,不偷不取。」
嚴罰水泥廠的污染,陳定南被冬山鄉的農民稱為「鐵面無私陳青天」;設立基金撫恤海難家屬,他被南方澳漁民尊為「現代媽袓」;深夜兩點他陪蔥農北上台北,向果菜市場的商人爭權益,充滿感激的老農到處向人稱訴:「這款縣長沒得找。」
但是,四十四歲,短小精悍的陳定南,雖將企業界嚴格品管、講求方法策略、實行目標管理的作風引進偏遠的宜蘭,卻也累得經常上醫院打點滴…。陳定南的故事顯示了什麼?
隔了條九轉十八彎的北宜公路,宜蘭與台北相鄰,感覺上卻比高雄更遙遠。
地緣封閉,加上發展落後,宜蘭的變化,很難引起外界的注意。
近年來,宜蘭的確在變化中,幅度不大,卻精緻而明顯。
促成這些變化的因素是什麼?鄰間農人、海隅漁夫都遙指縣政府,說:陳定南。
公僕難為?
許多與陳定南有業務接觸的中央級業務單位主管,如衛生署環保局、觀光局、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規畫組,也都在各自的業務範圍內稱讚陳定南的作為。
陳定南是何許人物?為什麼能在大多數縣市長感嘆「公僕難為」的今天,突破重重限制,把窮鄉僻壤的宜蘭縣政辦得有聲有色?
六年前,這位離鄉二十載的三十八歲年輕人,身為全省千萬個小貿易公司老闆之一,猶擠身辦公大樓林立的台北市一隅,孜孜矻矻為利潤奮鬥。
這位自稱無暇關心政治的典型中產階級仕商,卻在六年前因著台大法律系同學的關係,被宜蘭黨外友人「徵召」陪選,用以牽制國民黨縣長候選人,卻連他本人都感到意外地奇蹟般獲勝。兩年前,他再度以壓倒性高票(十四萬票)造成選舉中的旋風。
陳定南兩度當選,都令地方人士覺得意外。第一次選舉前,他還是政治上的一張白紙,既無知名度,又無地方淵源;第二次選舉前,他在宜蘭政壇似已「眾叛親離」,廣受黨內、黨外有力人士杯葛。他在政治上犯了這許多忌諱,卻又不斷打破地方政治運作的鐵律。使陳定南三個字多少蒙上些傳奇色彩,成為一則政治神話。
探究這則神話源頭之前,且先聽聽宜蘭人如何述說這位縣長的事跡:
-遠在五年前,黨外競選功臣就紛紛離他而去,公開反對他;縣議員在議會當眾罵他「無血無淚」。
-三年中,他對轄內五家水泥廠罰款近三千萬元;兩位中央級民意代表投資開發遊樂區,因工程超過海防線一公尺,他下令停工。
-他不常參加村里民大會,紅白喜弔中也見不到他蹤影;即使老人家到縣政府下跪,他仍然照拆違建不誤。
-他常帶著鎯頭視察工程,敲敲打打,察看是否偷工減料;籃球場地不平,路樹種不直,他一律下令拆除重做。
-他在縣政府開會時常罵人,並公開指責公務員缺乏敬業精神。
親自插花迎賓
-他常指導工人如何施工、攝影人員如何照相,並親自插花迎貴賓。
-他請台大土木研究所花兩年時間擬訂觀光綜合發展計劃;並派四名縣府人員到韓國看亞運,拍照十數卷作規畫宜蘭運動公園參考。
-他建三層樓,卻花錢打了八層樓的地基,為日後可能的樓頂加蓋未雨綢繆;他做都市計畫,預留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學校用地。
-省府下令合併青果合作社,他與省府力爭三年而不執行;他首創彈性假期,取消元旦升旗,被民政廳長口頭警誡。
-他辦公時間甚長,經常感冒咳嗽,中西藥一起吃。
從這些片斷的現象描述中,不難拼湊出陳定南政風的輪廓;不顧情面、堅持原則、要求嚴厲、計劃週詳、操守清廉、事必躬親、講究細節、有遠見而無親和力,不親民卻積極為嚴興利……。
可以想見,陳定南這樣的作風,曾使他陷入眾叛親離的窘境。一位宜蘭選出的省議員說,初任縣長的第一年,幾乎所有人都對陳定南失望,連親近他的人都站出來罵他,一度使他聲望下跌。但漸漸地,民眾弄清楚罵他的話總離不開「六親不認」、「冷酷無情」、「個人英雄主義」的範圍,於是「鐵面無私陳青習」的名聲乃不脛而走,此後他的聲望反而「愈罵愈高」。大家接受了他這種形象,他施政的手風也愈來愈順。
如今陳定南聲望正隆,地方政壇人士與他雖不親近,皆不敢輕掠其鋒。在議會裡批評得太凶,議員會當場被支持陳定南的民眾「修理」,甚至回家還得接選民的恐嚇電話。過去因競選或個人恩怨公開反對過他的人,現在即使私底下講他,也十分的含蓄。
天下雜誌在三月中以「陳定南政治特質量表」,請地方上九位支持與反對他的政壇與新聞界人士共同打分數,結果大家對他的評斷相當一致。
在廿四項政治人物特質中,陳定南有四項得滿分:計畫、創新、理想、遠見;有八項無缺點:操守、魄力、堅持原則、守法、行政能力、奉獻、私生活、公正;有六項譽多於貶:公私分明、踏實、魅力、誠實、用人、宣傳;對他的批評則集中於:人際關係不佳、不善溝通、作風不民主、不尊重民意、不夠親民。
品質絕不妥協
總的來說,能獲得這樣的評價算是相當難得,必須包括他的政敵也對他懷有幾分敬意才行。這結果倒是蠻符合陳定南自己的說法:「如果討人喜歡和受人尊敬不能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
根據美國管理學家麥可比( Michael Maccoby )對領導型態的分類,陳定南無疑最接近「手藝匠」的領導風格。麥可比對手藝匠的描述是;「想做出高品質的產品,對製作過程特別感興趣。獨立而不受他人影響,並且要求嚴格,可能應變的彈性稍差,缺乏團隊合作所必需的技巧。」
陳定南自稱「對品質絕對不妥協」,他在這方面的成績也的確醒目。這六年來,宜蘭縣的建設凡經他的手,皆以他自訂而超出一般人預期的高標準完成。他所規畫、監工完成的運動公園與冬山河風景區,一草一木皆設想週到、賞心悅目、拿手實用。置身其間,彷彿到了歐洲,與台灣鄉間一般建設標準差距極為明顯。
在治山防洪與整修道路工程上,陳定南也有名氣。一位地方政壇人士說,陳定南曾私下誇口他所修的鄉間農路可以保固一百年,這位人士認為陳定南說法太誇張,後來求證於營造專家,才知所言不虛。
旋緊的老虎鉗
陳定南對高品質的執著,不僅限於工程,而是延伸到他所處理的一切事務。兩年前,他主辦台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規畫及於每一樁細節,連禮砲聲要落在音樂的那一節音符上,都由他親自規定和排練,絕不容許一絲失誤。地方人士說,他對品質的敏感,已經到了神經質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堅持高標準,也使陳定南成了縣府人員眼中的暴君。他主持的內部會議氣氛如緊繃的弓,隨時爆發,而且經常斷弦(因參與者準備不周被他宣佈流會)。陳定南常宣稱他對公務員表現不滿意,縣府一位中級主管則私下表示「陳定南永遠不可能滿足。」如今縣政府員工的普遍心態是:既然怎麼做都不對,乾脆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有些人一有機會就離開了,過去一年,就走了七個縣政府人員。
事務縣長
陳定南與縣府人員既有「品質認定」上的鴻溝,其結果,就是他事必躬親,惹得縣議員評擊他已降格為「事務縣長」。他親力親為的程度,超過一般人想像範圍。由於他不僅注意品質,更強調品味,因此縣府員工訂製獎牌的花邊,選擇桌布的顏色,甚至桌上插的一盆花,他都不滿意,只好自己親自出馬。凡此種種,皆為宜蘭政壇引為笑談。
陳定南對地方人士的種種批評,了然於胸,並有一套說辭。他認為地方政壇積弊甚深,「不過正無以矯枉」;縣政府的公務員素質太差,「不躬親無法成事」;選舉包袱太重,因此「刻意不要班底」;注重細節是不得已,因為「大功是小事的累積」等等。
陳定南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用這種方式做事,到底有多少是出於環境需要,有多少是個性使然?能可還得進一步推敲他非政治面的性格原型。
熟悉陳定南的圈內人說,他出身清寒,刻苦向學,因此企圖心特強。他博聞強記,興趣廣泛,因此多習雜技。他十分健談,從外星人到白蘭地酒的純度,從國際局勢到觀賞植物,從歷史到藝術,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
他做事重細節也其來有自,以前喜歡搞音響,連電線管路都自行設計埋入地下。他做貿易商時,是有名「難纏的老闆」,女秘書曾被他要求一封信重打十餘次,公司的信封、信紙皆要求高品質由他親自設計。
多習雜技
總的來說,他對人嚴格,自律更嚴,是一個清教徒式的完美主義者。品味高尚,看不慣粗俗事務。為人正直,親和力卻有限,他常說,「好酒者品格必有瑕疵」,若有人飲酒再加上猜拳,就容易被他看不起。
這種種個性特徵,體現在領導上,就形成了他「手藝匠」的風格。更由於宜蘭政壇環境的因素,使手藝匠的正面與負面特質,都顯得格外突出。
然而,從更高層次來觀察,陳定南能在宜蘭有所建樹,還有若干與他出身背景相關的因素。
政治白紙
首先,他從政前在政治上猶如一張白紙,因此他雖是無黨籍,卻能同時擺脫黨內、外對他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他不必經歷由黨組織向上攀昇的過程,也不必負擔黨外人士在意識型態上的包袱。更由於他和地方人士素無淵源瓜葛,鐵面無私起來,更加理直氣壯。
其次,他因十四年來商界的經歷,在經濟上有基礎,專業上有自信,故無以政治為終身職業的顧忌。進可攻,退可守,從政的唯一理由是施展抱負,他乃能堅持原財,並不惜為此付出代價。
從背景、個人條件和政治經歷三方面來看陳定南在宜蘭的建樹,不難從「陳定南效應」中得出些啟示。
譬如說,許多人常說政治革新缺乏人才,地方建設人才更難求。這類看法多基於認為政治人才需有政治歷練、政壇關係和地方實力等預設條件。其實若能打破這些框框條條必能豁然開朗,發覺人才比比皆是。陳定南當縣長前,不過是台北上千家小公司老闆之一,放到宜蘭縣政府,就成了推動整個地方建設的動力,產生連鎖反應的巨大效果。可見只要打破政治圈的習成觀點,設法把人才動員到適當位置,政治革新將如順水推舟。
堅持原則
另外,在陳定南本身諸種條件中,學識與能力固屬上乘,最為難能可貴的,其實還是他的堅持原則。如果缺乏堅持原則的企圖心,雖具學識能力,恐亦難以抗拒積習、扭轉政風。但他為堅持原則所付出的代價也極高,乃至於他迄今仍認為政治是醜陋的行業,仍面臨現實與良知上衝突的煎熬,且自認無法在此環境中長期生存。
陳定南縣長任期還剩兩年多,屆時他所樹立的「模式」能否成為「效應」,繼續產生良性循環,將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宜蘭或其他縣市如何產生更多的陳定南?如今藏身大都市各行各業裡的「潛在陳定南」們,又將從「陳定南模式」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發?或許都是政府與整個社會面臨的課題。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