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之輸出量,無法維持身體之 代謝 所致,是很常見的老年性 疾病 ,其罹病率與死亡率都佷高。
醫學統計指出,心臟衰竭的五年死亡率約百分之五十,其原因可以是心臟收縮功能或擴張功能受損所引起,而以高血壓、冠狀動脈 心臟病 為最常見之病因,其他如心肌症與限制性心包膜炎也是心臟衰竭常見的原因之一。
在臨床診斷上,心臟衰竭的症狀及症候可以是疲勞、手腳冰冷、呼吸困難、氣促、頸靜脈怒張、出現第三 心音 、吸氣囉音、心臟擴大、下肢水腫、 肝 腫大,嚴重時可以是休克、肋膜積水、 腹 水、 腎功能 、肝功能受損等。
心臟衰竭之診斷除了觀察上述之臨床表現外,心臟擴大還可由 胸部 X光、心臟 超音波 或核子醫學檢查得知,而 心電圖 也是非常重要的檢查,常常可見合併心律不整,如心房振顫或心肌缺氧的變化。尤其,合併有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感染症時需要及早發現,一併治療。
對於心臟衰竭的治療,首要即是要找出其根本原因及其加重因子,如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症、瓣膜性心臟病等根本原因,必須逐一鑑別診斷,如出現貧血、甲狀腺毒症、感染症、心律不整等加重因子,也要查出而一併治療。
就常見之鬱血性心衰竭的治療而言,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常使用如限水(每日低於一千五百毫升)、低鹽飲食、多休息少走動、要留心尿量及體量之變化與使用氧氣等方式 。
在藥物治療方面,就短期而言,許多藥物都可以改善心臟之血行動力學,進而改善症狀,病人也會舒服許多。
但就長期而言,經由實證醫學證明,可以延長病人壽命、降低死亡率的藥物是:存鉀利性尿劑(Spironolactone)、乙型拮抗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血管加壓素阻斷劑、抗心律不整樂物(Amiodarone)、抗凝血劑(Warfarin)等,都是,至於常用的利尿劑Furosemide、毛地黃、類交感神經作用藥(如Dopamine)、磷雙脂酵素抑制劑等,只有短期的症狀改善效果,長期而言並不能夠延長病人生命。
在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今日,心臟衰竭已經是很常見的疾病,但就心臟衰竭的藥物治療而言,不應只是著重於短期症狀之改善而已;正確的使用藥物以延長生命、降低死亡率以及改進罹病者生活品質的長期目標,毋寧更值得我們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