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正確服藥,快快趕走病魔!

  • Share this:

中秋佳節的來臨,面對秋老虎的威力加上燒烤大會的不正常飲食,只要稍不注意,孩子很容易就生病了。孩子一生病,對育兒經驗不足的爸爸媽媽來說,可是一件令人心驚膽戰的大事。為了不遇到誤診的庸醫,又怕醫師開的處方沒有療效,因此打聽哪個醫師最高明,幾乎成了父母們的第一反射動作。 但是您可能也要注意另一個重點,當醫師的診斷正確並對症下藥後,爸爸媽媽餵藥的方式正確嗎?孩子有乖乖服藥嗎?藥物雖能治病,但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發揮藥物本身的功效,也才能讓孩子的病情受到控制,快快恢復為健康活潑的小天使。 錯誤的餵藥法,你犯了嗎? 餵孩子吃藥時,父母經常會犯許多習以為常、積非成是的錯誤,以為只要將藥物吞下肚,就是完成「吃藥」這件事。但其實藥物的服用是有許多小細節需要注意,避免不當的餵藥方式,才能達到治療的功效。 服藥勿過量 嬰幼兒童對於藥物劑量的反應較敏感,藥量稍多便有可能中毒或致死,因此藥量必須精確的計算,絕對不可在發現孩子感冒後,拿大人吃剩的感冒藥給孩子服用,因為即使用藥成分相同,孩子所用的劑量和成人也有很大的差別,另外也不可抱著多吃藥就會好得快的心態,而擅自添加藥量。而由於兒童肝腎功能還未發育完全,某些藥物仍然有使用的限制,因此孩童用藥一定要先經過醫師或藥師的核准。 避免混著牛奶或果汁服用 苦味是孩子望「藥」卻步的最主要原因,但如果因而將藥混著具甜味的果汁或牛奶服用,一方面容易產生沉澱而減少藥物的吸收,另一方面藥粉也可能殘留在奶瓶或容器裡不易看見;而且某些特定藥物遇到果汁或牛奶會產生所謂的「加乘作用」或「交互作用」,使藥物的效用產生改變,甚至因而產生危險。因此怕「吃苦」的孩子最好選擇糖漿藥水來服用。 遵照服藥時間 人都會有惰性,更何況是「吃藥」這件不有趣的事,孩子更是容易抗拒。這時父母絕對不可因孩子的病情「看起來」痊癒了,就終止服藥,一定要按照醫師處方的給藥期間讓小孩服藥,尤其是像抗生素通常需要持續服用7至10天,若擅自中斷服用,會使細菌衍生出抗藥性,使得病情更不容易控制;而過敏等慢性病更需要長時間的服藥配合,斷斷續續或是提早停藥,對於治療更是沒有幫助。 幫助孩子吃藥 再怎麼神奇的藥物,總要「吃下去」之後才會有功效,因此幫助寶寶吃藥時,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讓孩子順利服藥。 嬰兒 把藥水裝入滴管、針筒、灌藥器等容器餵食,或裝入奶瓶中,讓孩子以吸奶的方式服藥。餵藥時左手環抱孩子,讓寶寶呈半仰臥狀,右手一次給予少量藥物慢慢餵食,以免寶寶嗆到。餵孩子吃藥前不宜將孩子餵得太飽,以免寶寶因飽足而抗拒藥物的服用。 五歲以上兒童 學齡前的孩子還是以服用流體的藥物為主,小學以上就可以開始學吞藥丸,教孩子將藥丸、藥片放到舌頭根部,並立即喝水將藥丸吞嚥下去,便可以減輕藥物帶來的苦味,但要注意不要噎到。小孩怕苦不願意吃藥時,由於糖並不會改變藥性,所以可以將藥粉或藥丸磨碎混合果糖,讓孩子服用。 叮嚀 正確服藥是治療疾病的根本條件,但事前的預防總比事後的補救重要,尤其每當中秋佳節到來,胃腸患者的增多都顯示了飲食均衡的重要,避免暴飲暴食,平常更要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才能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外也可視孩子的成長情況給予不同的營養品,但前提是要詢問過醫師或專家的意見,千萬不可誤信偏方、隨便給孩子吃補藥,否則不補則已,一補反而更傷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