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續.中華民國100年1月1日案號1000101股日.本會籌組政黨籌備處向親愛同胞們報告書2011.01.01

  • Share this:

1987 年 5 月,在 蔣經國 的親自指示下,黃信介在 7 年的鐵窗生涯之後和張俊宏一起被假釋。當時的 民主進步黨 已經成立了一年,其主流是“ 新潮流系 ”和“ 康寧祥系 ”。經過黃信介的努力, 1987 年“ 美麗島系 ”在民進黨二大上取得近半的中執委、中常委席位。 1988 年 3 月黃、張加入民進黨, 4 月二人參加民進党二全一次臨時會,被聘為黨務顧問。

1988 年 黃信介當選第三屆黨主席, 1989 年 黃信介獲得連任第四屆黨主席。黃信介在 2010 年 蔡英文 連任黨主席前,是民進黨唯一連任兩屆黨主席的人。黃信介所領導的美麗島系與新潮流系的政念有不少不同:前者主張 議會 道路,後者主張群眾路線;前者主張臺灣人民“有主張獨立或統一的自由”,後者強調臺灣人民“有主張獨立的自由”。再加上黃信介支持 李登輝 主導的 國是會議 和 憲政改革 ,而被黨內部分人士批評為“聯合中國推翻國民黨”、“秘密勾結 中共 出賣台灣”、“心向大陸”。 1990 年 ,民主進步黨通過 台獨黨綱 。

1991 年黃信介卸任黨主席,任民進黨首席顧問。 1991 年 當選 台中縣 國大代表。同年美麗島事件被平反後,黃信介恢復其增額資深立委身分,得以重新擔任立法委員。但復職四十分鐘後,即發表“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演說,辭掉終身立委,為解散“萬年國會”的改革訴求以身作責。

1992 年 4 月19 日 ,任民進黨發動的“ 419 大遊行 ”總指揮,要求總統直選。年底,以「元帥東征」參選 花蓮縣 立委,開票後以 63 票敗出,進而發現國民黨集體作票嚴重之明確證據,逆轉判定當選。

1995 年 黃信介因健康因素放棄參選台灣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的機會,讓賢 彭明敏 。

1997 年 準備應李登輝之邀擔任 國統會 副主委,因陳水扁等人的反對作罷。 1996 年 5 月 起任 中華民國 總統府 資政 。

1999 年 3 月 出面協調民進黨內陳水扁和 許信良 爭選總統的問題沒有成功。 11 月30 日 ,因為 心肌梗塞 引發心臟衰竭去世。黃信介的墓地位於 臺北縣 八裏鄉 墓園,經常有民進黨政治人物去祭掃。黃信介葬禮,前總統 李登輝 曾發 褒揚令 ,原文如下:

總統府 資政黃信介資性豪邁,氣宇深宏,早歲負笈東瀛、篤學能文,頭角初露,考取 北京大學 政治系,適值國事蜩螗,遂未成行,嗣卒業國立 中興大學 。才識淹異,英雋早發,膺選 臺北市 議員, 立法院 立法委員, 國民大會 代表等職,推動國家建設,致力政治興革,勞瘁罔辭,靖獻孔彰;曾任 民主進步黨 第三、四屆黨主席,竭智藎籌,厚植民主丕基,參與國是會議,化解 修憲 僵局,折衝陳力,勳猷並懋。綜其生平,宣方民主,有為有守,景行碩德,允孚物望,遽聞溘逝,曷勝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耆賢之至意。

總統 李登輝 (用「榮典之璽」印)

八 . 引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施明德( 1941 年 1 月15 日 -), 台灣 政治人物 ,曾以 政治犯 身分坐牢長達 25 年多。出生於 高雄市 鹽埕區 ,陸軍砲兵學校畢業。 民主進步黨 第六屆黨主席,並曾擔任第二、三、四屆 立法委員 。

為中華民國 黨外 民主運動 的主要人物之一, 身高 175 公分 ,患有僵直性脊椎炎,並兩次領導台灣史上最重要的群眾運動, 1979 年 的 美麗島事件 和 2006 年 的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皆擔任總指揮。

早年

施明德父親施闊嘴是一名 中醫 師。 1947 年 二二八事件 中,高雄水產學校、高雄工業學校和 高雄中學 學生與 國軍 對抗,住家在 高雄車站 正對面的幼年施明德曾親眼目賭反抗者英勇的犧牲。 [1] 1954 年 考入高雄中學初中部。 1957 年 考入中正中學高中部。 1959 年 考入陸軍砲兵學校。他曾說,報考軍校是因為打算以武裝兵變推翻蔣家政權。 [1]

1962 年 在 小金門 擔任砲兵軍官時因被指涉入「 台灣獨立聯盟案 」(是施明德和一群台籍青年組成的組織,與海外的 台獨聯盟 不同)被捕,同案共有三十餘人,大部分為陸軍官校學生和大學生,施明德的兩個兄長,詩人畫家 施明正 及國防醫學院學生 施明雄 皆被捕。非法羈押長達 11 個月後,於 1964 年 以首謀叛亂罪遭判處 無期徒刑 , 褫奪公權 終身。 [2] 在偵訊中慘遭刑求,牙齒隨後全部脫落,造成施明德 22 歲後就全口假牙。由於 國民黨 政府認為施明德屬於危險份子,始終不准施明德擔任外役,卻因此使施明德有時間傾心研究哲學、史學、國際法、語言學和日文。其堅忍不拔的性格就在苦牢中形成。

在 1970 年 左右台灣外交處境惡劣, 聯合國 代表權可能被 中國共產黨 取代,台灣有被 北京 政府併吞的危機。當時囚禁於台東泰源監獄的獨派政治犯,認為有必要進行監獄革命,佔領監獄跟台東電台,宣示台灣人要求獨立和反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府併吞的心聲,這項監獄革命的陰謀籌畫年餘,幾乎所有的獨派政治犯都參與了。終於在 2 月 8 日 中午,由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詹天增及謝東榮夥同警衛連官兵等發難,當場刺殺一名士官,搶奪槍枝,後因進行不順,宣告失敗。江炳興等五人逃亡,不久後被捕,同年 5 月 30 日 執行死刑槍決。這是政府遷臺後唯一一次以武力處理行動追求台獨的事件。

泰源事件 發生後,施明德與 柯旗化 是當時僅有的兩位被單獨隔離囚禁的政治犯,直到移送 綠島 監獄。雖然就國防部在 2007 年已解密的偵訊資料看來,施明德與 柯旗化 作為主謀的嫌疑很低,然而,國民黨當局仍懷疑二人是幕後的主謀。林樹枝與施明德之兄施明雄在《 台灣日報 》引發對該事件的筆戰。林樹枝日前因撰寫一書內容涉及不實言論詆毀施明德,被施明德控告毀謗,一審地院判處有期徒刑 10 個月,林樹枝不服上訴,二審高等法院判定林樹枝誹謗事實確鑿,且未有悔意,因此將原判決撤銷,加重刑期為一年,本案定讞。台灣高等法院 2009 年 6 月 4 日 判決主文如下: 97 年度上易字第 2034 號案判決主文:林樹枝因散布文字,而指摘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處有期徒刑壹年,減為有期徒刑陸個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參年;並應向自訴人施明德道歉。

1974 年 妻陳麗珠於施明德囚禁 12 年餘後,因先行出獄的政治犯蔡寬裕介入下要求離婚,施苦留未果,身心重創。 1975 年 蔣介石 過世,全台實施減刑, 1977 年 6 月 16 日施明德囚滿 15 年釋放(附帶條件為:五年之內不得觸犯有期徒刑兩個月以上的罪行,否則恢復終身監禁的刑期。)而施明德卻在重獲自由僅兩年,再度投入對抗威權體制的運動之中。

而施明德也成為美麗島事件中,唯一一個經歷過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橫跨台灣兩段重大政治變動的反對運動者。 [3]

[ 編輯 ] 沒有黨名的黨

在蔣氏政權獨裁統治下,軍事戒嚴時期的台灣,完全沒有組黨、參政、言論自由和人權可言。施明德冒著隨時再入獄的危險,從事反抗運動。施明德全台奔走,企圖成立一個「沒有黨名的黨」來突破黨禁。

1978 年 ,發表《增設中央第四國會芻議》批判三十年不改選的「萬年國會」,強力抨擊蔣家獨裁政權,反民主、反人權的措施,險遭逮捕。迅即與美籍艾琳達結婚,促成美方介入關切,保住人身安全。

1978 年 9 月,出任「台灣 黨外 人士助選團」總幹事。以民主、人權為主軸,主張解除黨禁、報禁、戒嚴令、改選萬年國會和司法獨立。台灣第一個「反對政團」的模式呼之欲出,「沒有黨名的黨」雛形漸備,儼然有衝破戒嚴之姿。

10 月 31 日 ,提出黨外共同政見「十二大政治建設」,首倡政治人權、經濟人權、社會人權。

12 月中美建交,台美斷交,風聲鶴唳中,遭二十四小時密集跟監。

1979 年 1 月 21 日,黨外大老前高雄縣長余登發及其子余瑞言被捕,發動台灣戰後第一次的政治示威遊行,抗議國民黨迫害余氏父子。

5 月,與黨外人士組成《 美麗島 》雜誌社,任總經理。《美麗島》雜誌社正式成立。黨外人士不再勢單影隻,在逮捕的恐懼中,集體的力量終有凝聚的可能。施明德任總經理,負責組織、群眾運動及海外聯絡。積極邁開組黨步伐,遊說地方人士,為美麗島雜誌社地方服務處(亦即地方黨部)催生。至美麗島事件發生時在各縣市共成立十一處。一個「沒有黨名的黨」隱然成形。

11 月 25 日 ,《美麗島》雜誌發行量達十四萬本。台灣人民熱切支持的已不僅僅是一本雜誌,而是一個戰後首次出現的「政團」。國民黨政權展開一系列鎮壓。 11 月 29 日 ,黃信介住宅和美麗島高雄服務處同遭襲擊搗毀。 12 月 7 日 ,屏東服務處遭軍斧襲擊。 12 月 9 日 ,鼓山事件,美麗島工作人員遭鼓山分局警察拘捕並痛毆成重傷。統治者不斷升高暴力,企圖鎮攝民主人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