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詩茶話茶禪
這是蘇東坡的詩 , 熙寧六年 ( 西元 l073 年 ) 他在杭州任通判時 , 一日 , 以病告假 , 獨遊湖上凈慈 , 南屏 , 惠昭 , 小昭慶諸寺 , 是晚又到孤山去謁惠勤禪師 . 這天他先後品飲了七碗茶 , 頗覺身輕體爽 , 病已不治而愈 , 便作了一首 " 遊諸佛舍 , 一日飲釅茶七盞 , 戲書勤師壁 " 詩曰 : 示病維摩元不病 , 在家靈運已忘家 . 何須魏帝一丸藥 , 且盡盧仝七碗茶 " 蘇東坡為國憂苦 , 又希望能像東晉永嘉太守謝靈運一般清閒遊山玩水 , 不需要皇帝賞賜的藥丸 , 希望得到的 , 是喝到能通仙靈 , 腋下生風 , 到處遨遊的茶
茶引發詩興,詩人又嗜茶、詠茶、讚茶,因此產生不少以茶入詩的佳作。其中唐代詩人盧仝(約 795 - 835 ,號玉川子)所作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就傳神地描述詩人飲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時的不同體驗。現節錄該詩片段如下: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王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先靈。 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羽羽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此外,另一位唐代詩人元稹( 779 - 831 )也寫過一首格局獨特、構思巧妙的寶塔形茶詩,題目為《一字至七字詩:茶》,寫出了茶與詩人、僧人的緣分,以及烹茶、賞茶的過程和感受。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1989 年趙樸初寫茶詩:『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年偈,不如喫茶去』。喫茶趣的命名讓您有一種清心、陶情趣味的品茶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