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單元我們重視藝術家介紹與400年前荷蘭人的穿著打扮.荷蘭歷史文化.建築物特色介紹呦~
以下作品是小學1~3年級的人物畫表現媒材是粉彩與蠟筆渾合使用 當初委託林布蘭作畫者皆是荷蘭貴族
當初能畫肖像畫是歐洲貴族才能有的表徵喔~
林布蘭(Rambrandt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在荷蘭的來登市出生。 他的父親是一位富有的製粉業主,也相當支持他成為藝術家,並安排他進入來登大學就讀. 但林布蘭在大學裡不過待了數個月。為了成為藝術家,他跟隨回到家鄉來的歷史畫家史旺能伯學畫。18歲的時候,他到阿姆斯特丹,進入拉斯曼的畫室。這位篤信天主教,並待過義大利的畫家,他的構圖風格對年輕的林布蘭影響很大。 1632年開始住在阿姆斯特丹的林布蘭,因為在色彩運用方面的表現突出, 委託作畫的人接踵而至,算是相當得意。而1639年左右,為了聖安東尼街的豪宅,他必須不斷接下肖像畫的工作,一時間被視為肖像畫家。
荷蘭的風車舉世聞名~
牆壁上各式各樣的肖像畫出於小朋友之手ㄋㄟ~
雖然他畫了許多令人讚嘆的肖像畫,但事實上他涉獵的題材很廣。譬如他對具有家庭生活感覺的寫實題材就相當感興趣。他曾以「銀筆法」(Silver-Point)為自己的未婚妻莎絲琪雅畫了一幅生動又充滿感情的素描肖像。而現藏於柏林的「老婦人與乞丐的習作」、「交談中的人物習作」、以及倫敦的「教小孩走路的兩婦人」等,就充分表現出他對周遭人物的關懷及入微的觀察。此外,他接受委託作了許多群像畫,都是驚世之作。如「夜警」「突爾普醫生的解剖課程」、「布料同業公會理事」等。 而他最感興趣的題材應該屬於宗教故事了。雖然生長於新教國家,林布蘭卻從新舊約故事中得到許多作畫題材。眾使徒中,他又對保羅這名從敵對立場被基督感召的門徒最為欽慕,因此甚至畫有「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其他對於風景、靜物等也有涉獵,只是數量就沒有那樣多了。他的版畫作品也是相當精彩的.。 從林布蘭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使它們變得如此有魅力的元素,那就是「光」。我們看到林布蘭似乎在玩味素描的本質,也就是說,探索白色紙張與線條輪廓之間的關係。林布蘭的學生胡格斯查登篤定地談到,大師在教導學生時曾這麼說:「表現光線時不要使用太多色彩,要讓紙張表現它自己的白色。」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夜景」中,雖然出現了如聚光燈一般的,不太自然的光線效果,卻因為巧妙的安排,使用在區分人物的重要性上,反而使我們自然而然的接受了這種視覺效果。 雖然林布蘭從早期就相當受歡迎,是難得在生時就具有相當地位的畫家,但自從他第一任妻子莎絲琪雅過世之後,他的運道就明顯的下滑。但林布蘭在想法和理念上相當堅持,他並不因為窮困潦倒而對世俗有所堅持,而仍然持續著他對繪畫基本理念原則的堅持。持續的研究著關於光影、質感、情感的表露……一切他認為重要的繪畫元素,不管這些是不是外界世人所重視的。早期擅長描寫英雄、富商的風光,到了幾經人生歷練的晚年作品中,也都因為著重在表現一種對人生的體悟,而使得畫中人物都隱隱透露出微妙的溫柔神情。 可能因為這樣,林布蘭的作品在他過世之後的一兩百年間似乎都沒有他生前那般風光。一直到18世紀中期,人們才再次提昇對林布蘭的重視程度.歌雅、德拉克洛瓦等一代大師也對他的作品推崇備至。而林布蘭的作品至今仍有著令人驚訝的現代性,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很透徹的正視「自己」,藉由精神和感情來接觸繪畫的本質而不是一窩瘋的跟隨前人的遺跡。林布蘭學到了去發現他自身之內和之外的意義,而以相映產生的精神韌性,渡過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