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聞-紅木市場水深不可測:開張吃三年

  • Share this:

記者調查發現,紅木家具被爆炒的今天,紅木家具品牌層出不窮。 缺少鑑別機構、成品難於檢測縱容了一些不法商家造假的囂張氣焰,而消費者購買產品之後,緊隨而至的卻是商家“人傻錢多”的嘲笑聲。

5月31日,來自蘇浙一帶、在濟南從事木材加工多年的羅林,對記者道出了紅木家具市場“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內幕。

水深不可測

5月30日,導報記者來到多家大型家居賣場“盤踞”的濟南市北園大街。 從全福立交橋往西到歷黃路歐亞達家居賣場之間,記者發現,僅單立門戶賣紅木家具的門店就有五六家,其中一家打出“價錢好說,只求速出”的廣告語,著實讓人感覺有些不踏實。

在歐亞達家居一紅木家具店內,記者發現,同樣是以紅酸枝木為基材的五件套桌椅,價格卻從5.9萬元到22.9萬元不等,價差高達17萬元。 問及價差原因,推銷員搪塞說:“我們的產品絕對是純紅木家具,價格差別大主要是因為用料等級及製造工藝不同。”他還強調“經得起檢測”。 但可笑的是,他並不知道該去什麼機構檢測,只是承諾“買家隨便到哪檢測都行”。

記者5月31日又走訪了多家紅木家具賣場及濟南華山周圍的木材加工廠,發現紅木家具市場實在“深不可測”。

除了價差大得離譜,定做家具所需時間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惟一的共同點就是定做所需的費用都很高。

在華山附近荷花路某翰林家具店,一款8萬元左右的五件套桌椅的定做時間為10天左右,而歐亞達家居賣場內,上述標價為22.9萬的明代風格紅木家具,定做則需等待3個月時間。

隨後,在荷花路從事木材加工多年的天藝木雕公司經理羅林告訴導報記者,就高檔家具來講,要經過打磨、浸泡、烘乾、塗藥、再刮花、噴漆上色等工序最終出廠,10天時間根本不夠用,3個月時間是比較合理的。

“攀親”紅木

紅木概念火了,不少和紅字沾邊的木材也被一些商家硬生生地扯進紅木家族,以謀求暴利。

記者調查中發現,不少木桌椅、茶几、沙發家具的標籤上,“樹種基材”一項裡標著黑檀或紅檀。 這些家具售價與花梨木、雞翅木等紅木家具差不多,如一套標稱基材為紅檀的十件套桌椅,開價5萬元左右。

事實上,大部分店面都在銷售紅檀、黑檀家具。 推銷員們均稱,紅檀、黑檀、紫檀、綠檀都是紅木。 不過,他們沒有提供這種材質來源的任何證明,只表示相關資質證明都在廠家那裡。

然而,羅林告訴記者,紅木從類別上看主要有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雞翅木等8類,而黑檀、紅檀、紫檀並非國標規定的紅木樹種屬類,是沒有達到國家紅木標準的木材。

“開張吃三年”

“這种红檀、黑檀魚目混珠的現象非常普遍。更有甚者,使用普通木料或者在真料中摻進假料,讓人真假難辨。”羅林透露,同樣一款紅木家具,有些品牌代理的進貨價格比自己加工所需材料的成本都要低。

據他介紹,一款緬甸花梨紅木十件套家具,某品牌代理商的提貨價為3.6萬元,而按照真正緬甸花梨木的價格來計算,“木頭錢都不夠。”

“木料混搭大多采用機器雕刻,可批量生產。”羅林說,他的加工廠有近10台機器、4名工人,除了客戶自己拿木料來加工,一些品牌代理商也不時來委託代加工。

據了解,許多生產商為了降低成本,不會全用紅木木料,而是摻雜各種雜木。 羅林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套八件套的條紋烏木紅木家具,成本超過5萬元,如果用與這種木材紋理近似的風車木做基材,按每噸原料4000 -5000元的價格計算,則成本不超兩萬元。

“紅木家具業內使用廉價木材混搭的商家有八九成。”羅林笑稱,“三天不開張,開張吃三天”已不是神話,高端紅木家具業內流傳的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期待新國標發力

據了解,國家標準《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已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公佈,將於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山東省家具協會秘書長韓慶生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新國標如果實施,將有效減少市場亂象。

他表示,木材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很多國家都限制出口,加之紅木家具本身俱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很能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造就了紅木家具巨大的市場潛力。 正是看到這種供求矛盾,不法商家才敢頻頻制假售假。

“新國標的實施一方面有利於合法經營的廠商生產出高質量的家具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在渠道上加強對紅木家具市場的管理,嚴控假貨劣貨。”韓慶生說。

轉貼: http://www.ssswh.com/?action-viewnews-itemid-554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