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門雙春永安宮沿革略誌所載:
永安宮奉祀之主神『吳府千歲』,諱名三桂,係隋朝之名臣名將,(其父諱名吳東海、其母諱名吳劉氏羗),二十二歲時跟隨隋煬帝『武貢郎將』陳稜,及『朝散大夫』張鎮周兩位大將自廣東潮州出發,經過福建而到琉求(隋朝時稱臺灣為琉求)招降山胞後,留守本庄,並奉玉皇上帝恩准,於農曆九月十四日成為正神,本其生平仁民愛物救世救人之襟懷,從事護國佑民之大業。 爾後,先民為藉神庥,奉請岳府千歲、遊巡三王、遊巡七王、三仙大帝、元帥爺、普庵祖師、虎將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諸神一同奉祀。民國六年(歲次丁巳年),地方耆宿,集資籌建「公厝」,奉祀列位正神,供村民瞻仰參拜。民國四十九年(歲次庚子年),由李大追,李文步、吳鐵、李京書、黃合全、李德雲、李登科等諸公,組織建廟籌建會,協商正式建廟,並定廟名為『永安宮』,以示『永世佑民,安瀾護國』,是時,限於經費籌措不易,僅完成初坏工作,民國五十四年(歲次乙巳年),村民二度集腋成裘,踴躍捐輸,進行廟宇剪粘彩繪,完成後舉行建廟以來的首次拜拜活動,用藉叩謝神恩。民國五十八年(歲次己酉年),農曆九月十四日,永安宮補辦建廟落成後的『神祇啟開廟門』儀式,是日巳時時刻,岳府千歲的神威,使得本宮之大門,徐徐開啟,獲得全體村民齊跪叩謝。民國六十三年(歲次甲寅年),配合本村社區建設落成,再此舉行拜拜,感受神祇的默庇。民國六十六年(歲次丁巳年),村民三度捐獻,將本宮正殿門楣,廟內牆壁,改鑲石材、石堵、石壁、石楣均浮雕山川人物,教忠教孝事蹟,石柱雙龍蟠繞,所有雕工,渾樸精緻,氣勢典雅,廟頂之剪黏,彩繪亦重新油漆,人物景像,個個栩栩如生,煞是美觀。民國七十二年(歲次癸亥)農曆九月十五日吳府千歲聖誕之吉日,全村舉行建廟後的第三次酬神活動,是次拜拜,熱鬧非凡,經此次拜拜後,神威更加顯赫,香火益為鼎盛,各地善男信女前來膜拜進香,絡繹不絕,威名遠播。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年),農曆八月十七日至廿一日,舉辦『永安宮戊辰年慶成祈安三朝王醮大典』,此次建醮活動,因係本宮建廟以來的首次舉行,所以盛況空前,旅居外地鄉親,全村善男信女,除充分達成了虔誠的感恩謝神宿願外,更進而增強了鄉親之聯誼,發揮了「團結和諧」的雙春精神。
北門雙春永安宮---全廟景 北門雙春永安宮---三川中門
北門雙春永安宮---廟內感覺有點歷史的案桌
北門雙春永安宮雕工精細的石壁堵---人物生動活潑、故事也很特別唷
北門雙春永安宮虎爺公---永安宮的虎爺看起來比較兇比較有威嚴;相對地,龍佛宮的虎爺就比較可愛~~
北門雙春永安宮註生娘娘
北門雙春永安宮福德正神
北門雙春永安宮元帥爺及普庵祖師
天外飛來一神光!有哪位網友可以解釋一下,這光從哪裡來嗎?!版主拍照常遇到神蹟,所以看到這樣,版主趕緊兩膝跪地雙手合十稟報來意,求遊巡三王見諒!再拍,ㄟ,就ok了耶~~~遊巡三王看起來很兇喔,頭戴國公帽,左手拿令旗,右手握拳置於右大腿上,身穿全武甲,腳踏雙獅,果然是威風十足~
北門雙春永安宮遊巡三王
北門雙春永安宮鎮殿吳府千歲---由於開基吳府千歲、岳府千歲及遊巡七王均不在殿,所以就沒辦法拍囉!下次有機會再去補拍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