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 蘋果30年的成功與失敗掠影(1)

  • Share this:

‧蘋果30年來成功產品集合

對於喜歡蘋果電腦的用戶而言,蘋果電腦的產品就意味著創新,甚至是藝術。一些廠商也想追求模仿蘋果電腦的設計以及設計理念,但似乎總是難以達到蘋果的風格。如今,蘋果電腦已經走入了 「而立」之年,就在4月1日,蘋果電腦迎來了它的30週年紀念。

30年前,兩個叫「史蒂夫」(史蒂夫‧沃茲,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的兩大創始人)的年輕人變賣了他 們最有價值的家當(史蒂夫沃茲的HP牌計算器,喬布斯的大眾汽車)集資創辦了蘋果電腦。就是蘋果電腦創始人之一的沃茲設計了Apple I電腦,隨後又有了Apple II的推出。從GUI圖形用戶界面軟件到iTunes音樂商店,這一切的成功讓人覺得更是不可思議,但當大家對比一下喬布斯在1976年的發際線和今天的 發際線,你會恍然大悟,蘋果電腦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對於蘋果電腦產品的時代意義,我們無需進行品頭論足,但在蘋果電腦的發展中,我們也看到了它的成功,失敗。這裡所要展示的便是蘋果電腦這些年來的產品回顧。 ENGADGAT網以「成功」,「失敗」 ,「醜陋」 對蘋果電腦的產品進行了分類。以下便是對蘋果電腦的這30年來所推的硬件產品進行的總結,或許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蘋果電腦發家拚搏的影子。

蘋果電腦的成功產品

Apple I

Apple I電腦:採用了主頻1Mhz的CPU,4KB內存(最大可擴充至32KB),1KB顯存,40*24的顯示屏分辨率,這一切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不值一提, 但Apple I電腦當時的售價只有666.66美元(Byte的電腦商店也一下購買了50台),666.66美元的Apple I電腦也反映了蘋果公司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市場上最容易使用和最便於維護的電腦。

Apple II

1977年的Apple II:如果說Apple I還只是個電腦愛好者的玩具,那麼,Apple II絕對可以帶來不同的體現,在1977年推出時便受到了熱捧,也從此點燃了大眾對電腦的興趣。 Apple II以及此後的升級版本也受到了企業和學校的熱愛,在1981年IBM推出了第一台個人電腦,蘋果在PC業界確已是領先者,年收入已達到了3億美元,而這 一起都由Apple II推動,雖然後來IBM電腦佔據了市場,但蘋果的Apple II卻為電腦業界帶來了個革命。

1984年推出的Macintosh機

1984年推出的Macintosh機:在1984年的股東大會上,喬夫斯從包裡掏出了這麼一款「玩 意」,這也是Mac機的原型,從喬布斯的興奮的表情就可以看出Macintosh真的能帶來一場風暴,儘管Macintosh使用的仍然是MS-DOS系 統,銷量也不能和使用DOS操作系統的PC相提並論,但它是全球第一款支持圖形界面,同時價格相對較低計算機,Macintosh也給業界帶來了巨大的影 響。

1989年推出的Macintosh SE/30

1989年推出的Macintosh SE/30:第一款採用Motorola 68030處理器的Mac電腦,與前代相比,32MB的內存已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服務器平台和數據中心。而事實上,至今還有人把 Macintosh SE/30當作Web服務器使用。

1991年推出的PowerBook 100

1991年推出的PowerBook 100:這是蘋果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在1991年的售價為2500美元左右,之後降到了1000美元左右,它被看作很多現代筆記本的前 身。PowerBook 100的成功證明蘋果也能設計一款像樣的便攜產品,而不僅僅是靠轉包給索尼來完成設計。

1994年推出的QuickTake相機

1994年推出的QuickTake相機:由柯達設計完成,在1994年推出,採用了VGA攝像頭,內置1MB內存,支持JPEG, TIFF和BMP格式,只支持與蘋果的Macintosh,之後蘋果推出了可以與Windows兼容的產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