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風暴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原以為能置身事外的台灣,自 馬英九 520上任後,股市卻兵敗如山倒。自從去年十月 台股 大盤指數自9859高點回降以來,至今台股跌破五千點,到底投資市場的變化有多大?有多少集團市值大縮水?又有哪些集團大亨穩若泰山?經由《今周刊》的調查與分析,或許能讓你在海嘯尚未退潮之際,暫時尋得避難之處! 「早該在海嘯還沒來襲前,就趕快退場避難!要不然現在也不會輸得那麼慘!」十月十七日,菜籃族林惠莉看著電視上播放的股市新聞,差點癱軟在地,因為這一天台股大盤收在四九六○點,不但正式跌破五千點信心關卡,若從去年十月三十日台股創下近八年高點九八五九點算起,短短一年不到,指數正好攔腰折半。 這對去年滿心期待迎接萬點行情,還在九千多點高峰進場買股的林惠莉而言,情何以堪! 事實上,儘管自去年三月美國爆發首樁二房事件,為國際經濟情勢投下一顆深水炸彈,次貸風暴就猶如海嘯般地從美國逐步衝擊到歐洲以至於全世界,當時台灣還以為即將到來的新政局能築起一道堅若磐石的防波堤,不少專家紛紛預言,台灣將置身事外,躲過海嘯,股市還有破萬點、甚至三萬點的行情。 因此,在一片樂觀聲中,林惠莉就和千萬股民一樣,眼看著次貸風波越滾越大,卻仍然跟著積極加碼,而那時候,對政局的期望值也確實發揮短暫的作用,不但在去年十月險些攻上一萬點,甚至到了今年的五月二十日前,台股仍能維持七個月的九千點高檔。 孰料,五月二十日這天一過,台股就像是過了十二點的灰姑娘,隨著利多出盡而回復真面目,指數兵敗如山倒,讓林惠莉措手不及,短短才不到五個月,身上的股票幾乎檔檔腰斬,面對滿臉慘綠的股市,林惠莉不停地跺腳嘆氣,埋怨自己太輕忽國際情勢了!
現象1全數躺平,少輸為贏
這是近來所有台股投資人最真實的寫照,也道出了在股災中,小市民內心最大的痛。但事實上,這波金融海嘯中,受傷的不只是散戶,姑且拿放大鏡看看在市場上擁有龐大市值的集團,在暴跌的行情中,這些在股市握有重金的大亨們才是災情慘重的受災戶。 這一年來,隨著金融海嘯襲擊,原本在台股扮演重大角色的外資,紛紛撤資回去「救國」,再加上全球停滯性通膨抑制了消費,以及台灣人最寄以厚望的兩岸利多又失靈,在子彈無援下,許多身價不菲的集團股價重挫,市值大幅縮水,傷害更是小市民的千百倍! 《今周刊》針對五二○以來集團市值變化的調查,凸顯了這陣子台灣資本市場的嚴重災情。此次調查分別以去年十月三十日近八年高點、今年五月二十日新政府上台為起點,以及今年十月十七日大盤收在四九六○點為終點,針對市值逾百億元的集團進行資料整理,從另類的角度看看資本市場的質變與量變。 調查發現,這一年裡,台股近百家集團,僅蔡衍明的旺旺集團受惠於海外公司中國旺旺在此期間掛牌,撐高了市值,成為惟一逆勢成長的集團,其餘集團股全數躺平。以去年十月三十日來說,集團總市值高達二十一兆三千三百億元,到今年十月十七日,僅剩十一兆零三百億元,足足失血了十兆三千億元,縮水四八.二八%。其中,兆元集團也由三家減為二家,千億元集團也從三十四家縮為二十二家,原本有九十五家百億市值集團,如今也只剩下七十七家。
現象2金融重挫、營建衰退
最令人咋舌的是,這些集團大亨身價腰斬五成以上的,就高達六十一家,光 台塑 、 鴻海 兩大集團,合計就折損了三兆四千億元市值,等於輸掉了十個 宏達電 集團。因此,在這哀號遍地的亂世,少輸為贏反而成為王道,誰要是現金部位多、體質堅強、又能保本,讓股價少跌一點,就能在眾人皆退的情勢下逆流而上,拿 中華電信 集團來說,受惠於電信產業業績相對持穩,集團市值跌幅不到兩成,使得該集團市值排名不降反升。 因此,假設過去一年,你將投資重心放在電子股裡,尤其是電信相關集團,在少輸為贏的年代,可稱得上是贏家,畢竟在跌幅最小的十大集團裡,電子類就占了五家;但相反的,若壓寶在先前最被看好,具備 兩岸三通 題材的金融營建和消費服務業,相對就損失慘重。聚焦在今年五二○後的行情來看,跌幅最深的十大集團裡,就包括了營建建材相關的遠雄、冠德和台泥,以及金融界的 新光 集團。 「這是憧憬幻滅的寫照!」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表示,五二○以前,因市場看好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開放政策,股價聯袂大漲,墊高股價基期,但隨著憧憬破滅,加上受信用影響最大的金融股和營建股,正是 金融風暴 核心,相關的集團市值跌幅自然比較重。 除了夢想造就了市值的虛胖外,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衍生性金融商品才是引發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他認為,歷經這次教訓後,投資人對連動債這類商品敬謝不敏,而這部分商品,以往是 銀行 財富管理中心銷售的主力,過去幾年大肆擴張財富管理部門的銀行,負擔最重,若無法在企業金融方面有所突破,將影響該銀行的獲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