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頭皮屑有撇步 

  • Share this:

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中醫將脂漏性皮膚炎分為油性與乾性兩種。治療油性的脂漏性皮膚炎,中醫會用一些清熱利濕的藥物來治療,如龍膽瀉肝湯,此外,要改變「腸胃濕熱」的體質,一定要改變飲食習慣。那麼乾性脂漏性皮膚炎,中醫會用一些養血祛風的藥物來治療,如當歸飲子、消風四物湯等等,另外,還要改變「血虛風燥」的體質,平常可以多吃滋潤補血及富含膠質的食物,如枸杞、蘋果、葡萄、櫻桃、山藥、白木耳、黑木耳、海帶、牛奶、蜂蜜等等。 有些人,只要到了秋冬季節,鼻子兩側就會紅紅癢癢的,還很容易脫屑,用什麼保養品都覺得不舒服,皮膚又粗又油,常常出現紅疹脫屑,就跟頭皮屑差不多,這是皮膚科醫師說這「脂漏性皮膚炎」,與體質有關,容易復發。 樓中亮中醫診所醫師韋睿宏指出,脂漏性皮膚炎,顧名思義,就是皮脂腺分泌較旺盛的皮膚部位發炎,如頭皮、顏面、胸背、肩胛,症狀輕微的只是頭皮癢、頭皮屑增多而已,症狀再嚴重一點,則是臉上眉毛、鼻子兩側、耳朵前後出現脫屑、紅斑及疹塊,甚至蔓延到胸背、肩胛等部位。古代中醫依照這種疾病的特性,將它命名為「白屑風」,若蔓延到顏面則稱為「面游風」,若蔓延到胸背則稱為「鈕扣風」。 脂漏性皮膚炎與「皮屑芽孢菌」有關,它是一種與人體正常共生的真菌,通常存在於人體皮脂腺分泌較多的部位,當它量少的時候可以與人們和平相處、相安無事,但是當它量多的時候,卻會造成頭皮與皮膚的發炎。許多因素都會使「皮屑芽孢菌」增加,包括了體質、抵抗力降低、緊張壓力、季節變換、熬夜睡眠不足、維他命缺乏、高熱量及高脂肪飲食、刺激性食物等等。 韋睿宏中醫師說,油性的脂漏性皮膚炎看起來皮膚光亮油膩,頭皮也是油膩膩的,容易發紅、發癢、有滲出液以及油膩性的脫屑和結痂,有時還會伴隨著火氣大或其他腸胃症狀,如便秘、胸悶、腹脹等等。這是吃太多辛辣油膩的食物,使得腸胃運作失常,內生濕熱與毒素,中醫稱之為「腸胃濕熱」。 乾性的脂漏性皮膚炎看起來皮膚乾燥,皮膚層層脫屑伴隨著搔癢,稍微梳梳頭髮,頭皮屑就如同雪花般飄落,常常使得患者不敢穿黑色上衣。有時候還會伴隨著頭髮乾枯、皮膚暗沉肥厚、大便乾燥、手腳冰冷等等。這是體內氣血循環不好,加上外感風熱之邪,鬱久化熱,耗傷陰血,肌膚失去濡養,中醫稱之為「血虛風燥」。 治療油性的脂漏性皮膚炎,中醫會用一些清熱利濕的藥物來治療,如龍膽瀉肝湯。除了藥物以外,要改變「腸胃濕熱」的體質,一定要改變飲食習慣,平時要多吃糙米、蔬菜、絲瓜、冬瓜、蓮藕、綠豆、薏仁、海帶、紫菜等等,這些食物都有清熱利濕的效果,不吃高熱量、高脂肪、刺激性以及熱性食物,如巧克力、起士、奶油、油炸類食物、酥酥脆脆的零食、咖啡、茶葉、辣椒、咖哩、沙茶醬、荔枝、龍眼、榴槤、芒果等等。如果患者有便秘的問題,平常可以常吃地瓜葉、芹菜、奇異果、火龍果等等,這些食物都有助於排便。 治療乾性的脂漏性皮膚炎,中醫會用一些養血祛風的藥物來治療,如當歸飲子、消風四物湯等等。除了藥物以外,要改變「血虛風燥」的體質,平常可以多吃滋潤補血及富含膠質的食物,如枸杞、蘋果、葡萄、櫻桃、山藥、白木耳、黑木耳、海帶、牛奶、蜂蜜等等。但是要避免燥熱性的食物,如燒烤類、油炸類、辛辣類以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除了飲食的調整,頭皮與皮膚的清潔、規律的生活、壓力的抒發也都是很重要的部份。平常可以選擇適當的抗屑洗髮精,洗頭時必須用指腹按摩頭皮,而不要用指甲用力抓洗,以免抓破頭皮,引起感染。洗臉、洗頭時用溫水而不要用熱水,同時也要避免用太熱的風吹頭髮。洗臉時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洗面乳,若是乾性的脂漏性皮膚炎,還要配合適當的皮膚保濕。另外,不管是油性或是乾性的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平常都應該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以及情緒壓力,養成早睡早起以及適當運動的習慣,這樣才能有效改善症狀。

健康兩點靈:十大活力食物 (摘錄自TVBS周刊報導)

撰文/黃妙雲

您快樂嗎?現代人普遍工作忙碌、壓力大,所以生活一定要懂得適度調劑一下,而「吃」是最佳減壓、發洩情緒的管道之一。營養師表示,靠吃好食物是可以調整、改善情緒的,並且能夠吃出快樂、吃出活力、吃出健康。

根據營養學觀點,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趙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為國人挑選出十種吃出活力的減壓快樂食物,分別是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大蒜、南瓜、核桃、牛奶、綠色蔬菜、茶等食物。 TVBS-N 《健康兩點靈》節目也邀請藥理博士潘懷宗、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傳授活力食物如何正確吃的好方法。

營養師趙強、蘇秀悅指出,在營養學上,有一些可以吃出快樂、減壓的活力食物,因這些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在吃下後,的確能夠讓人精神振奮、有活力,神經鬆弛、釋放壓力、心情舒緩。

潘懷宗強調,吃食物一定要吃天然的、去加工的食品,要吃完全的食物,最好摘下不削皮就吃,像全麥食物就包含了上天完全給的食物,可以吃出活力、吃出健康。王明勇則認為,全麥食物可以讓身體的血糖平緩上升,糖尿病患的血糖趨於穩定,綠色蔬菜顏色越深、越鮮艷,含有植物化學因子越多,營養價值越高。

針對十種活力食物,營養師趙強、蘇秀悅及藥理博士潘懷宗、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分別解析如下:

一、 深海魚: EPA 、 DHA

「吃魚會聰明」,一點也沒有錯。研究發現,魚油中的 Omega-3 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脂肪較柔軟,使細胞彈性好,並含有 EPA 、 DHA ,其中 EPA 對改善憂鬰症有效,因其對神經系統有助益,影響腦神經傳導,可以增加血清素分泌。

每天吃魚油一公克,可改善憂鬰症;或一週吃魚二、三次,真的可以頭好壯壯、處事順暢、有效率、心情好。深海魚也含有 Q10 輔酶成分,尤其可強化心臟血管功能,吃了更有活力。

二、 香蕉:色胺酸

香蕉的色胺酸含量多,色胺酸是營養素、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促進血清素的合成分泌,緩解情緒,讓人不易緊張。

三、 葡萄柚:維生素 C

人壓力大時會分泌腎上腺素、分泌維生素 C ,尤其緊張時會脫水、水分不夠,所以說,平時多吃含維生素 C 、水分高的水果,如葡萄柚、柳丁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力的好食物。維生素 C 對血液保護也很重要,是抗氧化劑,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 100 毫克的維生素 C 。

四、 全麥麵包: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

全麥麵包的纖維多,胚芽油脂是很好的不飽和脂肪,含有很多維生素 E ,是抗氧化的重要來源,而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使血糖、胰島素趨於穩定,讓情緒得以穩定。如果早餐吃燕麥片、五穀雜糧麵包、全麥麵包的話,血糖會慢慢上升、血清濃度增加,緩解情緒。

五、 大蒜:維生素 B 群

大蒜被視為有益身體健康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維生素 B 群,與能量代謝有關,吃後精神較好,其中大蒜裡的維生素 B1 、 B5 與葉酸,在腦神經傳導上是重要物質,是抗壓力的來源;大蒜並含有植物固醇,在油品中添加,可以抗膽固醇,大蒜又具有殺菌、抗氧化效用,有助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是一保護者角色的食物,吃了有安全感,心情會變好。

六、 南瓜:類胡蘿蔔素

南瓜連皮帶籽吃更有益身體健康,南瓜纖維多、熱量低,含有很多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罹患心臟病的發生率,當然多吃南瓜的確會心情好。

◆ 南瓜濃湯(王明勇老師提供及示範)

材料:南瓜、熱開水、腰果、燕麥、蘇打餅乾、啤酒酵母均適量。

作法: 1. 將南瓜洗淨,切塊,與飯一起蒸熟。

2. 將材料倒入果汁機裡,再加熱開水或熱牛奶或熱豆漿,材料與熱水一比二比例,打出濃湯。

3. 濃湯再灑入打碎的蘇打餅乾、啤酒酵母,攪拌後即可食用。

七、 牛奶:鈣、色胺酸

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的攝取可以讓神經興奮,牛奶也含有色胺酸,是神經傳導重要物質,增加血清素分泌,緩解情緒,所以當人睡不好時,喝杯牛奶,心情會舒暢,較好入眠。如果平常多吃乳製品,例如牛奶、乳酪、小魚乾等,心情會愉快。

八、 核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增加血清素分泌,所以多吃來自天然的核桃,不要油炸,可以「以形補形」,有補腦功效,讓人擁有好心情。尤其完全吃素的人,可以多攝取核桃、腰果、南瓜子、葵瓜子等堅果類食物,是必需胺基酸、熱量、油脂、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九、 綠色蔬菜:高纖、微量元素

綠色蔬菜含有許多纖維素、微量元素、維生素 C ,顏色越深、越鮮艷的綠色蔬菜,植物化學因子多,營養價值很高,尤其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鎂,鎂可以讓人神經鬆弛,較不緊張、心情舒暢。建議綠色蔬菜能生吃最好,可保留最多的營養成分,其次用蒸的方式也不錯。

◆ 堅果蔬菜鬆(王明勇老師提供示範)

材料:萵苣、全麥麵包、堅果、全麥蘇打餅乾、玉米、豆類、紅蘿蔔、海苔、葡萄乾等。

作法: 1. 萵苣洗淨,一片片剝開。

2. 全麥麵包烤穌後,再壓碎當鬆。

3. 選用低溫烘焙的堅果,壓碎成粉狀;全麥蘇打餅乾也壓碎。

4. 將所有材料適量放入萵苣片裡,最後灑上堅果粉,即可食用。

十、 茶:茶胺酸、茶多酚

茶本身就是提醒飲料,茶含有茶胺酸,可以調節腦波,抵消茶中含有的茶鹼和咖啡因作用;茶並含有植物性營養素─茶多酚,具抗氧化效果,可減輕身體負擔、氧化壓力,釋放壓力造成的不快樂。

BOX- 容易導致壓力變大的食物

長庚醫院營養師許美雅指出,有些食物不能讓人吃出快樂,反而會導致壓力變大,包括高鹽分、高糖分、高油脂食物,以及酒精與香菸,最好少吃、少碰。

◎ 高鹽分食物

洋芋片、滷味、罐頭食品、速食麵、醃漬品等食物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醬油含量過高,人體一旦吃多了,容易導致血壓升高,會讓自己的情緒更加緊張。

◎ 高糖分食物

糖果、含糖飲料、精緻蛋糕等食物,雖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鎮靜作用,但因含糖食物容易被腸胃吸收,造成血糖值忽上忽下狀況,會使精神更加不濟,影響情緒穩定。

◎ 高油脂食物

尤其是動物性脂肪,食物脂肪比例高,易阻塞血管,使血液混濁、換氧能力下降。一般在膽固醇指數升高時,人體的壓力會無法下降,日積月累下,更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 酒精與香菸

酒精與香菸會耗損體內的維生素 B 群,而維生素 B 群具有安定神神經、消除疲勞作用;一旦缺乏維生素 B 群,對神經系統和睡眠品質都有不良的影響。

「練功可以補氣,讓人活力十足。」國術教練李章智表示,「易筋經」是一種啟動身體十二經絡的身心保健運動,能使筋骨達到精、氣、神健身目的的運動。李章智教練示範「摘星換斗」勢,有站姿及坐姿兩種,可以調理脾經,有助於消化道、免疫系統的提升,整脾健胃好氣色。

「摘星換斗勢」

站姿動作:

1. 先立正站好,放鬆頭頸肌肉,兩肩自然下垂。雙腳併攏,雙手相互交叉疊於丹田前。

2. 兩手外展,再兩掌相合於面前,凝神靜心,重心置於湧泉穴,呼吸調勻。

3. 雙手置於兩側,隨身體右轉。

4. 右手提勾,置於背後命門穴處,左手由下而上,逆時鐘方向畫圈上提,身體一同左轉。左手五指搓合,置於勞宮穴面對眉心處,屈右腿微蹲,左腳腳跟提起,左腳大拇指點地成虛步,意想地氣由隱白穴循脾經上行。

5. 身體左移,重心平均分布於兩腳,雙腳打直,左手掌向上托出,右心掌向下按。

6. 呼氣時,左手掌心依舊朝上,手肘向下微屈;右手掌心向下,微微向上提,雙手同時動作,並意想濁氣從體內排出。吸氣時雙手同時伸直,並意想天地日月精華灌入體內,使人神清氣爽,氣脈暢通。進行三至五次。

7. 左右式互換。左手內旋下落,經面前下落置於左側旁,身體向右旋轉。重複上述動作。唯方向相反。

8. 收勢。雙手由下向兩旁展開,再合掌置於面前,經胸口,疊於丹田,凝神靜,重心置於湧泉穴,呼吸調勻。

BOX- 主持人吳安琪小叮嚀

「藥補不如食補」「練功可補氣」,都可以讓人變得活力十足、精神百倍。由營養專家選出的十種活力食物,很多都是具有抗氧化功效、抗壓力的食物,只要吃對方法,絕對能夠吃出快樂、吃出活力、吃出健康。

調整代謝症候群之功法 國術教練李章智 提供

一、 捶扣三里

功理:

足三里與陰陵泉可以調整人的胃、脾與胰臟等消化器官功能,而足三里對於高低血壓有調整的功效,提膝可以促進下肢氣血循環,可防治身體機能衰退。

功法:

兩腳輪流提膝兩手敲打足三里與陰陵泉,動作均勻,約 100 下,然後兩手疊於丹田調息約一分鐘。

功效:

調整血壓、改善腸胃功能與增加身體循環功能。

次數 / 時間:每日三次以上 / 每次 15 分鐘以上

註:

1. 足三里 ~ 外膝眼(犢鼻)直下一夫( 3 寸),距離脛骨前一橫指處取穴。

2. 陰陵泉 ~ 在脛骨內側髁后下方約脛骨粗隆下緣平齊處取穴。

二、挑球式

功理:

意守合谷穴,合谷穴可以消除壓力,兩手輪流挑動,帶動體內肝、脾、胃與胰臟腑按摩,促進新陳代謝,體內中宮的氣,促體體內陰陽兩氣交流與平衡。

功法:

雙腳為蹲成馬步,以鼻子為中線,兩手輪流挑動,動作柔和均勻, 約 100 下,然後兩手疊於丹田調息約一分鐘。

功效:

調整身體代謝功能,改善消化機能與強化下肢肌力。

次數 / 時間:每日三次以上 / 每次 15 分鐘以上

三、平抹式

功理:

以腰圍軸心,兩掌平抹畫圈,帶動臟腑氣血循環,活動腰胯,帶動帶脈氣血,帶脈經過任、腎、胃、脾、膽、肝、督等經脈,

功法:

先出左腳為左邊弓步,平抹推劃,如同磨石磨,動作柔和均勻,左右各做 50 次以上, 然後兩手疊於丹田調息約一分鐘。

功效:

縮小腹,降三高,改善新陳代謝。

次數 / 時間:每日三次以上 / 每次 15 分鐘以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