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0年1月1日案號1000101股日.本會籌組政黨籌備處向親愛同胞們報告書2011.01.01

  • Share this:

中華民國 100 年 1 月 1 日 案號 1000101 股日 . 本會籌組政黨籌備處向親愛同胞們報告書 2011.01.01

本會創辦人羅佩秦,中華民國 50 年 10 月 10 日生於台南,原住台東現住中華民國臺灣臺灣省高雄市大好親水愛河畔民宿之一也。

本會以公

文書命名:臺灣人民建設中華民國臺灣 300 年憲政、公共、公益產業資產革命精神會員監督、執行、實現、行動五大主題委員會暨各案、特案革命精神會員監督、執行、實現、行動委員會全國總會籌備會

本會全國

籌備會正

式生效日

啟動日期:本會宣告於 中華民國 100 年 1 月 1 日 生效啟動;本會籌備會案號: 1000101 、股別:日

主 旨:本會籌組全國性政黨籌備處向親愛同胞們報告書,宣告 中華民國 100 年 1 月 1 日 良晨吉日起本會(黨)全國籌備會(處)正式生效啟動。

本會公文

書名簡稱:一 . 臺灣人民建設中華民國臺灣 300 年憲政革命行動委員會全國總會籌備會

二 . 或稱建華憲政黨全國籌備處。

三 . 或稱本會、本黨、憲政黨、憲政會。

本會設會(黨)旗:即引用中華民國國旗

本會設會(黨)歌:即引用中華民國國歌

本會設會(黨)詞:即引用中華民國國歌歌詞

內 容:原作詞:孫中山、作曲:程懋銘 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 為民先鋒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本會(黨)歌歌詞

內 容:作詞:引用原作詞:孫中山;並依臺灣人民早有共識修飾、引用作曲:程懋銘

三民主義 吾民所宗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 為民先鋒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本會(黨)設革命

精神榮譽會(黨主席)長一位:即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本會(黨)設革命

精神會(黨主席)長二位:一 . 即是中華民國先總統 蔣中正。

二 . 即是中華民國前總統 蔣經國。

本會(黨)設民主憲政

精神 會長一位:即是中華民國前總統 李登輝。

本會(黨)設建立中華民國國家功在國家推動革命建國、推動施行民主憲政法治國家目標,無私無我、大公無私、天下為公、秉持犧牲、團結、負責革命民主戰士戰將精神悍衛國家人民,建立民主憲政法治國家,國家人民永遠以民族英雄精神模範及國家榮譽革命民主憲政法治先賢偉大人物敬之,而本會即以此為最尊榮革命精神會員能光耀於國家及又為中華民國臺灣永續發展及後世子孫生存命脈奠定基礎,此具備有本會(黨)會員革命魂最高人生層次境界:計如下:一 . 國父革命烈士:

第一次革命:西元一八九五年的廣州之役,陸浩東被捕殉難。 第二次革命:西元一九00年的廣東惠州之役,史監如被捕犧牲。 第三次革命:西元一九0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廣東潮州黃崗之役。 第四次革命:同年 四月二十二日 的惠州七女湖之役。 第五次革命:同年 七月二十七日 的欽州防城之役。 第六次革命:同年 十月二十六日 的廣西鎮南關之役。 第七次革命:西元一九0八年欽廉之役。 第八次革命:同年三月的河口之役。 第九次革命:西元一九一0年一月的廣州新軍之役。 第十次革命:西元 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的黃花崗之役,七十二烈士壯烈犧牲。 第十一次革命:西元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 十月十日 的武昌起義,推翻滿清政府。 以上革命烈士及不知姓名前輩。

二 . 先總統蔣公率領全國黃埔革命軍將士烈士:引用之著作(蔣仁符)

民國十三年, 國父有感於過去革命之所以失敗,乃是由於只有革命黨的奮鬥而無革命軍的奮鬥。於是命令先總統 蔣公在廣東黃埔成立陸軍軍官學校。以這個學校的學生為基礎建立革命軍,為革命而奮鬥。 民國十四年八月,我革命軍在廣州成立以來,在英明偉大的領袖先總統 蔣公領導之下,歷盡險阻艱辛,先後完成了東征、北伐、剿匪等任務,統一了全國,同時更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洗雪了我國近百年來的恥辱。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軍閥藉故挑釁,製造盧溝橋事件,進兵中國,並誇下海口「三月亡華」。我全國軍民在先總統 蔣公領導之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一致奮起,展開了英勇悲壯的全面神聖抗戰。此其間為時八載,我三軍健兒在 蔣公領導之下,拋頭顱、洒熱血,先後經過了二十二次重要會戰,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戰鬥,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戰鬥,傷亡高達三百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九人,失蹤十三萬零一百二十六人,其對國家貢獻之大,犧牲之慘,均屬空前,真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足以永垂青史,流芳百世。其中如七七陸軍節、八一四空軍節、雙十二憲兵節、三三裝甲兵節、四四聯勤節等,都是我三軍健兒碧血丹心凝聚而成的紀念日。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日本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在同年 九月九日 上午,於南京首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由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主持,日本則由在華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上將代表簽署降書。舉世同欽,薄海歡騰,八年抗戰終獲勝利,中華民國一躍而成為四強之一。我政府為慶祝勝利,特定 九月三日 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以示紀念。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臺之後,我全國軍民及三軍將士在先總統 蔣公領導之下,臥薪嘗膽,生聚教訓,積極備戰。國人咸感於軍人對國家民族以往之偉大貢獻,宜有一軍人節以茲紀念,復感於以往各軍種之紀念節日名稱繁多,實有統一之必要。後經蔣公於四十四年四月十三日指示,以每年 九月三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為軍人節,同時原有各軍種節日一律廢除,並自四十四年通令施行,是為九三軍人節之由來。(蔣仁符)

三 . 引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