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就像駕駛座上的儀表反應,有正面指示,也有負面警示,當警示燈嘎然想起時,別害怕也別想壓抑它。
它們只想提醒你:該放鬆或該休息了,正視自己的情緒,找個方法安慰它。
1 當我覺得——沒有自信,總覺得不如人。
我應該這麼做——
1. 停止批評和責難自己。
《肯定自己‧欣賞自己》一書的作者克萊基荷芬解釋,會不斷苛責自已,說喪氣話的人,通常是對自己不夠肯定的人。「要對自己溫柔點,停止猛烈的批評,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她建議,拿枝筆列出你不斷在責罵自己的話語,並且自問看到這些話會有什麼感覺,這樣的責罵是否對自己有好處。
老實說,當然是沒有好處,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停止這種責難。如果一時還做不到,不妨先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做好的部份,告訴自己做得有多好。
2. 學習積極正面的自我對話。
我們的內心都有一部投影機,每天讀出成千上萬的畫面與情緒,除了要停止負面的批評,還要積極輸入一些正面的鼓勵。
寫一張自己的履歷表,把所有的優點都列上去,每週瀏覽一次,做為自我對話的腳本,在忍不住要責罵自己之前,先想想看自己還有哪些優點,沒有想像中的糟。
3. 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的人生有什麼是好的?」、「還有什麼事可以做?」
心靈文學作品《自尊心的六根支柱》作者布藍登則進一步建議,從這兩個問題啟發自己更有創意的對話,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更肯定自我。
4. 停止和別人比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別再羨慕別人的太太比較漂亮,或嫉妒別人比較會賺錢,許多痛苦和不平就是從「跟別人比較」開始的,不只是拿枝筆寫下自己的優點,也列下自己所擁有的,和自己比,也學會珍惜。
心靈補帖:肯定自己,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我們永遠不會像自己想像的這麼幸福,也不會像自己想的這麼不幸。 ——作家拉勞士吉
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好習慣,即使再危急,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氣與毅力。 ——拿破崙
2 當我覺得——挫折倒楣,負面念頭縈繞於心。
我可以這麼想——
1. 多看看壞事的光明面。
英國心理學家韋斯曼博士曾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研究上千名幸與不幸的人,最後他驚訝地發現,運氣是一種心境、思考和行為模式,一個人的態度或想法會決定他是好運或歹命。因此,他在《幸運的配方》中建議碰到爛事的人,要先在垃圾中挖挖寶,「想一想事情本來有可能更糟」、「這不幸的事是否真的那麼重要?」、「想一想還有比自己更倒楣的人」,這些都足以讓自己對目前的境況釋懷。
2. 相信事情會否極泰來,甚至因禍得福。
韋斯曼也發現,好運的人會看得比較長遠,不會因壞事而氣餒,甚至會發揮想像力,相信上天是要利用這個踏腳石,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好運。例如,沒得到這個工作,也許是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你。
3. 別自怨自艾。
其實,再幸運的人也會碰到挫折,他們也會哭泣,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快快把爛事或厄運拋諸腦後。做些事分散注意力,像是上健身房運動流汗、看個搞笑的電影,或花 20 分鐘想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回憶一下,給自己正面的感覺。
4. 用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最後,如果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事情,而不只是轉換心情,韋斯曼建議,別一開始就認定自己對整個局勢無能為力,要下定決心採取主動。接著,發揮創意,列出可能的解決選項,甚至和別人有些腦力激盪,問問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好好斟酌所有可能的方案。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專心解決問題,而不是沉溺在問題中。
心靈補帖:翻個面看一看,讓自己更好運
你怎麼想自己,也就決定了你的命運。——文學家梭羅
一個人成天想什麼,就會變成那個樣子。——美國總統林肯
3 當我覺得——傷心難過時,如何為自己打氣?
我可以這麼做——
1. 開懷大笑。
最新一期的《 O 雜誌》(美國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建議心情不好的人可多做以下幾件事,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它們能改善鬱悶的心情。像是租一大疊喜劇的 DVD 回家,讓自己開懷大笑。笑,能改善人的心情,即使是強迫的,也有同樣的效果。
2. 快走或跳個有氧舞蹈。
科學家早就發現,運動能紓緩鬱悶,改善心情, 1999 年的《內科醫學文獻》早已證實,運動和治療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它能刺激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像是腦內啡、血清素和多巴胺。
3. 聽聽瑪丹娜的音樂,大聲地唱,用力地搖擺。
也有研究證實,聽音樂能刺激腦部分泌腦內啡。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最新發現,聽大聲的音樂能活化部份的內耳球囊,它們連接與愉快感覺有關的腦部組織。
4. 上街為自己買束花吧。
美國羅特格爾大學在 2001 年的研究, 72 %的年長者如果經常收到花長達六個月,會比那些從來沒收到花的人快樂。另一個研究也發現,花束比其他禮物更能帶來喜悅與快樂。
5. 找朋友聊聊天。
孤立的人容易鬱悶痛苦,許多專家都建議,發生事情或心情低潮時,一定要有朋友在旁邊。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則進一步指出,不只是找到支持的力量,還要有歸屬感,要找那種可信任、可依賴的朋友。
6. 找隻狗玩玩。
1999 年的兩個研究都證實,寵物能給愛滋病人和老人帶來快樂與安慰。另一個研究也發現,養寵物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心臟病,這都是因為心情紓緩的緣故。抱抱狗、逗逗牠,都能帶來快樂。
心靈補帖:買個花、逗逗狗、笑一笑
我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而是唱歌使我們快樂。——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
如果你不開心,唯一能變開心的方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裝成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和活動。——心理學家約翰.詹姆士
4 當我覺得──容易擔心憂慮。
我應該這麼做——
1. 保持忙碌。
以領導管理與人際溝通聞名於世的卡內基,也曾以《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一書幫助許多人走出低潮,克服憂慮,其中第一個方法就是保持忙碌。忙碌,使人不再有憂慮的空間,一個人不可能很興奮地做某件事,同時又很煩惱。在工作上保持忙碌,休閒時也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特別是戶外的爬山、運動或打球,讓身體動一動,也讓腦子多想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2. 用或然率來排除心中的憂慮。
想想看:「這件事發生的機率究竟有多少?」仔細研究,你會發現, 99 %所擔心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很多是來自自己的想像,而非現實。
3.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卡內基建議,如果真是碰到困境或瓶頸,不妨利用以下幾個步驟克服心中的憂慮。先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分析出最壞情況後,接受它,會立刻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那就是馬上使自己放鬆,得到心中的平靜,此時,才有餘力進一步思考:「我能不能在最壞的情況下做些改善?」因為,一直憂慮下去,永遠想不出好辦法。
4. 為憂慮訂下「停損點」。
進場從事股票交易的人都知道,最聰明的交易原則是為自己訂一個停損點,當股價跌落到某個點時,就自動賣出,不再損失。卡內基深諳此道,也為自己的煩惱訂下停損點,「我所擔憂的事對我到底有多重要?」、「我所付出的煩惱是否已經超值?」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求取心靈的寧靜。
心靈補帖:跳出來,做點別的
我知道生命中有許多麻煩事,但這些事大多數並沒有發生。——作家馬克吐溫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有用。——西藏諺語。
5 當我覺得憤怒生氣
我可以這麼做——
1. 先深呼吸。
「吸 - 呼」「吸 - 呼」,把氣吐出來,也把氣緩下來。從一數到十,看看自己要數幾次,才能把氣緩下來。
2. 區別輕重緩急。
稍微紓緩後,再問自己:「我需要生這個氣嗎?」想想發怒的原因。或是「我有必要這麼生氣嗎?」區別此事對自己的輕重緩急。
3. 培養同理心。
再想想,「如果我是對方,我會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嗎?」如果會,大可不必這麼氣,試著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試穿別人的鞋子,培養同理心。
4. 原諒對方。
如果還是怒氣難消,難保平靜。《別為小事抓狂》的作者、也是美國心理諮商專家卡爾森建議,可試著問自己:「如果這個人今天晚上就死了,我還會不會生氣?」了解人生無常,別太計較,學著原諒對方,更別讓自己帶著怒氣上床睡覺。
5. 善待自己。
最後再想想,有必要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損害自己的健康嗎?所以,也就別氣了。
心靈補帖:緩口氣,試穿別人的鞋
不可含怒到日落。——《聖經》
仇恨的怒火,將燒傷你自己。——莎士比亞。
6 當我覺得——壓力大,喘不過氣來。
我可以這麼做——
1. 暫停一下。
壓力管理大師戴維森在《完全傻瓜手冊──如何紓解壓力》一書中建議辛苦的現代人,在被壓得喘不過氣時,要善用「策略性暫停」。也就是,讓自己有機會做幾個深呼吸、喝杯水、安靜的坐一下,甚至是發呆,讓腦袋空白。
2. 想想愉快的事。
在腦袋停下來之後,還要繼續想像愉快的場景或事情。閉上眼睛,回憶過去一次愉快的旅行,像是美麗的溪水,寬廣的步道。或是回味一下小孩的童言童語,另一半的愛意與溫暖。研究發現,愉快的感覺能重新調整內部的生理時鐘,獲得短暫但直接的休息。
3. 求助於外。
如果是因為事情常常做不完所帶來的壓力,那麼得考慮去找人幫忙,要記得,自己可不是萬能,不必做一天有 48 小時的超人。找出事情的優先順序,把事情簡化,也都是紓緩壓力的好方法。
心靈補帖:暫停一下,想像愉快的畫面
停下來,好好享受這個下午,你可沒有辦法把它打包帶走。——迪拉德
你不必是每天 48 小時的超人。——壓力管理大師戴維森
如果試過以上方法仍不管用,去做個指壓按摩吧。
14種好心食物
芹菜如何降血壓?菠菜如何保護心臟?
從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找到有益心臟的好心食物
你是怎麼保護你的心臟?捏著鼻子吞顆味道不好的深海魚油膠囊、維生素 E 膠囊,還是大蒜膠囊?
其實,你可能不知道,最有益心臟的食物,往往藏在傳統市場中。
數年前,中國傳統的天然調味品,用來對付油膩的紅麴,躍上國際舞台,成為最受矚目的降血脂藥物成分之一。
不只如此,講究醫食同源的中醫,在心血管病人的居家調理上,也會根據古書記載,建議一些有益心臟的食物如山楂、海參、海帶、木耳、芹菜等。
以現代營養學角度分析,這些好心食物並非空穴來風。
大部份的好心食物均含有大量纖維素及抗氧化物,確實可以降低膽固醇、防止血液凝結,達到保護心血管的效果。
本草綱目 vs. 現代營養學
食物纖維類似血管清道夫,不僅可以吸附脂肪和有毒物質,藉由糞便排出體外,還可以減少肝中 HMG - COA 輔的活性,抑制肝臟和其他組織合成膽固醇。
瑞典與美國哈佛大學針對 7000 名女護士的調查發現,高纖飲食的婦女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機會大大降低。
且每天增加 5 公克的纖維攝取量,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就會下降 37% 。此外,高纖食物通常脂肪、熱量都很低,完全符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標準。
一般通常脆、軟、滑、粘或是有彈性的東西,都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譬如黑木耳、薏仁、芹菜、海帶等,都是屬於高纖類的好心食物,淡水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解釋。
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黑芝麻、杏仁等種子類食物,則提供優質的油脂來源,可以防止血管老化。而抗氧化成分可以防止血液凝集造成栓塞,如山楂中的黃酮等。
菠菜富含鉀可以加速體內鈉的代謝,幫助保持血管壁彈性。
中醫在適當時機使用補血補氣的當歸、人參,可以協助修復受傷的心肌,避免再次栓塞。情緒壓力影響心血管健康,緩解火爆脾氣、安撫人心的花茶也同樣列為好心食物之一。
以下是公認的 14 種自然的好心食物。
杏仁
作用:預防血小板凝結,減低心臟病風險
堅果類如花生、杏仁等,在美國被視為每日必須食用、有益心血管的食物之一。
堅果中含對心臟有益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防酸。
根據美國加州洛馬琳達大學研究發現,即使每週只吃一次堅果,也能減少四分之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中特別推薦杏仁。
一份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會期刊》的研究發現,杏仁不但具有蛋白質,還有維生素 E 和精氨酸,功能類似打通血管的硝酸前趨物質,可以防止血小板凝結,降低心臟病風險。
但杏仁熱量高,最好減少其他油脂類攝取。
如何用:將杏仁用磨碎機磨成粉狀,拌入沙拉、菜中或是灑在飯上,不但可以增加口感,也可以充分吸收杏仁營養。
人參
作用:補氣,但最好經中醫師診斷後服用
經常被當成補品的人參,其實並非人人適用。
中醫認為補氣藥物可以保護心肌,增強心臟功能,對於高血壓控制有幫助。
但除非體質真的很虛弱,否則不當的補氣只會造成反效果,讓病情加重。
尤其已經出現口乾舌躁等熱實症的人,更不適合使用人參。
一般血壓穩定狀況才可使用人參。血壓不穩或剛出血後,並不建議大量服用人參。
如何用:最好經由醫師辨別體質服用,且建議由少量開始服用。
當歸
作用:補血,但最好經中醫師診斷後服用
富含維生素 B 和礦物質的當歸,具有補血功效,在傳統中醫典籍裡有活血化瘀功能,也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之一。
但中醫師提醒,當歸偏熱性,體質燥熱者不宜使用;且若是腸胃功能較差的人,也容易出現腹瀉問題。
如何用:最好經過醫師視個人情況建議服用。
薏仁
作用:降低膽固醇
高纖的薏仁,不僅可以美白,根據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的研究發現,薏仁降膽固醇效果不輸燕麥。
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仁,可以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實驗發現受試者服用薏仁一個月後,血中膽固醇明顯下降,且薏仁仍有其他未知的降血脂成分。
喜歡天然食材的淡水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經常自己製作簡單的薏仁飯:方法是一碗薏仁對一碗半的水,放進電鍋裡煮熟。煮好後分成小包裝放進冷凍庫冷藏。煮飯時可將冷凍薏仁稍解凍,放入飯鍋與米一起煮熟。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控制白米與薏仁的比例,也可以經由再次烹煮,使薏仁變軟。
如何用:
薏仁甜湯容易增加熱量,最好的方式是將薏仁煮成飯,成為主食一部份。
黑芝麻
作用:防止血管硬化
含有強力抗氧化成分的黑芝麻,不僅防止老化,也能讓血管變得有彈性。黑芝麻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粥狀硬化,是優質的脂肪來源。鐵質及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黑芝麻,也是中醫認為可以補血及滋補五臟的食品。此外,經常食用還可以達到預防便秘的軟便功效。
如何用:芝麻的營養成分藏在種子裡,因此必須要咬開破殼才有效。
建議生芝麻最好先用乾火稍微炒一下,讓有效成分經由加熱爆開釋放。或是將黑芝麻打碎磨成粉,灑在飯上、菜上,也可以充分攝取到芝麻素。著名的客家擂茶,費工用小缽將黑芝麻、花生、綠茶等一一研磨成細粉,沖成茶飲。事實證明,這才是可以充份攝取營養的聰明養生方式。
黃豆
作用:降低膽固醇
黃豆含多種必需氨基酸,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體內脂肪及膽固醇代謝。尤其含有抗氧化物質金雀異黃酮、蛋白質纖維和寡糖,十分適合素食者當成主食。且黃豆與米有互補作用,正好形成完整的蛋白質來源。一般的米缺乏離基酸,恰巧可由黃豆補充,而黃豆缺乏的鉀硫氨酸也可由米中遞補。建議素食者不妨減少油炸類黃豆加工品的攝取,改由黃豆飯提供良好蛋白質來源。
如何用:可先將黃豆泡熱水 4 小時以上,再換水烹煮。營養師認為,這樣可以將黃豆中容易產氣的多醣體溶解出來,較不會造成脹氣。
菠菜
作用:預防心血管疾病
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試試富含葉酸的菠菜。
葉酸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早有科學證據。
近來《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研究,葉酸和維生素 B12 比維生素 E 、大蒜和其他營養補充劑更能有效預防心臟病。服用葉酸可以降低 25% 高半胱胺酸指標( homocysteine ,一種心臟病風險指標,指標愈高表示罹患中風心臟病發後死亡率增加)。此外,菠菜中的鐵類及微量元素,可以達到補血作用。
如何用:
保存葉酸最好的方式是大火快炒,加熱時間短,營養價值才能保留。
此外,菠菜含草酸,不宜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豆腐同煮,會影響鈣質吸收。
菠菜最好先用熱水川燙一下,再加豆製品炒或拌,就可以避免草酸鈣沉澱。若有草酸鈣結石痛風者,最好避免食用菠菜。
木耳
作用:抗凝血,預防血管栓塞
富含膠質的木耳,自古以來就被當成預防動脈硬化的好心食物。
木耳的高纖成分,可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
此外,黑木耳中含抗血小板凝結物質,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症及阻塞性中風有不錯的保建效果。
許多中醫鼓勵心導管手術後病人多吃冰糖燉白背木耳(背白內黑的木耳),可以防止動脈硬化,減少胸悶、胸痛機會。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血液學家戴安漢史密特博士發現,木耳含九種抗凝血物質,如腺草等,與洋蔥大蒜效果類似。影響國內中醫至深,中國醫藥學院創辦人陳立夫,享年過百,他平日便以木耳做為個人心血管保養秘方。
以營養學角度來看,黑、白木耳熱量低、低油,當成點心也不必擔心發胖。
但因木耳具有軟便作用,因此容易腹瀉者不宜食用。
特別提醒木耳前端蒂頭硬硬的部份應該要摘掉丟棄,曾有國外研究報告發現,食用木耳蒂頭部份會造成三酸甘油酯升高,林口長庚醫院中藥藥局主任楊榮季提醒。
如何用:
乾燥的木耳纖維含量較高,可先用水泡開,洗淨切絲,用熱水川燙一下,撒上薑絲、糖、白醋、醬油涼拌,就成為一道清涼消暑的夏日小菜。
海帶
作用:預防血管阻塞
中醫認為海帶、海參等,具有軟堅散結功效,可以幫助消散腫瘤及防止血管阻塞。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海帶內含岩藻多醣昆布素,類似肝素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預防動脈硬化。
而且,海帶屬於水溶性纖維,因此可以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
如何用:煮湯、涼拌均可,但海帶本身含鈉,最好減少調味料使用。
芹菜
作用:降血壓
芹菜所含的芹菜鹼,可以保護心血管功能。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芹菜含多種降壓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可使血壓下降 12 ~ 14% ,膽固醇下降 14% 。且芹菜含鉀量高,可以幫助體內鈉的排出,避免多餘水分滯留體內。吃芹菜要記得吃葉子。近來發現,芹菜葉才是營養素菁華所在。芹菜葉的維生素 C 比莖高,且富含植物性營養素,營養價值高。
如何用:選擇嫩葉,用熱水燙一下沖涼,做為涼拌或沙拉均可。
玉米和玉米鬚
作用:降血壓
玉米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 6 成的亞麻油酸,是良好的膽固醇吸收劑;玉米鬚在中藥裡則有利尿作用,幫助穩定血壓。
如何用:玉米洗淨加水適量,煮成粥;玉米鬚煮水當茶喝。
菊花
作用:安神降血壓
感覺怒氣難消、心煩氣躁,血壓不斷升高?
來杯溫熱的菊花茶消消氣,安撫一下情緒。
情緒是促使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菊花清熱降火、安定神經的功效,恰好可以對付火爆脾氣,因此向來被中醫視為穩定情緒的降血壓良方。
尤其夏天氣候炎熱,特別容易感到頭痛頭暈,「試一點菊花茶就可以緩解,」林口長庚醫院中藥局主任楊榮季建議。
如何用:菊花入沸水煮 5 分鐘,當茶飲。
玫瑰
作用:紓解情緒壓力降血壓
浪漫芳香的玫瑰,不但可以融化情人的心,也有助打開心結,一掃胸中鬱悶糾結的塊壘,達到紓壓降壓效果。
中醫認為,長期壓力情緒累積,氣不通暢,容易形成胸、腹部悶脹疼痛等肝氣鬱結現象。
近來研究也發現,平日壓抑的 A 型人格,正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具有舒肝解鬱效果的玫瑰,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食物本草》中記載:「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