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 "冰下湖" .... 首次發現 "活" 細菌

  • Share this:

科學家一直認為夾在南極大陸陸地與冰層之間的數百座冰下湖可能存有生命。這項研究負責人蒙大拿州立大學生態學教授普里斯庫說,「這改變我們對南極大陸的看法。」

普里斯庫5日在南極麥克默多研究站向外界說,研究團隊鑿穿804公尺的冰層,進入面積59平方公里、深1.5公尺的惠藍斯湖(Lake Whillans),從中採集到的湖水和沉積物樣本有明確生命跡象,包括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檢驗發現這些細胞中有生物代謝能量所需要的三磷酸腺 苷(ATP),意味著細胞是活的。

排除遭外來污染所致

普里斯庫說,研究人員採取一切措施預防樣本遭污染,湖水中ATP濃度比鑽孔中的還高,表示湖中生物量更多,排除他們所見細菌是遭外來污染所致的可能性。

普里斯庫與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圖拉契克共同率領的「惠藍斯冰流冰下鑽取研究計畫」(WISSARD),是調查南極冰下湖的三項計畫之一。另外兩項研究為俄羅斯團隊去年鑿穿「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也發現疑似生物跡象,但是有遭探鑽用煤油污染之虞,仍待樣本分析結果;英國團隊探鑽艾斯沃斯湖(Lake Ellsworth)計畫去年底因設備問題暫停。沃斯托克湖和艾斯沃斯湖所在位置都比惠藍斯湖深,也較封閉。

普里斯庫說,還需要更多研究以確定在惠藍斯湖發現的細菌種類以及存活方式。惠藍斯湖所在位置不見陽光,這些細菌要存活,必須仰賴從其他來源漂進湖中的有機物,如來自融化冰河的腐解微生物,或者南極大陸岩石中的礦物質。

美國航太總署(NASA)資深科學家麥凱說,這類分析能判定,惠藍斯湖中存有細菌是否可能影響發現外星生物的可能性,「若它是就地取得能量,就令人大感興趣,若只是消耗外來有機物就沒那麼有意思」,因為在太陽系其他已被證明厚厚冰層下有液態水的星球,在缺乏氧的情況下,生物只能依賴礦物質存活。

免 ... 驚! 小行星 16日 .....「輕掠」 地球

不會撞上地球

美國航太總署(NASA)7日表示,一顆小行星將在下週逼近地球,為歷來所預測的此等尺寸天體中,與地球的距離最接近的一顆小行星,所幸它不會撞到地球,民眾無須憂心。

NASA指出,去年2月從地球旁通過而被天文學家無意中發現的2012 DA 14,估計這次經過地球時與地表的距離,大概是2萬7680公里;儘管此一距離已超出地球大氣層的範圍,但與地表的距離而論,仍短於大多數繞地運行的氣象與通訊衛星。

但NASA說,儘管如此迫近,民眾無須驚慌憂慮。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尤曼斯說,這個小行星的軌道眾所皆知,所以他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即便考慮到軌道的不確定性,該小行星通過時,與地表的距離也不會短於2萬7519公里,「所以不可能會撞地球」。在此同時,2012 DA 14會在人造衛星軌道內的8046公里處通過,意味其路徑,剛好落在不會撞地的所謂「甜蜜點」上。

根據預測,這顆名叫2012 DA 14小行星最靠近地球的時間與地點,是在格林威治時間2月15日的19時24分(台灣時間2月16日凌晨3時24分,誤差約正負1、2分鐘),通過印尼蘇門達臘外海的印度洋上空。天文學家指出,在澳洲與亞洲的民眾只要有望遠鏡,就能看到這顆近地小行星,最好的觀測位置是印尼。哈佛─史密森尼小行星中心的史帕爾說,透過小望遠鏡所看到的,會是像星星一樣的小光點,在以群星為背景的天空中移動。

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45公尺,以天體標準而言算是相當小。尤曼斯說,當年導致恐龍滅絕的撞地天體有10公里長。但無論如何,要是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其威力將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足以毀滅整座城市。NASA估計,像2012 DA 14這樣的近地小行星,平均每40年會出現一次,至於撞地機率則是每1200年一次。類似的小行星撞地慘事,在1908年才在西伯利亞發生過。

" 超大" 隕石 15日接近 .... NASA 保證不會撞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顆與辦公大樓一樣大的隕石將接近地球,時間就在台灣時間2月15日。不過他不會對地球造成衝擊。

這顆被命名為2012 DA14的隕石通過地球時,距離地球僅1萬7千英里(約2735平方公里)。該隕石如撞上地球,將會釋放多達240萬噸TNT炸藥的能量,影響範圍廣達750平方英里(約1200平方公里)。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NASA近地球物體研究中心主席Donald Yeomans表示,這顆隕石不會撞上地球。且當天在亞洲、澳洲等地或東歐,還可用肉眼看到這顆隕石劃過天際。

點 水 成 金 ... 不是夢! 細菌 把 離子 .... 變 金子

大家都有聽過點石成金,不過,今天要告訴你,未來很有可能可以「點水成金」。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把離子轉變為金納米粒子的細菌,這一發現可以用來冶煉黃金。

科學家們常常在想,為何小金塊的表面常常會發現「代爾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這樣的存在讓科學家推測,或許能用這種細菌,讓水溶金,也就是從溶於水的金離子裡,製造出粒子。

於是加拿大漢密頓市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金溶液中對「代爾夫特食酸菌」的細菌進行了研究,他們觀察到細菌的周圍有黑色的環狀物質,經過鑑別,這種黑色的物質是「金納米粒子」。

科學家們表示,這是細菌的一種防衛機制的表現,研究發現,代爾夫特食酸菌能和水中的金離子結合,其實金離子對這種代爾夫特食酸菌來說是有毒性的,於是細菌們就自行產生了「礦化作用」,離子變成粒子,再由大量的水經過濃縮,就會變成黃金,而這種細菌,百毒不侵。

於是研究人員們將細菌中負責轉換金離子的基因化學物質分離出來,這樣細菌將無法產生金納米環狀物,而且科學家也利用分離出來的這種基因化學物質,成功地在金溶液中轉換出了金納米粒子。澳洲阿德雷德大學的環境微生物學家法蘭克‧理斯表示,「代爾夫特食酸菌所含有的這種基因化學物質將可以被用於從開採金礦產生的廢水中提煉黃金。」

未來點水成金不是夢,不過,想要靠這樣發大財恐怕不容易!畢竟要先找到大量的代爾夫特食酸菌,還要確定水中有金離子,經過繁雜程序才可能完成極微量的金子,想要因此致富,還是要好好想想。

「 伽馬射線 爆」在 中世紀 擊中地球 ... 一度引發 滅絕危機 ?

科學家分析日本古老香柏木及南極冰芯,發現西元774、775年曾有過兩次劇烈「伽馬射線爆」,強度是目前觀測紀錄中最大的。這起爆炸事件可能為地球帶來嚴重影響,只是多數輻射被大氣吸收,使它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陸續到達地表。

科學家在香柏木中測得含量異常的碳14,在南極冰芯中則含有大量鈹10;據了解,當地球大氣外層分子遭「伽馬射線爆」擊中時,就會產生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德國耶拿大學天體物理學專家紐豪瑟(Ralph Neuhauser)說,從能量強度推測爆炸點與地球距離,應該是在3000至1萬2000光年外的銀河系某處。

「伽馬射線爆」是恆星在生命晚期爆炸形成黑洞時,從兩極射出的大量伽馬射線;這些射線在10秒鐘之內就能傳到宇宙另一端。儘管這場爆炸的能量極大,天外卻沒有任何耀眼閃光的跡象,中世紀也未曾出現大規模物種滅絕。

曾有科學家認為,伽馬射線每隔500萬年就會對地球生物造成一次致命影響,例如奧陶紀大滅絕,即可能是因為伽馬射線引發二氧化氮層阻擋太陽光,造成突如其來的冰河期。

美 研究: 人類祖先 .... 是 「類老鼠」

美國科學家指出,一種長得像老鼠、生存於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物種,「很可能」是人類和其他胎盤類哺乳動物(placental mammal)的共同祖先。換言之,人類不是猿猴而是「類老鼠」演化來的。

紐約州立石溪大學副教授歐萊瑞主持這項長達六年的研究,根據基因與生理結構,認為Protungulatum donnae(一譯為古中獸)這種外型矮小、毛茸茸、留著長尾巴的物種,很可能是當今五千四百多種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正港祖先。小自蝙蝠大至大象,都得稱這種長尾類老鼠為祖宗。

這種類老鼠靠吃蟲為生,距今約六千六百萬年,相當於白堊紀結束後廿萬至四十萬年。歐萊瑞稱,當年恐龍絕種時,所有和恐龍活在同一時期的哺乳類也跟著滅亡,僅胎盤譜系的Protungulatum和其他少數爬蟲類存活下來,進而成了胎盤類哺乳類的共同祖先。

根據歐萊瑞的研究,胎盤類哺乳動物的起源應該在一千兩百萬年前「岡瓦納古陸」分裂之後。之前科學家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存在於南半球的超級古大陸分裂,導致哺乳類分家各自演化,形成物種的多樣性。 相關圖片

愛滋病 起源 ... 可溯至 數百萬年 前

基因研究顯示,早在500萬至1200萬年前,非洲的猴子和猩猩身上就有類似病毒。全球有3400萬人感染HIV,這項研究或許有朝一日能讓人更加了解HIV病毒以及愛滋病。科學家早就知道有稱之為慢病毒(Lentivirus)的類似病毒,在非洲靈長類之間盛行。

過去基因研究顯示,這種HIV病毒的「表親」起源於數萬年前,然而部分專家認為此一數字可能遭到低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與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科學家研究靈長類動物體內的類HIV病毒基因特徵,對象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以及獼猴。

非洲猴子與猩猩體內免疫系統演化所致的基因改變顯示,這類病毒起源於500萬至1600萬年前。這項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期刊」(PLoSPathogens)的研究提供線索,讓我們得以知道人類最近親動物的免疫系統是如何演化以對抗感染。

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的愛默曼醫師(MichaelEmerman)說:「我們的研究發現,雖然靈長類動物體內的慢病毒到近代才開始影響人類健康,但這類病毒其實有古老起源,來自我們的非人類靈長類親戚。」格拉斯哥(Glasgow)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病毒研究中心(MRC)的威爾森(Sam Wilson)說:「這類研究協助我們了解病毒如何作用。希望未來這些研究能開花結果,帶來治療方法。」

網路 幽浮影片 .... 專業手法 造假

名稱為「幽浮飛過聖大克拉里塔」(UFO OverSanta Clarita)的影片,2012年10月6日上傳到YouTube網站後迅速流傳。影片內容描述寫道,在聖大克拉里塔開車途中遇到不明飛行物體,停車查看時又拍到超級母船突然出現的驚人畫面。

近幾個月來,曾經在網路引起許多真假辯論的這支短片,如今證實出自好萊塢專業電影視覺特效工作人員之手,而且不只影片中的幽浮是假的,就連日落、馬路以及拍攝者正在駕駛的車輛,也都是出自特效,全都不是真的。

科技資訊網站Wired報導,這支39秒的短片中,觀眾看到的每1秒鐘其實都是電腦特效的成果。

Wired網站7日報導,這支短片出自特斯里爾巴斯(Aristomenis Tsirbas)之手,率領工作團隊耗費4個月時間,研究如何在電腦上製作出1段彷彿用手機拍到巧遇幽浮、效果逼真的影片。

特斯里爾巴斯曾經參與「鐵達尼號」(Titanic)、「地獄怪客」(Hellboy)等電影的視覺特效,並為電視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擔任動畫特效的後製工作。他也曾執導2007年電影動畫片「星球戰役」(Battle for Terra)。

特斯里爾巴斯接受Wired專訪時說,製作這支影片的主要目的是,「想證明CGI電腦特效可以看起來很自然,而且充滿說服力」。

他表示,很多人看到影片後,都以為所有背景與車子是真的,但幽浮可能是假的,尤其是在片尾出現的超級母船。通常大家都不相信整部影片都是假的,所以他都要拿出整部影片的網頁藍圖,才能證明這支影片完全是造假的。

席佛: 林書豪 .... 不是曇花一現

休士頓紀事報今天報導,席佛表示,雖然林書豪離開紐約到休士頓,但他的名氣持續在全球流行、普及。「不管是在大陸、台灣,休士頓火箭持續受到電視台的關注。」席佛認為,林書豪的表現已經證明不是曇花一現,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後衛,而且他持續在發展、成長。

席佛說,林書豪在大陸並不是最受歡迎的球員,最受歡迎的是贏過總冠軍的人,因此豪小子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看著林書豪成長是相當有樂趣的一件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