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愛 伴我走過乳癌
去年 9 月 11 日 連續第 9 年到醫院進行乳房例行檢查,前一年還一切正常的我獲知罹患乳癌,當天正巧是小女兒五歲生日(她出生在美國 911 事件當天),老天卻送給我們全家一份珍貴的人生禮物。
「別為癌哭泣」一書中提及詩人魯米( Rumi )有言 : 「人在世上就像一座招待所,歡樂、憂鬱、疾病和恐懼,都是不請自來的訪客,我們的任務是歡迎每一位客人,即使是悲傷,也不例外,因每一種客人都是會令我們更深層瞭解人生的嚮導。」
重症不請自來,為我、也為我們全家每個人添加不同的生命元素,孩子因為我們提早接觸到生死課題,共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愛和勇氣;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因重症考驗而共同成長。
10 歲的女兒早就從讀者文摘閱讀過有關乳癌、切除、化療的文章,我不需太費力就讓她知道我得乳癌的事實;但艱困的是,回答她陸續拋出的問題,例如:「乳癌會不會死?」「我會不會得乳癌?」「為什麼本來是腫瘤,一下子又變成癌症?」所幸,她的隱憂和疑慮隨著我的坦誠解釋和平穩化療逐漸消逝。
在我問她對我形貌驟變觀感時,乳癌手術切除後她說:「媽媽就是媽媽嘛!」(少邊乳房、缺條胳臂都一樣是媽媽啦!)頭髮落盡,像個毛髮稀疏小猩猩時,她微笑說:「很可愛呀!」類似這樣的回答,常讓我在互動中隱藏欣慰的淚水。
至於 5 歲小女兒則常帶來苦中作樂笑果。我在乳房切除手術同時有做術後重建,她第一次看到我右乳術後重建部位,看看正常的左乳,再比比右乳,評語是:「媽媽,妳的ㄋㄟㄋㄟ不對稱!」我啼笑皆非,「難不成,妳是在為整形外科叔叔打分數嗎?」
在我化療掉髮後,她愛我的程度另有衡量標準:「媽媽,我永遠永遠愛妳,就算妳頭髮掉光光,我還是愛妳!」我的頻繁進出醫院,讓她必須學習堅強克服恐懼,無形中也培養她一顆更加柔軟體貼的心。
在我們遭遇風暴時,穩固家庭堡壘的當然就是一家之主 — 外子。還記得他不分日夜上網搜尋,勤加研讀相關資訊,那時家裡四處散置中英文乳癌相關書刊;為了打點三餐,廚房多了形形色色煲湯燉煮的鍋子,有回為了炒盤據說對抗癌有效的黑豆,人就這麼站在爐火旁超過半小時,不停地翻炒 …… 。
第一次和外子互擁落淚,在不知癌細胞是否擴散到乳房以外部位,為了是否能陪伴孩子長大而恐懼擔憂。所幸,每年定期檢查,算是早期發現,雖術後得知感染到兩顆淋巴結,需做令人聞之色變的化療,我也深感慶幸,感謝老天為我留一生路。
因為心存感恩惜福,所以能坦然堅強面對化療對身心的摧殘考驗。孩子、家人、父母和親朋好友源源不絕的關愛,為我灌注無窮的希望和勇氣
一次體檢彷彿在亡命懸崖邊拉我一把,讓我有機會及早回頭審視並調整過去在人生歷程中曾經踏錯的足跡,學習不再苛求完美、飲食力行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適度運動。
乳癌現已竄升到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 1 位,每年新增超過 5 千患者(還只是被檢查出的)。跟我同一天動手術的病友住家跟我家隔兩條街;化療時遇到一位病友地址跟我家差 10 幾號;更令我震驚的是,我家對門鄰居也檢查出乳癌。一位病友得病後,提醒她周遭親友留意,她舅媽因此摸出乳癌 …… 。
每年除了到醫院檢查還不夠,平時還得築好「自我檢查」第一道防線。乳癌與飲食、壓力、遺傳是有些關連性,但其實是「人人有可能、個個要小心」,希望藉由我走過的路,讓大家別胡裡胡塗當上「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