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SARS來探討台灣生物科技的問題

  • Share this:

由SARS來探討台灣生物科技的問題綠色短評

[綠色短評 選單] [綠色和平 首頁]

由SARS來探討台灣生物科技的問題 趙堅(醫師/綠色和平廣播電台董事) SARS最初是在2002年11月在中國大陸廣州發現的,然後迅速的蔓延,至今造成了全球大約8000人的死亡;好不容易在全球的科學家、醫護人員及全民共同努力下才控制下來,但是最近又有一位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研究SARS病毒的過程中,不幸的感染SARS病毒,大家對SARS的注意力,才又重新關注起來。人類生活品質的改善,除了電子科枝之外,首推生物科技了,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細胞、分子生物、基因及基因控制下所產生的物質,來改進人類的健康、人類的生活品質,其所衍生的商機,也是將來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台灣政府也自民國七0年代,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將生物科技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自86年至91年,行政院也召開了五次“國家生物技術策略會議”;91年行政院核定“挑戰2008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更將生物科技產業列為重點項目。可惜“國家生物技術策略會議”規模越來越小,長期以往,對台灣未來生物科技產業是一大傷害。

台灣在這次SARS疫情中,到底暴露出在生物科技的技術上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研究單位與各實驗室之間無法統一事權,在亞洲地區一片混亂之際,德國在2003年4月底就發現SARS病毒基因的序列了,到了4月份就研發出2小時快速篩選的試劑,台灣各醫院,不同的檢體,落在不同的部門,無法密切配合、分享資源。

(二)生技投資的問題:現階段台灣生物科技相關領域的表現,在國際間並不突出,投資於生技產業的創投金額,僅佔投資的百分之十。由於投資額不大,對於須長時間或高風險的計劃較不敢執行。

(三)人才的問題:以研究為主的生物技術,最需要的就是專業人才,台灣目前全國生物科技人才大約二千人,比任何一個先進國家,或是一個跨國的藥廠的人員都少。這樣少的人員要怎樣應付如此?大、深奧且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呢?

(四)智慧財產權資訊不足:目前在國內,熟悉生物科技之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的專家相當缺乏,導致先進國家的技術不易引進,企業界研發的難關不易突破,結果導致企業僅能以“代工”為營收來源,而不是以研發專利為收入重點時,生物科技的競爭優勢就會漸漸的失去。

這次SARS的疫情中,很多的資訊是來自國外,或是將檢體直接送到美國的疫病管制局檢測,相對上是處於落後,生物科技的產業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高難度的產業,我國政府一年花在生物科技的預算額度,大約是一百億,但是世界前二十大製藥公司,每年的研究經費皆超過此數;人才的培養,日本為了要縮短自己與先進國家的差距,特別將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策略聯盟,或是購併歐美的公司,來訓練人才。美國的生物科技人才,國家不停地培養,而且大部份的?商都和美國的大學有合作關係,將生技產業與學術機關密切合作來培養人才。我們台灣的學者,也相當的優秀,在有限的經費與人力之下,也快速地完成SARS病毒基因的定序,希望政府能夠重視生物科技的問題,提高生物科技的預算補助,並且利用此次SARS事件,在相關法案上,以法律訂定人才的培養及?勵辦法,來提升台灣生物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

綠色短評文章版權為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