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才的故事
某國有位總統,想要大力建設國家
急欲廣召人才,
因而向全國下求才令
自認身有奇才者 ,
可毛遂自薦 ;
若有親友具特別才賦專長者 , 也請推薦 ,
總統將俾以重任,賦予高職。
求才令才宣布三天 ,
一位年事已高的父親,帶著英挺的兒子,
推薦其子。
總統問老先生其子有何才幹,
足當大任。
老先生說:
我兒子的英文說得一級棒,發音、腔調均極標準,
比英國人還像英國人
總統聽了以後
就問其子 ,
是否還有其他專長,
對國家大事有任何高見,
或
對社會改革有任何看法?
比如說:交通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教育水準怎樣可以提高…………? 那位年青人想了很久,
終於搖了搖頭,表示沒有、目前一切都很好! 猜猜看,
總統會錄用這個英挺的年輕人嗎?
於是總統轉身對老先生說 :
*我建議你兒子到觀光飯店去,
他們正需要外語發音標準的 門 僮
【Service Boy】,
來服務國外來的旅客。
那位年青人的英文說得一級棒,發音、腔調均級標準,
比英國人還像英國人。既然英文說的那麼好,
為什麼總統不錄用他呢?
大家想想吧!想到了嗎? 喔!
原來 <求才的故事>
要思考語文的內涵與外在的聲腔孰輕孰重?
學習英語的真正用途是什麼?
英語與國語是溝通方式,也是一種工具;
好像一枝原子筆或鋼筆,
其主要目的,仍在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用很禮貌的方法,
希望對方能接受...... 更重要的是,
對國家與社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每一個英國人或美國人都會說英語,
不代表他很有說服力;
每一個中國人也會說國語......
不........能簡明扼要地表達意見;
或演說 因此,
學英語應該先了解對方文化,
才能交換意見,達到互相溝通的地步,
而非只是開口說英語而已。
中文與英文都是語文,合併之後成為語文科,
應了解學語文的目的,
內容,老外的文化,生活習慣 才能服務人群,
生活愉快,而非只是背..~考高分而已。 日本人學英文,
就明治維新............
清朝人學英文............. 把鐵錨摔到水中,
沉下去, 並說鐵不能浮在水面上.............
戰艇是用木板而不是用鐵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