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疫苗釋疑

  • Share this:

子宮頸疫苗大事紀 A -趙堅醫師

最近婦女朋友詢問甚多,故將子宮頸疫苗五年來最新進展整理之以供婦女朋友參酌。

衛生署核准用在 9 歲到 26 歲女性。半年內應接種完三劑( ○ 、二、六個月),可預防第 6 、第 11 、第 16 、第 18 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引起的子宮頸癌,費用 12000 元。建議在六個月內施打完三劑,第一劑施打後,兩個月後打第二劑,第六個月完成第三劑接種。研究顯示,疫苗接種後,五年內仍有保護力,至於之後是否要再追加,目前還在實驗中,必須進一步追蹤研究決 定 。核准最低的接種年齡是 9 歲,醫師認為,最好還是等孩子大一點、國中左右接種較適合,家長可藉機會跟孩子們溝通,順便作兩性教育。接種期間才發現懷孕不會影響胎兒健康,但仍建議暫停接種,等生完後再將剩餘劑數補齊。

台灣每年有六千多個子宮頸癌新增病例,位居女性特有癌症的發生率榜首,其中一千人因子宮頸癌而死亡。全球每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婦女高達二十三萬三千人。政府補助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不過衛生署調查顯示,這個年齡層女性三年內篩檢率只有五成四,約四成六女性在三年內不曾抹片檢查,與美國九成篩檢率相較,明顯低了許。調查發現七成的受訪者初次性行為是在十五到二十九歲之間,可是三十歲前即首次抹片檢查者不到二成,可能是因 為衛生署沒有補助,因此年輕女性檢查率偏低。

行政院國 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仁蒐集六百八十多萬筆的資 料研究,發現定期抹片檢查的婦女,相較於未篩檢的婦 女,子宮頸癌死亡風險可降低近六成。

現在歐美國 家還主張,女性開始初次性行為的三年後,即可開始定 期子宮抹片檢查。由於子宮頸癌是持續感染致癌性人類乳 突病毒所致,女性在抹片的同時,可採檢檢驗病毒,如 果抹片和病毒都為陰性,可每三年再檢查,如果子宮頸 陰性但病毒陽性,應每年檢查一次,因為人體免疫力有 可能殺死病毒,但抹片和病毒都為陽性,就要到婦產科 進一步檢查。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彭汪嘉康認為,從 來沒有過性行為者,接種子宮頸疫苗,保護力可達百分 之百;不過,有過性行為後,在接種子宮頸疫苗,保護 力只剩下三成,建議子宮頸疫苗上市後,女性十三歲開 始可以接種疫苗

衛生署核准的子宮頸癌疫苗雖然只針對四型人類乳突病毒,但已能降低 70 %罹癌風險。,未發生過性行為前就接種的保護效果最好,但即使是有性行為的婦女,真的要同時感染四型病毒的機會不大,接種疫苗還是有一定效果

子宮頸癌形成原因,已知與人類乳突狀病毒有密切關係。約有 90% 被乳突狀病毒感染婦女會自行痊癒,但另外 10% 無法痊癒,演變成子宮頸癌。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及後天性免疫。預防性的乳突狀病毒疫苗屬於先天性免疫,只能預防還未有性行為及未受感染的婦女,而此種預防性子宮頸疫苗主要是引發宿主產生中和抗體,對抗病毒而形成保護作 用。

現在疫苗的有效報告只有四、五年,如果要十一、二歲的小學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是否到了十六、七歲青少女時期,許多人還沒有性行為,疫苗的保護效力卻已經失效?這是需要釐清的問題。台灣盛行的人類乳突病毒類型主要是第十六、十八型,此與疫苗配方相同,除了十六、十八型之外,次要流行的病毒類型則與歐美不同,這會影響疫苗的保護效力,預計只有六成八左右。台灣官方去年曾調查,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第 6 型的盛行率是 11% ,感染第 16 和第 18 型的盛行率是 4% ,第 6 型是造成台灣人罹患菜花(生殖器尖型濕疣)的主要病毒,第 16 和第 18 型則是子宮頸癌的元兇。HPV有多種型別,其中 16 和 18 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超過七成子宮頸癌是由這兩型病毒引起。HPV 6 和 11 是最常見的低危險人類乳突病毒,高達九成生殖器疣是這兩型引起。人類乳突病毒 (HPV )上百種,已知致癌型別為十六、十八、三十三、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及五十八等十七種型別,這項疫苗由基因工程製成,可預防第十六、十八型,以及引起生殖器疣(菜花)的第六、十一型。多數感染在約八個月後會自行消失,而持續感染者,會在日後十至二十年間發生輕度和高度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至今已知至少有十七種常見的人類乳突病毒型別會導致子宮頸癌。二 ○○ 五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台灣地區人類乳突病毒流行病學計畫顯示,國內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盛行率約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第一種子宮頸癌疫苗今年中在美國上市,官方核准適用於 9 到 26 歲的女性;然而,美國匹茲堡市婦產科醫師報告指出,疫苗上市 3 個月後, 19% 的接種者是適用對象以外的人,主要是 26 歲以上的女性以及成年男性。目前兩家藥廠的疫苗配方不同,默沙東的疫苗最早上市,同時預防子宮頸癌及菜花,但只有二十五歲以下受試的臨床資料;葛蘭素的疫苗尚未上市,鎖定子宮頸癌,但已有到五十五歲受試者的資料,熟女接種後苗所產生的抗體,仍比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濃度高二十六到二十八倍。,可是現在如果男性、熟女搶著接種疫苗,一旦出現問題,將不受藥害救濟基金的保障。葛蘭素史克發表的相關研究顯示,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測量抗體濃度,九到十五歲接種疫苗,比十六到二十五歲接種的抗體濃度高出整整一倍;四十五到五十五歲接種,抗體濃度只有十五到二十五歲的三成多。意即,抗體濃度變化隨年齡層增高而減少。 病患年輕化是全球趨勢,這意味在性自主的年代裡,青少女偷嘗禁果的年齡逐漸下降,若再加上性伴侶複雜,就很難防範人類乳突瘤病毒的侵襲。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全程使用保險套,也難預防,因為這種病毒會透過黏膜及皮膚感染,只要下體磨擦,就有可能感染,唯有固定性伴侶或及早接種子宮頸疫苗,才能避免。即使透過性接觸而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往往也要好幾年時間才會出現癌前期病變,這名年輕女孩短短 9 個月就快速進展到接近零期癌的例子,可說少之又少,有可能是性頻度太高,有可能是性伴侶太複雜,也有可能是她的體質特殊、免疫力太低使然。

婦女從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到出現癌前期病變,時間從數月至 4 、 5 年不等,再繼續惡化為子宮頸癌則要再 20~30 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病理學助教授湯姆瑞特( Tom Wright )則是主張子宮頸癌疫苗愈早打愈好的學者之一,因為從南美哥倫比亞的臨床研究發現,年紀愈小族群的抗體濃度愈高,預防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的效果也愈顯著。對於這些高嘆時不我予的女性,只要醫師評估可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畢竟多了疫苗的保護,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就少一些。甚至歐巴桑已感染了人類乳突瘤病毒,接種疫苗仍可引發體內的免疫記憶反應,增加抗體濃度,減少子宮頸癌的威脅。 我國衛生署已在十月中核准子宮頸疫苗上市,疫苗是預防子宮頸癌的利器,但並非人人都可接種,對子宮頸癌疫苗所含成份有過敏紀錄,或曾接種一次有有過敏反應的人,以及已懷孕或計畫懷孕者,都不建議接 種 。已罹患子宮頸癌或有癌前病變的女性不能接種,無論是否曾感染HPV,疫苗都是熟齡女性預防子宮頸癌的最有效方式。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可能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發癢、發紅、發燒,曾有呼吸困難的案例,但很少見。

默沙東子宮頸癌疫苗可降低六到七成罹癌風險、五成子宮頸癌前病變、九成生殖器疣,以及九成七子宮頸癌病毒 ( HPV )16 、 18 感染。葛蘭素史克的疫苗因加入專利佐劑,提升疫苗效能而有八成保護力。子宮頸癌疫苗是預防而非治療,不能取代常規的抹片篩檢,打過疫苗仍必須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如果一年內未做抹片,應先做抹片再打疫苗,以免萬一已罹癌而造成施打無效的爭議。 半數的性 侵害受害婦女年紀在十五歲以下,這也是十五到二十四 歲婦女感染 HPV 的重要原因,這個年齡層的 HPV 病毒感染 的盛行率也在增加之中。全球二十五份的研究 則顯示,大約百分之十一到三十二的婦女在孩提時期即 遭到性虐待。

護養ㄧ切 解除眾苦 趙堅婦產科 29881787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