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2 【張琬聆╱台北報導】
港能查歷年交易 「台還穿層紗」
實價登錄揭露近 1 個月,因查詢網站頻寬不夠、價格訊息混亂、登錄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惹民怨,借鏡香港、日本及中國等國實價登錄行之有年,揭露程度與方式各有差異,其中香港交易十分透明、日本圖像查詢最便利。
美國、香港、日本、中國、法國與德國等,實價登錄機制行之有年,又以香港資訊最為透明,直接將買賣契約書存檔可付費調閱,付費多寡可獲取不同程度的資訊,除該筆不動產的地址戶別、成交價格、銀行貸款與所有權人外,還可查到歷次轉手紀錄與價格。
付費即可逐筆調閱
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林俊銘表示,香港房市交易非常透明,民眾可以掌握轉手的盈虧,來評估該筆房產的價值和投資報酬率。
記者實際查詢香港「土地註冊處」網站,非登記用戶也可線上刷卡付費取得資料,費用視查詢的詳細度,從 39~585 元(約 10~150 元港幣)不等。不像台灣從縣市、路段搜尋,香港是逐筆調閱,輸入欲搜尋的地址、座號、樓層後再選擇不同方式查看。
記者花費 39 元查詢明確的地址戶別與成交價格,還有簽約與交屋日期、屋主姓名與貸款銀行;若想進一步了解歷年交易,一窺歷任所有權人的買賣價格,則須多付 98 元。台灣中原地產住宅部副總經理張紹權直言,「香港都脫光光了,台灣卻還穿層薄紗。」不過最近香港政府正檢討個資法問題,也許會調整資訊的透明度,確保住戶隱私。
日本可從地圖點選
日本的實價登錄觀念深植人心,官方會調查價格定期更新,由「國土交通省」網頁查詢「不動產取引」,可從全國地圖點選、也可設定搜尋條件,查詢方式與台灣類似。日本政府為保護個資,官網僅能查詢區域行情,並以去識別化方式登錄,但多了「基地形狀」的描述,及與最近車站的距離。新光國際開發副總經理林炤旭表示,日本銷售新案會標示各樓層金額,以實價銷售,連公設使用費用也一清二楚。
中國「實價」不完善
至於中國實價登錄機制,住商不動產中國上海總部總經理室特助王家麟則透露,這其實是「合約價」,很多人為避稅而登記低價,機制並不完善。王家麟強調,「中國雖實施實價,但未必真實,台灣房市反而比較進步。」
★中國:中古屋採「合約價」登錄;新案由「物價局」、「房地產交易中心」鑑價審查後才通過,採實價銷售
★德國:房屋買賣資料可公開查詢,政府透過法令積極控制房價上漲,房東或屋主均不可任意調漲價格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智庫、《蘋果》採訪整理