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 引用:
特稿:古寧頭光輝永照 莫忘前賢為國奉獻
軍聞社 ╱ 軍聞社 2009-10-19 17:00
(軍聞社記者孔繁嘉特稿) 十月廿五日 ,對台灣人民而言,除了是國人所熟知的,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後,臺灣脫離「馬關條約」的日本殖民統治,重新恢復自由的「台灣光復節」;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民國三十八年,國軍在金門古寧頭一戰中,成功擊潰共軍侵犯的光榮戰役紀念。
一個節日,雙層意義, 十月廿五日 的榮耀,在中華民國史頁留下不可抹滅的篇章,更加彰顯十月的光輝。在自由、民主、安定的今日,全體軍民緬懷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更需體認台灣現在富庶生活得之不易的代價,必須居安思危,時刻警剔莫忘前賢為國奉獻,共同珍惜、維護現有的豐碩成果。
回顧民國卅八年,中共企圖以人海戰術進犯金門, 十月十七日 ,共軍攻陷廈門後,即以優勢兵力進逼金門,廿三日在沿海徵調各型民船兩百餘艘,並集中各式火砲卅餘門,在金門以北各小島佔領陣地,進犯野心昭然若揭。
當時大陸情勢逆轉不久,轉進來台的國軍部隊編裝不全、人員不足,局勢岌岌可危,但戍守金門前線的官兵卻戰志高昂,積極戰備整備,並抱持著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信念,站在無情砲火威脅的最前線,保護立足未穩的國家命脈,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十月廿四日 深夜,共軍以其精銳部隊約九千餘人,分由澳頭、蓮河等泊地出發,利用暗夜與漲潮突襲金門,由於風疾浪高,進犯船隻大都失控,隨風勢飄向金門東一點紅至古寧頭一帶,當戍守金西的二 0 一師六 0 一團發現共軍來犯,即迅速進入陣地,並對敵予以痛擊,揭開古寧頭大戰序幕。
當時服役於第一一八師三五三團的李隆昌回憶起當晚情形,「當天晚上我們就攻擊北山,所以我們在北山前面的溝裡面,死人跟活人分不清楚,能起來的就是活人,起不來的就是死了,所以我們攻擊北山那個溝啊!用迫擊砲當天晚上攻下來了以後,我們就在北山村裡面,第二天凌晨,我們再到古寧頭第四軍整個古寧頭搜索,這是我們三五三團整個的狀況。」
而當時擔任戰車第一營上士射手的熊震球則指出,當時第一次看到搏刃戰,那真慘烈啊!而戰役發生時,敵人登陸的海灘附近有一輛 M 5A 1 戰車因為履帶陷入沙灘無法移動,一輛協助拖拉的戰車及戰車排長的指揮車,便暫時停放在沙灘上,因此可以在第一時間就立即投入戰場,對登陸共軍部隊展開火力的反擊,並將其遲滯在古寧頭周邊地區,而戰車排的三輛戰車也發揮了最大的效用,對登陸來犯的共軍給予猛烈砲擊和機槍掃射,有效牽制敵人致使其攻擊受阻。
金門古寧頭戰役,再次印證全國軍民團結的重要性。八年抗戰中,台灣同胞出錢出力,共同抗禦外敵,贏得自己的自由;古寧頭一戰,金門軍民一心,前仆後繼,才換來台海的安全和穩定。這些都提醒國人,「國家安全,匹夫有責」,唯有全民攜手團結,凝聚共識,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生存。
當國人在緬懷古寧頭戰役的同時,現今我們國家安全的威脅仍在,而且由於武器科技與裝備發展日新月異,現代戰爭已無前方、後方的差別,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可或忘先賢先烈以鮮血換得今日安定、和平的關鍵戰役,同時更應團結一致,以「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憂患意識,凝聚全民國防的共識,發揮全民防衛的總體力量,支持並建構精實的國防,才能有效確保國家安全。
三 . 八二三砲戰 中華民國 47 年 8 月 23 日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下午六時三十分,共軍駐紮福建沿海砲兵部隊,突然向我金門實施瘋狂砲擊,六分鐘後我守軍奉命還擊。在金門全體軍民英勇反擊下,使共軍不僅不能圓其「無須五天,至多十天,即可攻下金門」的美夢,並且戰役末期陷入「續打無力,不打又下不了台」的窘境,而於 十月五日 由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具名,宣佈「停火一週」。
在 這場為期四十四天的砲戰中,共軍對面積只有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共濫射了四十七萬四千九百一十發砲彈,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土地落彈四發,造成民眾死亡八十人、重傷八十五人、輕傷一百三十六人、房屋全毀二千六百四十九間、半毀二千三百九十七間。這就是世人所稱的「金門八二三砲戰」,也是名震寰宇的「台海戰役」。國軍在此一戰役中,實施反砲擊八十二次,射擊砲彈十二萬八千發。另在海空戰中,我空軍戰果創三十一比一的紀錄,海軍戰果創二十七比一的紀錄。當時中共是出於對國際政治形勢、國共兩黨關係及促進國內經濟建設等考量,決定砲擊封鎖金門,不意遭到重大挫敗。 「八二三」戰役距今焂忽已屆滿四十年,此役奠定了台灣永續發展之基礎,不但使中華民國得以存續,更是政府播遷來台後,終能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茲將當年八二三戰役之經過,作扼要之條述,以明瞭當年三軍將士用命疆場,以及美國盟邦協防海峽安全,共同打擊侵略,粉碎共軍進犯金門野心之光榮歷史,藉以緬懷過去,策勵來茲。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五日 :中共海陸空軍開始大量向福建集中。
八月六日 :國防部宣布「台灣海峽局勢緊張,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八月十四日:馬祖附近發生激烈空戰,我空軍擊落三架中共米格十七型機。海軍在馬祖平潭附近擊沈中共砲艇三艘。
八月二十日:總統 蔣公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親作重要指示並勉勵前線官兵。
八月二十三日:中共突然猛烈砲擊金門,兩小時內落彈達四萬餘發,是日落彈數更達五萬七千餘發,造成我官兵傷亡二百餘人,房屋毀損六十五棟。金門防衛司令部三位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傑殉職。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警告中共,如圖謀奪取金門、馬祖,美將視為威脅和平。
八月二十四日:海軍南巡支隊在金門與東碇之間海面,擊沈中共快艇三艘,傷其五艘。
八月二十五日:共軍繼續擾射金門,傷亡軍民約二百人。空軍在金門鎮海角上空擊落兩架中共米格十七型機。美國防部宣布:由於中共砲擊金門,第七艦隊奉令採取戒備措施。
八月二十七日:美總統艾森豪在記者會表示,支持杜勒斯對中共警告,中共不得妄圖攻佔金門,重申不背棄對我責任,並調海空軍增強台海巡防。八月二十九日:金門砲兵摧毀中共砲陣地三十多處。
八月三十一日:蘇俄「真理報」向美恫嚇,謂美對中共威脅,等於對俄威脅。
九月二日 :海軍南巡支隊在金門料羅灣海面擊沈中共魚雷快艇十一艘。 九月四日 :美國發表新港聲明,表示對台灣安全如有必要,美軍立即協防金馬;中共聲明:把領海範圍擴展至十二浬,試圖阻止美助我補給外島。
九月七日 :美國第七艦隊護航我海軍補給船團運補金門成功。 九月八日 :空軍在澄海以東二十浬海面上空擊落中共米格十七型機七架,擊傷二架。
九月十五日:美國與中共華沙會談開始,尋求台海停火。九月十九日:美「勝利女神」飛彈先遣隊抵台,駐台美軍成立作戰中心。
九月二十一日:金門砲戰三十天,我砲兵毀敵砲四十五門、砲陣地四十四座。
九月二十四日:空軍在台灣海峽上空擊落中共米格十七型機十架。
九月二十六日:隨國軍運補船艦赴金門採訪的中外記者六人,在料羅灣船沈失蹤。
九月二十七日: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蔣經國赴金門與守軍共渡中秋。
九月二十九日:總統 蔣公舉行記者會,強調金門戰爭乃保衛戰,即戰至最後一滴血,亦不放棄寸土尺地。
九月三十日:美國務卿在記者會表示,若台灣海峽能獲致靠得住的停火,美國將贊成國軍由外島撤退一部份。
十月一日 :總統 蔣公指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我並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台灣仍要堅決死守金馬。
十月五日 :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金門戰線自 十月六日 起,停火七天,試圖利用政治攻勢,發動和談。
十月十二日:中共宣布金門續停火兩週。
十月二十日:中共藉口美艦護航,恢復砲擊金門。
十月二十三日:美國務卿杜勒斯離台,發表中美聯合公報,認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連。
十月二十五日:中共宣布「雙日停火」。此後台海危機便在打打停停的情況下,逐漸冷卻下來。
資料來源:蔣總統與金門。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 1974 )。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