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期(1615—1868),在幕府和平時代,南部28代藩主信直公,因為本藩盛產品質很好的鐵礦石,於是在1659年的冬季招聘來自京都的高級工藝釜師小泉仁左衛門清行和高級技師鈴木,專門為藩主製作御用的煮水鐵鍋——學名“茶釜” 至到江戶期間(1615—1868),由小泉家第三代的小泉仁左衛門將茶釜附上手把和壺嘴直至改良成現今壺形的鐵壺鐵壺最早是由南部優質鑄鐵所製成,而這鑄鐵必須經由傳統日本爐煉製才能製成鐵壺,1868年後由於設在日本許多地方的西方爐也開始使用南部鑄鐵,提供了煉製歷史的發展延革。日本鐵壺流行於一般家庭,大約是在江戶中期——昭和期間盛行。當時的鐵壺是採用優質的日本南部鑄鐵打造,明治41年(1908年)大正天皇還是皇太子時,訪問盛岡時參訪第八代小泉仁左衛門制壺的過程,由於工法精湛獲得極高的評價,隨行的記者拍下,並在各大報報導,從此南部鐵器在全國打開知名度.百年以來鐵壺嚴然成為一件極致的藝術品…。
茶道文化之日本南部老鐵壺{江戶到大正期間前後的作品遺留至今,技術精湛,以龍文堂,金壽堂,龜文堂為代表,但因年代緣故,品質有好有差}長久以來為日本茶道文化最具代表性名家壺.除此以外自明治時期至大正時期日本南部鐵.壺.釜等茶道具.一把傳統南部鐵老鐵壺用傳統鑄造法加上釜師精心的精湛技術以手工製作的鐵壺會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壺鳴,在煮水過程中,所有的聲響都是難得的一種混合了自然且豐富的聲音,因此各家斧師無不精銳盡出!從素雅到繁複精工再再顯示各家釜師的巧思與用心.它亦然成為百年流傳於後世的一件古董真正值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