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的種類

  • Share this:

鵝是由野雁馴化而來,除了雞以外,它是人類最早馴養之家禽,它最聰明,壽命最長,而且最耐艱苦環境生長。目前台灣地區鵝的飼養數量約有 250 萬隻,年屠宰數量達 700 萬隻,佔畜牧生產總值之 2.1%,產地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等佔 80%,尤以雲林沿海地區因土地貧瘠,作物生長不易,養鵝場比比皆是。外來種鵝唯有白羅曼鵝一枝獨秀,佔有肉鵝市場的 93% 以上,其餘則為中國鵝。 一、中國鵝 原產地-亞洲中國 特徵 有頭瘤,頸部細長,身體瘦長,優雅美觀,性情機敏。 有白色及灰色種。白中國鵝全身羽毛純白,頭瘤、喙、腳脛及蹼均為橘黃色。灰中國鵝,頸、背及身側棕褐色,頸前部、胸、腹呈淺灰色。背部羽毛的邊緣鑲有白邊。頭瘤、喙為黑色, 腳脛及蹼呈橘黃色。 繁殖性能 年產蛋量:30 個      初產年齡:310 ± 35 天 生長性能(供飼牧草) 12 週體重:4.2 ± 0.6 公斤  飼料效率:4.1:1 現況 中國鵝多飼養於桃園、新竹地區,民間鵝場多以 2 種中國鵝交雜飼養,其皮下脂肪薄,肉質鮮美,廣受消費者喜好,由於純種鵝之數量已漸少,已列為保種畜禽之一。1996 年屠宰 708 萬隻(產地價 69 元/公斤) 二、白羅曼鵝(目前台灣飼養最多之鵝種) 原產地-義大利 特徵 頸部較中或鵝粗短,體型緊湊。全身羽毛純白,眼睛為藍色。喙、腳脛及蹼均呈橘紅色。有些個體頭頂有簇毛。此種鵝性情溫和。 繁殖性能 年產蛋量:43 個      初產年齡:302 ± 60 天 生長性能(供飼牧草) 12 週體重:4.9 ± 0.5 公斤 飼料效率:4.5:1

三、愛姆登鵝 原產於德國,屬中體型選育鵝種。台灣民國 64 年自美國引進,全身羽毛白色,眼為藍色,喙、脛與趾均為橘紅色,愛姆登鵝在孵化初期可依毛色鑑定性別,可靠性達 85﹪,成熟體重公鵝可達 11 公斤,母鵝重 9 公斤,年產蛋數約 40 個,飼養並不普遍。

四、土魯斯鵝 原產法國土魯斯城,屬重型鵝種。頸背部羽毛呈淡灰色,胸、腹羽毛為淡色及白色,喙、脛及趾均為橘黃色。民國 73 年自美國引進台灣,生長及產蛋性能不如白羅曼鵝,且羽毛及皮膚顏色不受民間喜好,致飼養未能在台灣普遍,成熟公鵝體重 13 公斤,母鵝 10 公斤,蛋產季節可年產 20-35 枚。

五、獅頭鵝 原為早先飼養於閩粵一帶之大型中國鵝,台灣引進後於新竹、苗栗一帶客家庄飼養,頭上有角質瘤冠,頸下有一明顯之肉髯,頭大似獅而得名,外型與非洲鵝相似,體重可達 10 公斤,疑有非洲鵝之血統,故綽號『鵝王』。產蛋季節在每年 9 月至翌年 4 月,平均年產蛋28個。台灣地區飼養獅頭鵝因與中國鵝雜交,目前已難找到典型獅頭鵝。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