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鋉溪旁的愛-流浪教師現象的感觸
台北縣偏遠的西北隅,風景秀麗的萬里鄉崁腳村,清澈透明的瑪鋉溪從旁流過,潺潺的流水聲,參雜著蟲鳴鳥語,交織成動人心弦的天籟;崁腳村是昔日閃爍著繁華霓虹燈的採煤小鎮,現今蛻變成寧靜翠綠的世外桃源;崁腳國小是學生只有30餘人,而有7位老師的迷你小學,近日筆者有幸參加了新舊任校長的交接,白髮斑斑的老校長,付出全部的心力,胼手胝足豎立了學校的特色,建立了昆蟲生態館,詳盡介紹鍬形蟲的生命史,藉由對昆蟲生命的尊重,進而關懷大自然;年輕的新校長更勵志除了人文的教育外,矢志加強學生的競爭力、資訊科技的導入、外語能力的充實,讓學生能與世界接軌;年輕的教學團隊,散發出對教育大任的熱忱與投入,不禁使我深深感受到孩童的幸福,這麼少數的學生,得到如此多老師的照顧與教導,同樣的,筆者對這些的老師們也投下信任與支持的一票。
台灣已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甚至有一胎化、無子化的趨勢,出生人口連年下降,就學人數也大幅減少,再加上人口外移,使得學生人數與班級數一年比一年少,相對的對小學、中學教師的需求持續降低;更加上多年來各大學院校盲目的擴充“教育學程”,使得準教師愈來愈多,而造成令人囑目的“流浪老師”的社會現象。提著皮箱,四處求職的準教師固然令人同情,但是這些準教師是不是以教育為自己的終極理念呢?如果是,我們應該多予支持與鼓勵;如果只是因為待遇福利較優,我想社會是多元的,一定還有其它的出路。教育部也深刻體會問題的嚴重,同意6所師範學院,轉型改制為大學,一來減少師資的數量,二來讓學生擁有多元能力與競爭力。這個事件使我們體認,政府的政策真應該深思熟慮,各種配套措施、檢討方案都應同時配合,以免造成巨大的後遺症,例如:以往大學開放太多,造成學生素質低落,銀行開放太多,造成惡性競爭,授信品質惡化,呆帳連連。更應未雨綢繆,杜絕未來各行各業人力浪費的情況,以免將來流浪的不僅僅只是老師而己。
準教師愈來愈多,但是教育品質相對的提高了嗎?今年高中職聯合分發放榜,招生名額21萬人,錄取名額15萬人,缺額高達6萬人,這個數據令人吃驚,如此下去,年輕學子有誰會擔心無校可唸,你的功課再爛,也一定有學校會收你的,所以現在不會寫自己名字的國中生,不會英文的高中生時有所聞。高
品質的教育是提昇國家競爭力的最佳策略與方法,此時是不是可以充分發揮多年來培育的師資,提高老師/學生的比例,讓一個學生可以多一些老師來指導。筆者知道如此一來,勢必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但是大家想一想,一個家庭的開銷中,吃喝享福的開支可以縮減,但是兒女的教育投資怎可偷工減料呢?那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同理,國家的教育經費怎可縮減呢?優良的教育品質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而充裕的師資,正是高品質教育的一環,不是嗎?筆者是一個草地醫生,時常接觸社會上的普羅大眾,人民口頭上的一句話常說:我們給民進黨機會,不表示可以容忍執政黨無法解決前朝遺留的爛攤子。加油吧!政務官們,除了解除現有的民苦,更要有預防未來問題的能力,“愛之深,責之切”,“預防甚於治療”,乃千古名言!
綠色和平電台董事 趙堅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