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的黃老師和黃太太都是退休的國中老師,育有兩個醫生兒子,大兒子在美國成家並執業;二兒子在台北當住院醫師,前不久黃老師特地在醫院附近買了房子給兒子住。
辛苦飛美北上探子 黃老師每半年就赴美探望大兒子,停留約半個月,每個月的周末也會開車去台北看看小兒子。每次黃老師從美國回來,都得休養一個禮拜來調整時差,從台北回來後要在家裡躺個一天,因為上了年紀,長途遠行對體力而言是一大負擔。比鄰6年多,左鄰右舍從來沒人見過兩個兒子回家過。 中秋節前,社區舉行烤肉聯誼,黃老師夫妻無法參加,因為他們要去台北看小兒子。鄰居吳太太說:「我一點都不羨慕黃老師,怎麼兒子養了這麼大,卻從來沒有回家看過爸爸媽媽?」幾個鄰居也批評黃老師的兒子們不曾回家探望算是不孝,覺得黃老師們用心花錢培育兩個醫生兒子,現在卻成為可憐的「孤單老人」。 我倒覺得這或許是黃老師家的家庭文化,局外人實在無權批判。而且黃老師和太太彼此相伴,怎麼會是可憐的「孤單老人」呢?我告訴吳太太:「如果我老的時候,妳都沒看到我兒子回家來看我,千萬別同情我或是責怪我兒子,搞不好我還很希望孩子長大成家之後,就別來煩我了呢!」吳太太「切」了一聲,陳太太則說:「這樣想也好!對孩子沒有太大期待,到時候就不會有失落感了!」 其實不正是這樣嗎?「養兒」是為人父母的義務,但是千萬別期待「防老」,讓兒孫們憑他們的意志來決定將來與我們的相處模式,或許這樣才能自在愉快地享受自己的銀髮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