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外部經驗或創新對台灣酒類觀光競爭力及操作面具有正面之獨特差異性的建議

  • Share this:

企業內外部經驗或創新對

台灣酒類觀光競爭力及操作面具有正面

之獨特差異性的建議

1. 酒業競爭與契機

目前要面對台灣的酒業的互相競爭,也要面對進口酒類的競爭。當時轉型把原來核心製酒的員工轉型做酒香食品,這是埔里酒廠轉虧為盈的最大契機。埔里酒廠文以化釀酒藝術觀光為觀光的主軸,願景是希望能夠打造成為國際級的觀光酒廠。

2. 設立酒莊需慎重

現在來講要申請一個酒莊很容易,只要有錢就可以了,可是要怎麼延續這才比較重要,所以酒莊其實也不要隨便設。因為很多廠商可能酒做得很好,可是就不見得會賣酒,會賣是一件事,服務人又是另一個不一樣的心態。但是酒類製造業者不做觀光的話,也會碰到瓶頸的,因為民營酒廠不可能有那麼多資源投入在廣告這一塊。

3. 酒莊文化

外國酒莊是可以吃可以住的,甚至可以跟主人互動,那種才真的叫做酒莊文化,台灣民間酒莊只可以叫做酒的小型加工廠。

4. 迎接大陸客及邁向大陸市場

初期大陸人對於台灣商品,可能前幾年銷售很好,可是得回歸到正常點的時候。如果酒類製造業真的說有想要把中國大陸看成是一個未來市場的酒廠,還是一定要好好在台灣紮根。

現在每年到埔里酒廠的外籍客約有 250,000 人次,遍及美國、澳洲、歐洲、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大陸客每年約有 12,000 人次。

近年來到信義酒莊及福祿壽觀光酒廠參觀的大陸客還不多,但是還是會比較期望在自由行那一部分。目前有接待就是專業團,像大陸知名酒廠,他就是要來看台灣的酒廠。

5. 在地基礎產業與文化結合

台灣的酒類觀光目前還是只注意到商品生產及行銷而已,如果商品行銷沒有給他生命,就永遠都會做不好。商品要如何賦予生命,一定要跟文化去做結合,如果不跟文化結合,就永遠只是一個商品,商品他是有壽命的。

台灣的酒莊也要跟基礎產業做結合,要跟地方文化連在一起。譬如說信義酒莊就是梅子,旁邊跟梅子產業也連在一起,草莓酒旁邊有草莓。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堅持屬於自己的文化,不要一直想要模仿別人,問題就是想要又學不像,又不是在地的東西,精神拿不出來,要發揮又沒那個元素,若等號被打一個斜線不等於的話是不會成功的,目前酒類觀光業者最大的問題是在這裡。

還有酒莊可能礙於規模的太小,交通動線也沒有很方便,建議可能要結合一些地方文化活動的舉辦去增加他的知名度。

6. 環境差異獨特性

從事酒類觀光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出來,要瞭解當地那些跟別人不一樣的資源,把環境好好的去利用。像大湖草莓、李子,宜蘭金棗,信義梅子,這是業者自己獨有的,並且要掌握產業的環境差異優勢發揮到最大。

7. 台灣在地酒的獨特性

台灣的酒要開發成為台灣在地獨特性特殊性,競爭的對手除國內酒品之外,還有國外酒品部份。酒類觀光不只有是工廠,要能看到製程,這往往可以讓遊客深刻感受到的。而且重要是酒的研發技術要不斷的創新,發揮產品的特色與功能性,不斷的去改良。

8. 酒與餐飲的結合

講創新就代表沒有不可能,但要保存核心酒業,用當地生產出來酒或酒原料的東西,創新與餐飲結合變成食材。

9. 加強外語解說能力

語言是觀光發展的最大的要素,陸客沒問題,但是非陸客的部份,語言上一定要再加強,如果沒辦法用深入的語言去介紹,就沒辦法瞭解當地的文化,這是比較擔心的。

10. 品酒文化的再教育

酒類觀光要負責台灣喝酒文化的教育功能,業者也應該團結起來一起來做教育,介紹台灣的酒及酒製造的特色及優點,鼓勵國人愛用自己本土釀的酒,台灣自己釀的酒是值得信賴的。

11. 酒類未來在觀光的延伸

未來酒類觀光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而且只要跟酒有關的都會可能成為酒類觀光。像賣紅酒的店也開始看到那種氛圍,那也是另外一種酒類觀光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