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失智速度超越全球
台灣失智症協會昨天引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二○一○估計全球有超過三千五百萬失智症患者,並以每年增加七百七十萬人的速度成長,也就是說全球平均每四秒就增加一位新的失智人口;台灣的失智人口更呈現驚人成長,依據經建會人口統計及社區失智症盛行率推估,四十年後國內失智人口將突破七十二萬,屆時台灣每百人就有四個失智。根據世衛的報告顯示,台灣的失智人數原本預估二○四六年會突破六十二萬人,比起二年前的推估,提早十年到來,倍增速度超過全球,若趨勢不變,半個世紀以後,台灣每一百人中就會有四人是失智者。
台灣失智協會呼籲,政府應該重視世衛提出的警訊,並編列足夠的經費及投入失智症防治照護。國內的失智總人口數在去年底估算已超過十九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失智老人超過十七萬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零點七五;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各國平均每二十年、失智的人口才增加一倍,但台灣增加幅度高達二點一至二點二倍,超越全球。尤其讓人憂心的是,在二○一○年,台灣平均七個青壯年照顧一位老人,但五十年後,平均每一點二個青壯年就得照顧一個老人,而且屆時全國的失智人口將超過七十二萬。
病人在被確診為失智症之後,存活年限仍然很長,對照顧者來說,照顧失智是很耗費心力的工作,以現今的醫療照護、老人福利政策等,必需考慮失智人口的大幅成長,應儘速修正,而推廣失智症預防、早期診斷介入及建立失智友善社區等工作,不能再等了。
※非老年人口 約 2 萬人延緩方法 學到老 多動腦
國內失智人口中,約有一、兩萬人是早發性失智症,因為遺傳、腦傷等因素,可能 40 多歲就罹患失智症。醫師建議,一般民眾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多動腦,延緩失智症狀發生。失智症患者大多數都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但目前十多萬的總失智人口中,約有 2 萬人是中年族群的「早發性失智症」。早發性失智症多半是家族遺傳、腦傷、或是中風等因素引起。協會就曾遇到一家人,哥哥、弟弟陸續於 40 多歲罹患中重度失智症,妹妹也開始發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這類患者面臨的問題更為棘手,因為患者還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孩子年幼,國內的日照中心等照顧機構只收 65 歲以上的長者,讓患者的處境更「尷尬」。一般民眾多用腦、多學習,可及早預防失智症,例如閱讀書報雜誌、猜謎、打麻將、繪畫、園藝、烹飪、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等,都可刺激大腦功能。協會並建議,戒菸、控制體重、遠離三高,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
※食物含鋁 失智症嚇人 衛署評估訂標準
消基會調查披露部分市售甜甜圈、油條使用含鋁的添加物,衛生署表示,國際間規定不一,台灣核准 7 種含鋁膨鬆劑及 2 種含鋁品質改良劑,正評估鋁攝入風險,以便訂定含鋁標準。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指出,膨鬆劑、品質改良劑和明礬等食品添加物,是國人攝入鋁的來源,衛生單位輔導業者以碳酸氫鈉、碳酸鉀做為膨鬆劑替代成分,也推廣無鋁食譜;不過,使用明礬的食物脆度較佳,一時難以取代。有關鋁是否導致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現有的科學研究證據仍然沒有定論;民眾為減少疑慮,平時多喝開水,多攝取天然蔬菜水果,少吃精緻加工食品。
※電視看越多易得失智症
看電視、打電腦會越變越笨?醫師表示,如果內容無法引發大腦思考,這是有可能的,而且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可能大為提高。
失智症目前是無藥可醫的疾病。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民國一百年底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的人數為三萬五千七百八十三人,與十年前相較,失智症的身障人口足足增加兩倍,也比九十九年底增加約百分之十。顯示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失智症已成為國人的主要威脅。根據研究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越低。
很多人都知道,閱讀可以有效對抗失智症。但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表示,這要看閱讀的內容而定,通常要會引發思考的內容才有效果。換句話說,如果您只是看看漫畫、言情小說,或只是看看肥皂連續劇,可能對預防失智症沒甚麼幫助。醫師建議,推理小說,或是介紹知識的節目都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此外,葉酸與維他命 B12 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營養素,年輕時多補充也有助於預防。
另外,運動可刺激腦神經,增加血液循環,延緩腦細胞老化。因此,每天都慢跑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較都不運動的人低。醫師表示,失智症一般都出現在六七十歲以上,如果三四十歲出現通常都是因為遺傳,失智症最嚴重以後會出現失禁、失語、臥床的情況。
一般藥物對於治療失智症的效果不大,通常只能延緩。醫師建議,維持正常作息,多與家人朋友互動,是預防失智症的不二法門。放假時還是待在家裡看電視、打電話或看漫畫嗎?還是多出去戶外走走,多接觸沒經歷過的事物,才能活化腦細胞
※防失智多運動比打麻將好
一般認為,打麻將可預防失智症,因此多贊成老人家沒事多打牌消遣。但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指出,刺激智能對預防失智的研究很紛歧,有些研究證實有效,但多數研究卻認為沒效;而「身體運動」不管對於預防或治療失智症都有效,鼓勵老人家多運動會比打麻將更好。耶魯大學的一份研究發現,每天走路一小時或社交活動較活躍的老人較不會有失智問題。因運動可讓腦血流增加,讓造成失智症的類澱粉沉積變少,同時對神經元有助,因此運動有預防、治療效果。
醫師也建議老人家,日常上,可做自己體力、健康負擔得起的運動,只要不跌倒、受傷,其實包括游泳、散步、體操、跳土風舞、心肺有氧、柔軟操、騎腳踏車,或多與人聊天,參與社交活動,對於預防失智症都有助益。除此,很多人一聽到失智,直接就會想到吃銀杏。有研究發現規律服用銀杏讓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變小的效果有限,證據也很薄弱,且還有增加中風的機會。
※多運動 = 不秀逗多補鐵 = 即補腦
要「頭好壯壯」,「運動」是專家一致推崇的最佳良方,再搭配均衡、抗氧化的飲食良方,讓腦力活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說明,隨著年齡增長,腦部神經元死亡速度增加。科學界雖還找不出原理,但已知氧化、壓力是「腦神經元」殺手。腦力退化造成失智症,可分兩種,一是退化性的,如阿茲海默症,另一種是血管性失智症,如中風造成腦組織缺損,現在得知兩者都與高血壓、高血脂相關,因此護腦、防止退化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首要應控制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即控制血壓、血脂。其次是多食抗氧化食物、多運動,也就能減緩退化,第三點則是多從事動腦、休閒活動,鍛鍊腦力能有效延緩退化。
一、運動是良方
體能運動可以刺激腦部正常功能,不僅能清除過多脂肪,使血管不易阻塞,還可以生產好的荷爾蒙,如腦內啡、正腎上腺素都可以活躍腦細胞,增加大腦血流量,提供更多養分、能量,也就不容易「秀逗」。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說,慢跑、走路都是相當好的運動,不少研究證實,方便的運動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當走路愈來愈快,大腦皮質區也會隨之運作。
二、飲食有幫助
建議均衡飲食,輔以抗氧化食物、少吃垃圾食物、不抽菸,就能保護腦細胞功能。多吃含有豐富抗氧化物質的蔬果,尤其維生素 C 、 E 可保護腦組織、減少氧化傷害,其中多酚類、花青素還可改善腦部老化。抗氧化劑富含多酚類可阻止神經元死亡,最簡單的選擇是深綠、深紫的蔬果,如花椰菜、菠菜、高麗菜、葡萄等。黃豆、核果類富含豐富的膽鹼類、卵磷脂及適當油脂,皆可保護神經細胞外膜,因神經細胞是重要的訊息「傳遞兵」,足夠保護有助大腦活動。建議每天攝取油脂,植物油兩份、動物油一份(約一匙)已足夠。
國內 20 到 40 歲的女性,約 20% 有缺鐵性貧血。缺鐵會影響腦細胞活動,補鐵就能補腦,建議多吃富含鐵質的紅肉、內臟、蔬果等,飯後 30 分鐘才喝茶與咖啡,因為其中的多酚類會減少吸收約 3 成的鐵質。適當咖啡因可抑制腦部老化,建議一天攝取量勿超過 300 毫克。
※研究發現,平均多看 1 小時電視,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 3 成
長時間看電視打發時間,不僅刺激變少,活動量不足,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會因此增加。根據一項國外研究指出,平均每天多看 1 小時電視,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增加 3 成。 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症研討會暨會員大會,會中除了邀請患者家屬經驗分享,也發表失智症的最新研究發展和預防策略。這項研究主要是刊登在 Science 學術刊物上,指的不是說看電視不好,而是強調看電視時如果是採取被動的姿態,只是隨便亂轉頻道,被動接收電視上所給的資訊,心智活動不是很高,如果再加上看電視的時間太長,就可能招致負面的影響。長時間漫無目的地看電視,打發時間,無形中佔用的時間太長,就可能無法再從事其他的活動,此外,整天呆坐在電視機前,腦袋空空,活動量、運動的時間也大為減少,受到的刺激也變少,才會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這樣的結果。
長時間看電視打發時間,刺激減少、缺乏肢體活動,除了研究顯示可能增加將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外,失智症患者成天只看電視,也可能影響病況發展。維持心智及身體的活動,再加上活動的多樣性,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策略,包括多動腦、多做有氧運動、多閱讀、聽收音機、逛博物館、下棋玩牌等,甚至是擁有宗教信仰、高教育程度,或是多吃高抗氧化劑的食物,都有助於預防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