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眼斑螳(C. pictipennis)成長相當快速,每天供應充足的食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由L1長到終齡。 這是 上次發表的上一代麗眼 的後代,第一批的我留下養沒賣出,衝的快的都已到達終齡,再過不了幾天就會陸續有成蟲出現。 生這批的老母成蟲現在還活著,還在生已生到第9顆螵蛸了。 這一批由於個體多,我觀察到公蟲在L5轉L6終齡時體型會大許多,對同齡的母蟲而言,翅芽也都發育出雛型。 母蟲在L5轉L6時體型則較公的放大倍數為小,翅芽也還沒明顯,需等到L7終齡才會發育到最大。 記得上一代我有一隻母蟲L6後就成蟲,不知是否紀錄錯誤,螳螂成長本來就會1個齡數之差,沒什麼大不了的。
由於公母齡數衝的一樣快,為免公蟲太快成蟲,所以我現在都給公終齡食物節制,餵的較少~ 母的則照原來的速度,每天給予足夠的食物來拉近公母成蟲的天數。 其實麗眼斑螳公成蟲可活1個月多,所以不用怕交配不到。
有螳友會問公母如何分辨? 有看過我以前的文章的應該都知道一般螳螂的公母分辨,就是尾巴1大節為母,2小節為公。 約在L4-5可用弱眼判斷看出。 然而,由於麗眼的尾節有明暗色調,導致不好看出來,剛開始我也覺得不是很好看,看久了自然輕鬆了。 會分辨公母了後,你就可以控制公母的成長速度,對於將來配對上也心裡也有個底。
尾巴1大節為母
尾巴2小節為公
再來順便補充一個常識,有人可能會搞不清楚螳螂何時已到脫皮的時機? 在人工飼養上,提供足夠的食物螳螂每天吃的飽飽的自然成長快速。 螳螂藉由脫皮來成長,每種螳螂都有其一定的齡數(可能會有1齡之差),不同品種總齡數會有所不同。 有仔細紀錄的自然會知道,沒紀錄的也沒差,這個不在此討論。
我要在此談的是螳螂何時已到脫皮的時機~ 一般螳螂脫皮前半天到1~3天會拒食,若搞不清楚到底是否要脫皮了,這個會讓飼養者很難飼養。 螳螂拒食有幾種原因: 1. 吃飽了 2. 脫皮之前或剛脫皮後 3. 母成蟲產卵之前 4. 生病
若你知道脫皮的時機,那麼你就不用擔心牠不吃,也可以給與足夠的濕度/高度來讓脫皮順利,少干擾之。 螳螂一個齡數所需天數快的約5-7天,這需要食物充足。 慢者約10-14天,有的品種會拖到30天左右,當然牠吃的也不多~ 愈後面幾齡可能會多拖個幾天。 這是由天數來判斷,這也是我的習慣,會紀錄脫皮(齡數)日期。 以你的飼養習慣,你會發現日期可以當做參考。
再來就是看螳螂的肚子,螳螂剛脫完皮由於將身體內的體液養份灌輸到成長後的骨架上。 因此,剛脫完皮後,肚子是空空扁扁的。 一般螳螂脫皮前會將殘便排光,那牠在脫皮後還沒補充食物前是不會排便的。 但也有例外,我發現也有脫完皮後還會排便的,這大概是還殘留食物在體內吧! 剛脫完皮空著肚子約半天到1天會開始有食慾,你可以儘量補充食物讓牠吃到飽。 慢慢的你會發現牠的肚子會慢慢漲大,螳螂的肚子是伸縮腹,所以你很難想像牠可以將那麼多食物往肚子裡塞。 這幾天隨著消化排便,肚子會略微縮小,繼續補充食物又會脹更大,直到脫皮(成蟲產卵)之前。 到底有多大呢?你若有觀察應該會知道。因這跟品種不同會有所差異~ 以蘭花、麗眼而言,你會發現可以漲到約上半身的長度。 這時你可以放心的讓螳螂不吃,等待脫皮。 在等待脫皮之前肚子是會消一些,因消化掉了。
還有一點就是終齡若蟲在脫皮前幾天,翅芽會快速成長脹大鼓起,這也是牠快脫皮羽化的徵兆,請參考之前的文章。
母終齡若蟲(L7),翅芽已具雛型。剛脫完皮肚子是扁的。
公終齡若蟲(L6),翅芽已具雛型。剛脫完皮肚子是扁的。
母L6若蟲,脫皮前肚子大大的,幾乎是上半身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