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講究畫 裝 裱 現最美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書畫則需要「裱裝」。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多年來在手工紙的製作及保存研究素有盛名,近年更進行書畫裝裱研究,今年 11 月 1 日至 11 月 6 日將在台北市社會教育館,辦理徐健國傳統書畫立軸裝裱展,呈現裝裱保存科學為藝術加分的斐然成績。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徐健國以各種傳統掛軸形式為表現對象,依照畫面色調不同,自行染製各種色澤高雅的裝裱材料,展出的種類格式相當豐富,從條幅、中堂、對聯、通景到屏條,有單色、雙色、三色裱或宣和裝,其中也有橫披的形式,呈現出在不使用木框情況下,如何展示與收藏較大面積的橫式書畫作品。
徐健國說,書畫裝裱包含科學及美學二大類,科學又可細分成工藝及材質。一般人對書畫裝裱往往只注意到工藝的部分,材料科學及美學卻常常被忽略。由於一般書畫裝裱收費不高,為求方便,往往自材料店購買現成的材料來使用,在種類、配色上變化較少。但好的書畫裝裱者須根據作品內容,決定裝裱的形式、使用的材料及顏色的搭配,才能達到最佳的襯托效果,如果沒有適當顏色可以使用,尚需染色。
徐健國又說,書畫裝裱這項傳統的工藝,其實有許多的科學知識蘊藏其中。除保存環境溫、溼度的控制外,不良的裝裱方式及劣質的材料往往是加速文物劣化及消失的主因,而所使用的材料中,紙張及漿糊是影響書畫保存良窳的關鍵。傳統上書畫裝裱人員都是自己煮糊,經實驗證明,自己煮的漿糊 pH 值較高,約 6 左右,較不酸,市售漿糊的 pH 值往往不超過 4 ,比較酸,而酸就不利於書畫的保存。
現今因為有專業製糊,且書畫裝裱收費因市場惡性競爭致無法提高,造成裝裱人員不願自己煮糊而買現成的漿糊來使用,但是漿糊因為有保存及防腐上的考量,往往添加石碳酸,而加入石碳酸後,漿糊會變成粉紅色,賣相不佳,因此需加入明礬使漿糊顏色變白,明礬添加過量又將使漿糊 pH 值降低。加上書畫裝裱為求降低成本,往往使用較差的紙張,另需使用較濃的漿糊來裝裱,如此一來,殘留在作品上的酸性物質增加,書畫保存當然不耐久,日久作品自然脆化、變色,非常可惜。
林業試驗所表示,書畫裝裱的作用猶如人們〝修容飾性〞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加強身體的保護,更能突顯個人的獨特氣質。在裝裱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審視畫心並且選取最適當的材料,重視長久保存的價值,並配上最符合的款式和比例合宜的剪裁,使畫心突顯出來,而獲得整體畫面的和諧,最終達到視覺上賞心悅目的效果。
這項書畫裝裱展,表現了裝裱藝術的傳統性和時尚性,令人驚豔!想要了解書畫藝術的人可以前往參觀,它將讓你在書畫裝裱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新聞聯絡人:林業試驗所木材纖維組 助理研究員 徐健國
聯絡電話: 02-23039978 轉 3700 傳真: 02-23037832
徐健國老師簡歷
學歷 : 1993.9-1995.6 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裱褙用漿糊之研製及其性質分析
1991.9-1994.1 中興大學森林系林產組
1988.9-1991.7 屏東農專木材工業科(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設計系 )
經歷 : 2007.7.24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2005.7.26-2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94 年度傳統書畫類裱褙修復技藝藝術傳習研究 」 立軸課程示範教師
2000 ~華梵大學美術系裱褙課程教師
2000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書畫藝術學系裱褙課程敎師
2005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設計系框藝設計課程教師
1999 入 松雲山房岑德麟老師門下學習傳統書畫裝裱
1999 文建會紙質文物維護進階課程助教
1994 ~ 1995 中興大學裱褙研習營示範指導教師
論文期刊
1. 裱褙漿糊之研製及其性質分析 中興大學碩士論文 1995
2. 裱褙用漿糊性質之分析 林學研究季刊 2000 22(3):37-46
3. 徐健國 淺談書畫裝裱幾個觀念 藝術欣賞 2006 2(2):117-118
4. 徐健國 傳統書畫裝裱工序及材料對書畫保存之影響 ( 以立軸為例 ) 書畫藝術學刊 2006 pp.221-231
演講紀錄 ( 邀請單位 / 講題 / 演講日期 / 地點 )
( 1 ) 林業試驗所 / 淺談書畫裝裱對書畫保存之影響 /2007.6.12/ 林業試驗所林業陳列館
( 2 ) 紙文物維護學會 / 裱褙材料、工序對書畫保存之影響 /2007.10.19/ 中央圖書館
( 3 )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 / 淺談書畫裝裱 /2007.11.13/ 台南藝術大學
展覽
專長 :書畫裝裱、修復,纸質文物劣化保存,裱褙漿糊製作,手工紙科學,木材化學,製漿造紙
電話: 02-23039978 分機 3700 , 0912-759457
地址:台北市和平西路二段 100 號
e-mail :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