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米˙香蕉˙奇異果-台灣農業政策需要儘心檢討
陳水扁總統 2007 年三月間在霧峰所栽植的稻米於七月成熟收割了,農田主人計畫將這些「總統米」,裝在精緻的瓶罐內當成紀念品,並上網拍賣,將所得捐給鄉內各國、中、小低收入戶學童當做營養午餐費,嘉惠弱勢學童,以照顧秧苗的心來呵護下一代。這些米因陳總統親自插秧格外有意義。農田主人笑稱,自己早已轉行從事五金機械,所幸附近農友協助,灌溉、施肥、除草等,大夥要將呵護秧苗的心,用來照顧弱勢家庭的小孩。在這同時, 香蕉價格直直落,農糧署緊急啟動農安機制,以每公斤五元辦理收購作為飼料;對蕉農來說,在大太陽下排隊等候收購自產的香蕉是痛在心裡的。區區每公斤五元的收購價,根本不敷成本(每公斤生產成本約需十元左右),更遑論有任何的收益。也就是說長達約一年細心地照料蕉園,換來的是不但完全作白工,沒有點滴的收入,還要虧上老本。試想一般受薪者,一年完全沒有收入,如何能撐持生計,將心比心,蕉農的辛酸和痛苦就不難理解。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出獄後說:希望政府能多照顧農民。雖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映照現今蕉農的困境,卻是出自深切感受的肺腑之言。
台灣農業逐年沒落,產值已不到國民生產總額之 2 % ; 根據農委會統計,民國九十五年農產品進口值九十二點八三億美元,出口值卅二點九九億美元,逆差逐年擴大;九十五年平均農業就業人口五十五萬五千人,較九十年加入WTO之前減少約十五萬人,顯示農村「討吃」不易,人口外移愈趨嚴重,台灣農業沒落、農村凋敝、農民困苦已告沉痾難起,農業像是從黃昏走進了黑暗。許多農產品價格時起時落,而且跌落時,通常跌到不需要任何成本似的,這已是十幾年來常見的現象。曾經聽到有人批評農民一窩蜂的風尚,可是,難道他們願意白費時間、力氣和成本嗎?他們怎有能力去做市場調查?誰來指導他們?這麼多年來,那麼多有關農業機構的人員,可曾有人真正在關心他們,可曾有人真正用心去設想,想出一套妥善的規劃來指導他們,使他們的打拼,能得到合理的利潤,使我們社會上的人力和資源,避免再這樣浪費?
偏遠的紐西蘭,農產品從奶粉、奇異果、羊毛、蘭花,都是世界的強項;三分之ㄧ世界奶製品,四分之一的奇異果,三分之二的羊肉都是出自紐西蘭,紐西蘭的農民不是弱勢團體;其連任三屆的女總理「海倫˙克拉克」斬釘截鐵、自信的說:『紐西蘭人口少,內需市場小,本是經濟發展的劣勢,逼使紐西蘭人無論從事任何生產與服務,都必須考慮是否達到世界的標準,可以外銷到世界與人競爭;由於距離市場遙遠,導致成本較高,更迫使我們往更高附加價值發展。』台灣是個寶島,農產豐富,紐西蘭人的思考模式值得我們及官員們學習,大家加油吧!
綠色和平電台董事 趙堅 醫師 2007.7.11
( 本文於 2007.7.12 於綠色和平電台綠色評論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