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述書中內容 :
一般人體 70 %的水分 , 嬰兒 80 %的水分 , 現代人 60 % ~65 %的水分 ( 細胞長期缺水 ) 。
細胞長期缺水會導致病變產生癌細胞,排毒不良而中毒,血液污黑轉濃,引發便秘,皮膚產生黑斑,皺紋,老化,掉髮等現象。
吳博士每天固定喝四到六杯蔬果原汁以外,早上一起床,還先喝兩杯(共五百西西)加上四分之ㄧ小匙海鹽水的溫蒸餾水,一天之內還會再喝三杯蒸餾水和三杯活性水。。。。 ( 註 : 吳博士是病人 , 一般人每天只要喝八至十二杯蒸餾水即可 ) 。。。
吳博士說:一般買到的水,不外乎 ........................
淨化水 ( 濾掉重金屬 , 但細菌與化學物質殘留於水中 )
礦泉水 ( 礦物質無法為細胞吸收卻阻絕細胞運作 , 研究發現百分之七十五的機會罹患癌症 )
逆滲透過濾水 ( 可濾掉百分之九十五廢物 , 留下百分之五的細菌 , 雜物 , 毒素殘留於水中 )
鹼化水 ( 不可常喝 , 易導致消化不良 , 營養不良 )
蒸餾水 ( 屬純水 : 無任何雜質 , 純水為中性 ) ....................................................................
看完這篇得到的結論很簡單就是家裡有五個人 ( 正常無病患者 ), 每人每天要喝上 2000c c ~ 3000c c 的蒸餾水不等 , 平均約 12000c c 的蒸餾水 , 一般家庭式的蒸餾機每日製造約五人份 , 花掉約 20 ~ 26 元電費 , 一個月要花掉約 600 ~ 780 的電費 , 如果換算一個 600c c 的寶特瓶 , 一天要喝掉 20 瓶 , 一個月要喝掉 600 瓶 , 況且現在食衣住行民生物資全面漲價 , 家有病患者 , 買台蒸餾機勢在必行 , 因此 ......... 開始進入網路世界尋找了一星期 , 目前在網站中有數千元到數拾萬元不等 , 但家庭式的機型機種並不多 , 原因非常簡單 , 台灣曾經在十年前流行過一段時間 , 但賣的並不好 , 導致部分廠商庫存貨囤積到目前還有部分仍在網拍 , 況且很多家庭也用不到幾次就擺著 , 探討究理 : 一台機器不眠不休的通電製造蒸餾水 , 試問一個家庭會忍受這種情形嗎 ? 不符合節約能源 , 也易造成電線疲乏走火 ........, 不過這把有可能讓那些廠商的囤貨要出清了 , 市面上剩下的供應商又要大賺一筆了 ................................ 以後將介紹蒐集彙整各家廠牌價錢與性能 ......
其實我個人認為如果家裡沒有病患 , 就不一定要買蒸餾機或蒸餾水飲用 , 加裝逆滲透過濾機即可 , 簡單的說 : 逆滲透過濾水可濾掉百分之九十五廢物 , 但剩下的百分之五的細菌 , 雜物 , 毒素殘留於水中 ; 其實先瞭解這剩下的百分之五的細菌 , 雜物 , 毒素殘留物 , 大部分是何物 ?
說穿了 , 就是用最古老的方式 - 將自來水盛裝於容器,靜置一段時間,減少自來水餘氯後,再行煮沸。煮沸殺菌後 , 將壺蓋打開繼續沸騰三至五分鐘讓有毒揮發性化學物蒸發 , 關火 , 蓋好 , 放一段時間 , 讓雜質沉澱後與礦物質附著在壺底 , 不就全部解決了 , 經驗告訴我 , 不管你用過濾器製造出來的水 , 一樣經過煮沸過 , 壺底還是會有一層白垢 , 只是量少了一點 ................................... 。
其實 , 在現今忙碌了社會環境下 , 一般人沒有辦法挪出多餘的時間等候煮水 , 那麼就依賴一般家庭都已有的冷熱兩用飲水機吧 , 千萬要記得必須具備 [ 再加熱 ] 的設備喔 ( 還有具備飲水時可關掉進水系統閥的控制 , 才不會喝到生水 )!
作法參照古老的方式 , 原因 : 一般開飲機的保溫沸點未超過一百度 , 所以當你要飲用水前按下再加熱讓水的沸點超過 110 ~ 120 度以上 , 習慣養成 , 讓後面人喝到的水能夠越乾淨 ,....... 我家都是這樣做。
至於逆滲透過濾器因違反水自然環保要素,費電又費水 , 製造出 一公升 水 , 就要浪費 三公升 水 , 用電量僅佔蒸餾水機的約八分之ㄧ , 不過還是浪費水電 , 政府並不鼓勵 , 我也非常不贊成裝設 , 如果需要如此作為 , 建議將廢水排放管佈到抽水馬桶水箱內或是裝設蓄水桶內用於澆花 . 拖地 .................. 等。
另外我反道主張裝設不需排放廢水的無逆滲透裝置的濾水機或免插電 . 免排廢水的淨水器裝置 , 只要加強濾心的過濾性質 , 再經常清洗設備與開飲機內膽就可以了 ....... 後續會談到濾水器的相關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